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漾濞县引导农民进城居住的思考漾濞县委副书记张晶近年来,随着以核桃为主的绿色经济产业的发展,山区农民依靠产业发展富裕起来,“山盖坝”成为漾濞特殊的经济现象,部分山区群众已经具备到县城购房、建房的经济基础,加之城镇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较宽的挣钱门路使农民进城的意愿强烈。但长期以来因受城乡分割体制制约,存在着户籍待遇、子女就学、各项保险、购房居住等一系列问题,农民后顾之忧较多。一、影响农民进城定居的主要问题影响农民进城定居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现行政策吸引力不足。现行的引导政策不够完善,对鼓励农民进城吸引力不强。(二)进城农民管理的问题。农民两放弃进城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农民应得利益没保障,直接影响农民进城积极性。(三)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就业困难大。农村劳动力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只能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尤其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技能的大龄农民来说,甚至连竞争脏、苦、累的基础性岗位都困难。如果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吃什么。怎么办。成为影响农民进城定居的关键因素。(四)农民进城没活干。县内目前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农民进城面临着没活干的尴尬境地,这是制约和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五)城镇承载能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随着农民进城定居的人数不断增多,城区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教育、卫生、住房、就业、公共设施等问题将日益突出。在宣传发动上,群众对加快农民进城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到位。二、加快农民进城定居的对策建议对加快农民进城定居,围绕漾濞实际,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政策吸引力要把健全激励机制作为吸引农民进城的着力点,用最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让农民“想进来”。一是做好县城的规划。抓住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做好县城的总体规划,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并逐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做好住房保障问题。按片区规划建筑用地,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形式,开发建设基本满足进城农民居住需求的用房。建设相应数量的廉租房,使符合条件,但购不起商品房的进城农民能够进城。三是加强就业保障。建立政府引导就业机制,将进城农民统一纳入城镇居民就业范畴,享受同等的就业和创业优惠政策。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对进城农民提供同等的城市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待遇。五是加快土地流转。依托漾濞核桃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按照产权明晰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让农民以土地参股形式加入土地流转经营,保障农民既得利益,引导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二次创业。(二)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推行社区管理按照“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进城农民得管理工作。在农民进城居住的各个片区建立相应的社区服务中心,抓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就医、就学、参军、社保等各个方面管理工作,保障进城农民正当权益。苍山西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社区的管理,将其列入重点管理范围,保障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宣传落实到位,加快进城农民向市民转变。(三)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要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的作用,通过办职业培训班、夜校、技术指导等方式,强化对进城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使进城农民“有技能”,提高农民择业就业能力。县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农民培训,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免费为农民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引导农民进城定居,必须保障农民进城“有活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大而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进城农民广泛提供就业岗位。结合漾濞实际,引导农民群众做强做大核桃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拓宽山区群众从业渠道。积极发展生态旅游、餐饮住宿、房地产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广辟就业空间,吸引大批农民进城从事务工、经商等服务性工作。(五)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农民进城定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漾濞山区面积占98.4%,情况更为复杂,把握不好就会拔苗促长,伤害农民的积极性,所以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更为宽松灵活的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农民进城定居不是让农民到城里坐吃山空,也不是把农民聚在城里消遣,而是要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享受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对进城居住的农民,允许他们在进城定居的同时继续享受“三农”优惠政策,在山区继续搞种植、养殖和其他产业。并加快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和县乡道路的升级改造,形成县城辐射乡镇、村的三级路网结构。(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农民进城定居,要从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着手。当前,山区农村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子女进城上学、进城创业发展、享受城市快速发展成果、老人随子女进城安享晚年等多种进城动因,之所以犹豫,是有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要以县级宣传部们和乡镇为主得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优惠政策的知晓率,逐步推进农民进城定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小册子、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民进城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优惠政策、保障措施等,营造浓厚氛围。并要在县乡开通农民进城热线电话和咨询平台,随时接受群众咨询。第二篇:对农民进城的思考对农民进城的思考摘要;农民进城,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长远看,符合农民的根本愿望,也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农民进城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个事关城镇化进程能否胜利推进的重大课题。关键字:农民进城,生活状况,动因,障碍,政策建议正文:农民进城的基本生活现状一、城市边缘人是进城农民的总体特征进城农民离开了农村,选择进城谋生、居住,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生活的形态上已经开始和城市居民接轨,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城市居民,他们与农村的关系是离而未离。从数据上分析,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已经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接轨,居住条件虽差,但一半以上的户在楼房居住,家庭主要设备拥有量虽低于城市居民,但远高于农民,厨房使用燃料以液化石油气为主,与城镇居民的使用比例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仍保留了农村户口,绝大多数人希望进城后继续保留农村土承包地。总体上他们是属于居住在城里的农村人,农民中的城里人,是一个城市边缘人群体,完全融入城市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二、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是进城农民的基本品质和社会其他人群相比,进城农民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但他们能克服各种困难,逐步的在城市这个陌生的环境下站稳脚跟,这首先得益于他们那种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他们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居住条件等都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水平,创业环境也和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在总体上没有什么怨言,精神面貌大多是积极的。三、创业艰辛是制约农民进城的主要门槛创业是农民进城的主要目的,也是他们在城市立足、生根的根本途径。但农民进城后,在创业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就业结构上看,务工户比例仅30%,充分说明工作岗位难找,农民进城大多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本积累,进城门槛高;从他们的经营状况和薪金收入看,都不甚理想,私经营者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经营,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达50%,;而务工者也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收入水平较低。四、体制障碍是农民进城后一系列困难的根源农民进城后,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着重是住房、社保和因户籍关系引发的子女就学问题,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障碍。住房是最大的问题,这和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的进城农民在住房消费上是有一定购买力的,他们虽难以承受商品房的消费,却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能力,但户籍等体制性因素成了他们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门槛,住房困难问题与其说是经济条件的原因,毋宁说是体制性障碍所致。子女就学是排位第二的问题,症结就在于户籍,由于进城后没有办理农转非落户,子女就近入学的愿望就面临着借读费和择校费的阻挡。农民不愿失去原承包土地权属、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农村自建房、计划生育政策等利益,因此不愿把户口转入城市。农民进城的原因农民为什么要进城。基本的原因当然是提高收入。中国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发展中的二元经济,即同时存在落后的农业部门和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部门。农业部门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在土地给定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力必然是过剩的。而在城市经济中,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是资本而非土地,资本的增长是无限的。这就决定了通过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业劳动力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民进城能够提高收入的另一个因素还在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对农民工来讲,他们进城时首先考虑进大城市是人之常情,因为这里收入更高,机会更多。与此同时,当他们离开农村和农业,进入城市,对农业部门也是有好处的。只有当大量农民转出的时候,剩余农民才可以在拥有更多人均资源——特别是土地——的情况下,逐步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收入。农民进城的第二个原因是为公共服务。大量的公共服务提供是建立在地方财政基础上的,这就造成公共服务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均等。到大城市以后,农民工可以部分地分享这种服务。现在中国公共服务的享受有一部分是与户籍挂钩的,比如教育和医疗;但也有很多公共服务无法与户籍挂钩,比如说地铁、城市绿地、文化设施等。在大城市,公共服务的分享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农民进城的意义及所遇到的障碍尽管农民进城会造成荒地现象、产业回落后,农民工定难适从等社会问题,但城镇化积极意义不可否认。(一)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三)转变了观念,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素质。(四)加速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当然,制约农民进城的因素依然存在。1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的不发达,弱化了城市的集聚功能,难以更大规模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乡镇企业的萎缩,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2观念上的束缚。一是满足现状、小富即安。多数农民都可以靠耕种土地解决温饱问题,外出求生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二是怕背井离乡。三是怕担风险。多数农民缺少风险意识。出外做事怕上当受骗,怕不安全。四是怕吃辛苦。3.素质技能的限制。其一,文化程度低,进城农民知识结构也不完全适应城市企业的需要。其二,专业技术、技能低。农村劳动力受过中专以上教育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其三,诚信度低。其四,掌握法律知识少。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进城农民受骗上当、干了活要不回工资的现象屡屡发生。4.体制障碍。目前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进城。其一,户籍制度限制,开户籍限制在落实上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二,用工政策限制。一些城市为了安排下岗职工,排斥农民进城就业。其三,教育体制限制。县城以上的城市适龄儿童上学多按户口所在地划分学区,进城农民的子女还不能就近上学。其四,城市管理限制。城市的一些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仍有歧视农民现象。一些没有户口的进城农民享受不到公共福利待遇,却要办理交纳各种证件和费用。其五,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也是障碍农民进城的深层次原因。5.就业环境不够优化。当前最突出的有三个问题。其一,想进城,无门路。主要是缺少市场信息。能够真正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开展服务的劳务中介组织还不多;县、乡政府也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和寻找就业岗位。其二,想提高,无条件。目前,城市职业、技工学校还没有完全面向农民招生;受财力制约,地方政府也拿不出更多的经费系统地培训农民。所以,多数进城农民只能靠出卖体力挣钱。其三,缺少法律援助,挨欺负,无人管。一些劳务输出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和配套设施尚未建立起来;农民进城就业签订的劳务合同还很不规范;劳动、公安、司法部门还没介入进城农民的合同纠纷。针对农民进城的思考和建议1、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必须冲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体制,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在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体制的负面作用更为突出。为此,要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起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劳动力就业的各项不合理限制,对城乡劳动力实行统一的劳动管理,提供统一的就业服务。目前尤要注重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网络。2、尽快建立适应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城农民工享受的社会保障不够已经成为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进城农民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社会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最低生活保障。而社会保障的重点又在于失业、工伤、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至于经费来源,除坚持国家、单位、个人分担原则外,可尝试采取土地换保障的作法。3、努力为进城农民工排忧解难。在市场经济格局下推进城市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农民进城问题上可以缺位,相反更需要政府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目前尤要注重帮助解决的问题有:提供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服务;提供维护正常的劳动关系的服务;提供小额贷款和市场信息服务;为其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服务等。此外,各级政府尤应着力推动社区建设和农民工自组织建设,以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维护自身权益。参考文献:郑杭生《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1994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印书馆2003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中国社会科学2004郑成功《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9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三篇: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走向城市。本文就农民进城打工问作了一些分析,就农民进城打工对农村的发展的影响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农民进城务工的特点、缺陷及相应对策;进城打工对农民观念改变的影响;农村文化的变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就农民进城打工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做了一个分析:土地撂荒;就业压力;留守儿童问题;传统文化的消逝;农民婚姻问题等等来说明认识并处理好农民进城打工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积极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农民;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发展;留守儿童;农民婚姻·1·正文: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在我国的人口的比重还比较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着。农民的收入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难题。农业人口的增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得到实施,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工,一个被确认了的新称谓,一个特殊却又和亿万家庭紧密相连的群体,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伴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农民工群体日益庞大。他们在对城市经济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他们也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农民素质的低下,使得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加重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素质的低下,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缺乏的现象,土地撂荒、农业生产率低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民工的婚姻问题等日益突出。农业人口进城务工在另一方面也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在现阶段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进城务工是增加农业人口收入的主要手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大的缓解了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城务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返乡农民工将在城市中学习到的技术、管理方式等经验带回农村,推动着农村人的观念的改变,对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财富的分布,推动农村的发展,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带来的不仅仅是弊端,更多的是对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农民收入的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民工带来的问题。但在短期内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因为这其中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有融合也有矛盾。它必然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要通过不断的社会经济改革来调整和完善。所以本文旨在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只对于个别问题给出了一些看法。一、我国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特点及缺陷1、外出打工人数较多,规模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分布区域较广。据统计,2002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达9400万人。仅安徽一省,2001年劳动力输出人数达到77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6。而外出务工人员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据调查,目前湖南省的农村外出务工者,有49%在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随着国家对西部政策的倾斜,西部的发展步伐加快,劳动力出现了少部分向西部地区流动的趋势。2、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水平比较低,这就导致了其就业方式的单一化。如作为全国农民工输出大省的安徽省也只有30%的农民工受过初级的专业技能培训,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对农民工的技能水平提出明确要求:8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其中,13%的岗位需要具备中级工的职业资格,81%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可见,对农民工的技术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农民工缺乏专业的技能,导致了其在城市就业的单一化,而且工作也不怎么稳定,再加上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于是就使农民工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的特点。目前,湖南农民外出劳务大多是非正规就业,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总的来说,以体力劳动和经商为主;多数外出打工者一年内从事过多种职业,频繁的转换职业,这也不利于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同时,有数据显示,有40%以上的外出打工者是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才外出务工,这就形成了“候鸟型”的特点。二、农民进城务工对农村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1、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劳动力输出地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素质。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实际增长6.8%,其中外出打工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17.2%。同时,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80元,比上年增长8.6%,占农民收入的34%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务工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这些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有力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得劳动力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不仅缓解了农村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放了传统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隐性”事业压力,增加了社会稳定。3、农民进城务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大量务工人员返乡,激活了当地市场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变动。农民工返乡虽部分回到了农业生产活动,但仍有一部分到了乡镇,做小买卖或搞运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或人力资本的农民回到家乡创业,他们办乡镇企业或参与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农民在城市务工,对于城市居民的需求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返乡后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改变过去之中粮食的局面。还有的农民利用距离城市近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举办农家乐等项目,吸引游客,增加收入。4、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同时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有利于农村和城市改革的推进。农民工城市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家乡所留下的问题,促使农民工不仅仅关注农村和城市政策的改革,而且积极主动参与改革。例如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情况下,土地大量抛荒,没有实现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臵。实行积极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充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必由之路。再如,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还在实行户籍制度的三个国家之一。尽快放松原有的户籍管理,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减少甚至取消落户费用,允许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转为市民。并且相应改革就业、入学体制,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5、促进农村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是农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化既指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变农村地域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又指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区的扩散过程,前者为数量过程,后者为质量过程,两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城市化都是不完整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引资建厂、吸引当地劳动力就地就业,推动当地小城镇建设,是一种就地城市化的表现。凡事有利就有弊,农民进城务工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的同时也给农村的发展带了不少问题。三、农民工进城务工也给农村带来了消极的影响。1、土地撂荒,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村大量的文化素质较高、体力较好的劳动力被输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自身人口结构相对劣化,农村农业生产缺乏有效劳动力,这就必然使得农业的生产率有所下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非农业就业和非农业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非农收入即使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的人也不会轻易放弃所承包的土地,他们将这块土地作为最后的生活底线来经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在土地上投入很多,他们只是重视是否拥有土地,而不管生产率如何。更有甚者,将进城务工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放弃农业生产,致使耕地撂荒。2、将不好的生活习惯,文化风气传播到农村,赌博性质的活动泛滥。传统乡村文化哺育下的农民在进程务工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会接触和体验到城市的现代文化。而这种现代文化会通过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以一种非正式和非常规的方式传播到乡村。进城民工由于闲暇时间文化生活得匮乏,很容易接触到类似的赌博活动场所,并可能染上赌博的恶习,并将这种恶习带回农村。以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兴起的六合彩为例,由于这种低下赌博活动在农村的流行,已经造成农村大量资金流失,农业生产大受影响,封建迷信思想死灰复燃,家庭关系恶化。有些在农民工在返乡后带来的不良习俗,特别是讲究穿戴、消费攀比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可能是消费习惯无法转变回来;另一方面可能是某种思想在支撑攀比现象继续。还有部分返乡人员对本地的税费征收方式不满,导致了返乡人员对本地村级管理工作的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3、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有留守儿童的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的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还在呈增长的趋势。他们大多在隔代教育中成长。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使得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对社会上的好坏是非分辨不清,易受社会反面现象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总的来说,留守儿童问题多表现在:学习状况一般、道德行为差、心理发育不健全、安全意识差。4、农民工的婚姻问题。人们在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难、讨薪难、子女受教育难等问题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他们在婚姻感情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农民进城务工,扩大了见识面,也提高了对婚姻的期望值,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的意识逐渐增强。农村传统的婚姻观念也跟着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离婚是丢丑,而是法律赋予的自由合法的权益,夫妻双方在“感情不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离婚重新追求各自的幸福。四、对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建议和看法1、要改革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一是按照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要求,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入股、租赁办法,使土地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实行有偿转让。二是明确界定集体产权的前提下,将进城定居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收归集体,但保留进城农民继续分享集体积累收益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至土地承包结束。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文化教育,努力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在农村,努力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娱乐文化设施。为丰富农民生活提供条件。3、积极鼓励农民在家乡创业,尽可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从而减少劳动力输出,减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数量。这一措施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治安、提高农业生产率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国家应该积极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享受平等的就学权利、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4、继续重视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人口的就业等奠定坚实的基础。结束语农村问题是一个在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农民的增收问题则是农村问题的核心。唯有收入增加了、经济发展了,农村的面貌才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进城务工是农村人口实现的后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仅给农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给农村带来了诸多问题。由于本小组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思想水平的局限,故而将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农村的影响这一论题进行了相对而言比较简略的论述。不足之处还请老师给以指点、批评。参考文献(1)蔡建文著《中国农民工生存纪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1版(2)谭木魁著《中国耕地撂荒问题研究》科技出版社2004年11月(3)叶照清、朱大印、耿昌军著《来自中国社会底层的报告》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4)曾璜、何贝莉著《中国农民肖像:九亿人的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6)作者不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研究》小柯论文网(7)作者不详《浅谈返乡农民工对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亿百论文网第四篇:对农村教师进城“热”的思考对农村教师进城“热”的思考近年来,一些地方陆续从农村学校选调中小学教师补充到城区学校。对于教师来说,此举可谓是一项“善举”,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希望能调到城市学校当教师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愿望,也是其人生价值的体现。可是这样一来,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农村教师被调进城,这在客观上也的确调动了一部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但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大量的优秀教师被选调到市区的举措,让很多农村家长忧心忡忡,担心孩子的学习会受到影响,渴望孩子就读的学校能留住优秀教师。长此以往,农村教师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所带来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一些农村教师为了被“提拔”进城,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上,无心应对正常的教学工作,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由于优秀教师的进城,农村学生和家长对农村教育的发展看不到希望,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省吃俭用,不惜花高费把自己的子女往城里送,不仅使农村家庭本来并不富裕的生活增加了更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使一些城区学校不堪重负,“大班额”居高不下,并引发择校热。拉大城乡师资差距。优质师资的进城,使优秀教师越发集中到城市,农村的师资力量则越显薄弱,造成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下降。而城乡师资水平的两极分化也导致了农村教育的不断萎缩,将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无法实现。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热”的现象,恐怕不单单是掐断农村教师进城的路就能办到的,应该从源头上寻求破解之道,以防止农村教师的流失和短缺,从而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认为:一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学校标准化和教师安居房建设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实行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向偏远农村倾斜机制,使他们安安心心的扎根于农村教育之中;二是完善农村教师培训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投入,保障教师培训持续发展,设立培训专项经费,让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三是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殊激励机制,让农村和薄弱地区的教师有更高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发放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五是制定使农村教师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鼓励资教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给农村中小学输入新鲜血液;六是组织城镇教师下派支教、农村教师上派研修和送教下乡等措施,逐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五篇:关于镇坪县农民进城定居问题的思考关于镇坪县农民进城定居问题的思考作者:覃大鹏近几年来,镇坪县紧紧咬定“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镇坪”的发展战略,围绕“三个三分之一”(县城、集镇、扶贫新村分别居住两万人)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发展,使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受交通、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工业落后、农业粗放、基础建设滞后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鼓励农民进城定居面临不少挑战。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巧借陕南突破发展之力,充分吸收“三置换”(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等成功经验,探索制定适合贫困山区农民进城定居的城乡户籍管理、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政策,让进城农民能够“进得了、稳得住、有尊严”,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一、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障碍——思想认识不解放,政策吸引力不够。一些干部认为,鼓励农民进城定居是工业化以后的事,镇坪作为一个工业“腿短”的贫困山区小县,城镇内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忙都忙不过来,鼓励农民进城定居是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不少农民也认为,现在宣传的鼓励农民进城定居的政策缺乏吸引力。“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农村虽然落后一点,但有承包土地、房屋和林地做生活保障,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在外挣钱,不管收成好坏,保准衣食无忧。随着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持续贯彻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多数农民不愿“闯”,不敢“冒”,担心“穷在闹市无人问”。——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缺,就业困难大。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只能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强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尤其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技能的大龄农民来说,甚至连竞争脏、苦、累的基础性岗位都十分困难。如果进城农民找不到工作,吃什么。怎么办。成为影响农民进城定居的关键因素。——城镇承载能力不足,制约农民进城定居。按照镇坪“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居规划,县城要容纳两万人左右,而现在县城常住人口不到一万人,县城的发展现状同容纳两万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现在人们就已经感受到:城区学校特别是小学校舍不足,活动场所狭小,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令人担忧。随着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启动,城区会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教育、卫生、住房、就业、公共设施等问题将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成为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软肋。二、农民进城定居工作的思路1、提高思想认识,摒弃落后观念。现在必须解决的一种思想认识问题是,认为农民进城定居是发达地区的事,镇坪开展农民进城定居工作是“赶新潮”、“瞎胡闹”。这种思想多存在于干部之中,其误区是看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忽略了事物同样存在的特定条件下突变和跳跃式发展情况。反映在认识上,就是夸大了发展的不利条件,忽略了催生事物变化的有利因素。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陕南突破发展战略、镇坪生猪产业率先突破等成功事实无不证明,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消极被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对事业发展是有害的。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是复杂条件下出奇制胜的法宝。当前,农民对进城定居并非没有兴趣,他们中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子女进城上学、进城创业发展、享受城市快速发展成果、老人随子女进城安享晚年等多种进城动因,之所以犹豫,是有后顾之忧。因此,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积极探索鼓励农民进城的途径和办法,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顺应挑战,主动作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增加农民现实收入的重要途径,推进“三化”进程的必然选择。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先进城定居,腾出部分耕地等资源,通过流转,让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小打小闹,步入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同时,随着“人退林进”,减少深山人为活动,有利于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2、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农民进城定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贫困山区情况更为复杂,把握不好就会拔苗促长,伤害农民的积极性。在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市场拉动、多方促动”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探索更为宽松灵活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说到底,鼓励农民进城定居,其目的决不是让农民到城里坐吃山空,也不是把农民聚在城里打牌消遣,而是要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享受城市建设成果的同时让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晋城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江苏省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 理(含答案)
-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版海鲜干货购销合同范本
- 2024版办公室保洁人员雇佣协议
- 2024精简版聘用协议:高效规范格式版
- 福建省南平市剑津中学高一数学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 2024年一级造价师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题库含答案(a卷)
- 2024特色农业产品销售合同标的
- 2024版医院合同管理规定
- 2025年四川长宁县城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6月上海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社会招考(622)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TSG 51-2023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 含2024年第1号修改单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2024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安徽省森林抚育技术导则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第1课时(1a-2e)教案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泌尿科主任述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