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酒楼上_第1页
鲁迅在酒楼上_第2页
鲁迅在酒楼上_第3页
鲁迅在酒楼上_第4页
鲁迅在酒楼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要点1、结合鲁迅的时代背景、创作个性,理解鲁迅《在酒楼上》这篇小说。(作品分析)了解鲁迅的生平、小说创作概况。2、《在酒楼上》的主题是什么?小说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为题?小说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3、如何理解《在酒楼上》这部小说中的“鲁迅气氛”?4、鲁迅小说的题材、主题与艺术成就。1231、少年时代(1881-1897)2、南京学堂时期(1898-1902)3、留日时代(1902-1909)4、家乡教书(1909-1912)5、官吏时代(1912-1926)6、上海十年(1927-1936)41881年9月25日生,小名阿张,本名寿樟,初字豫山,后改字豫才。父周凤仪,母鲁瑞。1892年2月,入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1897年离开。1893年9月7日,祖父科场案发。1894年冬,父亲突然吐血,家道开始衰落。1896年10月12日,父亲病逝。51898年4月27日,投考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0月15日,投考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12月18日,参加会稽县考,名列三1899年1月,参加府考,名列七1901年4月9日,祖父获释。本年阅读严复译《天演论》,又购读日本加藤红之的《物竞论》1902年1月27日,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毕业,并获得留学资格1902年3月24日,赴日留学61902-1904年,东京弘文学院普通江南班1904年4月30日,弘文学院结业1904—1906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3月6日申请退学,15日获准6月,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学校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之间,奉母命回国完婚,在家停留四天1907年夏,筹办新生杂志、同周作人翻译域外小说集1909年8月归国71909年9月~1910年7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初级化学和优级生理学教员,兼日本教员铃木圭寿的植物学翻译1910年9月,绍兴府中学堂教员兼监学,教博物学(动物、植物、矿物等内容)1911年11月左右,接受王金发委任,但任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1912年2月中旬,离绍兴去南京教育部任部员81912年2月中旬,到南京任职,每月三十元,5月初北上,开始长达14年的北平生活。1912年5月,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员1912年8月21日,被任命为佥(qian)事,8月26日,被任命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15年9月1日,被教育部指派为通俗教育研究会小说股主任,1916年2月辞职1916年2月18日,被任命为“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干事”91917年8月9日,钱玄同来访,为《新青年》约稿1918年4月2日,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9年11月,鲁迅买下北京八道湾11号,接来全家人同住。1920年2月-1926年8月,被北京大学聘为讲师,讲授《中国小说史》、文艺理论1923年7月,与周作人失和。7月26日,鲁迅就许羡苏的介绍,到砖塔胡同看房子,8月2日迁居。1923年7月,受聘北京女子高等师范讲师101924年5月21日,介入女师大风潮1924年5月25日,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居1925年3月11日,首次与许广平通信.1925年8月14日,被免除教育部佥事职务1925年9月23日-1926年5月31日,任中国大学讲师1925年11月5日,被教育部加派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助理员1926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复职令”1926年3月,被政府通缉,5月2日结束避难回家1926年7月28日接受厦大聘书,8月26日启程赴厦11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大学,教小说史与文学史纲要1926年11月11日,收到中山大学聘书1927年1月16日,去广州。1927年2月10日,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4月辞职1927年9月27日离开广州去上海,10月3日抵达1927年10月8日,与许广平定居景云里121927年12月18日,接受蔡元培之聘为国民政府大学院第一批特约撰述员,1931年12月被裁撤1928年6月20日,与郁达夫合编的《奔流》创刊1929年9月27日晨,海婴出生1930年1月1日,与冯雪峰合编《萌芽》创刊1930年2月15日,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1930年3月19日,遭通缉避内山书店1930年5月7日,应邀与中共宣传部长李立三会见1930年5月12日,搬到北四川路公寓131931年1月20日,全家避难花园庄旅店至2月28日1932年1月29日,因战争爆发全家搬到内山书店1932年夏秋之交,在寓所会见陈庚1933年4月11日,迁入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大陆新村九号,这是鲁迅最后的一处寓所1934年11月30日,在内山书店同萧红、萧军会晤1936年5月15日病发,31日经美国肺病专家托马斯·邓恩诊断为晚期肺结核141936年6月入院治疗,6月15日,与巴金等78人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8月5日夜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0月18日夜病势急变,19日晨五时25分逝世。15鲁迅的创作161、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散文诗集《野草》(1924—1926年,共23篇)散文集《朝花夕拾》(共10篇)。173、杂文创作:《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等等。4、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1819《呐喊》: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4篇。1923年8月初版原收15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30年1月第13次印刷时,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彷徨》: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鲁迅先生自己说,《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故事新编》: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作的小说8篇。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20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21一、农民:《阿Q正传》、《祝福》、《风波》二、知识分子:《孔乙己》、《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平常爱读美满的团圆,或惊奇的冒险,或英雄伟绩的,谁也不会愿意读《呐喊》。那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张定璜,《鲁迅先生》,1925年221、“看/被看”“吃/被吃”的情节模式《示众》《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2324

小说写于1924年2月16日,收入《彷徨》集中。1924年的思想界正处于“五四退潮期”,各种保守和反动势力猖獗,新文化势力分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人们还是会那样”(鲁迅《自选集·自序》)。这位清醒的“中国文化的守夜人”一时看不清历史发展的前景,不得不面对“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的现实,于是有了精神上的“寂寞”、“彷徨”之感,正如他在《题〈彷徨〉》诗中所写的:“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25开头的描写

一种懒散、凄清的气氛,以及随之蔓延而来的驱不去的刻骨铭心的飘泊感。作品详析吕纬甫的出场

沉静、颓唐,忽而显出的射人的光,吕纬甫既有懒散、平庸的一面,还有光彩的一面。——就如同在废园里还有株斗雪的老梅。废园里的“赫赫之火”,“傲慢”、“愤怒”、“蔑视”与吕纬甫眼里射出的光芒是相通的。显现了吕纬甫不甘于此却又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26吕纬甫做的两件事

观点一:为了寻找旧日理想之梦的痕迹?观点二:体现对逝去的生命和已在的生命深情的眷恋?浓浓的人情味?作品详析关于苍蝇的比喻

吕纬甫也曾敏捷精悍、热心改革,但经过太多挫折,发现年轻时的梦想无一实现,因而对一切都敷衍马虎。作者在吕纬甫身上寄寓了同情和批判的双重情感态度。岂止吕纬甫个人,整个中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闹腾过了十多年,民主、科学仍遥不可见,与之前相比,本质上毫无不同,也是绕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27吕纬甫的自责吕纬甫不同于“铁屋子”里长睡未醒的国人,他现在的颓废是觉醒后的“逆转”和退却,这就使得他的“躬行先前所憎恶、反对的一切”比别人有着更大更深的苦痛和折磨,因此表现为对自己生命的漠视、虚掷、不负责任。吕纬甫从肉体到精神的溃败,已暗示“逆转”后的知识分子的没落和毁灭。文章结尾“我”从吕纬甫退却后的悲剧中清醒地看到了此路不通,因而更坚定了前行的决心,尽管“我”仍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仍看不清前路而苦闷彷徨。作品详析28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使吕纬甫从荷戟战斗走向颓废虚无?

小说中出现的这些人物:吕纬甫的堂兄、母亲、长富、阿顺、阿顺未婚夫、老发奶奶、长庚、阿顺弟弟、阿昭、三个学生的家长……他们或是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脊背,也麻木了神经的劳苦群众;或是只关心维护既得利益,视社会改革为仇寇的有闲或统治阶级;或是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欺压贫弱,损人利己以为生的各式寄生虫……他们对变革,或做漠然看客,或做臭硬绊脚石,或当歪嘴和尚,唯独没有理解,没有共鸣,更没有切实可依的加油和助推。这是一个死寂的“铁屋子”。作品详析29“我”与吕纬甫“我”是一个“漂泊者”,仍然怀着年青时的梦想,还在追寻,因此依然四处奔波,但他却苦于找不到精神的归宿。吕纬甫在现实的逼压下,已不再做梦,回到了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大地的“坚守者”。他关注的、所能做的,都是家族、邻里生活中琐细的,却是不能不做的小事情,而且不可避免的,还要作出许多妥协。作品详析30正如钱理群在《最富有鲁迅气氛的小说》一文中所分析的:他(指吕纬甫)回到日常生活中来,获得了普通人生活中固有的浓浓的人情味,但却仍然不能摆脱“旧日的梦”的蛊惑,为自己“绕了一点小圈子”又“飞回来了”而感到内疚。这是一个双向的困惑产生的双向审视:对于无所归宿的“漂泊者”的“我”,吕纬甫叙述中表露出来的对于生命的眷恋之情,不能不使他为之动心动容;而面对还在做梦的“我”,“坚守者”吕纬甫却看清了自己生活的平庸与“无聊”的这一面,而自惭形秽。作品详析31这在某一程度上,是表达了鲁迅(及同类知识分子)的内在矛盾的:作为现实的选择与存在,鲁迅无疑是个“漂泊者”,他也为自己的无所归宿而感到痛苦,因此,他在心灵的深处是怀有对大地的“坚守者”的向往的,但他又警惕着这样的“坚守”可能产生新的精神危机:这又是一个鲁迅式的往返质疑,因此,小说中的“我”与“吕纬甫”确实都有鲁迅的身影。但他自己是站在“我与”吕纬甫”之外的。作品详析32而读者读这篇作品,却会因自己处境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反响: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坚守者”,你可能会为吕纬甫的自我谴责感到震撼;如果你是个“漂泊者”,小说中“我”的“客子”感就会引起你的共鸣,你也可能对吕纬甫陈述中掩饰不住的普通人生活中的人情味、生命的眷念感顿生某种羡慕之情。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个人的体验来感受这篇小说,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这样,读者也就参与到小说的二重声音的驳难之中。鲁迅将一个大的想象空间、言说空间留给了读者,这是一个开放的文本:这也是鲁迅小说的魅力所在。作品详析33小说主题通过主人公吕纬甫的自述,反映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描绘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我”与吕纬甫是鲁迅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全篇小说具有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是鲁迅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反映了鲁迅本人当时的精神状态。作品详析34关于题目

酒楼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一个消闲解闷的地方。在此停留一方面是因为心的劳累困顿需要休整,一方面也是苦闷需要发泄。到S城、到酒楼是“我”和吕纬甫共同的心理追求,前者因为那是他们曾壮怀激烈革命过的地方,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后者因为辛亥革命后,他们都四处漂泊,生活艰难,都是失败者。酒楼为“我”和吕纬甫提供了一个怀旧的场所,一个释放苦闷的场所,一个反思的场所,一个使人清醒的场所。这是一个中转站,它可以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