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面对挫折我能行_第1页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面对挫折我能行_第2页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面对挫折我能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心理健康课教学设计---面对挫折我能行一、教学目标(一)认识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二)了解挫折处理不好时的负面后果。(三)掌握面对挫折时心理调整的一般方法。二、教学要点(一)教学重点:通过讨论、练习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挫折的两面性。(二)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榜样人物的事例中看到挫折也可激发人的斗志,并在自己面对挫折时正确处理。三、教学过程导入:做游戏--过“山(三)”游戏规则:从第一排左边第一生开始数数,逢“三”说“过”或“拍手”,没过的同学,要受到同学们的批评指责。让受指责的同学谈感受。(一)挫折事件自检: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挫折或正在经历的挫折。想一想下面是一些你可能遭受过的挫折,你若曾经遭遇过这样的事,请在相关的句子下面画上蓝线;你若现在正经历这样的事,请在相关的句子下面画上红线;如下面没有列出来,请你在横线上写出引起你挫折的事。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家庭作业太多,不能按时完成;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其他: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遭到老师的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好朋友;不良的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家庭不和睦;其他:3.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爱好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因生理条件限制,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其他: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忍受委屈;自己感到表现很好,却没有受到表扬;学习竞赛、体育比赛得不到名次;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同学:其他:5.需求得不到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又失去了;其他:(二)内心独白和大家谈: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或打击,引导学生分享挫折的“利”和“弊”,使学生懂得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碰到挫折,如果应对不好,挫折可能成为成功之路的绊脚石;处理得好,也可能成为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推动器。1.内心独白请说一说你曾经经历的最大的一次挫折或打击,并谈谈你当时是怎样对付它的,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时间:地点:事件:当时你的感受:解决方法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遗憾?2.大家谈分组讨论:(1)大家一起谈谈怎样看待挫折:挫折的“利”:挫折的“弊”:(2)大家赞同“逆境造人才”吗?为什么?(三)英雄榜: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经历巨大挫折后获得成功的杰出人物,让学生在课后更详细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可以达到榜样和教育的目的。英雄榜:列举你所知道的经历巨大挫折获得成功的杰出人物:杰出人物遭受的巨大挫折

海伦·凯勒(著名作家)又聋、又哑、又瞎

贝多芬(音乐家)失聪

张海迪(作家)高位瘫痪对比这些强者,自己应在哪些方面做努力?(四)填空:可以使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学习成为强者。填空:面对挫折强者弱者战胜挫折自暴自弃锻炼意志丧失信心…………故事放送成长之路有一位女孩对足球十分痴迷,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父母送到体校学踢足球。在体校,这个女孩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球员。职业队经常去体校挑选后备力量,每次选人,女孩都卖力地踢球,然而终场哨响.女孩总是没有被选中,而她的队友已经有不少人陆续进了职业队。于是,平时训练最刻苦认真的女孩便去找一直对她赞赏有加的教练,教练总是很委婉地说:“名额不够,下一次就是你了。”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又努力地接着练下去。一年以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这天,她没有参加训练,而是告诉教练说:“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我想读书,想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已决,默默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然而,第二天,女孩却收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不已,立马前去报到。她,就是获得20世纪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称号的我国球星孙雯。四、课后作业:“挫折”辩论会。引导学生通过辩论活动的准备与参与,了解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讲解:随机分配,组成正方辩论组和反方辩论组。确定正方辩论组的观点是“挫折好”,确定反方辩论组的观点是“挫折不好”。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各组收集材料,写成发言稿。召开“挫折”辩论会,可按发言稿发言,也可不按发言稿讲。老师引导:挫折对我们的成长有坏处,也有好处。挫折容易使人丧失信心,这是坏处;挫折可以使人变得更坚强,这是好处。挫折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五、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一)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由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此种复杂的心理感受,也可称为挫折感。挫折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从广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是在个人与团体的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由于涉世未深,挫折的情境更是经常发生。心理学对挫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据以往的研究,当代中学生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从主观上来讲,他们最重视的、也是最容易遭受挫折的乃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对自己及自己所处的团体普遍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二)初中生挫折的行为心理效应。初中生的需要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个人的需要不可能完满地满足,因此,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挫折总是不可避免的。当一个人遭受心理挫折时,通常会出现下列行为心理反应:1.对抗性行为。遭受挫折后。产生对抗性行为是常见现象。对抗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消极对抗:灰心丧气,工作学习消极怠工,得过且过。(2)发泄不满:不满情绪表现于外,寻找机会发泄。例如发牢骚,讲怪话,对他人怒目而视,讽刺打击……2.侵犯性行为。内心愤怒,表现出种种侵犯性行为,如骂人、打人、摔东西等。有时挫折来源是模糊不清和难以捉摸的,自己并不清楚要攻击什么,只是觉得生气并寻找出气的对象。当环境阻碍直接攻击挫折来源时,攻击可能移位,迁怒于他人他物,攻击一个无辜的人,或者是向“替罪羊”采取攻击行动。也可能攻击自己,骂自己,甚至打自己。3.回归性行为。受到挫折后,其行为表现和其年龄很不相称,回复到一种不成熟的行为模式。如有的初中生会像小孩一样又哭又闹,显得十分幼稚:也有的初中生会为一点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声叫嚷,甚至采取粗暴的行为方式。4.退缩性行为。有些初中生在遭到挫折后,对引起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对象可以发泄,于是将愤怒压抑下去,表现为情绪淡漠、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退缩。这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表现。5.焦虑性行为。个人受到挫折后,感到一种特殊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并经常伴有心悸、头昏、胸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焦虑不同于恐惧。恐惧都有一定的害怕对象,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而焦虑则不明确自己害怕什么,为什么这样害怕。却总感到惶恐不安,犹如大祸临头。因此,焦虑比恐惧还难受,它使人陷入一种茫然无措、困惑无助的痛苦状态中。6.厌世情绪。如果一个人受到极度严重的挫折。而又得不到外力帮助时,会极度失意。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杀。(三)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是把“双刃剑”是指,挫折具有两极性,有利也有弊。挫折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意志薄弱者;挫折对人是一种打击,但也是一种磨炼。“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在挫折面前,有的学生奋力抗争,顽强拼搏,从而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也有的学生遇到挫折就悲观、消沉、一蹶不振。心理挫折的行为心理反应往往因人而异。同一个人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也不相同。有的初中生在遭受挫折时能冷静地对待,表现为容忍,容忍并不是消极的,它可表现为百折不挠,改变策略,另辟蹊径等积极的因素。这种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叫挫折的容忍力。(四)挫折产生的原因以及挫折应对能力的培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挫折产生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