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_第1页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_第2页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_第3页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

摘要:新课程标准传达了语文教学要在情境化的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1]古人云:“志不强者,则知不达。”志即感,学生没有情感,则求知欲望不强烈。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新课标的制定和新高考改革的条件下,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灵活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会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创设情境;阅读教学;高中语文高考评价体系明确将“情境”作为高考考查载体,“以此来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2],并指出“情境”是立德树人之“金线”和能力素养之“银线”的串连线。可见,作为高考考查和基础教育指挥棒的高考评价体系对未来考查和教学的“情境”有了更具体的定位。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高考评价体系将语文学科情境分为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可以是一般的基本层面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生活实践情境,也可以是创新探索情境:最终目标指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2022年全国新课标1卷为例,第3题.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这是对学生学科认知情境的考查。第9题.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这是对学生个人体验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的综合考查。第21题.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这是对学生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的综合考查。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对阅读教学情境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情境设计中做到以“文”为本,立足于学科知识的厚实土壤,追求“实”;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体认知的发展,追求“真”;以“考”为本,注重日常教学为高考服务,追求“活”:“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3]设计具体任务,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以有效应对高考以“情境”为载体的考查。一、以“文”为本以“文”为本,即以语文学科必备知识为本。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也突出了基础性,强调“高考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4]。而高中生的语文学科必备知识主要来自语文课本,包括必修课本和选择性必修课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抓实课本,让学生在每本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学出实效。而立足于语言、文学、文化等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整合各方面的语文要素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会对高效语文课堂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例如,话剧文本教材单元学习提示时将“演一演”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演”这种形式巧妙地融入对课文的讲解。演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指导,深入每个学习小组去“说戏”,分析角色、分析人物情境。比如《雷雨》,鲁侍萍初见周朴园那段,一开始学生不能理解二人的关系,将角色想象成初恋重逢。这时就要教师“说戏”帮助学生体会侍萍的隐忍、明理和坚强和周朴园的虚伪。而如何理解这种转变,通过表演学生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表演之后教师通过总结评价,带领学生再次深入人物,形成共识。又如小说教学,在单篇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得跳出文本,去发现小说这种文体的特质。新教材将同质异类的小说安排在一课之内,就是有意引导教学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发现小说这种文体的独特之处。比如必修上第一单元可以将《百合花》与《哦,香雪》两篇小说相比,……学生经过比较能从感性上认识到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从总体上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国别、不同作家不同的风格类型,进而有意识地去思考某一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这样就能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索,提升阅读能力。再如实用类文本阅读,这种文体在理解上通常难度不大,但不能因此否认它的教学价值。必修上册关于袁隆平、张炳贵、钟杨的事迹,下册屠呦呦、加来道雄、梁思成的文章,选择性必修上册关于焦裕禄和抗疫的文本,如果只是了解一下未免有遗珠之嫌。课本选择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事迹,他们做事的品质、探索的精神、对理想的追求等等都值得中学生去思考和借鉴。教学中可以用“理一理”的方式,让学生梳理人物事迹,编写人物档案,通过典型事例概括人物品质,拟写小标题等任务情境训练学生的提炼和概括能力。这样通过细读,也让学生熟悉了实用类文本的文字风格,提升了阅读能力。部编本高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很经典,有高度和深度,那么如何让这些宝贵的课文让学生吃透,融入到他们自身的学习体系中,掌握语文学科必备知识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让学生动起来,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和践行的。二、以“生”为本“生”即学生个体认知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主阵地,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学生个体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个体的阅读体验是教师课堂教学“情境”设置和转化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个体体验产生困惑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去破解疑惑,发展认知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可以将有共性的两篇或几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把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两个“核心要素”(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引入其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但是教师创设情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具体学情出发,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创设情境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比如,有教师教学《登泰山记》,创设的情境任务是:

寒假将至,你和几个同学约好假期去游览泰山。作为领队,请你完成以下两项任务:⑴请根据文本内容绘制你们本次登泰山的游览图并写好解说词。

⑵临行前,天气预报说泰安地区将有大雪,有同学以雪中泰山没什么看头和雪天登山不安全为由打退堂鼓,请你以领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劝说同学如期前行。这个情境任务创设得比较成功。因为寒假去旅游,学生都很喜欢,跟旅游有关的活动他们都乐意参加;绘制登山游览图就是要把经过的各个“景点”连接起来,并对“景点”的情况简单描述;雪中登泰山有一定的危险,有同学打退堂鼓是正常的情况,但劝说同学按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是领队的责任。所以,整个情境的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能驱动他们积极主动的研习、探究与表达。学生可以在完成这两个情境的过程中借助文本,也可以在完成情境任务后将自己的成果与姚鼐在文本中所写内容做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热情。

其次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有教师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不同人“笑”的语句,讨论分析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心理等。然后让学生研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语段,猜一猜,横线处应该填谁的名字。刘姥姥讲了笑话之后,不同人的笑体现了他们不同的身份、性格,学生据此可以很快推断出笑者是谁,并说明充分的理由。这个情境任务创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文本中不同人“笑”的品析,学生的思维已经得到了训练,能够通过不同人笑的表现揣摩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再做拓展阅读就有了能力基础,迎刃而解,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境与学习认知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价值是促进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从学生的学情来考虑情境创设才是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以真实的情境为创设起点,在情境中引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以“考”为本“考”即高考。高中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储备了语文学科必备知识,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了语文学科素养,而这些最终要通过高考得以检验。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规定了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有教师在小说《百合花》的教学中就充分考虑了文本特点和高考考点,以高考考点为线串联起小说的情境任务。该教师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思考“我”叙述视角的作用。1、小说巧妙地选取了发生在一天一夜24小时的三件事,请用三句话概括2、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内容。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任务二:通讯员的故事,学会多角度描写人物1、我眼中的通讯员(1)、关注细节描写(2)、关注对话描写2、担架员眼中的通讯员3、归纳人物形象任务三:军民鱼水情—新媳妇与通讯员的故事1、新媳妇与通讯员间的故事2、缝补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放到他的棺木中,这一情节的作用任务四:梳理故事情节,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1、伪装2、馒头3、衣肩上的破洞4、反复出现的物象(细节)的一般作用任务五:百合花反复出现,思考标题的内涵和作用1、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怎样的含义?2、小说以“百合花”为标题,有怎样的作用?本课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五个教学任务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五个情境任务的创设紧贴高考考点,将小说的叙述视角、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细节描写的作用和标题的含义及作用这些高考常见考点巧妙自然地设置在教学情境中,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完成了教师创设的情境任务,也学习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