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施工设计说明第1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概述项目概况图1.1项目位置示意图设计图纸分为五部分:道路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电力通信及照明工程、燃气工程、交通工程。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建设规模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道路起点接高翔路(X=213393.174,Y=220988.632),终点接高远路(X=213258.687,Y=221033.574)。,道路红线宽度为13.5m,道路全长145.357m,总体呈东-西走向,为新建城市支路。设计依据(1)本道路设计合同;(2)现场踏勘资料;(3)实测道路沿线带状地形图;(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修订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GB51286-2018)《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1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其它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与标准。以及成都市相关技术标准: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2)2)《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2)3)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公示版)(2019年10月)4)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技术标准坐标、高程系统及单位坐标及高程系统坐标系采用成都地区城市坐标系,高程采用成都地区城市高程系。单位本次设计设计采用国标单位。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表STYLEREF2\s4.2SEQ表\*ARABIC\s21道路主要设计标准表序号项目名称高翔西路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03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04设计行车速度20km/h5标准路幅(m)13.56道路长度(m)145.3577最大/小纵坡(%)1.5%/0.88%8最小竖曲线半径(m)15009停车视距≥30m10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1道路雨水重现期3年12道路净高机动车道4.5m,人行道2.5m建设条件沿线自然地理概况气象水文特征工程区属平原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春早、夏热、秋雨、冬暖、日照少、无霜期长、降雨充沛而集中。多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降雨量988.5mm,降雨量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多年平均蒸发量1465.1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m/s(北东向风),极大风速27.4m/s(1961.6.2),最多风向为北北东向。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成都市高翔西路,场地地势较开阔,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场地标高介于491.45~491.61m,相对高差0.169m。场地地貌类型单一,属成都冲积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概况场地区位于成都断陷盆地东部地带,西距NE向龙门山前陆推覆构造带50km,东距NNE向龙泉山前陆隆起带20km。在龙门山大断裂和龙泉山边界断裂两相挟持下,控制了NE向成都断陷盆地的形成,构成了龙门山西部造山带山前第四系扇状平原的巨厚堆积,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砂卵石沉积最大厚度达540余米,岷江扇前的市中区一带,厚度减薄至15~40余米。成都平原及周边构造纲要图路基岩土层的组成及分布据现场勘探及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构成场地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及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层。现将其岩土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①:杂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夹少量建筑垃圾组成,堆积年代10年以上。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3.80~5.0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卵石:灰色、灰黄色,湿~饱和,卵石主要由石英岩、花岗岩、石英砂岩组成,亚圆形,一般粒径30~80mm,大者100-120mm,充填物主要为粘粒及砂粒,部分卵石呈中~微风化状。根据卵石的含量和密实度可分为四个亚层:松散卵石②1:卵石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50~55%,N120击数2~4击/10cm;稍密卵石②2:卵石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卵石含量55~60%,N120击数4~7击/10cm;中密卵石②3:卵石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卵石含量一般为60~70%,局部大于70%,N120击数7~10击/10cm;密实卵石②4:卵石交错排列,连续接触,卵石含量大于70%,N120击数大于10击/10cm。上述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地下水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冲洪积成因砂土和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砂卵石层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含水较丰富,单井出水量800~1200m3/d,渗透系数20~35m/d。受大气降水、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水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勘探期间由于临近基坑降水,未测得稳定水位,根据场地附近的区域水文资料及临近项目的地勘报告,该场地区地下稳定水位埋深约2.10~4.80m,地下水位年变幅约1.00~3.00m。历史最高水位埋深约1.00m,最高水位标高490.50m。根据成都市基坑抗浮施工的经验及成都市建委《成都市建筑工程抗浮锚杆质量管理规程》的通知(2018)573号文的要求,本工程地下抗浮设防水位绝对标高按490.50m考虑。水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水质分析报告和土的腐蚀性分析报告,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的规定进行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据水质简分析报告,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总矿化度为243.8-284.4mg/L,PH值7.63-7.75。水按环境类型Ⅱ类、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考虑;土按环境类型Ⅱ类、干湿交替作用的情况考虑,综合分析: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水、土腐蚀性评价列下表。地下水和土腐蚀性评价表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指标试验值标准值腐蚀等级水对混凝土的结晶类腐蚀性评价水中SO42-含量(mg/L):83.7-106.7<500/水对混凝土的分解类腐蚀性评价酸型腐蚀(弱透水土层)PH值:7.63-7.75>6.0/碳酸型腐蚀(弱透水土层)侵蚀性CO2(mg/L):0.00<30/水对混凝土的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评价Mg2++NH4+含量(mg/L):11.5-14.6<2000/Cl-+SO42-+NO3-含量(mg/L):99.8-123.5<5000/土对混凝土的结晶类腐蚀性评价土的盐酸浸出液中SO42-含量(g/kg):0.104-0.118<3.0/土对混凝土的分解类腐蚀性评价PH值:7.68-7.72>6.0/土对混凝土的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评价Mg2++NH4+含量(g/kg):0.00832-0.01128<3.0/Cl-+SO42-+NO3-含量(g/kg):0.02231-0.14201<8.0土基的干湿类型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及现场调查,采用临界高度法,在不利季节路床面距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综合判定,场地土基为中湿类型。场地及地基的地震效应分析评价=1\*GB2⑴场地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2\*GB2⑵建筑(设)场地类别据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5节对场地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进行估算,计算结果见表。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土名承载力特征值fak(kPa)估计剪切波速Vsi(m/s)各层平均厚度di(m)计算深度do(m)传播时间ti(s)等效剪切波速Vse(m/s)杂填土①601004.5150.0708212.0松散卵石②11802000.5稍密卵石②23003200.9中密卵石②35204205.5密实卵石②48004903.6经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212.0m/s,建筑场地覆盖层度大于3m且小于50m,本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3\*GB2⑶地震液化评价对于卵石层中的细砂夹层及厚度小于1m的细砂层,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附录P规定,可不考虑液化影响。地基土的承载力根据本次勘察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统计成果,并结合相关规范及我公司在成都地区众多类似工程勘察经验,确定各路基土的力学参数建议值列表5.5。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指标土名岩土状态重度粘聚力标准值内摩擦角标准值压缩模量变形模量回弹模量容许承载力基底摩擦系数γCΦEsEoEσ0μkN/m3kPa度MPaMPaMPakPa/杂填土①松散18.0/////600.20松散卵石②1松散20.0/3017141001800.40稍密卵石②2稍密21.053525211003000.45中密卵石②3中密22.053833261205200.50密实卵石②4密实23.054050381308000.60地基土评价杂填土①:于场地绝大部分地段分布,厚度厚薄不一,结构松散,力学均匀性差,承载力较低,经分层翻挖压实后可作为路基的持力层。松散卵石②1~密实卵石②4:分布连续稳定,卵石层上部以松散、稍密为主,下部以中密及密实为主。卵石层压缩变形小,承载力较高,可作为路基等构筑物基础的持力层。工程地质评价场地沿线上覆杂填土厚3.80~5.0m,下伏有厚度较大、承载力较高且分布连续的卵石层,因此,卵石层宜作为路基持力层。对场地内上覆厚度较大的杂填土经分层翻挖夯实处理或换填处理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工程措施工建议及施工注意事项对于局部地段的上层滞水可采用明排措施,保证线路干作业施工。若以杂填土路基作持力层应作夯实等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按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8日发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工程实际及工程周边环境资料,本项目局部地段分布的杂填土厚度较大,基槽开挖过程中易造成土层的垮塌,基槽施工过程中需采取合理有效的开挖方式及支护方式,确保坑壁的稳定性。开挖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边坡支护,在场地宽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边坡支护可采取放坡形式,在场地宽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喷锚等其他支挡措施,并应进行专项的岩土基坑边坡设计。拟建场地内管网分布复杂,施工前需详细调查周边管网的分布,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结论与建议=1\*GB2⑴拟建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及地基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2\*GB2⑵根据勘察成果,卵石层宜作为路基持力层,对场地内上覆厚度较厚的杂填土经分层翻挖夯实处理或换填处理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3\*GB2⑶场地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0.45s;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内无可液化土层分布。=4\*GB2⑷场地地下水水质较好,也未发现场地及附近有污染源,地下水、土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5\*GB2⑸场地各地基土的主要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各土层边坡坡度允许值见表。基坑开挖岩土边坡允许值岩土名称状态、密实程度或风化程度坡度允许值(高宽比)坡高5m以内坡高5~10m杂填土①松散1:1.501:1.75松散卵石②1松散1:1.251:1.50稍密卵石②2稍密1:1.001:1.25中密卵石②3中密1:0.751:1.00密实卵石②4密实1:0.501:0.75=6\*GB2⑹本报告经审查合格后可作为施工图设计之地质依据。设计概要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及横断面道路平面设计高翔西路道路建设工程,位于成都市武侯区。道路起点接高远路(X=213393.419,Y=220989.081),终点接高翔路(X=213264.178,Y=221035.088)。道路红线宽度为13.5m,道路全长145.357m,总体呈南-北走向,为新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道路全段有1处圆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为99.5m。由于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采用全段两侧分别加宽0.5m,单侧车行道由3.5m加宽为4.0m。平曲线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纵断面设计概况本工程全线共设置2个坡段,最大纵坡1.5%,最小纵坡0.88%,最小坡长为45.357m。全线最小竖曲线半径为1500m。道路纵断面相关技术指标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设计车速(km/h)最小坡长(m)最大坡长(m)最小纵坡(%)最大纵坡(%)最小竖曲线半径(m)最小竖曲线长度(m)1高翔西路支路2045.3571000.881.5150035.7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红线宽13.5m,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3.5m(人行道)+4m车行道+4m车行道+2m(人行道)=13.5m,详见下图。道路标准横断面路基设计路基设计原则满足道路建成初期开发强度大、重车多的要求。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路基设计要注意环境保护要求,注意工程景观效果。一般路基处理路基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道路两侧场地规划要求,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等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道路设计范围内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垃圾和杂填土等。路基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及稳定性较好的土质,禁止采用淤泥、腐质土、膨胀土(胀缩总率大于0.7%)、垃圾等填筑路基。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路基应从最低标高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路基碾压时应水平分层碾压处理,每层虚铺厚度应与压实机具相适应,碾压之前应注意将填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左右。路槽应作与路面一致的横坡。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填方区先翻松表土再填压;当地面横坡为陡于1:5时,对填方区清表后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m,设向内倾斜2~4%反坡。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道路经过的高填方路段,填筑时应控制填筑速度及填筑质量,回填应尽量选用稳定性好的填料,并注意观测沉降量及稳定情况。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对应支路≥30MPa。路基土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表填挖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重型标准)(%)填料最大粒径(mm)次干道支路次干道支路填方路基0~0.306≥951000.30~0.804≥951000.80~1.503≥94150>1.52≥9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0~0.306≥951000.30~0.804≥95100路基边坡该项目所经地区地势平坦,无高边坡,边坡高度一般不超过2m。路基边坡主要是考虑到项目所在区域均为土质边坡,因此确定挖方边坡坡率1:1.5,填方边坡坡率为1:1.5。原则上一般路段放坡处理。路面结构设计设计标准(1)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2)支路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本次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本次设计道路交通功能进行分析,采用中交通(路基回弹模量30MPa)。在路面结构设计中,结合了《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确定,同时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上面层采用SMA-13C(SBS)。机动车道:结构层名称结构层材料厚度上面层SMA-13C(SBS)5cm粘层改性乳化沥青黏层(PCR)下面层AC-20C7cm封层ES-2型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cm0.6cm上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20cm下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20cm垫层级配碎石20cm总厚度72.6cm人行道:结构层名称结构层材料厚度无色透明密封(双丙聚氨酯密封处理固体成份>40%,进口固化剂)面层聚合物仿石地坪8cm基层C20水泥混凝土15cm垫层级配碎石15cm总厚度41cm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4级。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沥青面层中添加抗车辙剂。主要路面结构材料技术要求级配碎石底基层材料要求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液限小于25%。塑性指数小于6,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应超过20%。级配应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回弹模量≥210MPa。混和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合料中碎石级配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69.54.775垫层10085~10065~8542~6720~4010~278~205~180~10半刚性基层材料要求下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粒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7%,回弹模量≥1300MPa,劈裂强度>0.3MPa,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0MPa。混合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合料中碎石级配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19.09.54.752.360.60.075下基层10093~10075~9050~7029~5015~306~200~5上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4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碎石应干净,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要求有较好的级配。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必须集中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不低于98%,回弹模量≥1500MPa,劈裂强度>0.5MPa,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3.5MPa。混和料中碎石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混合料中碎石级配要求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19.09.504.752.360.60.075上基层10068~8638~5822~3216~288~150~3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技术要求沥青结合料:用于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的沥青结合料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用热塑性丁苯橡胶SBS作为改性剂,改性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等级应满足PG76-28(基质沥青应符合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道路石油沥青70号A级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C,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C46T060660°C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C延度不小于cm20T060515°C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C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C)g/cm³实测记录T0603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4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软化点TR&B不小于70T0606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闪点不小于℃230T0611溶解点不小于%99T0605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T0662RTFOT后残留物质量损失不大于%±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粗集料:粗集料必须采用石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正方体、有棱角优质石料颗粒,必须严格限制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耐磨耗性和抗冲击性。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表B.4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规格”规定。上面层: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玄武岩轧制碎石,要求采用大型反击式多级联合碎石机加工(其中反击破碎或冲击破碎不少于两级),破碎后颗粒的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其他层:可采用玄武岩、花岗石、江河漫滩的卵石(确保卵石的粒径大于8cm,不得含有砾石)等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上面层其他层测试方法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T0316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T0317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2.5T0304吸水率,不大于%2.03.0T0304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其中粒径小于于9.5mm,不大于%151218181520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T0310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软石含量,不大于%35T0320磨光值PSV,不小于-40-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4细集料:细集料采用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应洁净、无杂质、干燥、无风化、并具有一定菱角性,在SMA混合料中不宜使用天然砂,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表B.5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规格”规定。上面层:采用新鲜、坚硬、洁净的硬质灰岩由专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必须具有吸尘设备)。加工出的细集料应耐嵌挤,颗粒饱满,洁净无杂质,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其他层:采用新鲜、坚硬、洁净的石灰岩或卵石经专门设备加工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设备)及部分卵碎石加工碎石时产生的石屑。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超细集料总质量的20%。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不得含有其他杂物。石屑的用量不得超过机制砂用量。其技术指标及规格应满足下表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表面层测试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1/m³2.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12T0340含泥量(<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3T0333砂当量,不小于%60T0334亚甲蓝值,不大于%25T0346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30T0345矿粉: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或岩浆石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或碎石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为减少粉尘的排出量,在轧制石屑及碎石时,应采用洁净的块状石料加工,并调整好碎石机工艺,尽可能减少粉尘的排出量。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其中<0.075mm的颗粒含量宜大于90%。采用符合“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的矿粉。矿粉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单位表面层测试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1/m³2.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T0353亲水系数<1T0354塑性指数<4T0355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采用: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不低于5级。沥青抗剥落剂,建议其掺量为沥青重量的0.4%。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程度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可在压力老化仪PA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纤维稳定剂:上面层改性沥青马蹄脂中添加玄武纤维稳定剂,要求其吸附沥青的能力强,施工分散性好,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玄武岩矿物纤维不宜少于0.4%。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矿物纤维稳定剂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玄武岩矿物纤维平均纤维长度≯6mmGB/T14336纤维直径<5μmGB/T10685筛分No.60筛(250μm)通过率>90%JT/T533-2004No.230筛(63μm)通过率>60%密度>2.6g/cm3抗拉强度>600MPaGB/T3916弹性模量>55Gpa吸湿率<0.5%燃烧损失<0.5%7)抗车辙剂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本次在主线道路段沥青中(2层时为下)面层混合料(AC-20C)中添加0.3%抗车辙剂。抗车辙剂掺量按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采用抗车辙剂后,对应于未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适当提高,提高数值参照所选用产品要求,并根据马歇尔试验确定,技术指标见下表。抗车辙剂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备注外观深色颗粒状粒径(mm)≯6密度(g/cm³)0.92~1.10软化点(℃)140~1508)改性乳化沥青:在清扫后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沥青下面层、桥涵水泥砼铺装基面处理层及各沥青层层间,均应均匀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快裂的洒布型PCR(快裂)改性乳化沥青,其指标应符合下表相关要求,喷洒量一般为0.3~0.6L/㎡,具体洒布量应试洒后确定。应采用能均匀喷洒、计量准确的智能洒布设备洒布,确保洒布的均匀性,不得过量,不得漏洒。本次道路未设置平石,为防止路缘石边部在沥青混合料碾压时因压实度不足而导致路面渗水的情况,施工时要求在路缘石边部80cm增大粘层油的喷洒量,以确保边缘80cm不渗水为合格。粘层乳化沥青洒布后,水分蒸发完后至不粘车轮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PC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剩余物含量(1.18mm筛)(%)不大于0.1T0652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8~25T0621恩格拉粘度E251~10T0622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T0651针入度(100g,25℃,5s)(0.01mm)40~12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延度(5℃),不小于(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存储稳定性1d,不大于(%)1T06555d,不大于(%)5T0655热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及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在专业拌合厂机械拌制,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接为一个整体。各面层级配及技术要求如下:AC-13C型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组成结构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6.052.30.150.075AC-13C10090~10068~8538~6824~4015~3810~287~205~154~8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击实次数(双面)(次)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饱和度(%)动稳定度(次/mm)残留稳定度(%)要求两面各75>82~43~665~75≥280085AC-16C型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组成结构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1916.052.30.150.075AC-13C10090~10076~9260~8034~6220~3813~369~267~185~144~8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击实次数(双面)(次)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饱和度(%)动稳定度(次/mm)残留稳定度(%)要求两面各75>82~43~665~75≥100080③AC-20C型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组成结构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052.30.150.075AC-20C10090~10078~9262~8050~7226~4516~4412~338~245~174~133~7技术指标要求项目击实次数(双面)(次)稳定度(KN)流值(mm)空隙率(%)饱和度(%)动稳定度(次/mm)残留稳定度(%)要求两面各75>82~43~665~75≥100080以上未尽事宜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热拌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次/mm)交通等级结构层位温度分区2-3重上、中2500下800热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年降水量(mm)≥500冻融劈裂强度比(%)≥75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0热拌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技术要求气候条件及技术指标年极端最低气温(oC)冻融劈裂强度比(%)-9.0~-21.5改性沥青混合料极限破坏应变(10-6)(%)≥2500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年平均降雨量(mm)质量验收值横向力系数SFC60构造深度500~1000≥50≥0.50粗集料磨光值(PSV)的技术要求年降雨量(mm)支路500~100036乳化沥青透层、封层及粘层面层施工前,应在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之间喷洒透层油。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采用液体石油沥青,用油量0.7~1.5L/m²,由试洒确定,透层油应渗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mm。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度0.6cm,且做到完全密水。沥青混凝土各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PC-3),用油量0.3~0.6L/m²,由试洒确定。粘层油宜在铺筑沥青层的当天喷洒,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在专业拌合厂机械拌制。各层应连续施工并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上未尽事宜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及《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执行。附属设施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实施。主要位于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公交车站等设施处。缘石坡道人行道、人行横道、渠化岛等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均应设置设置无障碍坡道。缘石坡道设置应与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置相协调。缘石坡道分三面坡和单面坡两种,在条件允许时尽量设置三面坡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各面坡度不应大于1:12。设在道路转角处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不宜小于2m,坡度不应大于1:20。无障碍设施材质通人行道。盲道指引残疾人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并应避开井盖。行进盲道应设在距离围墙、花台、绿化带、树池边缘0.25~0.5m处,其宽度宜为0.3~0.6m。在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时应设提示盲道,在车行道边、广场入口、候车站台应设提示盲道,站台的提示盲道长度宜为4~6m。盲道宜避开地下管线井盖铺设。若不能避开井盖,则井盖必须与盲道齐平。盲道材料与人行道相同,其表面应符合防滑要求。路缘石、平石、嵌边石等附属设施采用花岗石路缘石。普通路段人行道立缘石:高出车行道15cm,道路路缘石及嵌边石材质及具体尺寸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放样路线平面应按照“道路线位图”、“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道路逐桩坐标表”及“道路平面图”等进行准确定位。路线纵断面放样应注意高程设计线位置,各道路设计高程关系要根据“道路纵断面图”、“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及“道路平面图”相互校核使用。施工前应复核现状道路、隧道的高程及控制坐标,并注意平面位置与竖向的顺接。路基施工路基施工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请相关单位派人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路基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中发现有未曾查明的地下管涵以及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通知设计单位处理。临近现状建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开挖应注意观测和防护,确保建(构)筑物及施工安全。路基土方施工前必须作好排水工作,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积水。路基土填筑横断面应做成屋顶式,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在排水设施尚未形成以前,路基边开设临时排水沟并有出路,保证路基在施工过程中不受雨水和外来水的影响。路基挖填土方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施工过程中如遇雨天,应停止进行。水文地质不良路段,应先排除或降低地下水位后方可进行路基施工。路基填筑前应铲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耕植土、垃圾土、草皮及杂物。填土的土质必须均匀,不得夹有泥块和其它不良土质。路基填筑一般应自路中填至路基边缘,上面保持一定横坡以利排水。路基碾压时,分层碾压密实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进行,最佳含水量根据填土的土质试验确定。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及临时防护工程。路基施工过程如发现其它不良地质现象,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研究解决。基层和底基层施工材料规格、用量及要求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施工应严格按现行规范执行。拌和混合料和养生用的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施工之前测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并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确定施工时的含水量。拌和、摊铺摊铺时,其厚度必须均匀一致,同时应符合纵横断面的要求,摊铺厚度宜试铺决定。碾压混合料摊铺后要进行平整,然后压实。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自路边至路中,每次重叠后轮宽1/2,碾压过程中注意找平,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要翻松料,重新压实成整体。最后,用中型或重型压路机碾压直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为止。水泥稳定基层达到强度后应对基层表面进行回弹模量的检测。分层施工时,在施工上层之前应先洒水湿润底层,避免雨天施工。成型后,必须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七天,每天洒水,洒水次数以表面湿润为准。沥青面层施工沥青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14/T160-2015、《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40-01-2002等现行有关规范标准执行。面层施工前,应在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之间喷洒透层油。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应渗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mm。沥青混凝土各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油,其品种和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沥青混合里摊铺及碾压施工要求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卧层在铺筑前已被污染时,必须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沥青层摊铺时应考虑松铺系数。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沥青混凝土面层宜采用履带式摊铺机,一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宜超过7.5m。当采用两台摊铺机同时摊铺时,前后应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的搭接,上面层与下面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普通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之内,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摊铺机摊铺速度应控制在1~3m/min之内。外形不规则的路面、街坊路口等路段沥青混凝土可采用小型摊铺机或人工摊铺。沥青混凝土不得在气温低于10℃以及雨天或路面潮湿情况下施工。沥青混合料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满足下表要求:压路机的碾压速度控制表压路机类型初压复压终压钢筒式压路机2~33~53~6轮胎压路机2~33~54~6振动压路机2~3(静压或振动)3~4.5(振动)3~6(静压)沥青混合料接缝处理:纵向缝处理——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若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时,纵向接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垮缝碾压以消除缝迹。当必须采用冷接缝时宜采用平接缝和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