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⑷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1)(2)(3)的课标要求。从课标提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看出,本课要重点突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三个史实,并将其置于国际交往的大舞台中,真正理解我国进行这些外交活动的重大意义。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情和本课重难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①说出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的背景史实。②归纳概括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③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基本史实。④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涵,理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的关系。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教材等,让学生学会分析、概括、运用和分享信息。运用漫画地图等分析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世界发展的力量,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历史现象,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问题的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互相补充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加强团队意识。利用证据合理分析历史事件,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改。敢于表达,语言思维逻辑合理。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外交背景概括共性,形成历史规律。【过程与方法】(1)课前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以外的学习资料,网络资源等,储备相应的学习知识。(2)课堂通过提供图片、漫画等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说出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的国际国内环境。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历史概念,并学会运用历史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利用自己录制的微视频和截取的视频增强历史氛围感,尽量还原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真切感。借助历史文字材料设题引思、探究互研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借助历史人物的名言总结历史规律,形成历史认识。(3)课后通过不知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课外自学能力。【情感价值观】①体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取得外交成就的艰辛性和曲折性,提出和平共五项基本原则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的自豪感,能够利用国际有利时机改善我国外交环境的灵活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认同感。②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③由大到小,通过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外交状况的分析,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和平共处,团结向上。学情分析本课面向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说还处于活跃的少年时期,从学习能力来看正处在一生中的最高峰,思维敏捷,大胆发言,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他们在小组内自由发言,并由一人执笔,一人总结最终代表小组发言,既体现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又能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激发学习的灵感。实践中经过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到学期末时已经适应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般流程,熟悉了教师上课的节奏和氛围。本课的部分知识点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等在初中已有涉及,所以学生储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于不同阶段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实施的背景分析可能不全,在这一阶段中所取得的成就带来的影响也了解不多,初中考察的知识“是什么?“学生只是在重复记忆“是什么”而缺乏“为什么和怎么样,”即缺乏历史深刻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鉴于此,我在开课前动员学生通过图书借阅,网络查询,提供网站等方式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具体史实。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和发言时能够有话说,也能在回答问题时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做到史论结合,既是锻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用学科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教材分析第26课《新中国外交》是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下属的第3课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趋势: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出现再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历程。把《新中国外交》放置这个单元就是要体会在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之下,中国的外交状况。把中国历史放置在世界历史的国际大环境下,也体现全球史观的史学研究态度。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影响,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本课与第六单元《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关系密切,是新中国的内政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学好本课对于全面掌握新中国的内政外交有很大帮助。为了更好的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分三个阶段进行:50年代的外交------建国后到50年代中期,新中国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积极走向世界外交的舞台;70年代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的缓和为契机,新中国外交的出现转机,取得了突破性外交成就,开创外交新局面;80年代以后(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全方位多边外交。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50到70年代的外交,学习本课的目的让学生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当时的国际形势之间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史论结合分析国家关系问题的能力。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课是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下属的第3课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趋势: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出现再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历程。把《新中国外交》放置这个单元就是要体会在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之下,中国的外交状况。把中国历史放置在世界历史的国际大环境下,也体现全球史观的史学研究态度。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影响,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本课与第六单元《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关系密切,是新中国的内政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学好本课对于全面掌握新中国的内政外交有很大帮助。岳麓版教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共设有五个子目录,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前三个子目录,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为了立意更深,我选用了时代周刊的封面作为导入和过渡的主线,以时间为轴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目的是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将新中国的外交的史实尽量还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历史,准确的把握历史的线索,能够用所学的知识阐释历史,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目的。【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①说出50年代、70年代中国外交的背景史实。②归纳概括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③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基本史实。④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涵,理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的关系。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教材等,让学生学会分析、概括、运用和分享信息。运用漫画地图等分析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世界发展的力量,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历史现象,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问题的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同桌交流,互相补充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加强团队意识。利用证据合理分析历史事件,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改。敢于表达,语言思维逻辑合理。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外交背景概括共性,形成历史规律。2.过程与方法(1)课前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以外的学习资料,网络资源等,储备相应的学习知识。(2)课堂通过提供图片、漫画等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说出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的国际国内环境。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历史概念,并学会运用历史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利用自己录制的微视频和截取的视频增强历史氛围感,尽量还原历史,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真切感。借助历史文字材料设题引思、探究互研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借助历史人物的名言总结历史规律,形成历史认识。(3)课后通过不知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课外自学能力。3.情感价值观①体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取得外交成就的艰辛性和曲折性,提出和平共五项基本原则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的自豪感,能够利用国际有利时机改善我国外交环境的灵活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认同感。②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外交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2.中美关系正常化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③由大到小,通过对国家与国家之间外交状况的分析,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和平共处,团结向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等2.难点:中美关系的缓和。【教学方法】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利用微视频等多种手段还原历史。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大家熟悉这份杂志吗?这是一份非常有名的美国出版的新闻杂志。刊登的都是世界大事,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和创造者。这是1950的封面,这是1954年的,这是1971年,这是1972年。为什么会刊登这些人物和事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设计意图]:时代周刊是一份有名的杂志,通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介绍,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简短,开门见山,又从整体上设置了悬念。讲授新课:有人形象地将新中国的外交概括成这样一句话,五十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只拳头出击,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后无敌国外交。[设计意图]:先从整体上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还有顺口溜可以帮助记忆。学生从心底里有了听课的准备,也被这句精辟的概括深深吸引住。一、五十年代外交出示:1950年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为什么是红色中国?毛泽东头像的周围都有什么?这说明什么?[设计意图]:设置一连串的问题,用问题帮助学生解读封面,得出一定的相关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等信息。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和用学科语言表达历史史实的能力。时代周刊为何会用这样的背景呢?请大家看一副漫画和地图,这反映了怎样的国际局势?[设计意图]:漫画和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学生通过解读漫画中蕴含的寓意及历史地图中隐含的信息,锻炼观察能力,培养仔细的心态。这也是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过渡:那中国国内情况呢?政治上:经济上:?(新生政权需要巩固。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有待恢复。)[设计意图]: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也是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课前已经指导学生如何去拓展知识。通过口头的表述,将自己所看的资料概括成简单的话语表达,也锻炼了学生的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三大力量对中国的态度决定了中国外交的走向,他们对中国持什么态度?引导学生说出:社会主义阵营友好,资本主义阵营敌对(经济封锁,外交的孤立,军事禁运等),亚非拉情况不明(可能是友好,可能是敌视)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回答(站到社会主义阵营中,一边倒,争取团结亚非拉力量,为我国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世界三大力量对中国的态度,顺理成章地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三大政策。帮助学生学会站在国家的利益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为课堂小结时形成历史规律做好铺垫。于是中国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方针?共同纲领是这样论述的,可以概括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毛泽东提出了“三大政策”,哪三大政策?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119页的阅读与思考。请大家连连看。[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真正理解三大政策的含义。用连连看的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形式多样地调节课堂气氛,烘托学习氛围。在这一方针和三大政策的指引下,建国初期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有,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学生说出:与苏联等17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先看第一个成就:1950年的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于3日与中国建交。1950年元旦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就与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设计意图]: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学生的历史时序不会错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第二个成就是:1953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是怎样提出的呢?来看一段微视频。有何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设计意图]:根据课堂需要,自己制作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给学生新鲜感,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观看完微视频后再由学生简单概括一下,检查听的效果。出示材料总结历史意义,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1954年,红色中国都在说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还是敌视。一边参与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朝鲜战争)。一边讨论和平是指什么事件?是指第三个成就: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亮相日内瓦,这次会议召开目的就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仅是指战争的结束,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需要召开会议进一步商讨)这次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中国步入世界外交的舞台。[设计意图]:时代周刊封面作为过渡语,引出第三个外交成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重复,并利用标题提出问题,引出这次开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等问题,让学生明白战争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进行商讨解决,不用非得武力解决。在处理同学之间矛盾时也可以和平谈判解决,不能用暴力解决。第四个成就,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也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主导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这次会议历经磨难。教师讲述万隆会议开会前的准备和开会时的具体历史细节,如:会前,西方国家的破坏---“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事件……在会中,美国利用与会国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挑拨离间,干扰会场。西方记者如何夸张描绘开会现场气氛。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出示视频(1分15秒)。周恩来总理的讲话化解了会场的紧张气氛,还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推动了这次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有什么收获呢?学生根据提前预习和所听所想的回答。[设计意图]:尽量用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万隆会议是在一个怎样的气氛中召开的,中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能以宽容的态度,与其他与会国和平共处。并机智地粉碎了西方列强的破坏工作,不失时机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和态度,赢得了一些国家的赞誉,推动了会议走向圆满成功。通过播放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伟人的外交智慧,激发探究更多伟人事迹的热情,对新中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努力开创外交局面的精神由衷佩服,之余还要好好学习,用成绩回报祖国。二、六十年代的外交这是五十年代的外交,他为新中国的外交奠定了基础。那六十年代呢?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苏联赫鲁晓夫推行霸权主义,中国采取了两只拳头出击,即打到美帝,又打到苏修,还打到各国帝国主义,因此腹背受敌,外交陷入险境。[设计意图]:总结五十年代的,开启六十年代的,并简单介绍,给学生的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即可,以免出现历史的断层现象。三、七十年代的外交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转机。这是1971年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中国人来了”是指什么事件?(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中国是原始会员国,由于美国控制联合国,支持台湾当局在联合国的席位,所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没能恢复。)为什么1971年能够恢复呢?请大家看材料,独立完成并写到本子上,请同学来展示。这是71年26届联大上乔冠华的笑被西方记者描绘成“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它有何意义?据材料概括。[设计意图]: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解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70年代出现转机的关键是什么呢?这是1972年时代杂志的封面;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从画面中你能解读出什么信息?同桌交流一下。(中间有个大大的“友”字。刚好将画面分成四个小块。四个小图。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长城、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分别对应美国人心中的,领袖。政府。国家。和意识形态。“友”的笔划更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锋。暗示着中美关系,表面上已化敌为友,实际还有很多针锋相对的地方。)的确中国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确实走了一段很长的路。下面大家快速阅读课本116—117页,完成这个表格。中美关系为何能够走向正常化呢?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即,美国和中国。请大家看材料1-3;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材料四个别回答,归纳总结。中国呢?出示材料。概括为:中苏关系恶化,要利用美国牵制和对付苏联;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所以中美关系的缓和是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反映两国共同要求的。中美关系的改善也直接影响了中日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直接与中国建交,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回顾70年的中国外交成就有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中日建交。中国开创了与美国、日本、西欧资本主义阵营一条线,与周边和第三世界等一大片的外交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设计意图]:中美关系的缓和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这里花费的时间比较充分,既有对1972年时代周刊封面的讨论解读,激发学生对隐含的历史信息的挖掘,又给学生提供了倾听他人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本质的机会。小组合作探究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课堂小结:1979年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又反映了中国新时期怎样的外交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新时期中国的外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结合这句名言,我们来总结规律:你认为影响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最根本看国家利益,其次看实力。)[设计意图]:利用1979年时代周刊封面作为下节课的内容介绍,起到启下的作用。一改以往简单梳理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形式,采用借助名言归纳总结形成历史规律性认识,即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课堂内容一下就升华了,更有深度了。【课堂巩固练习】1.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2.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A、苏联B、美国C、第三世界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3.20世70年代美国决定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改善对中国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B、美国遏制战略的失败,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美国试图同中国一起建立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布置作业】直击高考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效果分析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分析如下: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课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网站,课堂学生知识储备丰富,能够正确表达国际格局的状况,如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等。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基础过关,学生共答和个别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说出三大政策及其内涵,并能很好的运用内涵去解决具体问题。能够表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能够分清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等基础知识,课堂检测中98%的同学都能在测评练习中全对,达成目标好。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利用微视频阐述教材中没有,对理解本课难点知识又不可或缺的知识时,效果非常理想,首先是因为新鲜感,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认真听,其次听完之后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对所听内容进行概括。利用还原历史现实的讲话视频,为学生渲染了一种现实感的气氛,更能理解这些外交成就取得不易,更能理解伟人的外交智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成果,学生运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本课的理解能力增强了,通过对多种资料的辨别和筛选找出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有用资料,学会了史论结合完成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同时通过个别回答,同桌或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帮助他人纠错的机会,也加深自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时代周刊”的封面介绍这种新颖的导入,先将学生的眼球吸引住,再通过时间为轴,帮助学生树立的历史的时序性和连续性。通过学习三大政策了解中国近代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与新中国的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同学们之间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开创外交新局面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会50到70年代的外交风云人物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学习历史,以史明鉴,开创未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很好的实现了学习三维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充分掌握了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并通过再现浪漫主义诗歌《西风颂》,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以及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经典片段,学生自主概括出了三种文学流派的特点。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老师出示图文材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出了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能够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做到了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本节课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艺术品味、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同时激发了他们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的远大志向。课后反思《新中国的外交》这一课有着丰富的资源,之前也曾讲过一节翻转课堂,因此对这节课比较熟悉,而且也深入研究过,也算是知识储备较多。再加之本课的线索清晰,容量很大,可以按照课标和自己的理解突出重难点,又有很多故事,视频等可以渲染气氛,势必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受翻转课堂理念的影响,我没有使用教学资源中提供的视频,而是根据上课的需要自己录制了微视频,感觉效果还是很理想的。首先解释一下“翻转课堂”和“微视频”,经过阅读专业的书籍,加之我们学校组织的每个学科的翻转课堂的公开课,结合自己讲的“翻转课堂”,个人认为就是一种“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就像班级授课制一样,只不过是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微视频是“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一般是5-10分钟。一般用在课下,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后,完成任务单中的问题。这种微视频比起纸质的资料来说更能提高学生兴趣。我将微视频放到课堂上观看,如果超过5分钟,就会使学生感到很疲惫,所以只能限制在5分钟以内。我选择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个重点知识,背景是教材上未曾提到,在其他的音像资料中也没有明确的解释,但对于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录制时为了追求完美我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背景,提出、特点、意义都非常全面的做了介绍,结果用了6分25秒,在第一个班级试讲时,课堂上自己都感觉实在太长了。经过齐鲁名师荆立霞老师的指点,我只选取了其中的背景,把教材中有的都删掉了,这次微视频缩短到了2分13秒,从这次录制的课堂效果来看,还是非常理想的,首先录制的内容是教材没有的,学生听起来会有新鲜感,其次对于理解这五项原则非常有帮助,上完之后有学生跟我交流之前预习时就是搞不懂为什是跟印度缅甸等交往的过程中提出的,现在大彻大悟了。所以,微视频也可以用在传统的课堂上,但必须更微小,还要把问题说清楚。有的老师就会有疑问,你在课堂上讲不就行了吗?为何还要费这么多功夫录制这个东西。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我们把优秀的录制效果又好的微视频集中起来就可以形成资源共享,这样大家在上课时就会利用这些优秀的资源提升课堂效率,这不是锦上添花吗?再说一下本课选择的第二个视频,就是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部分讲话,如果通过我的口进行讲述,没有那种气氛,也不能体现伟人的外交手段。但是通过还原当时的人物活动,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将一个活生生的外交伟人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课堂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在播放这段视频时,我观察台下的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没有一个交头接耳的。看完之后,大家都被周总理的外交智慧所折服,也很钦佩总理的外交能力。本节课在总体的设计上让自己感觉眼球一亮的是“时代周刊”的封面。这是在平常做题时遇到了一个考试题,忽然灵机一动,干脆将其当做主线。再以时间为轴将这节课串联起来,做到顺理成章。岳麓版教材的这节课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的,分成三个时段,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后,为了保持历史的连续性,我引用了一句精辟的话概括成“五十年代一边倒,六十年代两只拳头出击,七十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八十年代以后无敌国外交”,将六十年代教材中未提及的部分水到渠成地插进去,实现了历史完整的时序性。而时代周刊的封面很多,不能一一介绍,每个年代我选取了1到2副来作为过渡,在第一次讲课时同学们对这些周刊的封面非常感兴趣,甚至浮想联翩,顿时话匣子都打开了,结果就在这上面浪费了很多没有必要的时间,反而重点的内容讨论不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了。经过孙守德和荆立霞老师的指导,本堂课只选取了其中较为重要的五幅图片,有四幅图片是在导入时就展示给学生,一是有个整体的印象,二是集体亮相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最后一幅用于承上启下,经过修改之后的课堂呈现显得很流畅自然,也做到新颖吸引眼球。可见,教学素材的选择要适当,不能过于泛滥。这是我的教学设计方面的反思。在课堂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从教师来说:一是自身有些紧张,放不开,毕竟是录像课,不能像平时的课堂一样全情投入,把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大家,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略显生涩,不够圆润。这还需要多承担一些公开课,锻炼胆量,增长课堂智慧。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上,能调侃一句,如“你很有外交官的潜能”调节气氛,缓和学生紧张的情绪,这是优点,已经不再仅局限于“很好”,“非常正确”等词语了,也能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就找其他同学来补充,但在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一点上做得还是不够好,以后的课堂还要继续努力,真正做到点评具体到位。三是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上还要继续努力,做到伸缩自如,学生回答与材料毫无关系时,要及时将其引上正确的轨道,指明思考的依据和角度2.从学生来说,也不像在教室那样言谈举止无拘无束,略显拘谨。但发言还是很勇敢的,不管说的对与错都能大声说出自己的真是想法,只有极个别同学回答时语无伦次。小组合作学习,要做讨论前的指导工作,如,确定中心发言人,可以轮着当,还要有2个记录员,最后集思广益。不能放羊式地讨论,自由发挥式的乱讲,那样只是代表自己的意见,不代表小组集体智慧。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是必要的,平常的常态课可以反思,但疏于记录,只有勇敢的承担公开课,经过精心备课,专家指导,同事评课,自己深刻反思,才能如虎添翼快速提升专业能力。所以反思无止境,成长无止境。教师公开课评课记录执教人授课内容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评课主持人荆立霞评课时间2016年5月15日参与评课人员李启峰、荆立霞、孙守德、李先祝、李红梅、张莹、宋君、乔玲、王璐赵清、王丽娜、赵廷全、钟井国、高淑娟、马鲁济评课记录李校长:杨老师对这节课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拓展资料很好等都很到位。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不够,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的准备较为充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生还是过于保守,课堂中对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是以后探讨的重点。荆立霞老师: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展现学生的能力。但也存在缺憾就是课堂预设的问题主导了这节课,学生个性化的问题或是生成性的问题少,学生很少有机会或是没有机会来展示。其他老师的意见综合归纳如下主要优点:1.备课充分,线索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师语言精炼,教态得体,富有亲和力。2.导入新颖、以时代周刊的封面为主线,以历史时间为轴,将本课用形象的一句精辟的话语概括,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目标达成度高。4.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能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关注历史细节,通过细节的讲述渲染历史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理解这堂课有很大帮助。6.课堂小结一改知识汇总的形式,而是采取了用名言总结提升的形式,比较新鲜。还可用点评的方式总结一下这节课,如小组合作的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注意发现课堂的生成资源并利用好这些资源,让课堂变成学生暴露问题,纠正问题,老师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评课人李启峰荆立霞孙守德李红梅李先祝张莹乔玲王璐宋君赵廷全王丽娜赵清钟井国高淑娟马鲁济备课组长签字: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单选题1.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目标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2.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和平共处”
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3.首先突破新中国外交“一边倒”基本原则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重返联合国4.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5.2015年4月10日,中国驻印尼大使谢锋发表讲话说,亚非各国领导人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这主要是为了纪念()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6.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7.仔细阅读下图。对该图所示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8.“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9.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针对这一形势,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对苏联霸权主义C.参加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体育赛事设备租赁合同
- 运载工具变速器测试仪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软木制塞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粉笔板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电咖啡研磨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04版版权质押合同:音乐版权的质押融资服务协议
- 油炉家用取暖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水冷却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04版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合同
- 自行车测速计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7.危险作业典型岗位安全操作手册
-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 nba球星詹姆斯课件
- 2024年度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招聘92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河南省洛阳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解析)
- 医院医务科完善出入院服务流程PDCA持续质量改进记录表PDCA模板
- 前程无忧行测题库及答案大全
- 医院评审评价-等级评审课件
- 2024年数据安全管理员(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牛首山作文 800字游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