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及本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2.过程与方法(1)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教材分析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原电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原电池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3、内容分析: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基础等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5、设计思路:

首先以多媒体展示生产生活中化学电池,小故事“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故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展开对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探索,进而通过练习总结出构成原电池需要的条件突破本节教学上的重难点。6、教学方法:归纳、探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以疑激思,揭示新知(3分钟)教学

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创

景(多媒体展示生产生活中化学电池,小故事“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故事””,设疑:

同学们想知道化学家是如何设计发明电池的吗?本节学习探究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含的化学信息,体会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化学的价值。(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新知1.探究实验一:原电池的概念(15分钟)教学

环节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

探究1学生讨论设计实验用Zn片、Cu、硫酸溶液、导线探究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多媒体展示实验设计的内容

1、分组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分析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5分钟)3、点评组进行点评。(不超过5分钟)

4、学生总结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通过本组实验意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并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表达及总结的能力。

2.讨论探究原电池的原理教学环节教学程序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原

探究问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然后一起归纳出原电池的原理: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能力强的粒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1、认真讨论,然后分析讨论,总结原电池原理。

2、小组展示原电池原理。(5分钟)3点评组进行点评。(3分钟)通过具体生动的讨论将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在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能量变化和原电池的概念。

3.

探究实验2:原电池的组成条件(3分钟)学

2学生练习学

3教学程序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非金属)作电极用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插入电解质溶液里,形成闭合回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探究3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如何改进原电池装置?引入盐桥探究4设计实验1、讨论分析,展示组展示原电池组成的条件:(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5分钟)

3、点评组进行补充点评。(三)引导小结,布置作业,优化新知(7分钟)教学

环节教学程序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1.

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

根据所学的原电池原理分析本节开头提到的伽伐尼与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电池原因?说出你的理由。

1、学生分析总结。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养成学习

总结

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练习P543根据课本内容画出实验装置。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总结应用原电池原理组装原电池。作业完成《优课堂》69~70页板书设计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原理

负极:Zn–2e-

=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

+2e-

=H2↑(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式:Zn+2H+

=Zn2+

+H2↑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

②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2)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4、负极判断

评测练习:在如下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有.效果分析: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课.在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