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_第1页
香港城市大学_第2页
香港城市大学_第3页
香港城市大学_第4页
香港城市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01学校历史学术研究校园环境办学条件文化传统目录03050204基本信息香港城市大学(CityUniversityofHongKong),简称城大(CityU),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商学院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能源与环境学院获得英国CIWEM和IGEM工程师资格。香港城市大学前身是1984年在九龙旺角建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并迁往现校址九龙塘,1997年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提供副学士及高级文凭课程。2001年,于内地设立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2013年,设立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在内地拥有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成都研究院,2022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批准筹备,坐落于松山湖科学城,有望于2023年开始招生。香港城市大学在2019中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图书信息科学位列全球第5位,公共管理、管理学分别位居全球第14位和16位,计算机科学位居32位,传播学、金融学分别位居全球第51-75位和44位,材料科学位居全港第一。2022~23年度,香港城市大学位居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第54位,美国世界大学排名第120位,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99位,中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151-200位。学校历史学校历史1980年11月,港督尤德爵士(SirEdwardYoude)委任了一个检讨香港专上及工业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81年6月建议,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香港应全面加强专上教育,立即展开第二间理工学院的筹划工作。1982年6月,香港理工学院校董会成员获委任为第二间理工学院的筹备委员会成员,并正式委任钟士元爵士为筹备委员会的主席。学校建筑(4张)1982年5月,“大学及理工资助委员会”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会议,随后提交《第二理工学院第一号报告书》,建议新理工学院命名为“香港城市理工学院”(CityPolytechnicofHongKong),并认为新理工的校址应参考英国的做法,设于人口稠密、主要交通络可达到的地区,在九龙塘一幅约12公顷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校舍。委员会同时决定应尽早在1984–85年度于临时校舍内开课,以待永久校舍的落成。1983年初,在全球展开招聘首任院长的工作,英国拉夫堡理工大学(LoughboroughUniversityofTechnology)首席副校长庄贤智教授(ProfessorDavidJohns)获委任为首任院长。1984年,根据《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条例”于九龙旺角成立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最早期的校舍位于今日旺角的工业贸易署大楼。

九龙塘又一村达之路的永久校舍落成后,于1990年起陆续迁入新校舍,并把原校舍转交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作校舍用途。学校获得政府拨地,把原歌和老街临时房屋区的地段作为未来学生宿舍的位址。办学条件院系专业师资力量教学建设社会评价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据2020年6月学校官显示,学校开设9个学院,130多个专业学科,开设一个研究生院。

师资力量据2020年6月学校官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逾4000人,拥有18位院士。教学建设创新课程城大推行“重探索求创新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原创性科研工作,激励学生求知热忱,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必需修读的“精进教育科目”为学生补充主修科目以外的基本知识,拓宽视野、启发思维;主修科目中加入“跨学科”元素,使学生涉足各知识领域,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城大商学院2005年通过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International)的入会评审,确认其目标为本的教学研究具高质素,是当时大中华地区第3个获得此认证的商学院;2007年获得欧洲评审组织(EQUIS)认证。

科学及工程学院2012年始,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推出双学士学位课程,成绩优异的学生将于城大及哥伦比亚大学的综合学科学院分别学习两年,学成后将获两校分别颁发某一主修学科的荣誉理学士学位。

法律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学院,澳洲莫纳什大学法学院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分别签订了合作协定,开设“环球法律教育认知课程”。常邀请国际知名法律学者来港授课,或以视像会议的形式。首创带学分的实习科目,安排学生到本地的跨国律师事务所、非政府机构或内地法院实习。讲座授课以大班为主,导修课以小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模拟法庭比赛,开设具学分的国际法庭辩论及讼辩科目供学生选修。学生可参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律评论》这份期刊的编辑工作。社会评价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151位。

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53位。

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第150-200位。

2020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第9位。

2020年6月24日,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发布,香港城市大学排名第7位。

2020年6月10日,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香港城市大学排名第48位。

2019年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香港城市大学排名第52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学排名第126位。

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学位列第173位。

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第201-300位。

QS世界大学排名(2016/17):世界第55位(2017/18为世界第49位),亚洲第7位,香港第3位。学术研究研究平台学术资源科研成果学术研究研究平台香港城市大学杨建文学术楼据2016年1月学校官显示,学校建有香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国家工程研究生中心1个,研究院1个,大学研究中心4个,学院研究生中心17个,应用战略发展中心5个。另外学校建有深圳研究院

、成都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学术会议(7张)大学研究中心: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刘璧如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司法教育研究中心

学院研究中心:佳达亚太气候研究中心、应用计算机及互动媒体中心、混沌及复杂络研究中心、功能光学中心、中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传播研究中心、韩礼德语言研究智能应用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航贸金融研究中心、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系统信息学工程研究中心、能源研究中心、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生物系统/神经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中心、东亚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战略发展中心:多媒体及互联技术创新应用中心、电子封装及组装暨失效分析及可靠性工程中心、智能能源转换及应用研究中心、香港海事及运输法研究中心、全球互联财经中心

科研成果学校2013-2014年度研究课题数量共有1896项,研究经费共10.908亿港币。

2015年1月,UGC公布的科研结果显示,学校有44%的研究成果被评为世界领先或国际优秀。

据2015年QS公布的统计,城大教授人均论文引用率位列香港第一。

2016年1月,学校铁路安全研究计划获4千万港元资助。

学术资源据2016年1月学校官显示,城大邵逸夫图书馆纸本书馆藏为册,电子图书馆藏约册。合订本期刊量为册,纸本现刊约有1800种。

图书馆中文资料数据库主要有INFOBANK环球商讯库、二零零一年人口普查统计表只读光盘、人民日报合订本光盘、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巨灵财经信息系统、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央日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报刊数据、中国人物库、中国上市公司文献库、中国党建百科全书:党建有声数字图书馆、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法律年鉴、中国法律法规库、中国法学文献题录索引汇编、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国家标准全集、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信息行、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法规汇编、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医疗健康库、“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光盘系统、世界美术数据库、北大法宝、四部丛刊电子版、台湾电子期刊服务、台湾经济新报大陆数据库、民事法律法规大全、民事诉讼法学参考数据数据库、名词解释库、企业法规数据库、法律之星:中国法律法规大全、明报月刊、香港文学数据库、香港中文期刊论文索引、香港报章剪报目录、律典,法律法规检索系统、涉外税务、诉讼法文献索引及全文数据库、搜数、华艺在线图书馆·台湾电子期刊、万方视频、万律、电子剪报、汉达文库、汉语大词典、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广东省房地产法规库、韩国汉籍索引数据库等,拥有近200个外文资料数据库。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是香港主要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由香港城市大学出版,ISSN编号:1021-3619。文化传统校徽校庆校训文化传统校徽香港城市大学拥有使用该标志的唯一及专有权。

校徽城大的品牌并非只是一个标志,而是代表了城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所做的一切,以及如何通过其设立的专业教育课程、进行突破创新的研究为社会带来改变。城大焕然一新的品牌,展示了城大充满活力、锐意创新、志存高远的精髓,同时突显城大充满活力的教职员师生和课程、节节上升的排名,以及致力成为全球一流大学的抱负。

城大于2015年推出新标志,2019年又再次修订。新修订的标志政策采取了统一设计,外观更协调明确。修订标志基于以下原则:城大须致力传达其作为一个团结统一之机构,具有共同愿景、目标及高质素的形象。大学下辖各学术、行政及支援单位(例如学院、学系、部门、研究中心及办公室)须使用城大标志,不可再使用其他标志,并对其名称采用一致的排版方式,以示与大学之间清晰平等的。但有两个例外。香港高等研究院(研究院)可拥有自己的标志,一则研究院级别颇高(其成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二来估计研究院未来将在大学层面以外继续发展,成为设于城大而非城大“拥有”的全港级别机构。研究院有望发展成为“香港”的研究机构,并成为区内极高级别的学术研究中心。另一例外是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因为学院在大学层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有紧密。校训敬业乐群典出《礼记·学记》,原典为“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即是说学习了一段时期之后,不但要能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提升到“敬业乐群”的境界。唐代经学家孔颖达(574-648)在《五经正义》中解释说:“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朋友善者,愿而乐之。”朱熹(1130-1200)也说过:“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这些先贤的说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这四个字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亦充分说明城市大学校训“敬业乐群”意义深远,始于典籍。

“敬业”旨在人格的培养,对专业知识敬慎以待,包含了现代学术的专业精神与专业道德;“乐群”则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个体人格的成长,另方面则提倡群体精神、社会关怀与造福人群。以此四字为校训,最符合城市大学的风格及办学宗旨。

校庆三十周年校庆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庆祝创校三十周年的标志意在展示香港城市大学的全新形象,表达追求行动、进步的励志信息。标志主要由城大的英文缩写“CityU”与数字“30”组成,构图浑然一体,以深红为底色,配以寓意未来会加倍努力的数字“30”,以突显城大的新形象。图案的造型不落俗套,反映城大活泼向上、前瞻进取的特质。标志右上角的色调微变而渐亮,有如“阳光初照”,令整体图像更具动感。校园环境校园环境香港城市大学位于九龙塘的校园包括三个主教学楼(AC1,AC2,AC3)、康乐楼、蒙民伟楼、方润华楼、郑翼之楼、学术交流大楼、桃源楼、综合运动场馆,以及两座高级教职员宿舍(南山苑、德智苑)及学生宿舍。

学术楼校园风景学术楼(一)于1989年至1994年分阶段落成。楼面面积达平方米,当中包括116所实验室、18个演讲厅、课室,学校食堂,以及3个装置完备的厨房。学术楼(一)以颜色来分区,分别是紫区、蓝区、绿区、黄区及红区。课室的编号也是依这些颜色来编号。学术楼(二)原称“城大专上学院大楼”,总面积平方米,座落于校园内综合运动场馆后的斜坡上,配备资源中心、设计室、电脑室、语言实习室、学生饭堂、课室、演讲厅、影音室、多用途活动室和空中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