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第九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通过认证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进而了解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通过小组实验,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这一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初步了解“建立物理模型法”,能根据固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教学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计、水槽、盐水、两端开口和侧壁开孔的玻璃管、橡皮膜。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新课讲授复习旧知:压强的基本概念引入新课:我们来看大屏幕,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板书液体的压强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演示实验1.将下端包有橡皮膜,上端开口的容器中装上水。这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演示实验2.将侧面包有橡皮膜,上端开口的容器中装上水。这又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板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轻松回答:小组讨论思考回答:“水有压强”仔细观察并回答所看到的现象:橡皮膜向下凸起。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受重力橡皮膜向侧面凸起。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由流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走进课堂。让学生始终感知“物理就是生活”。从学生亲身经历过和已经接受的生活体验中得出“液体有压强”进一步展示现象,用看得到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是向各个方向”并且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怎样去研究呢?出示“液体压强计”(视频展示压强计的)液体压强计由可转动的探头(金属盒蒙上橡皮膜)、U形管(里面装有带颜色的液体,方便观测)、橡胶管组成。当我用手按压探头上的橡皮膜时,橡皮膜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高度差也大,如果把探头浸入水中,U形管也出现了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它是根据什么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呢?学生思认真观察并回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认真介绍一种新的测量工具,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基础。同时再一次强调“高度差”,让学生明确接下来的实验应该注意观察什么。小组讨论:液体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哪组同学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要研究液体的哪些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研究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哪个小组能说一下你们的发现?液体的压强有写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板书实验结论:板书: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板书: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板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接下来我们一起用之前学过的“固体压强的公式”来挑战一下如何计算液体压强。出示“习题”如图所示:烧杯液体中有一液柱,底面积为S,深为h,液体密度为ρ,试求:底面S所受的压强?Sh板书:液体压强的大小教师巡视出示幻灯片“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板书:p=ρgh强调“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无关,只与深度和密度有关”接下来,我们要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例题:一个高为15cm的水杯,当杯中装有10cm高的水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少?巩固练习:组内交换一下意见,讨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发言:深度方向……学生小组实验学生展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与深度的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学生尝试练习小组内互帮跟踪反馈学生上台板演学生在学案上计算,并组内交流在动手之前,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设计实验的过程,因为这块内容并不是大纲要求的必做实验,所以省去了学生实验的几个步骤,给几分钟让学生简单构思一下。再一次强化知识点,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知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加深印象。通过观察知道“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关实现现象的体验,更容易得出结论,这与演示实验3、4属于一类情境族。“温故知新”有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未知领域,这是一项学习本领,所以这一块儿想放手让学生去大胆体验。并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会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够切身的体会到“学习液体压强是有用的”通过情景计算,让学生再一次熟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情景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课堂小结液体压强的特点:1、2、3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学生识记再一次对所学知识进行落实当堂检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习1.压强计是研究_____的仪器。当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某一深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两边液面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2.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则______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甲甲乙3.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点所受压强的大小关系?SSSSh甲乙丙思考并回答问题注意:“深度h”为液体中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可以小组内讨论给出结论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深度的理解,即研究点到自由页面的数值距离。和进一步强化压强大小的计算”本题进一步强化“液体压强的特点,放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为之后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板书设计9.2液体的压强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3.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注意:“h”为深度课后反思:学情分析1.知识前提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多次运用过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来设计实验,因此,学习本节课已经有了思想“武器”;压强的概念在第一节已初步学习,所以为本节课的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准备。2.知识障碍分析:压强计的使用原理3.学生心理分析:八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之间,是一个处于人生发展的转折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趣需要诱发产生,所以教师应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心理特征来诱发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知识。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学生能掌握所学知识并灵活应用,会解决相关习题,基本达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他是在学习了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有“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和“连通器”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教材设置引导学生在通过实验定性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推导出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从定性到定量的认识过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压强特点的理解。本节的难点是应用液体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评测练习:1.一个高为15cm的水杯,当杯中装有10cm高的水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少?2.一位潜水员在河底测得水的压强为10×10⒋Pa,此河最深处深度为多少?3.杯内装满水,若将手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4.压强计是研究_____的仪器。当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某一深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两边液面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5.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则_____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甲甲乙6.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SSSSh甲乙丙课后反思:这是一堂集新课讲解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多点开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科学猜想必须有理论依据: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作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看法。猜想要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在让学生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高度、液体密度、液体重力、容器形状、方向等因素有关后,应该让学生说明猜想的理由或依据,防止学生进行胡猜瞎说。使他们掌握物理学中科学猜想这一常用的科学方法,也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二、学生探究实验要有效: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之后,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排除那些可有可无或无关紧要的猜想,如:高度、液体重力、容器形状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主要的精力来探究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尤其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实验中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练习操作技能,而且能够进一步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探究实验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老师要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使探究实验更为有效。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刚开始时,情景设置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明确课堂研究的内容,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其后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重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四、突出了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是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现象都要通过实验去呈现、去验证。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液体中是否存在压强到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及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都给每位学生提供探讨用的实验。五、突出了研究方法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利用每次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有所体会。坚持下去,必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虽然觉得本节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2、讲述过程中语速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造成了他们跟不上节奏而放弃听讲的念头。3、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超过规定要求。
4、课前学情估计不足,导致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的不配合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没有积极调动所有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成熟的表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制图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时装表演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市场调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理财与税收筹划》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美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清华大学)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高考解码】2021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生物与环境检测试题(B)
- 2024全光智慧城市发展报告
- 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2014-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含解析
- 【中学教材全解】2020年秋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时学案: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
- 《Unit 5 What do we ea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加油站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篇)
- 甲醇制氢生产装置计算书
- T-JSREA 32-2024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验收规范
- 福建省晋江市松熹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常州市文广旅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4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现状和现实进路
- (新版)广电全媒体运营师资格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教师及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示例范本1-3-5
- 铜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