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浙江省台州市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硫质量分数不超过0.1%。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酸雨出现的概率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降低水体污染的程度 D.减缓大气层中臭氧的减少2.施一公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得到“剪接体”的三维结构,“剪接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能对完成转录后的RNA进行加工。下列各项中与“剪接体”的组成一致的是()A.中心体 B.染色体 C.核糖体 D.纺锤体3.浙江大学园艺系通过研究,找到了一条更适于规模化快速繁殖的途径,将非洲菊试管苗叶柄上部切段插入发芽培养基,不经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丛状苗。上述培养过程不涉及()A.分化 B.脱分化 C.细胞分裂 D.细胞生长4.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种类数进行调查,发现该地区蜘蛛种类增多,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部分蜘蛛种类消失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原生演替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对蜘蛛种类数进行调查

D.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酪氨酸酶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由G-C对替换成T-A对,使该位点的氨基酸由色氨酸变为亮氨酸,导致酪氨酸酶结构异常,从而不能合成黑色素,皮肤呈白色,视力下降。对某地区进行调查发现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5.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结论无法得出的是()A.白化病由基因突变导致 B.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的特点

C.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6.一位父亲为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女性,与该地区的一位正常男性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0 B.14 C.2101 7.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B.A酶的最适温度低于B酶

C.测量相对值可以是淀粉的剩余量 D.本实验所用的检测试剂是本尼迪特试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小题。

MPF即细胞分裂促进因子,是一种可以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磷酸基团从ATP转移到特定底物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数量在G2晚期达到最大值,并一直保持到分裂中期,之后被逐渐降解。8.根据MPF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时间,下列过程一般不可能在高浓度MPF作用下发生的是()A.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B.核膜解体

C.纺锤体形成 D.染色体移向两极9.关于MPF将底物蛋白磷酸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MPF不具有专一性

B.MPF发生作用时会发生形变

C.MPF降解时涉及到蛋白酶的作用

D.ATP脱下磷酸基团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10.线粒体外膜上分布着丙酮酸的通道蛋白,内膜上分布着丙酮酸-H+同向转运器,丙酮酸从细胞溶胶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B.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C.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需由ATP供能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影响丙酮酸的运输11.我国支持治疗性克隆,反对生殖性克隆。如图表示治疗性克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过程利用了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 B.①过程可采用电脉冲融合技术

C.②③过程都需在CO2培养箱中培养 D.治疗性克隆可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异问题12.某生物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植物呼吸作用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瓶的作用是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B瓶和D瓶中装的可以是同种物质

C.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得到的结果相同

D.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增加一组死亡植株的对照组13.给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可以特异性破坏其胰岛B细胞,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为检测糖尿病小鼠模型是否构建成功,下列操作合理的是()A.在空腹状态下测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B.在饱足状态下测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C.在空腹状态下测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在饱足状态下测定小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D.在饱足状态下测定小鼠的血糖含量,在空腹状态下测定小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14.某种昆虫的翅长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种昆虫的一个种群从大陆迁移到某海岛上,经调查其翅长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若干年后翅长与个体数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海岛环境最初适合中等翅长昆虫生存

B.控制该种昆虫翅长的全部等位基因组成一个基因库

C.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翅长昆虫发生生态位分化

D.自然选择导致该昆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5.被狗重度咬伤的受伤者要进行联合免疫,即多次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与人用狂犬病疫苗,以利于免疫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有利于为人体提供长期保护

B.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可以在相同时间相同部位注射

C.辅助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狂犬病疫苗结合后被致敏

D.没有接触狂犬病毒,人体内也存在可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16.淡水养殖受水质影响较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不同藻类数量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其中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类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细菌,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并可在动物体内积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营养化水质有利于淡水养殖获得较高产量

B.氮、磷元素增多使藻类植物环境容纳量增加

C.可利用脆杆藻抑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增长

D.富营养化水体中植食性鱼类体内所含微囊藻毒素浓度高于肉食性鱼类17.唾液腺细胞合成淀粉酶的局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②表示某种大分子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囊腔是内质网腔

B.①识别②上的启动子,启动多肽合成

C.多个①结合在②上合成同一种多肽,提高翻译效率

D.图示过程需三种RNA参与,三种RNA都是基因表达产物18.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顶芽可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B.赤霉素可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内植物激素的浓度或比例改变可导致其生长速率发生变化19.某校学习小组进行PCR实验,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PCR扩增,各取20μL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得到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凝胶a端靠近电泳槽的负极接线柱

B.甲同学设置的PCR循环次数可能比乙同学多

C.丙同学所用的引物可能与甲乙同学的不一样

D.丙同学扩增得到的片段比甲乙同学的要大20.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DNA全部被32P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4个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细胞可能所有染色单体均含32P标记 B.b细胞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

C.c细胞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D.d细胞可能出现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1.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人体会出现心跳加速、肌肉酸痛、流汗及尿量减少等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剧烈运动时出现心跳加速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神经兴奋,以及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还具有______作用、从而为肌肉细胞运动提供更多能源物质。

(2)长时间运动肌肉细胞通过______产生大量乳酸,会导致肌肉酸痛。乳酸进入血液,并不会使血浆pH大幅度下降,原因是血浆中含有______。

(3)运动时流汗的主要生理意义是______。流汗过多会导致______升高,这一信号被感受器转化为动作电位,一方面传至位于______的神经中枢引起渴觉;另一方面引起______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尿量减少。

(4)以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所在部位,针对实验组小鼠的操作是______,并供给适量水分,测量小鼠的尿量。22.2020年德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了“人造叶绿体”,该研究从菠菜中分离出类囊体,与多种酶一起包裹在磷脂构成的油包水小液滴中,该系统在光照条件实现了CO2的固定。“人造叶绿体”的结构及相关反应过程如图所示,CETCH循环是一种新的二氧化碳—有机物化学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推测“人造叶绿体”外膜由______层磷脂分子组成,且磷脂分子的“头部”在“人造叶绿体”的______(填“内”或“外”)侧。光照条件下,水在“人造叶绿体”的类囊体中被分解成______。

(2)A物质与叶绿体中的______(化合物)相似,不断地被消耗和合成,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A物质的量将______。

(3)研究发现,在乙醛酸还原成乙醇酸的反应过程中,“人造叶绿体”内NADPH含量降低,ATP的含量提高,由此推测乙醛酸还原和三碳酸还原的不同之处可能是______。

(4)有机物乙醇酸产生的场所相当于______。下列各项中能用于检测该“人造叶绿体”有效性的是______。

A.乙醇酸

B.ATP

C.O2

D.蔗糖

(5)若要研究CO2参与CETCH循环时碳的去向,实验思路是______。23.某镇将一处废弃农场进行改造,建成了包括农耕园、放牧园、渔乐园等若干个功能区块的生态农庄。回答下列问题:

(1)农耕园主要种植果树,蔬菜等,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其能源来自于______。在种植果树时需要合理密植,随着果树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果园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为______。

(2)放牧园中动物的粪便及未食用完的残渣等运输到农耕园中的果园里,为果树提供______,若该农庄不合理规划,放牧强度不断增大,使放牧园中数量最多、生活力最强的物种从优质牧草变为某杂草,该过程______(填“是”或“否”)发生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

(3)渔乐园的鱼塘中投放有多种鱼类,因鱼的食性不同而出现显著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有利于鱼类对鱼塘水体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经调查,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推测其原因是______。

(4)该生态农庄通过改造,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______和社会效益的共赢。24.产黄青霉是青霉素工业生产的常用菌,利用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方法获得高产菌并进行发酵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一)菌种的选育及保存。

(二)发酵过程及产物分离纯化。发酵流程为:活化培养→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发酵)→放罐。

(1)诱变育种。在山梨醇溶液中用酶水解产黄青霉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推测山梨醇溶液的作用是______。用15W的紫外线在距离培养瓶20cm处照射产黄青霉原生质体,诱发其发生变异。为检测是否发生变异,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中染色体______变化,也可以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______变化。

(2)基因工程育种。

①将产黄青霉涂布于三种抗生素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平板上,在26℃培养箱中培养12小时,研究菌落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四环素浓度达250μL/mL,菌落数开始减少,氯霉素浓度高达500μL/mL,菌落仍然能正常生长,10μL/mL腐草霉素足以抑制菌落生长。据此推测,应该选用______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②获得促进产黄青霉大量合成青霉素的目的基因,经PCR扩增后,连接到真菌表达载体上,真菌表达载体上除了有标记基因、复制起点还有______,使目的基因得以表达。

③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表达载体导入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除表达载体的大小和数量、PEG浓度及外界因素外,还有______等(写出2点)。

(3)菌种保存。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得到的高产菌,一般通过制备繁殖体孢子,利用真空干燥,低温长期保存。采用孢子保存而不直接保存菌丝的原因是______。

(4)发酵条件的控制:产黄青霉菌丝生长温度为27℃左右,分泌青霉素温度为20℃左右。所以种子罐的温度一般要比发酵罐的______。产黄青霉培养基的pH应控制为______,增加培养基中溶氧量的方法有控制通入无菌空气的速度和控制______速度。发酵过程会产生泡沫,需要用消沫剂除去泡沫,以提高发酵效率。下列哪些因素会使发酵液产生的泡沫增多?______。

A.发酵菌细胞呼吸产气增多

B.加速搅拌发酵液

C.通气增多

D.培养基黏度高

(5)产物的分离纯化:发酵过程结束后,可通过______得到发酵液,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后,根据青霉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采用______的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25.已知某一年生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宽叶与窄叶、紫花与白花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某地种有一批宽叶紫花雄株与窄叶紫花雌株,以之作为亲本随机传粉,得到F1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宽叶紫花宽叶白花窄叶紫花窄叶白花雌性9030雄性6321回答下列问题:

(1)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白花的遗传方式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2)亲本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雌株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______。

(3)若取F1中的宽叶紫花植株随机传粉,F2中全隐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4)现有一纯合宽叶品系中发现一株缺失一条3号染色体的窄叶雄株(记为M),欲以M及纯合宽叶品系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实验鉴定A/a基因是否位于3号染色体上,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说明:该植物一年只能杂交一代,缺失两条3号染色体的个体死亡,其余个体生殖力和存活率相同)

①实验思路:

第一步:选择M与纯合宽叶雌株进行杂交获得F1,______。

第二步:观察记录子代的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A/a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则A/a基因不位于3号染色体上。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当船舶在排放控制区域航行时,船用燃料硫质量分数不超过0.1%,可以减少SO2的排放,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该公约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酸雨出现的概率,A正确。

故选:A。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答案】C

【解析】解:A、中心体主要有蛋白质组成,A错误;

B、染色体主要有蛋白质和DNA组成,B错误;

C、“剪接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与其组成类似的是核糖体,C正确;

D、纺锤体是由一些微管蛋白组成的,D错误。

故选:C。

核酸-蛋白质复合体有:DNA复制过程中会出现DNA-DNA聚合酶复合体,转录过程中形成的DNA-RNA聚合酶复合体、核糖体是RNA-蛋白质复合体。

据题干信息可知:“剪接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与其组成类似的是核糖体。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3.【答案】B

【解析】解: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将非洲菊试管苗叶柄上部切段插入发芽培养基,不经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丛状苗,没有经过脱分化过程,B正确。

故选:B。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组织培养,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4.【答案】B

【解析】解:A、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B正确;

C、标志重捕法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不能用于调查种类数目(丰富度),C错误;

D、部分农田蜘蛛消失,但该地区蜘蛛种类增多,退耕还林使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5~6.【答案】C

、D

【解析】解:A、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酪氨酸酶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由G-C对替换成T-A对,说明白化病由基因突变导致,A错误;

B、患者由于不能合成黑色素,皮肤呈白色,视力下降,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的特点,B错误;

C、该材料不能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的特点,C正确;

D、该患者的酪氨酸酶结构异常,从而不能合成黑色素,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C。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多)、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本题考查常见的基因对性状的调控和基因突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解:由分析可知,某地区进行调查发现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aa=110000,a的基因频率为1100,A的基因频率为99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自然人群中Aa的概率为2×1100×99100=19810000,正常男性是Aa的概率应该是Aa÷(AA+Aa)=(2×1100×99100)÷(1-110000)=2101,二者婚配,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是2101×14=1202,D正确。

故选:D。

一位父亲为白化病患者,其基因型为aa,该正常的女性的基因型为Aa,某地区进行调查发现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7.【答案】C

【解析】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为两种淀粉酶的活性,A错误;

B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底物(淀粉)的剩余量减少,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底物(淀粉)的剩余量增多,故底物(淀粉)的剩余量先降低后升高,与图示相符,故测量相对值可以是淀粉的剩余量;由图示可以看出,在40℃时,B酶淀粉的剩余量减少,故B酶的最适温度是40℃左右,酶A无法判断最适温度,B错误,C正确;

D、反应产物是还原糖,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温度,故本实验所用的检测试剂不能是本尼迪特试剂,D错误。

故选:C。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8~9.【答案】D

、A

【解析】解:ABC、MPF数量在G2晚期达到最大值,并一直保持到分裂中期,也就是说MPF主要在G2晚期、前期、中期发挥作用,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核膜解体、纺锤体形成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能在高浓度MPF作用下发生,ABC错误;

D、染色体移向两极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一般不可能在高浓度MPF作用下发生,D正确。

故选:D。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①纺锤体解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新形成;③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形成子细胞)。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知识,要求考生提取题干信息,解答细胞周期的相关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A、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具有专一性,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因此,MPF具有专一性,A错误;

B、MPF是一种蛋白激酶,酶在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形变,B正确;

C、MPF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降解时涉及到蛋白酶的作用,C正确;

D、MPF能够将磷酸基团从ATP转移到特定底物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ATP脱下磷酸基团时伴随着高能磷酸键的断裂,D正确。

故选:A。

酶的知识点:

(1)酶活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活剂或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4)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0.【答案】C

【解析】解:A、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需要通过转运蛋白,是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能量供应,其通过线粒体外膜的方式是易化扩散,A正确;

BC、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其方式为主动转运,需要H+的电势能为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提供能量,并不需要ATP供能,B正确,C错误;

D、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外膜需要与载体蛋白相结合,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改变,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抑制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改变,进而影响丙酮酸的运输,D正确。

故选:C。

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1.【答案】A

【解析】解:A、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③过程都需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该过程表示治疗性克隆过程,利用了核移植技术,但并没有使用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

B、①表示核移植过程,是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可采用电脉冲融合技术,B正确;

C、②③过程都需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C正确;

D、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可解决器官移植中的排异问题,D正确。

故选:A。

治疗性克隆是指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形成重组胚胎,体外培养到一定时期分离出ES细胞,获得的ES细胞定向分化为所需的特定类型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血细胞),用于治疗。此技术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2.【答案】C

【解析】解:A、A瓶为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CO2,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B瓶的作用是为了检验空气中CO2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D中澄清石灰水是检测是否有CO2,因此两瓶中装的可以是同种物质,B正确;

C、C瓶用的是不透光的玻璃罩,防止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会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作透光的玻璃罩得到的结果不相同,C错误;

D、为避免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以增加一组死亡植株的对照组,D正确。

故选:C。

分析实验装置:A瓶为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CO2,防止影响实验结果,装置中B瓶的作用是为了检验空气中CO2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从而减少实验误差,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是检测是否有CO2产生,C瓶用的是不透光的玻璃罩,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有氧呼吸,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3.【答案】C

【解析】解:在空腹状态下测定小鼠的血糖含量,作为对照(前测),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给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可以特异性破坏其胰岛B细胞,为检测糖尿病小鼠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在饱足状态下测定小鼠血液中胰岛素含量,若小鼠的胰岛素含量较高,说明糖尿病小鼠模型未构建成功,若小鼠的胰岛素含量较低,说明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成功,C正确。

故选:C。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利用。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4.【答案】D

【解析】解:A、分析图甲,该昆虫由大陆进入到海岛上时,中等翅长的个体最多,说明大陆环境适合中等翅长昆虫生存,但不能说明海岛环境最初适合中等翅长昆虫生存,A错误;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C、自然选择导致昆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但不会改变该种群的生态位,C错误;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D。

1、分析图甲,该昆虫的刚进入到海岛上时中等翅长的个体数最多,说明中等翅长的个体适应大陆的环境。

2、分析图乙,该昆虫进入到海岛上若干年后,中等翅长的个体数较少,说明中等翅长的个体不适应该海岛的环境。

本题考查现代进化理论,要求学生熟记相关内容,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完成作答。

15.【答案】D

【解析】解:A、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A错误;

B、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在相同时间相同部位注射,会发生抗原、抗体的结合,减弱治疗的效果,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与狂犬病疫苗结合,一些狂犬病疫苗(抗原)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C错误;

D、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说明即使没有接触狂犬病毒,人体内也存在可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D。

1、免疫的方法有2种:方法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属于被动免疫。方法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2、人被狗咬伤后,需立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属于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消灭人体内的抗原,由于注射疫苗后产生特异性免疫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伤口处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血清中含有抗体,直接消灭一部分狂犬病毒。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答案】A

【解析】解:A、水体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两者是鱼类的鱼类的优良饵料,有利于能量流向鱼,淡水养殖可以获得较高产量,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随着氮、磷元素增多,鱼鳞藻数量减少,脆杆藻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氮、磷元素增多使藻类植物环境容纳量降低,B错误;

C、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数量增多,脆杆藻数量减少无法抑制微囊藻增长,C错误;

D、微囊藻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并可在动物体内积累,因此肉食性鱼类体内毒素浓度比植食性鱼类高,D错误。

故选:A。

由图分析可知,水体中营养化时,鱼鳞藻、脆杆藻较多,水体富营养化时,微囊藻数量多。随着氮、磷元素增多,鱼鳞藻数量减少,脆杆藻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微囊藻数量增加。微囊藻产生的毒素可在动物体内积累,产生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毒素浓度越高。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淀粉酶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故图中的囊腔是内质网腔,A正确;

B、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mRNA,翻译过程中,①识别②上的起始密码子,启动多肽合成,B错误;

C、一条②mRNA分子能够结合多个核糖体①,同时进行翻译过程,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

D、翻译过程中有三种RNA的参与(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rRNA组成核糖体),这些RNA都是基因区段转录而来,D正确。

故选:B。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8.【答案】B

【解析】解:A、根据曲线1、4可知顶芽对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再对比曲线1、2可推知,顶芽可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A正确;

B、题图中没有设置保留顶芽,侧芽上涂抹赤霉素的实验组,无法得出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作用,B错误;

C、根据曲线1、2、3可知,第3组的侧芽生长最快,说明细胞分裂素可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C正确;

D、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生长素浓度及其他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其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9.【答案】D

【解析】解:A、在a端点样孔,DNA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正极移动,故凝胶a端靠近电泳槽的负极接线柱,A正确;

B、甲同学的电泳条带比乙同学条带宽,说明甲同学扩增的DNA产物多于乙同学,故甲同学设置的PCR循环次数可能比乙同学多,B正确;

C、丙同学扩增出来的产物与甲乙同学产物不同,其DNA不同,其碱基序列可能不同,故丙同学所用的引物可能与甲乙同学的不一样,C正确;

D、丙同学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比甲乙条带位置距离点样孔更远,说明丙同学扩增的DNA分子小,速率快,因此,丙同学扩增得到的片段比甲乙同学的要小,D错误。

故选:D。

利用PCR可以在体外进行DNA片段的扩增。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DNA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DNA片段的扩增与电泳鉴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0.【答案】B

【解析】解:A、分析题图,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4N,故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a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分子数为2N,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故该精原细胞至少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即其核内DNA至少经过2次复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a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可能一条含有32P标记,一条不含,A错误;

B、b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2N,故b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此时着丝粒(点)已经分裂,单细胞还未完全分裂为两个细胞,因而若该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则会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该细胞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B正确;

C、c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4N,故c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为4N,故d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不会出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a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核DNA分子数为2N,说明该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与体细胞中核DNA数目相同,故a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b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都是2N,故b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c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4N,故c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d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为4N,故d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交感

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无氧呼吸

缓冲对物质(酸碱缓冲对)

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细胞外液渗透压

大脑皮层

抗利尿

切除小鼠下丘脑

【解析】解:(1)剧烈运动时出现心跳加速现象,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还具有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作用、从而为肌肉细胞运动提供更多能源物质。

(2)长时间运动,氧气供应不足,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导致肌肉酸痛。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对物质,乳酸进入血液,并不会使血浆pH大幅度下降。

(3)运动时流汗有利于机体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但流汗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从而使尿量减少。

(4)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以若想验证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所在部位,可对实验组小鼠的操作是切除小鼠下丘脑,可对对照组小鼠进行手术但不切除下丘脑,给两组小鼠分别供给适量水分,测量小鼠的尿量。

故答案为:

(1)交感

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2)无氧呼吸

缓冲对物质(酸碱缓冲对)

(3)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细胞外液渗透压

大脑皮层

抗利尿

(4)切除小鼠下丘脑

当人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或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保留了体内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

本题综合考查新陈代谢、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

22.【答案】一

H+、电子和O2

五碳糖

增多

乙醛酸的还原只需消耗NADPH,不消耗ATP

叶绿体基质

ABC

对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研究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及其出现的位置

【解析】解:(1)“人造叶绿体”膜外侧是油,内侧是水,因此“人造叶绿体”外膜是由一层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由于“人造叶绿体”内部是水,所以磷脂分子的“头部”在“人造叶绿体”的内侧。光照条件下,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可将水分解产生H+、电子和O2。

(2)A物质可与CO2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在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因此A物质与C5相似。若突然停止CO2供应,CO2与A反应速率减慢,A物质消耗速率降低,此时A物质合成速率不变,因此短时间内A物质的量将增多。

(3)三碳酸还原同时需要ATP和NADPH的供应,而“人造叶绿体”内NADPH含量降低,但ATP的含量提高,乙醛酸还原只需消耗NADPH,不消耗ATP。

(4)有机物乙醇酸的产生不需要光照,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相似,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若想检测“人造叶绿体”的有效性,可以检测反应物的减少量和产物的生成量,即乙醇酸、ATP和O2,故选:ABC。

(5)若要研究CO2参与CETCH循环时碳的去向,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研究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及其出现的位置。

故答案为:

(1)一

H+、电子和O2

(2)五碳糖

增多

(3)乙醛酸的还原只需消耗NADPH,不消耗ATP

(4)叶绿体基质

ABC

(5)对CO2中的碳元素进行14C标记,研究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及其出现的位置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3.【答案】太阳能

先增加后减少

CO2和无机盐

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

垂直

鱼类的能量除来自生产者以外,还来自投放的饲料

生态效益

【解析】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合理密植是在正常密度种植的情况下,合理加密一些,但是不能过多,过度密植植物会互相遮挡,甚至一部分植物完全照射不到太阳,影响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却增加,所以,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果园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

(2)放牧园中动物的粪便及未食用完的残渣等运输到农耕园中的果园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以给果树提供CO2和无机盐(矿质元素),放牧园中数量最多、生活力最强的物种从优质牧草变为某杂草,由于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故该生态系统发生了演替。

(3)在鱼塘中投放有多种鱼类,因鱼的食性与习性不同而出现显著垂直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于鱼塘中鱼类的能量除来自生产者以外,还来自投放的饲料,故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

(4)该生态农庄最终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故答案为:

(1)太阳能

先增加后减少

(2)CO2和无机盐

该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

(3)垂直

鱼类的能量除来自生产者以外,还来自投放的饲料

(4)生态效益

1、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通过调节农作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是在正常密度种植的情况下,合理加密一些,但是不能过多,过度密植会互相遮挡,甚至一部分植物完全照射不到太阳,影响光合作用。所以,合理密植是让光会作用发挥得更好。

2、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将一种能源用在不同的方面,旨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能量的多级利用,一般指的是生态农业,让人们再次利用废弃物,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4.【答案】维持渗透压,防止原生质体被破坏

结构和数目

菌落形态

腐草霉素抗性

启动子和终止子

原生质体数量、原生质体生理状态、PEC作用时间

孢子处于休眠状态,不易突变

中性偏酸

搅拌

ABCD

离心或过滤

萃取

【解析】解:(1)培养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中放入一定浓度的山梨醇,其作用主要是维持渗透压,防止原生质体被破坏。为了检测是否发生变异,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当产黄青霉发生变异时,其菌落形态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观察菌落形态变化。

(2)①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产黄青霉对腐草霉素抗性最敏感,因此可以用腐草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复制起点、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③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表达载体导入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包括:表达载体的大小和数量、PEG浓度及外界因素,原生质体数量、原生质体生理状态、PEC作用时间等。

(3)在保存菌种时,由于孢子处于休眠状态,不易突变,故常采用孢子保存而不直接保存菌丝。

(4)产黄青霉菌丝生长温度为27℃左右,分泌青霉素温度为20℃左右,种子罐是为了扩大菌种的数量,发酵罐是为了得到发酵产物,因此种子罐的温度一般要比发酵罐的高。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偏酸,黄青霉菌是霉菌,故应将pH应控制为中性偏酸。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