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1.gif)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2.gif)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3.gif)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4.gif)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972be112a1a333c2f3ae5b1bd199942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黄颡鱼,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分布了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黄颡鱼,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分布了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据分析,每100克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因而深爱广大消费者欢迎,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友谊饲料公司为满足广大渔民朋友的要求,帮助大家尽快致富,根据市场形式,于今年推出了黄颡鱼饲料,并在天津等地区进行养殖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对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作一系统介绍:一、 生物学特性(一) 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喜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C〜38°C。最佳生长温度25°C〜28°C,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会窒息死亡。(二) 食性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厘米〜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厘米〜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及软体动物,即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鲜活饵料。(三) 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克〜300克。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毫米,体重5.7克。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毫米,体重20.6克。3龄鱼可长到135.5毫米,体重36.1克。4龄鱼可长到160.1毫米,体重58.2克。5龄鱼可长到177.7毫米,体重81.3克。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龄〜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毫米。二、 繁殖黄颡鱼2冬龄〜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厘米,雄鱼为14.8厘米。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月〜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C〜30C。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厘米〜1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厘米,深为10厘米,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他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天〜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粒〜4469粒,成熟卵径1.7毫米,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毫米,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二)(一)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1、 池塘清整池塘以2亩〜5亩为宜,平均水深1.8米,池塘淤泥厚约30厘米,注排水条件良好,池塘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进行严格的清塘,3天后加注新水至1.5米。培肥塘水后再放种。2、 放种放种规格当然越大越好,一般收购自然界野生苗放种,规格为15克尾以上,如果是放养人工繁殖的苗种,规格一般为5厘米〜8厘米。再按常规搭配一些鲢、鳙、草、鲫等,以利于控制池塘水质,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放种数量南北方也不一样,由于北方生长期短,放养密度以1000尾〜1200尾□亩为宜。南方水温高,生长期也较长,所以放养密度以500尾口亩为宜。3、 饲养管理根据黄颡鱼吞食的特点,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在池塘投喂适口的鲜活小鱼、虾,让其自由觅食,最好的鲜活小鱼以鲮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鲫鱼等为好,其次是四大家鱼的苗种。池塘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每20天每亩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池塘内周围适当放一些水浮莲以适应黄颡鱼白天在池底栖息,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的生活习性。通过一年养殖,每亩可收黄颡鱼50千克〜250千克。此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产量和经济利益。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三)(二)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 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养殖黄颡鱼,对池塘和放种要求同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方式相似,但密度可以增加(1500尾〜2000尾/亩),达到精养的水平,提高单位产量。但饲养管理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细致。在池塘下风头设置5平方米左右的投饲点,投饲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圈,网片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厘米〜5厘米,离池底距离50厘米左右。经过驯化,黄颡鱼可从底部进来集中摄食,并达到抢食的程度。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摄食情况,观察投饲点有无残饵,适当调整投饲量,也可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搭配鱼类的比例,有效控制水质。投饲量由投放鱼种苗的2%〜3%逐步增加至8%〜9%。进入高温季节,投饵量增大,水质变化快,及时加注新水,排出部分塘水,保持塘水新鲜,控制池塘水的透明度在20厘米〜30厘米,根据池水的溶氧量来开启增氧机,保证池水的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在饲养过程中每10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用15千克〜20千克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每亩可收获150千克〜600千克黄颡鱼。使用此种养殖模式,可以以较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收益。(三)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黄颡鱼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放种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每亩放200尾〜300尾。这样既不增加池塘的投饵量,又可获得一定产量的黄颡鱼;既不影响池塘主体鱼类的养殖,又可以摄食池塘内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对清除池塘野杂鱼起到较大作用。四、饲养管理(一) 清塘消毒在池塘放养7天〜10天后,用生石灰150千克〜200千克/667平方米进行干塘消毒,清除病原生物及敌害。(二) 投饲施肥池塘按年初产量计划配备饲料和肥料,饲料以沉性颗粒配合饲料或膨化饲料为主,并坚持四定投饲方法,具体为:精饲料日投喂量,5月以前为池塘鱼体重的2%〜3%,5月〜6月为4%〜5%,6月中旬〜9月底为6%〜8%,每日上午9时〜10时和下午4时〜5时各喂一次;所施肥料有粪肥、大草等有机肥和碳铵、尿素、磷肥等化肥,并坚持三看施肥,低温期主要施用有机肥,高温阶段以化肥为主,具体根据水质情况掌握肥料追施量。(三) 水质调节池塘经常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30天换水1次〜2次,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此外各池中安有增氧机1台,经常开机增氧,提高水中溶氧,避免鱼类浮头或泛塘,并定期施用生石灰,以改善水质,调节pH值。(四)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在食场挂袋、挂篓,对饲料、水体、食场、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并采取外用药物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等方法予以预防,发现鱼病及早治疗。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黄颡鱼,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腊丁、黄鳍鱼等,分布了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营底栖生活,杂食性,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据分析,每100克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因而深爱广大消费者欢迎,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友谊饲料公司为满足广大渔民朋友的要求,帮助大家尽快致富,根据市场形式,于今年推出了黄颡鱼饲料,并在天津等地区进行养殖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对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作一系统介绍:一、生物学特性(一) 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喜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C〜38°C。最佳生长温度25°C〜28°C,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会窒息死亡。(二) 食性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厘米〜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厘米〜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及软体动物,即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鲜活饵料。(三) 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克〜300克。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毫米,体重5.7克。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毫米,体重20.6克。3龄鱼可长到135.5毫米,体重36.1克。4龄鱼可长到160.1毫米,体重58.2克。5龄鱼可长到177.7毫米,体重81.3克。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龄〜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毫米。二、繁殖黄颡鱼2冬龄〜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厘米,雄鱼为14.8厘米。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月〜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C〜30C。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厘米〜1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厘米,深为10厘米,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他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天〜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粒〜4469粒,成熟卵径1.7毫米,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毫米,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二)(一)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1、 池塘清整池塘以2亩〜5亩为宜,平均水深1.8米,池塘淤泥厚约30厘米,注排水条件良好,池塘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进行严格的清塘,3天后加注新水至1.5米。培肥塘水后再放种。2、 放种放种规格当然越大越好,一般收购自然界野生苗放种,规格为15克尾以上,如果是放养人工繁殖的苗种,规格一般为5厘米〜8厘米。再按常规搭配一些鲢、鳙、草、鲫等,以利于控制池塘水质,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放种数量南北方也不一样,由于北方生长期短,放养密度以1000尾〜1200尾□亩为宜。南方水温高,生长期也较长,所以放养密度以500尾口亩为宜。3、饲养管理根据黄颡鱼吞食的特点,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在池塘投喂适口的鲜活小鱼、虾,让其自由觅食,最好的鲜活小鱼以鲮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鲫鱼等为好,其次是四大家鱼的苗种。池塘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每20天每亩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池塘内周围适当放一些水浮莲以适应黄颡鱼白天在池底栖息,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的生活习性。通过一年养殖,每亩可收黄颡鱼50千克〜250千克。此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产量和经济利益。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三)(二) 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养殖黄颡鱼,对池塘和放种要求同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方式相似,但密度可以增加(1500尾〜2000尾/亩),达到精养的水平,提高单位产量。但饲养管理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细致。在池塘下风头设置5平方米左右的投饲点,投饲点用20目左右的网片围圈,网片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厘米〜5厘米,离池底距离50厘米左右。经过驯化,黄颡鱼可从底部进来集中摄食,并达到抢食的程度。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摄食情况,观察投饲点有无残饵,适当调整投饲量,也可根据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搭配鱼类的比例,有效控制水质。投饲量由投放鱼种苗的2%〜3%逐步增加至8%〜9%。进入高温季节,投饵量增大,水质变化快,及时加注新水,排出部分塘水,保持塘水新鲜,控制池塘水的透明度在20厘米〜30厘米,根据池水的溶氧量来开启增氧机,保证池水的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在饲养过程中每10天施放一次生石灰,每亩用15千克〜20千克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每亩可收获150千克〜600千克黄颡鱼。使用此种养殖模式,可以以较短时间取得最大的收益。(三) 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黄颡鱼与池塘养殖鱼类混养。放种规格要求10厘米以上,每亩放200尾〜300尾。这样既不增加池塘的投饵量,又可获得一定产量的黄颡鱼;既不影响池塘主体鱼类的养殖,又可以摄食池塘内小鱼虾、水生昆虫等,对清除池塘野杂鱼起到较大作用。四、饲养管理(一) 清塘消毒在池塘放养7天〜10天后,用生石灰150千克〜200千克/667平方米进行干塘消毒,清除病原生物及敌害。(二) 投饲施肥池塘按年初产量计划配备饲料和肥料,饲料以沉性颗粒配合饲料或膨化饲料为主,并坚持四定投饲方法,具体为:精饲料日投喂量,5月以前为池塘鱼体重的2%〜3%,5月〜6月为4%〜5%,6月中旬〜9月底为6%〜8%,每日上午9时〜10时和下午4时〜5时各喂一次;所施肥料有粪肥、大草等有机肥和碳铵、尿素、磷肥等化肥,并坚持三看施肥,低温期主要施用有机肥,高温阶段以化肥为主,具体根据水质情况掌握肥料追施量。(三) 水质调节池塘经常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30天换水1次〜2次,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35厘米。此外各池中安有增氧机1台,经常开机增氧,提高水中溶氧,避免鱼类浮头或泛塘,并定期施用生石灰,以改善水质,调节pH值。(四)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在食场挂袋、挂篓,对饲料、水体、食场、工具等进行药物消毒,并采取外用药物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等方法予以预防,发现鱼病及早治疗。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据分析,每100克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因而深爱广大消费者欢迎,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友谊饲料公司为满足广大渔民朋友的要求,帮助大家尽快致富,根据市场形式,于今年推出了黄颡鱼饲料,并在天津等地区进行养殖实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对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方法作一系统介绍:一、 生物学特性(一) 生活习性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喜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之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该鱼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C〜38°C。最佳生长温度25°C〜28°C,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低于1毫克/升会窒息死亡。(二) 食性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厘米〜4厘米,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厘米〜8厘米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厘米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鱼、虾及软体动物,即要摄食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饲料,但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物性鲜活饵料。(三) 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克〜300克。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毫米,体重5.7克。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毫米,体重20.6克。3龄鱼可长到135.5毫米,体重36.1克。4龄鱼可长到160.1毫米,体重58.2克。5龄鱼可长到177.7毫米,体重81.3克。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龄〜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毫米。二、 繁殖黄颡鱼2冬龄〜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厘米,雄鱼为14.8厘米。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月〜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C〜30C。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天气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厘米〜10厘米,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厘米,深为10厘米,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当其他鱼接近穴口时,雄鱼猛扑向入侵者,驱逐入侵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守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天〜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粒〜4469粒,成熟卵径1.7毫米,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毫米,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二)(一)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1、 池塘清整池塘以2亩〜5亩为宜,平均水深1.8米,池塘淤泥厚约30厘米,注排水条件良好,池塘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进行严格的清塘,3天后加注新水至1.5米。培肥塘水后再放种。2、 放种放种规格当然越大越好,一般收购自然界野生苗放种,规格为15克尾以上,如果是放养人工繁殖的苗种,规格一般为5厘米〜8厘米。再按常规搭配一些鲢、鳙、草、鲫等,以利于控制池塘水质,提高池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放种数量南北方也不一样,由于北方生长期短,放养密度以1000尾〜1200尾□亩为宜。南方水温高,生长期也较长,所以放养密度以500尾口亩为宜。3、 饲养管理根据黄颡鱼吞食的特点,根据水质、天气、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在池塘投喂适口的鲜活小鱼、虾,让其自由觅食,最好的鲜活小鱼以鲮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鱼、鲫鱼等为好,其次是四大家鱼的苗种。池塘池水的透明度应控制在20厘米〜30厘米。每20天每亩用15千克〜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以创造有利黄颡鱼生长的环境。池塘内周围适当放一些水浮莲以适应黄颡鱼白天在池底栖息,晚上游出水面觅食的生活习性。通过一年养殖,每亩可收黄颡鱼50千克〜250千克。此种方法虽然成本低,但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产量和经济利益。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及繁殖(三)(二)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 以投喂饲料为主,辅以海水冰鲜鱼和淡水小鱼虾养殖黄颡鱼,对池塘和放种要求同以投喂鲜活小鱼虾主养方式相似,但密度可以增加(1500尾〜2000尾/亩),达到精养的水平,提高单位产量。但饲养管理要求更严格,管理更细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小区火灾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化训练探讨
- 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设计与实践
- 班级环境卫生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 4《机械摆钟》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 等积变形和行程问题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
-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Part A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预习 新知早知道1(教用文档)说课稿 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2025日本食品业A公司特许合同样本
- 2025年银行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1小蝌蚪找妈妈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初一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工作总结
- 2023-2024年同等学力经济学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 课件四露天矿山安全知识培训
- 2025年高考数学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解析
- 大单元教学理念及其定义、特点与实施策略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技术要求
- 职业技术学院《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与管理》课程标准
- 2023光伏并网柜技术规范
- DBJ15 31-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广东省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