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1.gif)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2.gif)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3.gif)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4.gif)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1a0947d76913ca98d416b02a4d538b1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鹓鶵、醴泉、濠梁、鲦鱼”的读音。2.把握“止、练实、吓、是、醴泉”等词语的意思。3.了解《庄子》以及庄子的生平、思想。4.把握比喻的深意。【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难点】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一:提示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庄子和孔子一样,是中国伟大的智者,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脸色蜡黄,脸上还长者一个瘤子,他去见过几位国君,对方都被吓到了,但是他非常富有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感受他的机敏与幽默。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古代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很出众,他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这位大师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庄子,领略他的风采。课堂实录一、读文章,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1.初读正音。要求:听录音,标记重点字词的读音。教师板书:o)鲦鱼(tiáo)鹓雏(yuānchú)醴(lǐ)泉鸱(chī)吓(hè)濠梁(há2.再读译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读出句子的节奏,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大致意思。教师提示:或:有的人。恐:害怕。国:国都。往:前往于是:在这时止:栖息。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3.学生互译。结合疏通字义句意成果,学生口头翻译文本,讨论归纳各部分主要内容,把握文意。学生小组内互译,讨论纠错,并汇报研读成果,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本各部分主要内容。二、分析探究,解问释疑。【设计意图: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教师结合本课时教学目标之“把握文本主要内容”设疑以及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教师设疑一: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用意是什么?组内讨论,学生抢答。教师明确: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教师设疑二:庄子不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进行了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组内讨论,学生抢答。教师明确: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了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这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教师设疑三: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呢?组内讨论,学生抢答。教师明确:这则故事告诫我们不要以丑陋的心态去揣读别人,否则会自取其辱,而真善美永远是从容坦荡、无惧无畏的。庄子跟惠子的人生志趣不同,庄子是想借这个故事来警示后人,该采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他想表明自己,而不是想抬高自己。我们应该像庄子学习,树立高洁的志向。教师设疑四: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组内讨论,学生抢答。教师明确:庄子认为鱼快乐,实际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三、分析特色,学习写作。【设计意图:分析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技巧,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讲解:这两篇文章篇幅虽短,但特色鲜明,《惠子相梁》情节出人意料,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使情节曲折动人。同时也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惠子的利欲熏心,庄子的清高自守跃然纸上。最突出的是运用了巧妙贴切的比喻,借鹓鶵的故事尖锐的讽刺了惠子的丑态。而鸱守护腐鼠的情态也描摹的生动传神,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庄子与惠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游于濠梁》则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读后让人回味良久。教师设疑: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写作借鉴?组内讨论,学生抢答,教师明确:①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②描写要生动细致。③塑造人物形象要鲜明生动。课堂小结这两则故事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全面了解庄子,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课后习题1.完成课后题。2.背诵课文。板书第二篇:《〈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3、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三、通读课文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⑴惠子相梁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⑶非梧桐不止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⑸于是鸱得腐鼠⑹鱼出游从容⑺是鱼之乐也学生明确:⑴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⑵国:国都、京城。⑶止:栖息。⑷安:疑问代词,怎么。⑸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⑺是:这。3、翻译句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是鱼的快乐啊。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四、理解感悟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是实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五、课外延伸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六、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庄子》选段。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平。第三篇: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实验学校:任光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思想志趣的不同。3.延伸拓展法。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阅读庄子的文章,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二、资料助读(一)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二)《庄子》《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三、突破语言关1.学生自读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2.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惠子相梁: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5)于是鸱得腐鼠:安,疑问代词,怎么。(6)鱼出游从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鱼之乐也:是,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四、引读提高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于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心悦境的投射与外化。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五、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学生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如:《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六、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淡你的理解。徐无鬼(节选)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1),使匠石斫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闻之(5),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吾以无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七、课堂小结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八:作业:1.课外阅读《庄子•秋水》选段。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于庄子的故事,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第四篇:《〈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3、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第二篇还可以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2、比较法: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3、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外读庄子的,进一步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一、导设语计庄子的故事导入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三、通读文1、朗读文,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⑴惠子相梁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⑶非梧桐不止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⑸于是鸱得腐鼠⑹鱼出游从容⑺是鱼之乐也学生明确: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⑴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⑵国:国都、京城。⑶止:栖息。⑷安:疑问代词,怎么。⑸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⑹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⑺是:这。3、翻译句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国”及语序倒的翻译)于是鸱得腐鼠: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四、理解感悟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鹓刍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3、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结合前一篇试作分析。《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五、外延伸1、庄子与惠子的友情: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态状。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在《逍遥游》上,庄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说惠子:“你劳费精力……自鸣得意于坚白之论。”这些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2、美文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秋水(节选)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六、布置作业1、外阅读《庄子》选段。2、查找积累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庄子的生平。第五篇:《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1[推荐]《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德育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教学时间1课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三、突破语言关1.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3.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1)惠子相梁(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6)鱼出游从容(7)是鱼之乐也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同: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四、引读提高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提问:(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学生思考,明确:(1)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瓦楞纸板输送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RF IC 设计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拖拽式滴盐撒播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运水式模温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讲解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讲解
- 2025软件产品代理版合同书
- 安防设备采购政府采购合同
- 2025房屋抵押贷款的合同范本
- 2025承运合同书范本范文
- 施工现场人力资源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等管理计划
- 2024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机械数据分类和编码规范
- 26个英文字母书写(手写体)Word版
- GB/T 13813-2023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方法方式(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DB31 SW-Z 017-2021 上海市排水检测井图集
- 日语专八分类词汇
- GB/T 707-1988热轧槽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33084-2016大型合金结构钢锻件技术条件
- 高考英语课外积累:Hello,China《你好中国》1-20词块摘录课件
- 茶文化与茶健康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