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2、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经验谈话引入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唤醒已有经验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学生交流后汇报。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教学互动,探索新知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学生汇报。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归纳推理思路师生一起整理思考过程,根据思考,将连续时间和已确定时间的事件填入表格。时间7:459:009:1510:3010:50活动做完作业看木偶剧小组讨论:推测“踢球可能在什么时间”的关键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①直接推理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主题图中的信息,确定踢球的范围,踢球在做作业之后,在看木偶戏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在9:00后,在10:30前。所以,从表格列举的连续时间来看只有9:15符合要求。②排除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因为9:00明明才做完作业,做完作业才去踢球,表格中的7:45在做完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所以这个时间可以排除。因为明明10:30要去看木偶戏,踢球是在看木偶戏之前进行的活动,10:50在10:30之后,所以10:50这个时间也可以排除。因此,踢球的时间只能是9:15。③学生可能会出现其他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发散思维。根据上面的表格,你觉得明明踢球还有可能是哪些时间?检验结论。①你的结论正确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②教师适时教育孩子要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巩固练习,深化理解读一读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4题。独立思考:哪个时间比较合适?全班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连一连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评价。填一填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三第6题。学生独立填写作息时间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讨论交流时应启发学生按问题解决的步骤逐步分析、推理,注意其合理性。)课堂总结,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通过推算时间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你会用什么方法推算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认识时间——解决问题》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长大了,从不同的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个人的理解问题及懂事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虽然是这样,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我们各科的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以讲故事的方法加以想象,添加上简单的图案,使赋有内容。也可以根据上课需要用不同的形式用感官来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大家养成了当场质疑的好习惯,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但书写时字迹及作业要求仍需下大力度。总之,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依然是教育重点,希望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各方面都有稳步提高。《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效果分析一、目标的达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学习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明明和好朋友谈话的生活情景,开展对踢球时间进行推测的分析和推理活动。时间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教学时我依据课标、教材以及学情制订了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交流等活动,学生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2、通过学生观察、交流等活动,学生会用排除法推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在第二个环节中达成目标一,首先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信息,理解题意,明确题中时间及信息的先后顺序,然后让学生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教学实施中,发现学生对时间及信息的先后顺序把握不清晰,效果不是很好,通过检测,目标一达成不够好。针对目标二,由于在小组合作学习以后进行展示交流,学生的会用排除法分析推理时间,第二个练习设计时图片不够清晰,学生看不清,浪费时间以至于课堂总结没时间。二、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在这节课中,没有偏离我的预设教案,按照我预设的环节课堂总结未完成,学生积极性未调动学生,教学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整节课堂无生成。在展示汇报这个环节中,发现学生小组合作较乱,不少学生未按照要求有序倾听和交流,以致出现教师冷场。如果再讲课时,课前要多试课,不断改进,合理把握时间,多听大家建议不断改进教学。《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2页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2.使学生学会用排除推理解决问题。3.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目标解析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教学准备:教材插图或根据教材插图制成的课件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教学难点: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评测练习《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课后反思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但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储备仍然十分不充分。首先,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并且之前并没有教学生去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因此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判断几个时间的先后。而掌握时间的先后是学习例3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材没有专门安排这个内容教学的情况下,设计“时间轴”等环节进行新授的铺垫。本节课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铺垫,但是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这个内容,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情况仍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层层递进,化繁为简。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且多且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将这些数学信息整理出来并且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十分困难。因此,我将这些困难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复杂度数学信息梳理成让人一目了然的图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图示中找到合适的时间段,从而判断哪个时间是合理的。使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手段对于本节课教学的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因为比起PPT,交互式白板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在收集信息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笔在主题图上将重要的数学信息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将已经缩小的数学信息进行放大。将在梳理收集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将几件事情进行排序。如果学生排错了,还可以调换位置。这样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排列事情的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教师用书》中对于本节课内容介绍了好几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我斟酌再三,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其实这两种方法的教学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在收集整理信息之后分清楚哪件事情是先发生的,哪件事情是后发生的。而且这两种方法也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还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查。但是,由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比较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清晰地进行判断,始终有部分学生处于混沌状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助作用。

本节课在学生收集信息,条理有用信息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自己思考有结果或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先让学困生说,其他同学倾听遇到说不清楚时,优生加以补充说明,在小组内形成生生互学的格局,辅以教师有效的及时激励评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认识时间——解决问题》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观察,分类、性质探讨等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的量,掌握基本时间知识和技能。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学会思考,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能认识钟表,了解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等时间知识。”二、课标解读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时间单位的理解是较抽象的概念,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和颜色,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掌握抽象时间概念难度很大,本单元注重从现实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汇总,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把握。使之可以感知具体的内容,使学生体验、感悟、理解时间长短。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利用学生熟悉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关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时间概念中时、分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1.教材中呈现学生熟悉上课情境图,由钟面时间引入,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数一数”“填一填”和“拨一拨”的两个层次的活动,直观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时”和“分”两个时间单位的关系。2.通过操作教具、学具,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认识种面的结构。重点了解“走一格是1分钟”“分针转一圈,是60分钟”两个层面的知识。3.借助模拟动态操作“拨一拨”,呈现分针运动与时针运动间的关系,发现钟面上分针与时针位置变化,直观认识“1时=60分”。这个直观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突破教学的难点。(二)注重分层教学,让学生直观感悟,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知识获得依次归纳1.教材中通过从“4时开始数”的活动,呈现3个实物钟面,并以与电子表对照的具体时刻的连续变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认识时间。2.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每个钟面上分针走过的区域及指针转动的方向,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读出时间的方法,这样的方式也解决了学生难于说出是几时半的学习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要正确读出时间方法,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三)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1.在情景图中,让学生理解题意,分层次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思维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予鼓励。2.结合问题的信息,进行“排除法“的推理思考,强调“步骤完善,理由充分”。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推理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法加以表达,培养学生推理能力,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四)注重操作活动中知识的强化,将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四”能1.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或者数学游戏,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如练习二十三中第4、5、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进行判断,唤起自己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2.在情境图中引导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途径,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进行有序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四能”。(五)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