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神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神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神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神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神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市神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2—乙基—1—丙醇 B.3,3—二甲基—2—戊烯C.3-甲基-2,3-二乙基戊烷 D.2—乙基—1—氯戊烷参考答案:B略2.描述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B.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直线上C.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参考答案:略3.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

②氧化

③燃烧

④加聚

⑤取代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只有①③④参考答案:A略4.下列冶炼金属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金属冶炼冶炼方法A火烧孔雀石焦炭法B湿法炼铜水煤气法C铝热法炼铬活泼金属置换法D光卤石炼镁电解法参考答案:B略5.下列物质中,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氯酸钾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酒精

D.氯化钠晶体参考答案:D6.电子计算机所用钮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

B.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减小

D.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增大参考答案:B略7.某羧酸的衍生物A,其分子式为C6H12O2,实验表明A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B与C,B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物D,C在铜催化加热的条件下氧化成E,其中D、E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由此判断A的可能结构有(

)种。A、6

B、4

C、3

D、2参考答案:D略8.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基态原子只有一个3p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B.一定条件下,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皆能发生反应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D.化合物AE与CE古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参考答案:C略9.用惰性电极电解VLASO4的水溶液,当阴极上有mg金属析出(阴极上无气体产生)时,阳极上产生xL气体(标准状况),同时溶液的pH由原来的6.5变为2.0(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式为:①

③④A.③④

B.②④C.①④

D.①②参考答案:A略10..图1和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已知A、B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选择出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是

A.A是C3H6;B是C6H6

B.A是C2H6;B是C3H6C.A是C2H6

;B是C6H6

D.A是C3H6;B是C2H6参考答案:B略11.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极:O2(g)+H2O(l)+2e-==2OH-Y极:H2(g)+2OH-==2H2O(l)+2e-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是正极

B.Y是正极C.Y极发生还原反应

D.Y极发生氧化反应参考答案:AD12.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其中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反应进行的方向

B.反应的快慢C.反应进行的限度

D.反应物的多少参考答案:D略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氯气:MnO2+2H++2ClˉMn2++Cl2↑+H2OB.足量AlCl3溶液与纯碱溶液混合:2Al3++3CO32-+3H2O===

2Al(OH)3↓+3CO2↑C.已知还原性:Br-<Fe2+,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

2Fe2++6Br-+4Cl2=2Fe3++3Br2+8Cl-D.电解饱和食盐水2H++2Clˉ

H2↑+Cl2↑参考答案:B略14.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1B.2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mol·L-1·min-1C.B的转化率为50%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参考答案:C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己烷中所有的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B.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苯乙烯()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D.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参考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偏小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已知下列反应:2CO(g)+O2(g)=2CO2(g)

△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O2(g)

△H=-266kJ/mol试回答:(1)CO的燃烧热△H=

(2)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碳可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固体碳酸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CO2(g)+2NaOH(aq)=Na2CO3(aq)+H2O(l)

△H=-akJ/molCO2(g)+NaOH(aq)=NaHCO3(aq)

△H=-bkJ/mol则①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H=

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②标况下,11.2L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8.给下列直链烷烃用系统命名法命名。(1)(2)(3)(4)参考答案:(1)3一甲基-3-乙基-6-异丙基壬烷

(2)3-甲基-4-乙基已烷

(3)2,5,6-三甲基辛烷

(4)5-甲基-5-乙基-4-异丙基-7-仲丁基十-烷19.(1)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自来水厂常用Cl2和FeSO4·7H2O对水进行消毒、净化,以改进水质。简述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以下事实:①改进碱性土壤用石膏。②盛NH4F试剂要用塑料瓶而不能用玻璃瓶。③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参考答案:(1)Cl2与Fe2+反应生成Fe3+,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一起沉积到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同时过量的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可杀灭水中的病菌。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H2OFe(OH)3(胶体)+3H+,Cl2+H2OH++Cl-+HClO。(2)①土壤显碱性是因为CO32-+H2OHCO3-+OH-,加入石膏,其中的Ca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