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四章工业毒物_第1页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四章工业毒物_第2页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四章工业毒物_第3页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四章工业毒物_第4页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四章工业毒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四章工业毒物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一、毒性物质概述

当有些物质进入机体并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物质称为毒性物质。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由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称为中毒。1.毒物:2.

中毒:

第一节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4.工业毒物的分类:

按物理性质分类:按化学性质分类:按毒性作用分类:气体、液体、蒸气、雾、烟、粉尘。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全身性。3.

“毒物”概念的相对性: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1.毒性评价绝对致死剂量(浓度)(LD100、LC100):半数致死剂量(浓度)(LD50、LC50):最小致死剂量(浓度)(MLD、MLC):最大耐受剂量(浓度)(LD0、LC0):半数有效剂量(ED50):剂量单位常用每千克体重所承受毒物毫克数表示(mg/kg);浓度单位常用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毒物的毫克数或克数表示(mg/m3,g/m3)

二、毒性评价与分级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常用于评价毒性物质急性、慢性毒性的指标有以下几种。1.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2.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是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5.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6.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7.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是指在慢性染毒后,试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2.毒性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表4-1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GB

5044—85)

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染毒2h的LC50/(mg/m3)兔经皮的LD50/(mg/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101~10001001~10000>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50000<1011~5051~500501~5000>5000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表4-2毒物毒性危害程度分级以及常见毒物名称(GB

5044—85)

级别及危害程度半致死量LD50/(mg/kg)毒物名称呼吸口摄经皮肤进入1级极度危害LC50<500LD50<100LD50<25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非致癌物除外)、氯乙烯、铬酸盐和重铬酸盐、白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2级高度危害LC50>500LD50>100LD50>25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3级中度危害LC50<2000LD50<500LD50<500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4级轻度危害LC50>2000LD50>500LD50>500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一、无机化工在化学矿,如硫铁矿、磷矿、砷矿等的冶炼加工中,毒性物质主要有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砷、三氧化砷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无机酸类产品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碱类产品有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无机盐类产品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硫化物和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铬盐、硼化物、氯化物和氯酸盐、磷化物和磷酸放、氰化物和硫氰酸盐、锰化物以及其他金属盐类。单质有金属钠、金属镁、黄磷、赤磷、硫磺、铅、汞等。纯组元工业气体有氢、氮、氦、氖、氩、氪、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硫化氢等。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二、有机化工基本有机原料如乙炔、电石、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丙烷、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甲酵、乙醇、菲等。一般有机原料如乙烯基乙炔、丁二烯、异戊二烯、庚烷、己烷、吡啶、呋喃、乙醛、丙醇、丁醇、辛醇、乙二醇、甲酸、乙酸、硫酸二甲酯、丙酮、乙醚、甲基丁基醚、醋酸酐、苯二甲酸酐、氯乙烯、氯苯、三氯乙烯、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苯胺、甲基苯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苯酚、甲基苯酚、一萘酚、苯甲酸、醋酸铅及其他有机铅化物等。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三、化肥和农药氮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氢氧化物、硝酸铵等。磷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酸、氟化氢、四氟化硅、磷酸等。有机氯农药制备中的苯、氯气、三氯乙醛、氯化氢、氯苯、六六六、滴滴涕、硝滴涕、硝基丙醛、四氯化碳、环戊二烯、六氯环戊二烯、氯丹、三氯苯磺酰氯、氯磺酸、三氯苯、三氯杀螨砜、五氯酚、五氯酚钠等。有机磷农药制备中的磷、三氯化磷、甲醇、三氯乙醛、氯甲烷、敌百虫、敌敌畏、苯酚、二乙胺、亚磷酸二甲酯、磷胺、三氯硫磷、对硫磷、内吸磷、甲胺磷、倍硫磷、五硫化二磷、硫化氢、乙硫醇、三硫磷、乐果、马拉硫磷等。有机氮农药制备中的甲苯酚、光气、甲基异氰酸酯、西维因、甲胺、间甲酚、速灭威等。其他农药制备中的三氧化二砷、硫酸铜、氰化苦、溴甲烷、代森锌、退菌特、稻瘟净、除草醚、磷化锌、氟乙酰胺等。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四、材料工业塑料和树脂合成中的三氟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氟丙烯、氯乙烯、氯化汞、偶氮二异丁腈、苯酚、甲醛、氨、乌洛托品、苯二甲酸酐、丙酮、二酚基丙烷、环氧氯丙烷、氯甲基甲醚、二甲胺甲醇、苯乙烯等。合成橡胶中的丁二烯炳、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异戊二烯、四氟乙烯、六氟丁二烯、三氟丙烯等。橡胶加工中的防老剂甲、防老剂丁、炭黑、硫磺、陶土、松香、苯、二氯乙烷、间苯二酚、列克钠、汽油、氧化铅等。合成纤维中的乙二醇、苯酚、环己醇、己二胺、己内酰胺、苯、丙烯腈等。

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油漆制备中的苯、二甲苯、丙酮、苯酚、甲醛、沥青、硝酸、丙烯酸甲酯、环氧丙烷、癸二酸等。颜料制备中的氧化铅、镉红、铬酸盐、硝酸、色原、酞菁等。染料制备中的对硝基氯苯、苯胺、二硝基氯苯、硝基甲苯、二氨基甲苯、二乙基苯胺、萘、苯二甲酸酐、蒽醌、苯甲酰氯、硫化钠、氯化苦、苦味酸、氯、苯绕蒽酮、各种有机染料及其粉尘。胶片加工中的硝化纤维素、醋酸、二氯甲烷、硝酸银、溴苯等。磁带加工中的氧化铬、氧化磁铁等。照相用的药剂硫代硫酸钠、硫酸等。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六、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化学试剂有各种酸、各种碱、各种金属盐、卤素以及醛类、醇类、醚类、酮类、羧酸、肟等各种有机试剂。催化剂制备用的铬盐、硫酸、铂、铜、五氧化二矾、氧化铝等。生产助剂用的固色剂、五氧化二磷、环氧乙烷、双氰胺、防老剂、苯胺、苯酚、硝基氯苯、抗氧剂、十二碳硫醇、氯、甲醛等。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3.影响毒性的因素物质的化学结构:碳原子数、不饱和键数、对称性、链的结构、某些基团的数目。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可溶性、挥发性和分散度。毒物的联合作用:独立、协同、拮抗。生产环境(湿度、温度、气压)和劳动强度:个体因素:身体状况。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三、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浓度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说明:

1)未制定的不一定安全;

2)[皮]指可经皮肤吸收;

3)监测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规范和标准执行;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是卫生标准;

5)多种毒物要考虑相互作用,且要加和计算(见教材p66例4-1)。2.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参考《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4.阈限值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一、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侵入:气态、蒸气态、气溶胶态毒物;

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一、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2.

皮肤侵入:脂溶(类脂)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与皮肤表皮物质结合的物质。

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一、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3.消化道侵入:

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二、毒物的毒理作用1.对酶系统的破坏2.

对DNA和RNA的干扰3.对组织或细胞的损害4.对氧的吸收、输运的阻断作用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1.工业毒物对全身的危害

(1)急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呼吸系统:窒息、水肿、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纤维化。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神经症状、多发性神经炎。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变质、贫血。泌尿系统:肾损伤。循环系统:急性心肌损害、心律失常、肺源性心脏病。消化系统:刺激、腐蚀胃黏膜。

三、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1.工业毒物对全身的危害(2)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毒物作用于人体速度缓慢,较长时间才发生病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引起病变,不易在短期內治愈。

三、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2.工业毒物对皮肤的危害

瘙痒、皮炎、湿症等。3.工业毒物对眼部的危害

接触性眼部损伤;中毒所致眼部损伤。

4.工业毒物与致癌

5.工业毒物与致畸

6.工业毒物与致突变

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四、工业毒物的火灾危险性1.遇湿易燃性:K、Na、Ca等2.

氧化性:五氧化二锑、四氧化三铅、氧化汞、硝酸铁3.易燃性:卤代醇、有机磷、硝基苯4.易爆性:砷酸钠、氟化砷、叠氮化钠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第三节工业毒物防治技术一、依法加强管理

1.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2.坚持“三同时”(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和“五同时”原则;

3.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领导者必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原则。“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p72)1.工艺选用2.加强密闭与隔离3.加强通风4.提高自动化与程序控制水平5.消除“二次尘毒源”6.除尘7.设置必要的事故应急处理设施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图4-3国产HSG-79型生氧机1-外壳;2-气囊;3-生氧罐;4-快速供养盒;5-散热器;6-排气阀;7-导气管;8-面罩图4-1滤毒罐式防毒面具1-罩体;2-口鼻罩及吸气阀;3-眼窗;4-吸气阀及通话器;5-导气管;6-滤毒罐;7-面具袋

三、做好个人防护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

一、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4-3)

二、毒物中毒与现场急救1.

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期少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有蓄积性。亚急性中毒: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第四节毒物中毒的现场救护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2.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

救护人员自我保护好,切断毒源,尽快脱离现场;进行去毒处理,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尽早使用解毒剂。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表4-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指标分级I(极度危害)Ⅱ(高度危害)Ⅲ(中度危害)Ⅳ(轻度危害)急性毒性吸入LC50/(mg/m3)经皮LD50/(mg/kg)经口LD50/(mg/kg)<200<100<25200以上100以上25~1002000~20000500~2500500~5000>20000>2500>5000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可发生中毒,愈后良好偶可发生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患病率高(≥5%)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较高(≥20%)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实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c/(mg/m3)<0.10.1以上1.0以上>10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第五节案例分析与讨论一、某农药有限公司甲酯气中毒事故二、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见下图)本文档共33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三\21点55分朱令中毒事件

朱令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