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六年级教案_第1页
语文的六年级教案_第2页
语文的六年级教案_第3页
语文的六年级教案_第4页
语文的六年级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的六年级教案请同学们边听读边想象,想象人物活动的画面、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感受,看你脑中消失了一组怎样的画面?一起看看语文的六班级教案!欢迎查阅!

语文的六班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学习少年满怀坚决的信念,执著追求抱负的精神。

2、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体会的感情。

3、理解反复手法的作用。

4、学习朗读技巧,正确处理重音、停顿。

教学方法与步骤:

导入:在实现抱负的道路上该如何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呢?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只要翻过那座山》。

一、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边听读边想象,想象人物活动的画面、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感受,看你脑中消失了一组怎样的画面?

二、同桌互讲,再指名请同学们谈:你脑海中消失怎样一组画面?

第一幅:早晨,在被青草湿气覆盖的坎坷山道上,一个少年正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汗珠。

其次幅: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头快跑起来,然而,当他站在山顶往前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第三幅:少年连续赶路,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一座又一座山顶,然而前方仍旧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第四幅: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垂头丧气、疲乏不堪,他在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鸥拂过,像一束亮光。

第五幅:少年蓦地站起来,望着前面的山道及山道上空淡蓝色的天空,一片洁白的羽毛翩然落下,落入少年伸出的双手中。

第六幅: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三、想一想,这些画面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用“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观察大海”连接。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共消失了六次,请大家小组争论一下,每一句是在什么状况下说的?有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朗读这几句话,看看每句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1.这是少年早晨走路时心理活动的描摹,说明他是带着这个信念上路的,作用是点题,引出下文。

朗读:少年带着美妙的向往去看大海,要读得自信、坚决。重读应是“山、大海”,语调稍慢。

2.这是少年的回忆。作用是为了引出插叙的内容——这是小时候奶奶哄他入睡时的叨念,就是这叨念使他产生了要去查找大海的幻想。

朗读:要读美妙的幻想和向往。语调要舒缓、轻柔,“大海”应重读。

3.这是少年在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仍不见大海踪影时,仍旧反复默念这句话.作用是推动情节进展。

朗读:语气要坚决,富有力气,有战胜困难的决心。语速要稍慢。语调要稍重,“翻过”宜重读。

4.然而当少年翻过一座山,眼前仍是长长的山道,他又一次聚积起力气,这一句的作用是,推动情节进展。

朗读:在双腿打颤状况下,仍旧坚持攀登,说明少年坚决的意志,因此,要读得更坚决,更有力气,“那座”要重读,意在强调克服眼前的这座山。

5.仍旧没有观察大海,眼前仍是望不到边的山峦,这一句是在他多次绝望之后,对这句话产生的怀疑,要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

语气轻而快,重读“山”,“大海”,大海应读得略微轻柔一些,表现出一种疑问。

6.当海鸥和海鸥的羽毛带给他大海的消息,他再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这一句少年最终战胜了彷徨和动摇。作用是照应开头,成为少年心中的一信念,又体现了少年的胸怀和感悟。

朗读:要舒缓、深情,富有坚决的信念和美妙的向往。要有一种必胜的信念,所以语速舒缓,“山”、“大海”重读。

四、请同学朗读全文。(全体齐读,一名读六句话)

五、象征意义:

大海:抱负。

山峦:通往抱负道路上种.种困难。

海鸥(羽毛):盼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导。

六、这句话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只要满怀坚决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和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七、争论:

少年看到了大海吗?为什么?

结尾看不看得到,并不重要。

由于只要他牢牢坚守“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观察大海”的信念,只要他为查找大海制服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只要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头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至于结果如何,又何必在乎呢?实现抱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作业:

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你为查找心中的大海,翻过了哪些“山头”,还需要翻越什么“山头”,你是否有信念翻越?

写出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300字!

语文的六班级教案2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究并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朗读技巧,能正确处理重音和停顿,并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同学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观察大海”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支配]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

②想象文章描写了怎样一组画面?跟同桌同学相互沟通一下。

③与同桌争论一下这组画面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⑴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索如下问题:

①“大海”、“山峦”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②我们每人的心中也有这样的大海吗?我们该如何去查找我们自己心中的大海?

⑵小组争论,推举代表,全班沟通。

其次课时

3.精读课文,训练美读

①老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

②老师指导同学学会设计朗读方案。

③同学结合练习二和练习三,自己设计朗读方案。

④依据朗读方案,小组内朗读。

4.美读课文,选评

①由各小组推举的代表进行朗读。

②师生共同评议,评出朗读效果的同学,进行表扬。

③全班朗读,要求精确     流畅,有感情。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进行拓展与比较阅读。

语文的六班级教案3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少年毛泽东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导读、争论沟通,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自己实际与毛泽东的优秀品质,受到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少年毛泽东的宏大志向,启迪同学从小树立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感悟少年毛泽东酷爱读书、擅长思索的优秀品质。

难点:感悟毛泽东胸怀祖国人民,放眼世界的远大志向,陶冶同学的情操。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朗读、感悟、沟通。

教学预备:

同学预备:

1、课前预习。要求:不懂的地方画上横线,并打上“?”;不会读的字查字典;你喜爱的语句画上“~~~~”并写出理由;自同学字词。

2、查找毛泽东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她的诗词、小故事)。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世界地图

2、师问:你站在世界地图前想到了些什么呢?(同学回答)

3、一百年前,有一位少年也曾这样站在世界地图前,那么,他当时又想了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21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少年

二、同学质疑问难

1、同学听课文朗读,提出疑问。

2、小组沟通提问并思索: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3、同学汇报以上问题。

三、精读课文第三部分。

1、出示课件:毛泽东站在世界地图前想到了些什么?

2、同学指名读课文第8—12自然段,沟通汇报地图前的思考。

3、同学评价。

4、老师导读。

(1)、初次站在世界地图前,毛泽东就想到——

(2)世界这么大,那么世界上的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

(3)指导同学对比读课件上的两组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4)人们生活为什么这样苦痛呢?(出示课件)

(5)想到这里,毛泽东已经定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下定决心——

5、少年毛泽东站在世界大地图前“想到……他进一步想到……他又想……”,你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小结,板书:

毛泽东擅长思索

四、带着问题理解第一、二部分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毛泽东酷爱读书的?

2、请同学默读第1——7自然段课文。要求:边读边思索。

3、检查读书状况。

4、老师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