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_第1页
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_第2页
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_第3页
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_第4页
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摘要:开放教育满足了一部分群体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职业愿景,移动学习在开放教育中的运用是科学技术革新与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提高了时间与空间的开放性,适用于各类型群体接受新知。为了通过移动学习模式优化开放教育效果,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方式探索: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强化学习主体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行为;联合使用BOPPPS教学模式与移动学习模式,增强学习者与课堂的粘性;寻求教师或者同伴的学习指导,指点学习迷津与疑惑,旨在探寻一条移动学习模式向良好学习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关键词:移动学习;终端;开放教育;自主学习一、引言开放教育是以求学对象教育需求为核心展开的一种极具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是开放大学学历教育衔接职前职后教育的一种一体化教育活动。在学习空间、学习资源上呈现显著的开放性,满足了不能接受普通教育人群的受教育需求。开放教育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形成,向不同时间、空间中的学习对象提供教育服务。移动学习模式与开放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信息技术的运用,教育信息化成为开放教育与移动学习模式融合的良好承接点[1]。开放教育客观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普通大众对自我教育提升、职业发展的需要,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开放教育更是增加了学习者接受教育信息的灵活程度,可随时、随地接受教学服务,极大增强了开放教育的便利性[2]。移动学习模式自然成为开放教育领域重点挖掘与研究的焦点模式,关于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二、基于移动学习模式发展开放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一)打破了时空对开放教育学习者的束缚无线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革新,为移动学习创造了飞速发展的契机,因此,在移动终端设备辅助下的学习方式称为移动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完整呈现教学内容,并且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双向交互功能,学生学习地点与时间可随心定义,彻底摆脱教学时间与地点对学生学习需求的限制。移动学习具有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两种信息反馈方式,非实时交互教学的答疑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后,根据教师与学生时间进行自主安排[3]。开放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所有社会群体成员,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由于开放式教育没有对学生身份的限制,开放教育对象多为在职人员、有意愿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成年人,这类群体的特征是日常学习时间不充足,需要利用琐碎的业余时间获得新知,这一点刚好与移动学习打破时空束缚的教学模式相契合,因此,有必要在开放教育中沿用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发展移动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主规划学习的时间与地点、自行控制教学进程、根据学习盲区反复观看教学内容,开放教育引入移动学习大势所趋,利于开放式教育主流思潮作用的充分发挥。(二)适用于各类型群体接受新知教育人们对移动设备在教育领域的价值认知开启了移动学习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之路,便携性、泛在性、不受时空约束性等特点满足了各类型学习群体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对象群体类型复杂,不具备在传统课堂直接接受教育的条件,具体分类如下:1.行动不便群体。具有汲取新知、自我发展意识的老年人、残疾人都属于开放教育的主要授课对象。由于身体的缺陷、年龄的约束难以获得常人一样的常规课堂教育,开放教育使用移动学习模式教授课程,将课堂搬到家中,令行动不便人群获取了教育公平的机会;残疾人群体往往存在社会地位不高、教育经历匮乏、社会资源不足等问题,开放教育为这类群体提供了向上社会流动的可能性[4]。2.成年在职群体。成年在职学习者具有自我完善、自主学习的愿望,但是受到工作时间束缚难以实现一般意义上的线下课堂教育,移动学习模式灵活调整学习者的时间分配,令不同地区的学习对象成为同学,因此,开放教育下的移动学习模式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社会技能、积累社会资源的过程。3.待就业群体。一些下岗人群、正在择业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完善自身技能获得更好的就业出路,所以选择通过开放教育继续深造;一些公益性开放教育资源属于免费提供,教育对象在互联网连接环境下通过移动设备即可获得教育机会。综上所述,开放教育群体通过移动学习模式解决了教育障碍,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成为现实。此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信息素质的增强,早已呼唤移动学习模式的普及与推广,希望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开放教育的受益人。(三)科学技术革新与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移动学习模式则是以信息技术为资源、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综合教学实践成果。信息时代时采用数据说话的时代,呈现了多元化海量学习资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资源整合提高了学习者接受知识的精准度与高效率,使传统课堂不再是提供教学资源的唯一途径,为移动学习模式诞生提供契机。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创造了各种形式的移动终端设备、多种功能的移动学习软件平台,使师生异地信息交互成为现实。学生与教师无需同时出现在同一教学空间内也可以完成教学活动,再次助推移动学习模式形成。综上可知,基于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移动学习模式逐渐在各国的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并逐渐在高校教育、成人教育、开放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移动学习模式的发展不是现代技术的刻意嫁接,而是科学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自然渗透,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三、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移动学习模式与开放教育融合的基本条件分析1.硬件条件:移动网络技术与终端设备移动网络技术与终端设备是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渗透、扎实、融合的技术保障。开放教育是依托网络通信技术诞生并发展壮大,所以网络环境是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顺利开展的基本技术保障。移动网络资费水平逐年下降、公共无线网络信号的快捷获取、5G技术的诞生应用均加倍优化开放教育效率,从移动网络技术角度而言,已经做好了移动学习在开放教育中融合的充足准备[5]。区别于一般性质的网络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模式的硬件载体是可移动的、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如台式计算机并不能作为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经过数次移动终端技术革新尝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的运行性能足以向公众提供移动学习服务,当前接受开放教育的群体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移动设备早已不是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施行的阻碍。智能手机是典型的移动学习终端设备,除接打电话以外,智能手机集成独立的操作系统与运行空间,移动网络连接成功即可源源不断获取教学资源、与教师进行远程信息交互,顺利进入移动学习模式;掌上电脑在移动学习模式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开放式操作系统赋予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满足了开放教育中教学资源采集、教学通信、信息交互等功能;此外,平板电脑的可触摸性、便携性增加了其在开放教育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筹码。软件条件:移动学习平台基于实时开放教育、非实时开放教育的区别,开放教育的移动学习平台划分也有所差异:针对前者而言,学习者单纯为了获取教学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无需与教师做出实时反馈与信息互动,那么QQ、微信、微博、终端学习软件、浏览器均可以作为学习者汲取知识的软件平台,以这些软件为载体将获取方便海量的开放教育资源,无交互的开放教育资源一般为免费获得。对于后者而言,强调了信息交流、反馈、互动的重要性,此时选择的移动学习平台需要具备信息交互功能,如QQ、微信、微博、终端学习软件。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式已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微信平台兼容5种操作系统,普适应极强;微信集成了API接口,方便第三方开发完善的移动学习应用;多人语音群聊、视频聊天实现了开放教育对移动学习的信息交互功能;最关键的是微信使用成本较低,网络连接之后无需额外支付通信费用。基于终端学习软件的移动学习模式备受推崇,终端学习软件的应用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选择,考虑目前软件市场上是否已经开发相关的终端学习软件;在终端学习软件中,发送短消息、视频语音通话是主要的信息交互方式,学习者以服务器为介质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以服务器为介质将答案传递给学习者,教师、学习者、服务器三者构成了多方向的信息传递模型。相对微信、终端学习软件而言,QQ、微博在移动学习中运用的程度不高,具体视教学情况选择适合的软件平台。(二)基于移动学习模式有效发展开放教育的方式探索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开放教育存在两大特征——“开放特征”与“移动特征”,实现了学习地点无约束、学习时间无约束、教学对象无约束,恰恰也是这两大特征致使移动开放教育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课堂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无法有效进行知识内化。面对移动学习模式带来的教学弊端,亟需探索有效策略增强移动学习模式与开放教育的适应性,强化移动学习特征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程度,本次研究试图从学习主体、教学策略、教学指导三个层面实现移动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主体层面: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强化学习效果移动学习模式包含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移动设备是显性移动特征,学习者移动、学习过程移动为隐性移动特征。正因为学习者具有充分的自由移动条件,学习过程无拘束、不持续,导致学习者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上开放教育对象基本素养参差不齐,很容易丧失学习自主性。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拓展了开放教育群体范围,令一些行动不便、难以自理的潜在学习者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6]。移动终端设备与移动网络的联合应用提供海量学习资源,但是如何自主高效运用这些学习资源成为开放教育成果优化的关键问题。因此,从学习主体层面而言,基于自主学习理论指导移动式开放教育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自主性十分必要。根据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概念的剖析可知,衡量一个人是否处于自主学习状态的三因素分别为元认知、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这三个层面成为优化自主学习效果的有效契机。(1)培养自主学习元认知。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做出两个层面的规定:一是主动控制自身学习过程,二是主动调节外部反馈之下的学习环境与表现。因此,移动学习模式下的学习者必须认识到这两层含义,才算充分实现自主学习的元认知。开放教育对象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真正的技能与本领,并非单纯获得学历证书而展开的学习活动,此时需要教育者基于元认知的双重含义强化学习者在移动学习模式中的自主学习元认知,从根本上摆正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姿态。(2)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和机器生产运作原理一致,人具有强大的驱动力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而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驱动力。动机、兴趣、智力、需求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不间断的学习动力则需要强大的学习动机做支撑,开放教育与移动学习模式的结合决定学习者精力难以充分集中在学习上,主要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7]。首先,要充分激发学者内心学习欲望,强调开放教育初衷是为获得真正技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学历培训互动;其次,构建外部奖励机制,以物质资源和学习资源作为奖励,二次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3)约束自主学习行为。构建学习评价制度是约束主体学习行为最有效方式,评价内容要细化到课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课堂互动情况、学习效果、任务完成度等方面,以免学习者受外部学习环境干扰在教学环节上调离队伍。学习评价结果将作为是否顺利结业的依据之一。开放教育引入移动学习模式是扩大主体规模的有效之举,学习评价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避免“随时、随地、随意”学习的散漫行为,从而起到约束自主学习行为的作用。2.教学策略层面:BOPPPS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模式广泛应用于开放教育,意味着教育对象必须具备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控制力。对于移动学习提高开放教育移动性、分散性导致的学习效果弱化问题,本文引入加拿大的BOPPPS教学模式[8],从六个环节丰富移动学习教学方法、优化移动学习效果。BOPPPS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与交际法理论构建一种非开环式的课程教学模型:(1)“BOPPPS”教学模型中B译为“课堂引入”:心理学家桑代克表明:学习动机与兴趣大于智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课堂引入”是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良好方式,移动学习模式下的开放教育,需要教师以引人入胜的时事新闻、趣闻轶事将思想散漫的学生引领到学习主题上来,在课堂最初奠定深度学习的课堂基调。(2)O译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帮助学习者明确本节课程的学习方向,形形色色的开放教育学习者不再肆意转换学习环境,全心全意集中学习精力。(3)三个字母P依次译为“前测”、“参与式学习”与“后测”:“前测”提供了教学方案制定、学习分组、教学深度设计的依据。“参与式学习”约束了移动学习模式下的绝对自由性,移动不意味着学习思维的转移,提问、分组讨论、知识练习等参与式技巧实现了学习者与移动课堂的有效捆绑。“后测”则从课堂表现、兴趣度、学习成果等方面更为全面的评价学习效果,便于教师掌握移动学习模式下学生参与教育的表现。(4)S则译为“课堂总结”:“总结”帮助开放教育群体了解阶段性教育成效,了解移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制定下一阶段学习目标提供基础。BOPPPS教学模式以递进的方式设计了移动学习的课堂流程,六大教学程序环环相扣,将学生潜在放飞的思绪拉回课堂上来。BOPPPS模式是对一堂课教学环节进行限定,刚好解决了移动学习课堂自由过剩的矛盾,BOPPPS教学模式与移动学习模式的联合应用,既削弱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刻板教条特质,又缓和了互联网移动学习自主性不强的问题,适合移动开放教育优化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9]。此外,教师在六个教学环节上皆需与学生互动沟通,增加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情感交流的程度,扼杀了移动学习模式下情感冷漠的苗头。3.教学指导层面:寻求学习指导,指点学习迷津自主学习是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一种描述,也是一种可以终身学习的方法。移动学习模式依托互联网成长壮大,发展经验欠缺尚未形成全面适用的学习模式,而移动学习与开放教育的融合更加需要不断的实践研究与教学探索,总结高效学习的路径[10]。无论如何,移动学习不意味着脱离他人的指导,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盲区与疑惑需要经验丰富者指点迷津,因此,基于移动学习模式发展开放教育要寻得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由古至今,学习行为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辅助,即使是自主学习行为也需要特定的角色进行答疑解惑与指导方向,这个角色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某方面具有较高知识造诣的个体:(1)教师指导策略。教师不仅能够在学习策略、日常问题上给予答疑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初期有效筛选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