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及含义,理解其重要地位。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充分利用辅助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多学科知识运用史料阐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港澳台问题由来的探讨及异同比较,掌握古今中外贯通联系比较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采用聆听朗诵、材料阅读、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上台陈述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祖国统一进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盛是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都将被历史所抛弃。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实践及其历史地位,紧扣课标。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根据学生学情,使其认识到重大的历史使命。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又是高一新授课,所以设计的问题层次相对较浅。从初中知识及日常生活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对“一国两制”、港澳台问题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但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对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感兴趣,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但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具体到本课,学生们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和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分离状态都有所了解,但对于象“为什么香港、澳门能顺利回归?”“台湾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等问题比较感兴趣,并急于得到答案。观评纪录邓中华老师点评:教学设计流畅,教态自然大方,语速略微有点快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张传军老师点评:教学环节完整,教学设计独特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活跃教态自然,语速略微有点快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较高能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问题刘军强老师点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前后衔接过渡合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与材料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默契,课堂环境和谐谭静老师点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目标明确、清晰探究问题典型任务分配合理刘峰老师点评:结构完整,环节齐全,学习目标明确小组充分活动,自主探究成果明显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不断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创造出日益完善的政治制度。本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艰难的历史过程。以时间为序,古今中外。本课出自第六单元“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最后一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初中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上都有较大拓宽。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同时也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祖国统一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现代代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因而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祖国的统一离不开以经济实力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也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学习本课内容,应把它放在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中来思考,还要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背景联系起来。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学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m):(导入)播放《七子之歌》让学生感悟诗歌情怀。(叙述)这首诗歌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有四个孩子陆续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1930年威海卫,1945年广州湾、旅大相继回来,台湾也曾一度回归,但是由于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失败,撤退到台湾又再次造成了台湾的分离。两岸分离、骨肉分离是中华儿女最深的乡愁,那么这些原属于伟大祖国版图上不可分割的地方是如何与祖国母亲分离的呢?(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运用多媒体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整合历史、文学知识,师生共同完成对诗歌的赏析,体验诗中的离愁别绪,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及学习探究的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幻灯片)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2、出示学习目标、重难点(2m):详细内容见上教材分析3(设计意图)目标明确,有的放矢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8m):(自主学习)因为课前已指导学生作了预读,所以自主完成课本基础知识梳理应该手到擒来。(合作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完成答案的统一、解惑。4、成果展示,汇报交流(18m):一、统一之道------“一国两制”(汇报展示)“一国两制”的形成★小组合作完成学案合作探究一表格。后同学展示,老师结合同学回答情况点评补充。步骤时间内容雏形50年代中期

酝酿1979年初

形成1981年

成熟80年代初

宪法保证1982年

确立1984年

(设计意图)“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是“知识目标”要求。教材上有详细的叙述,教师不必照本宣科,可以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以培养其概括能力及合作精神。(叙述)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提出来的?(学生回答“台湾”后引出问题二:)【史海泛舟】问题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解决策略)此问题学生较熟悉,能从教材上找到答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当堂记忆。之后老师检测理解程度。(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找到答案不难,关键是否能理解。通过尝试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叙述)原来是一种这样的科学构想,照亮了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当然,我们之所以说“一国两制”是科学的构想,还在于它已经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二、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问题一: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解决策略)这个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问题,学生较为熟悉,结合课本学过的第四和第五单元小组合作。之后学生发言,信息共享,师生合作完成,将答案配上地图用幻灯片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地图上。(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沧桑历史,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三、统一之旅------港、澳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时间(播放视频)观看视频《中英会谈》和《香港回归》。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教材内容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条件成熟,时机到来和回归过程。(要特别让学生留意中英会谈过程中中方的立场,注意让学生体验香港回归的喜庆气氛。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叙述)香港的回归鼓舞人心,好消息接踵而至,那就是澳门的回归。出示闻一多先生和《七子之歌》中澳门的段落。(投放照片)《澳门回归》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区旗标志。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指导学生理顺澳门回归的史实。合作探究:港澳顺利回归原因何在?(解决策略)出示三段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及刚看过的视频小组合作归纳即可。合作探究:港澳顺利历史意义何在?★★(解决策略)这个问题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稍作归纳,就能回答。教师可以将此问题留给平时学习情况欠佳的同学回答,并适时鼓励,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以饱含激情的语调,表现中华儿女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的心情。(设计意图)这一目内容学生较熟悉,通过播放视频,可节省课堂时间,同时让学生理清回归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增强情感体验,加深对港澳回归原因及意义的认识。(叙述)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梦萦魂牵的企盼······四、统一之潮: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上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让同学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两岸关系的隔绝。第二组是1979年后的一系了照片让学生体会“暖流”。“暖流”中也有“寒流”,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寒流”因素。合作探究:对此,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演示)1995年,江泽民的“八项主张”。2005《反分了国家法》。2008胡锦涛四个“决不”(解决策略)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请代表回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合作探究:有政府坚决的态度,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有利因素?(解决策略)各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课前学过的知识展开讨论,进行信息交流、思维碰撞,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报告讨论结果,由教师点评、总结。(设计意图)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5、归纳总结,提升拓展(6m):(学生自主梳理)6、反馈训练,巩固落实(4m):分A、B、C三级题小组合作,答案共享。(展示)祝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幻灯片(叙述)原来是这样一段艰辛的旅程,引领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开展,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稳步提高,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深入,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成为现实!我们要坚信!祖国加油!!7、预习指导,新课链接(2m)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出示【学习目标】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及表现。美苏的“冷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效果分析在设计上,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前后衔接紧密,体现了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知识与课堂的融合。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分组讨论,体验感受,在反思创新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并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实现了历史教学从描述、记忆、感知历史到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理解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仍有极少部分同学滥竽充数,游离于课堂之外,没有很好的跟上教学步伐,今后应给与更多的关注。本课教学中的不足主要在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稍显欠缺。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1、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新课改倡导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选取的资料多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他们熟悉的资料,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配合很积极。2、关注课堂上生成性的问题一定会让你的课堂增加不少亮点。在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中我关注了两条线索:一条是统一,在课件的标题中设计了:统一之由、统一之策、统一之路、统一之潮;另外一条线索是昨天: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今天:一国两制的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明天:统一终将成为现实。在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我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由于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回答的答案五花八门,而这时教师结合图片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解决了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而且突显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我的感悟是不要害怕学生在课堂上面犯错,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教师一定要进行纠正。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研究证明学生在上课时候有效的注意力每十几分钟就会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理解知识。这节课的教学方式设计中,我在问题由来和一国两制的讲述中主要采用的是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总结为辅;在香港、澳门回归的讲解中又引入视频资料提升学生兴趣,在讲述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时又采用图片史料的方式进行突破。二、不足之处:1、时间分配有点不均,以至于有的环节处理仓促。

2、对于课堂基本知识的讲解有些传统,让学生寻找答案有些过于呆板。三、我的困惑:1、今天历史教学采用史料教学已经成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东西。如何选取这些史料是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2、课本史料和课外史料的选取和运用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一个困惑。3、现实生活中新史料的运用方法和策略是我们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般阳中学高一历史组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姓名:班级: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编写:高一历史组时间:2015年12月日审核:邓中华【学习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实践及其历史地位。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历史图册。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含义(1)“一国”:在____________前提下。(2)“两制”:国家的主体实行____________制度,台湾、________、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2.形成过程(1)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台湾问题”的设想。(2)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邓小平指出“不再用’’这一提法”(标志政策重大调整和改变)(3)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4)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__”的含义。(5)保障:____________规定。(6)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____________会议上通过。(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的回归条件:①②③过程:年月,中英双方签署《》;年月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澳门的回归过程:年《》签署发表。年月日,中国政府正式行使对澳门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3.港澳回归意义:①②③(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1.台海“暖流”: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________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_____________。80年代两岸_____、_______、______(三通)限制放宽,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1992年,双方达成“共识”。“九二共识”是一九九二年两岸达成们一个共识.共识是:“海峡两岸共同坚持原则”.这对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建奠定了良好基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也使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有着“共同的归属感”。1995年,江泽民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2005年,《》的制定,为遏止“台独”提供了法律依据。2.台海“寒流”:①国际反华势力②3、对此,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般阳中学高一历史组导学案姓名:班级: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编写:高一历史组时间:2015年12月日审核:邓中华【学习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实践及其历史地位。【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历史图册。【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其中的问题。2、导入:七子之歌。3、展示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动力。【问题展示合作探究】1、课堂展示:(见课件)2、合作探究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步骤时间内容萌芽50年代中期酝酿1979年初

形成1981年成熟

80年代初宪法保证1982年确立1984年3、合作探究二: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见课件)4、合作探究三:港澳顺利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结合课件资料)5、合作探究四: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学习中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吧:学会合作,你就成功了一多半!【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1.2005年4月29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在北大发表演讲说:“当然有人会问我,你的勇气不小,你的基础在哪里,我要在这里跟各位坦白,我认为这个基础在哪里呢?在于历史的一个潮流,在于名义的一种驱动,历史的潮流、名义的驱动让我、让许许多多的人有这样的勇气,能够提出来”。这里连战所说的“历史的潮流”指的是A.中国加人WTO的现实

B.经济全球化趋势C.国民党必然会在台湾重振旗鼓

D.海峡两岸人民都希望中国富强、统一A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钓鱼岛问题A3.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