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 第7部分:猪场-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1页
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 第7部分:猪场-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2页
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 第7部分:猪场-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3页
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 第7部分:猪场-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4页
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 第7部分:猪场-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220CCSB41DB37Biosafetyspecificationforscalebreedingfarms—Part7:Pig(报批稿)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1207.7—××××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7/T1207《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的第7部分。DB37/T120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蛋鸡场;——第2部分:肉鸡场;——第5部分:鹅场;——第7部分:猪场。本文件代替DB37/T1859-2011《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与DB37/T1859-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删除了“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术语和定义(见2011年版的3.1);——删除了“选址”的具体规定;增加了“4.2防疫设施”;删除了“布局”的具体规定,细化“隔离设施”的规定(见第3章,2011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灭鼠、灭蚊蝇”的相关内容(见6.6);—增加了“重大疫情报告”的相关内容(见第8章,2011年版的第8章);——增加了“重大疫情处置”一章(见第9章——增加了“记录”一章(见第10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1年首次发布时为DB37/T1859-2011;——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7/T1207.7—××××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传播渠道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问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为更有效控制规模化养殖场疫病的发生与传播,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规范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DB37/T1859-2011《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自发布实施以来,对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规模化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要求更加细致、严格。此外,所引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已陆续修订并发布实施,因此与时俱进地修订DB37/T1859-2011《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必要的。修订后,《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第7部分:猪场》作为DB37/T1207《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的一部分,DB37/T1207拟由以下部分构成:——第1部分:蛋鸡场;——第2部分:肉鸡场;——第3部分:水貂场;——第4部分:狐狸场;——第5部分:鹅场;——第6部分:SPF鸭场;——第7部分:猪场。本文件可作为规模化猪场消除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提升防控水平的重要技术依据。1DB37/T1207.7—××××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第7部分:猪场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猪场的建设、人员控制、综合防疫、兽医卫生、重大疫情报告、重大疫情处置和记录。本文件适用于建立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7823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GB/T17824.3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952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规模化猪场的建设4.1选址4.1.1场址选择按GB/T17824.1规定执行。4.1.2新建场址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4.1.3场址应有满足生活和生产条件的水源,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猪只饮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规定。4.2防疫设施场址应具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人工屏障、天然屏障等卫生防疫物理隔离和防渗、防漏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其污物、污水不应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生产区具备有效的防鼠、防虫媒、防犬猫、防鸟进入的设施。4.3布局2DB37/T1207.7—××××4.3.1总体布局按GB/T17824.1规定执行。4.3.2隔离设施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出猪台、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应分开且界限分明;生产区距离其它功能区至少50m或通过物理屏障有效隔离。4.3.3道路生产区内净道、污道分开。净道和污道在场内不宜交叉,如存在部分交叉,应规定使用时间和消毒措施。4.3.4猪场入口处应建门卫室、消毒室、消毒池、车辆消毒通道和人员淋浴消毒通道。4.4猪舍建筑设计按GB/T17824.1规定执行。4.5猪场环境按GB/T17824.3规定执行。5人员控制5.1外来人员与生产活动无关的外来人员不应进入生产区内;确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应进行个人相关信息登记,经淋浴、消毒、隔离后方可进入生产区。5.2工作人员5.2.1饲养员采取封闭式管理,不应串舍,舍间不应互用工具。外出返场后,应消毒、淋浴换衣、隔离后方可进入生产区。5.2.2场内兽医做好个人防护;做好样品、剖检病料的无害化处理;不应对外从事诊疗活动。5.2.3场内配种人员不应对外开展配种工作。5.2.4场内食堂工作人员不应私自从场外市场购买任何产品(包括偶蹄动物产品、食材、零食、水果等食品类物资)。6综合防疫6.1引种6.1.1引种猪场的选择6.1.1.1国内引种应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外购精液应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国外引进种猪、精液应有国务院农业农村或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审批意见及海关相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引进或使用外购精液,应附带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阴性报告。6.1.1.2具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DB37/T1207.7—××××6.1.1.3近两年内没有发生非洲猪瘟、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等重要疫病。6.1.2引种猪的选择6.1.2.1应具有种畜禽合格证、种猪系谱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6.1.2.2引入种猪入场前、外购供体/精液使用前,有非洲猪瘟、猪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或感染抗体检测报告且结果为阴性,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80%以上。6.1.3引种后的管理建立引种隔离管理制度和引种隔离观察记录,引种后应隔离饲养观察至少45天,确认健康,经过免疫、驱虫、消毒、驯化、检测后,方可并群饲养。6.2隔离6.2.1隔离设施场外设置防疫屏障,例如隔离围墙、隔离沟等,场内设置固定的隔离栋舍,隔离栋舍远离生产栋舍300m以上或采用空气过滤防护措施。6.2.2病猪隔离场内一旦发现疫病或疑似发病,及时将病猪隔离在隔离栋舍,进行观察与处理。6.3消毒6.3.1消毒制度制定环境、人员、猪舍、用具、车辆、物资等消毒制度。6.3.2消毒设施6.3.2.1场区外设置独立的入场车辆清洗、消毒站。6.3.2.2场区大门及生产区入口处6.3.2.2.1车辆消毒设施设置消毒池,消毒池宽度同大门,长为机动车车轮一周半、深度0.3m以上。设有车辆烘干房的,烘干房宽度宽于机动车车辆、长度长于机动车车辆。6.3.2.2.2物资消毒设施设置物资消毒间、烘干房、浸泡间、熏蒸消毒间、紫外线消毒柜。6.3.2.2.3人员消毒实施设置人员消毒室、淋浴室、更衣室。6.3.2.3进入生产区的人行通道设置长1m的消毒池,或消毒盆。6.3.2.4生产区和隔离区交界处设置淋浴室、消毒间。6.3.2.5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采取单一流向,道路分为污道、净道,不重叠,不交叉。6.3.2.6场区内配备的贮水设施和自动饮水系统应有防污染和消毒措施。6.3.3消毒程序6.3.3.1消毒剂的选择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适宜消毒剂,并且定期更换不同类型的消毒剂。4DB37/T1207.7—××××6.3.3.2消毒方式的选择生产区的消毒可在空舍和有饲养动物的情况下实施。在有饲养动物的情况下,应选择低刺激性的消毒药物,一般使用清扫和喷雾方法,在喷雾时注意舍内各处的均匀度和药液的用量。预防性消毒时,车辆、用具等应先机械性清洗,再用消毒液喷洒或浸泡。可高温烘干的物资应先喷洒消毒,再进行烘干消毒。可浸泡的物资直接浸泡消毒。疫源性消毒时,场所、用具、车辆、工作衣鞋等,先消毒,再进行清洗。6.3.3.3舍外消毒猪场道路、排污沟、空地等定期进行大扫除,不留积粪、积尿、污水污物、杂草等,每周消毒1次;运动场每天清扫2次。6.3.3.4舍内消毒每天清扫猪舍,清洗食槽、水槽等用具,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料,保持清洁和干燥。每天清扫1次~2次,每周消毒2次~3次。猪舍空置期间彻底清洗所有用具,使用2种~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分别进行2次~3次不同方法的消毒。6.4无害化处理6.4.1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措施见《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措施运转应有效并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委托专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企业处置病死及病害动物肉尸及其产品的,暂存设施和交接场所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6.4.2建立粪污无害化处理制度,场区内应有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宜采用堆肥发酵方式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结果应符合NY/T1168的要求。6.5免疫预防6.5.1防疫基本要求按GB/T17823规定执行。6.5.2推荐免疫程序推荐免疫程序见附录A。疫苗的选择及免疫程序的制定结合猪场疫病情况及周边地域疫病情况进行调整,最佳免疫时间结合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和猪群健康状况确定。6.5.3免疫方法按NY/T1952规定执行。6.5.4免疫效果监测应定期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进行补免。6.6生物防疫6.6.1灭鼠定期在老鼠常出没的位置投药灭鼠,同时每季度在老鼠常出没的位置使用布粉(面粉)检测鼠密度。及时清理场区内杂物、垃圾。6.6.2灭蚊蝇注重卫生清理,定期进行灭蚊蝇工作。及时处理场区餐厅产生的生活垃圾,避免长时间堆放,场区应配备有盖垃圾桶。6.6.3其他生物媒介有安全风险的其他生物媒介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DB37/T1207.7—××××7兽医卫生7.1场内兽医管理人员应加强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7.2发现病死猪及时诊断,做好相关记录。7.3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适当加强其它疫病的免疫。8重大疫情报告猪群出现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所在地农业农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9重大疫情处置发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时,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和条例的处置要求。建立和健全养殖档案,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至少保存2年。6DB37/T1207.7—××××猪常见病推荐免疫程序猪常见病推荐免疫程序见表A.1。表A.1猪常见病推荐免疫程序病种免疫程序猪瘟种公猪:每年3次,于每年的4月、8月和12月各进行一次,每次免疫猪瘟冻干疫苗1头份。母猪:每年3次,于每年的4月、8月和12月各进行一次,每次免疫猪瘟冻干疫苗1头份。仔猪:42日龄首免,63日龄加强免疫。猪口蹄疫种公猪:一年普免4次,于每年的2月、5月、8月、11月各进行一次,每次按疫苗说明书或按头份。母猪:一年普免4次,于每年的2月、5月、8月、11月各进行一次,每次按疫苗说明书或按头份免疫。仔猪:56日龄进行首免,84日龄后进行加强免疫。猪伪狂犬病种公猪:一年普免4次,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各进行一次,每次1头份。母猪:一年普免4次,于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各进行一次,每次1头份。仔猪:仔猪可选择在28d~60d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间隔4月~6个月再次进行加强免疫。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双阴性场所有猪只不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种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