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4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讲授新课课件展示滚动图片:《甲午海战纪念馆》《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李鸿章》《伊藤博文》《时局图》《义和团》《瓦德西》《八国联军进北京紫禁城》《辛丑条约》签署同时播放低沉悲壮的背景音乐,酝酿情境教师提问:以上这些图片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应史实,展示课程标准。一、甲午中日战争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57页正文第二三段、小字第二段及战争形势图,独立解决以下问题,时间3分钟。1、甲午战争的起止时间?2、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在战争中涌现出了哪些杰出爱国人物?试举例。3、战争的结果如何?《马关条约》的内容有哪些?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让学生阅读课文,依据课件展示让学生思考: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从中归纳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由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总结概况的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规范得出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根本)②、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现实)③、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2、甲午战争的过程课件展示:打出《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学习丰岛海战、黄海大战等重要战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了解甲午战争的过程)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和课件展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从中让学生得出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避战求和方针而且①日本蓄谋已久②综合国力强大,实际上是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失败是要惩罚的,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对中国的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1)自主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教材58页第一段)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纵观历史的能力,加强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依据课本知识进行总结:《马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新增了什么条款?由此分析列强在经济上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2)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社会某阶级中负责任的一员,为挽救民族危亡,你该如何做?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由此让学生总结得出:地主阶级进行军事改革,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实业派实业救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由以上内容通过课件让学生总结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课堂测试。二、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重点是讲原因和”扶清灭洋”的口号)课件展示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珠都发篮。”问题:结合揭帖,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提示:民族矛盾的加剧问题:结合义和团兴起的原因和上述揭帖内容,依据课件分析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提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后,积极自主发言,最后教师从积极性,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八国联军侵华情境营造:打出《八国联军侵华形式图》讲述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赞扬农民阶级为保卫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提示:结合课本第59页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话进行分析。3、《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辛丑条约》的危害让学生依据课本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辛丑条约》的内容并依据课件漫画提问:《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有什么特点?提示:清政府已完全变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漫画题目内容:1、漫画反映了什么主题?2、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3、《辛丑条约》的签订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给学生展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过程,由此而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崛起。对本课的概括总结近代中国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使中国最终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放弃抵抗,中国的仁人志士更是为了争取近代的独立与富强而努力,甲午战后,农民阶级的抵抗使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资产阶级的努力更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苦难的中国终于望见曙光。关于教材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民族灾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岳麓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叙述简单,人教版在这个位置相应增加大连旅顺威海卫等知识内容。人教版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影响没有涉及,岳麓版提到清政府的军事改革和中国社会各阶级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由此而引出义和团运动。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课为1课时,课型为新授课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图示教学法。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2)问题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或材料,比较有针对性。(3)情境教学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关于课程标准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本课内容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及涵盖了列强的侵华(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涵盖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义和团运动),通过这些斗争,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利用课件多媒体进行授课,充分利用图片音乐文字等多种方式展现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紧紧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突出,有侧重;通过文字图片材料,精心设计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过渡自然,课堂节奏紧凑,课前准备充分;有些问题语言需要多锤炼,声音有点小;让学生讨论问题,时间应该充分些,学生的回答内容有些需要教师的引导;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想多思考。学情分析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故在课堂上可以不必多展开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在课堂最后,要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过程做一个小结。学法:本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重视,使得上高一的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而且他们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因此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不足,激发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精神,在这方面来说,本课最合适不过。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思路清晰,衔接自然,在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战争过程影响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温故知新,重点难点突出;注重平时的积累,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图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缺点是在导入本课部分设计得不够好,需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在师生互动,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有点少;本课内容量大,学生将重要的知识记下来需要时间,这个在课前的备课中应该考虑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一定要精心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回答什么内容,若答偏了如何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回来等。不要对一些结论进行灌输,要让学生通过文字材料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课前预习诊断课堂探究课堂达标以及课后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是可以的,但是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在分析战争爆发背景的时候,考虑问题不足,不全面,无法将中国放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考虑,缺乏整体意识;在分析《马关条约》内容的时候,“允许在华设厂”考虑不到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这个规定反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需要。需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学科培养。【预习诊断】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2.《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规定主的主要危害在于A.便于日本向中国扩张势力

B.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经济C.列强的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趋势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4.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之原因材料1:“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御笔信》材料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力主“进行东洋攻略,使国内人心转而外”。材料3: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要求:结合课本57页前三段和上述材料回答:1、明治天皇的御笔信说明了什么?2、从材料2看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3“促成中日冲突”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合作探究2:《马关条约》之危害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结合教材58页第一段)2、《马关条约》与以前的条约相比,新增了什么条款?由此分析列强在经济上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课堂达标案】: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甲午中日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写的《春愁》一诗,这首诗写于哪一年A.1894B.1896C.1895D.19014.“四百万人同一哭”是指

①甲午战争失败②日本强占台湾③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④《马关条约》签订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课后练习案】1.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1\*GB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2\*GB3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3\*GB3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4\*GB3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B.=2\*GB3②=4\*GB3④=3\*GB3③=1\*GB3①C.=2\*GB3②=3\*GB3③=4\*GB3④=1\*GB3①D.=3\*GB3③=4\*GB3④=2\*GB3②=1\*GB3①2.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4.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5.日本发动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