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版权声明《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由清华大学学生金融协会(FATH)采编完成,版权属FATH及被采访人所有。其中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正文、图片及图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和其它国际版权法的保护。在任何单机上,您都可以下载、查看这些材料或打印仅作为个人使用;网络转载必须标明出处,并保证资料的完整;不允许用于其它任何目的地打印、复印、复制、再加工、分发、传送、上载、下载、存储和公开演示,不得随意修改、改变这些资料;严禁利用此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商业性活动,否则将受到依法追究
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卷首语2005年的秋天,随着各大公司招聘会的陆续展开,又一轮找工作大战拉开帷幕。宣讲会、简历投递、电面、面试、offer取舍……相信每一位过来人都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深有感触。许多时候在想,如果早能有这样一本成功求职案例,我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开阔,而我们前进的脚步可以迈得更大。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萌生了编辑这样一本成功求职申请集锦的念头。郁郁清华园,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清华学子。2006年的求职沙场上,清华人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卓越战绩,而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访谈记录,聆听大牛们的声音。希望这本案例集中的每一个真实故事,都能够为后来的经管人、乃至莘莘清华学子有所帮助。感谢金融协会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感谢采访组每一位同学的辛勤工作,感谢Bobby,Hanson,王靖,彦璐,Cathy,捷宁,Rebecca,耗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为我们整理出一篇篇精彩的采访稿,感谢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牛牛们。你们,都是最棒的!Grace2006年冬于清华园
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目
录Lifeshouldbefullofwonders——温婕妤采访稿........................................................................1BusinessIsAboutPeople——李妍采访稿....................................................................................4寻找最合适你的——张哲访谈录................................................................................................16平静心态&平和工作——刘哲访谈录.........................................................................................20平衡是真——GraceLiu采访稿...................................................................................................26走向成功的脚步——采访刘刚学长.............................................................................................32Beyourself——卢丽蓉采访稿.....................................................................................................44茉莉花开——邓颖采访稿.............................................................................................................47Whateveryoudo,getfullyprepared!——罗怡访谈录.............................................................52不一样的求职路——王轶丁访谈录.............................................................................................56平凡中更显优秀——采访舒之学长.............................................................................................59与师弟师妹们分享我的求职经历——王青溪求职自述.............................................................62做自己的决定——黄思冰采访稿.................................................................................................67用心经营事业——毕伟伟访谈录.................................................................................................70为金融而生的数学N人——朱力平采访稿..................................................................................74
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Lifeshouldbefullofwonders
——温婕妤采访稿被采访人:温婕妤采访人:
张彦璐被采访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实习背景:曾在贝恩咨询、麦肯锡咨询,雷曼LehmanBrothers(东京),中金公司实习最后选择:LehmanBrothers(HongKong)访谈实录问:能先谈谈你的第一份实习经历吗?答:
第一份实习是在大三暑假,去了贝恩。当时的贝恩在北京规模很小,业务人员总共才20多人,但业务不少,那年招了很多实习生,同去的就有5、6位,主要是去做项目。(所在的团队很融洽)咨询的组织结构有点像四大,团队不固定,按项目来,由项目经理组队。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你可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共事,体会各种不同的做事风格、领导风格。当初为一个汽车零件制造商做咨询,搜集各种汽车品牌的价格信息,项目组里实习生做的主要是
搜集数据的工作,包括分析数据,时常需要与客户打沟通来取得一些信息。问:可以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说说对咨询行业的认识过程吗?答:
咨询做的业务主要包括比如进入新市场时的选择,兼并收购的咨询,业务、战略方面的咨询。当你会因为项目的需要不断地研究新的行业。新的项目对你来说往往意味着一个全然陌生的行业,当然你可以在其中不断地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在我熟悉的行业里比较深入地做,比如实习时的这个项目,汽车,是我喜欢的。如果让我去做石化行业,石油,估计我就不会有很大的热情。我个人更倾向于在一个熟悉的领域里不断积累提高。所以在贝恩实习之前,对咨询行业,还是很向往的,但是在做完之后,包括后来去麦肯锡实习,就开始慢慢不能接受这个行业的一些特点,觉得虚,不够扎实。所以在麦肯锡的实习前后只一个月工夫。问:现在你选择了投行这一行业,那么关于你的投行实习,可以具体描述一下吗?答:
第一份投资银行经历是在中金,做了三个月,同时参与了很多项目。是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时间,在IBD部门作,参与了很多项目。投行的团队结构和咨询很不同,ASSOCIATE以上级别的团队人员一般比较固定,虽然analyst就可能在参与不同团队的不同项目,但相对来说,接触到的人还是比较固定的。当时参与的是一个资产证券化的项目,是中国第一单将美国这方面的经验、机制引入的项目,比如打包出售等等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法。每天都学到大量的业务上的东西,过得很充实。老板也能让我去参加一些会议,或者直接见客户。当然,在IBD部分是很辛苦的。晚上会熬到2、3点,如果是咨询一般1、2点就打住了。很多人觉得IBD太辛苦,但我觉得如果身体吃得消得化,还是值得去尝试一下。在雷曼东京做的实习相当于他们公司的一个内部咨询项目,主要是调查公司的各个部门在亚洲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情况。这个项目,当然,初一听到实在是很FANCY的,但是后来觉得其实这更适-1-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合一些30、40岁在该行业有一定能工作经验的人来做,可能更有收获,更合适,对我来说,这个实习的好处是让我认识了这个圈子中的一些人,这对我在香港的全职是比较有利的。问:很多人眼里投行是个很特殊的职业,在选人的时候很注重人的一些特性,对于这种投行对人的要求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答:
如果说起对人的要求,如果你是做IBD,需要你非常刻苦努力、非常能忍,愿意用功,很多时候可能你熬夜做出的一个东西不合经理的意思,你就要再熬一个通宵重头来过,你需要习惯这种做事风格。如果是做trader的话,我自己觉得,一个好的trader的一些特质其实是天生的,你后天学不来,比如它要求你反应特别快,对数字特别敏感,市场的一个小小变动,你都要立即察觉并且马上做出反应,其次它要求你心态很好,即使一下子亏了一百万,晚上照样可以睡得安稳。问:很多时候面临选择会无所适从,近的来说比如选择投行的工作部门,早一点的比如选择读研还是工作,你在面临着这些选择时是怎样做决定的呢?答:
关于选择行业与部门,多一点实习经历是很有好处的,我一开始很排斥做salesandtrading,觉得自己根本做不了,不是那种人,但之后在香港的这个实习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观念。因为我很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希望可以在工作里始终接触市场,于金融市场关系紧密的行业,比如做IBD你主要面向的是公司客户,但是做S/T你就一直泡在这个市场里面,很刺激,很吸引人,除非是做一些衍生品的trader,你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要对市场的走势有一个很强的感觉,当时实习完后觉得做Sale/trading很有意思
兴趣就被激发出来。这是我喜欢的,这才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而且S/T生活也比较有规律,早上7、8点上班,晚上8、9点就下班了。问:这样看来实习经历在职业道路上实在是很关键,那么关于使一个实习经历的价值最大化、使自己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答:
在实习期间
其实每天学的不是那么重要,当然如果是你full-time前的那个实习,或者你已经决定在这个领域里做下去,那么积累很重要,但之前的实习更多的只是尝试和了解一个新的行业新的东西,要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工作以后才能够发现你是不是喜欢这项工作,喜欢一个工作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做实习生时,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踏实,做事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当然互补的一点是做事不要太注重细节,适合的做法是学会努力从一个大的背景下,一个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或者经历。这可能就是实习区别于全职工作的地方。做实习生,应该努力去了解一个更全面的图景,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用顾忌太多,比如可以选择和公司里不同层次的人聊,从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开始。另一点,就是要多听别人给自己的反馈建议,主动去问别人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自己的一个相关经历是当时在项目组内开会时,分派项目,我只记下了自己的任务,但之后别人给我建议:最合适的做法是同时记下其他每个人的任务。因为做实习生,总是该及时出现在需要人手的地方,应该牢记各人负责的部分,以备不时之需。次之,这种记录对你了解各种职位的职责也是很有好处的。这个例子就体现了刚才说的三点,要有全局意识,要主动,要多征求别人的建议。
问:你的求职经历应该算是很成功的,那么关于求职和实习申请,有没有一些TIPS给师弟师妹?
答:
我就谈谈我个人的感受吧,关于那些简历、面试技巧,市面上的书已经够多的了,不必我在这里多谈了。从基础来讲有些课程一定要学好学扎实,比如会计课和公司财务课。另外就是要利用可能的机会做实习。我在本科时也和大家一样,想到咨询、投行,想到里面一-2-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些刺激的业务,会很兴奋,很想试试看,多尝试肯定有好处,丰富的实习经历总会是优势。实习的信息,也主要来自公司网站和一些BBS上发布的消息。英语也是关键。面试是可以准备的,我觉得那真是一个体力活,准备很重要,比如你需要每天看市场。不能否认那些面试失败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准备不充分。应对面试需要方法,针对那些开放性的时事问题,对于有些问题你很可能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观点,那么就把别人的观点说出来好了,但是需要有一个观点。其实面试最关键的还是要自然、真诚。我承认在一开始那些关于求职技巧的书给过我很大帮助,包括很多比如一个问题怎样回答等等技术性的问题,但到后来就不再是这样,慢慢地你的实习经历变得很重要,很多东西变成一种自然的流露。其实找工作就是一个在短时间内互相发现的过程,彼此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问:这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艰难的时刻?或者是特别为难的选择?答:
有,还有有关工作单位的选择。当时摆在面前了除了雷曼的这个去东京做公司战略咨询的项目以外,还有去高盛投资银行部做实习的机会,几乎我周围所有的人都劝我选高盛,而你知道我以前也有投资银行部的一些相关的实习经历,这是一个比较熟悉的领域,而且是高盛这样的公司,我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新的东西。说到底,现在只是在做实习生而已,以后还会有选择的机会。从现在看,这个决定是做对了。但当时在东京时,因为对当时做的工作不是很满意,一时非常矛盾,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的,这算是个艰难时期。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庆幸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在东京的这一段经历也有很多当时没有意识到的价值,比如了解到各部门的工作环境,又比如因为东京是亚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易市场,身在其中对熟悉市场和其中的主要人物是有帮助的,这些都是后话。问: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本硕6年一路走来的感想吗,包括给师弟师妹们的建议?答:
和大家一样,在大四的时候面临工作、出国、读研的选择,当然没有别人告诉你该怎么选,迷茫的时候可以问别人,但最终的决定还是要自己来做。大四的时候还是比较盲目的当然研究生本科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两年的时间让你想清楚很多事情,让你明白你自己想干什么。本科毕业时因为还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所以选择读研。读研让我有时间经历一些本科没有做的事。比如实习、比如各种学校间的交流活动。这对拓宽视野、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很大。例如参加OVAL,FACES
等等一些活动,让人有机会走出去,你一直呆在商学院可能接触到的东西不出经济这个大圈,但出去以后又是另一片天地,你了解到很多政治、文化方面的新的知识。对于本科四年,一句话,要好好利用,永远不要浪费时间。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可能都有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值得做的事,也许去实习、也许去考G、T、也许选择去多陪陪父母、也许选择去多读一些书,这都值得去做,唯一一点是在决定去做什么的时候要记得不要浪费时间。求职上就要争取早点找实习,找到自己适合作什么,使自己更快的成熟起来。所谓成熟就是做事得体有分寸,知道什么场合作什么事,有独立判断能力,关键时刻可以控制住自己,有自己的原则。问:最后想问的一点是关于行业的选择,现在投行是很多商学院学生的最高职业梦想,你怎样看待这一点,你觉得事实上是不是有其他行业也是很有意义很值得去尝试的?答:
对。关于行业选择,我有一个看法是,我们同学里有志于创业的太少,当然这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我认识的一位印度女生她就有自己的一个二手点,虽然是很小的事,但是她有这个创业的意识我觉得就非常好,可以做出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其次,在金融领域,金融创新等一些金融工程的研究工作让我觉得是很有价值很值得去做的事,你可以真正去设计一些金融产品,创造一些新的东西。-3-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BusinessIsAboutPeople——李妍采访稿被采访人:李妍采访人:
GraceWang被采访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
本科GPA3.8/4.0实习背景:
曾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银行BoC,美林证券MerrillLynch实习申请公司:
共申请18家公司,11家为投行和商行(集中于Sales&Trading)其余为咨询公司,BP,GIC等被录取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最后选择:
MorganStanleyFixedIncomeDivision(HongKongoffice)写在前面早就听说李妍师姐是个大牛,却从未亲自与她好好聊过,心中不免疑惑:这个外表看上去如此可爱却又professional的师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会不会像很多牛人那样让人敬畏呢?然而这些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简要的寒暄之后我们随即进入了愉快的交谈,我这才发现这个师姐最具魅力的地方:亲切而不失干练,幽默却不失稳重。两个半小时的访谈很快就过去了,其间笑声不断。我想,用气质两个字来形容她已显得过于苍白。访谈结束后,我不由得对自己说:“只有这样气宇不凡的人才能进Morgan的FID。”采访笔录W: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和投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L:其实我在进大学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投行,最多知道商业银行。我是从大二开始听说投行的,当时知道美国有三家投行很不错,就想将来有机会的话可以去投行工作。不过当时只知道IBD,还不知道Sales&Trading(S/T)。虽然在中行实习的时候也知道有TradingFloor,但是不知道S/T是干什么的,只知道那里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很辛苦,没觉得S/T很好玩。具体了解S/T是在大四以后了。W:现在有很多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都会经历一个迷茫的阶段,没有很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你有没有什么建议?L:Everybody在清华都会迷茫一下,如果你没有的话证明你还没有真正进到清华里来。其实大家基本都会在大二的时候考虑一下是出国还是找工作,比较好的情况是很早就定下来出国还是找工作,但是也有些人没有想好,就两边都准备。其实你要想好这是一个balance,两边都准备本身也是一种experience,但是这样做压力很大,比如你可能在准备寄托的同时也在做实习、准备找工作,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经常会在某一方面受挫时就放弃而去做另一方面,但是实际上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做什么更好。我的建议是,大三还是要去找实习,看一下自己是不是喜欢去工作,Businessisaboutpeople,先去看看自己是不是喜欢跟人打交道,如果不喜欢的话还是去做研究好。我当时找实习很难,总是受挫。其实开始的起点不要太高,有份工作就先去做,体验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在外资干,中资也是这样,都-4-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要去试一试。其实我觉得清华学生从智商来讲做research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适不适合做Business就不一定了,你可能跟人打交道不是很舒服啊。或者说不喜欢Business的环境。还是要去试一下,试过以后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个。W:WhyIbank?WhyS/T?L:我在大四之前一直觉的咨询很好,所以大四的时候就拼命到各大咨询公司去做,其实现在看来也没有必要,如果喜欢咨询的话去一到两家也就足够了,去多了的话边际效用就会递减很快。开始我是想一定要去咨询做,就想每个公司都试一试,这样就能知道每家公司的culture怎么样,后来等大四在BCG做过之后觉得咨询离finance太远了,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做consulting,在咨询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很牛的人,学生物的啊,学计算机的啊,没有竞争优势。我本科的时候基本没有进投行实习的机会,所以没有试过,但还是想去试一下。人就是这样,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做选择,我在研究生申请投行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去哪个部门,IBD,S/T,Research…这个时候就要多跟师兄师姐聊聊,看看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毕竟summerintern就只能去一个部门。总之我觉得在选部门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信息,去一个你最喜欢的部门。我当时听大家说的时候觉得IBD确实很不适合我,面试的时候也是被拒得一塌糊涂,看来我是真的不适合做IBD,呵呵。后来在Merrill做了之后觉得还蛮适合、蛮喜欢的。基本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很早之前就决定去做哪个,因为有可能会错过其他机会,但是在找fulltime之前的半年一定要明确自己要去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部门,这样找fulltime的时候才能准备得比较充分。其实我是不建议找fulltime的时候海投,那样的话对自己、对公司都不是很负责任。我当时找fulltime的时候投行申请的全是S/T,IBD一家都没有投,不想再被拒了,呵呵。W:能不能以你的了解和感受来比较一下S/T和IBD?L:其实没有任何东西绝对好,S/T相比IBD利弊都有。好处就是工作时间短,挣钱也不少,而且还有可能挣大钱,比如做trader,呵呵;还有一点就是你能紧跟全球市场,你就会觉得在很年轻的时候almoststandatthecentreoftheworld,你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对将来从政之类的都很有好处。不好的方面一点是压力比较大,对mentaltoughness的要求再怎么高都不为过,因为你随时都可能亏很多钱,随时都可能被fire,遇到经济危机大家可能都被fire,这些都是很unstable的;第二点就是careerpath比较窄,尤其是做fixedincome,不太跟公司打交道,equity还好一点,所以你不会像做IBD那样和公司的CEO、CFO打交道,所以不会太深入公司内部去了解公司的运作,所以3年5年做下来,你可能了解更多的是在金融产品、金融市场这块上,但是与CorporateFinance离得很远,所以将来想转行去做PrivateEquity、商行的Loan、公司里的CEO的话,竞争力都不强,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因为积累的experience不match,所以S/T的人出来还是在金融市场里干,或者转到buy-side,也有的人自己出来开个hedgefund,还是在这个圈子里。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干了两年觉得不合适去读个MBA再转行也未尝不可。S/T主要是industry比较窄,主要集中在finance,IBD将来可以选择不同的行业,去telecom之类的啊都有可能。做Sales的很多人将来选择给privateclient做agent,而不是publicclient,lifestyle会好很多。做financialmarket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不停的learning,这个市场变化太快,我现在年轻还可以,要是到40岁的时候再出来个CDS、CBO还要学,你不学就会过时。每个工作都有它的利弊,还要看个人的性格、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总体说来S/T对承受市场压力的能力要求都很高,但具体到各个职位还是略有不同。Trader只要能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而Sales难就难在你不仅要让自己顶受住市场压力,还要保证不要让自己的emotion影响你的同事,特别是你的客户,如果你给client打,让-5-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client觉得你都对现在的市场没有信心,那就完蛋了。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即便你的performance在公司里很失败,但是只要你周围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失败或错误而受影响,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如果tradingfloor里有一两个心理很差的人,遇到大的市场波动(比如油价涨到了多少多少),他在那里心神不定,或者他打给client的时候都不是很理性了,那周围人都会受他影响,就不能让这种人来做S/T。W:谈谈你在这几家公司的实习感受吧。L:我是大二去的BoC,当时的感觉就是可以早一点接触金融机构,知道金融是做什么的。金融是属于economics里面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领域,我之前也不是很有概念,BoC的实习就是让我知道了finance是做什么的,不同部门都是做什么的,有做存贷款的,有做资本市场部销售交易的……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和他们相差太远了,当时他们干什么我都不懂。还有一点就是觉得S/T风险太大,
稍不留神就会亏钱。当时也没有想就在tradingfloor工作。然后是大四在BCG做了大概两个月。说来很有意思,在那之前我本来在Accenture做了一个月,后来被老板骂得受不了就辞职不干了,带着在那里极其惨痛的教训转到BCG干,所以在BCG表现的还不错,基本上知道了怎么在一个team里面合作,怎么跟你的老板deliver东西,这些都很重要。当时最深的感触就是,最好在实习的时候多跌一些跟头,多被骂一些,除非你以后很想留在这个公司,否则不会有很大损失,但是如果你在fulltime犯了致命的错误,你就会被fire。所以我现在还是挺感谢Accenture的,虽然当时觉得那个老板要求太严格。在咨询实习主要就是知道一个咨询公司怎么运作,team之间怎么配合。做实习最好的经历就是让你学会低调做人,因为你一直在做supportingwork,看不到自己很明显的finaldelivery,所以在清华呆惯了的人会有一点被人摆布的感觉,觉得受压抑,但是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学会了在社会上低调做人,这点对于刚从清华出来的学生还是蛮重要的。我当时也考虑过大四毕业要不要留在BCG做,但是我个人觉得reputation很重要,认为已经推研了就不能再找工作,这是没有去BCG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没有去过投行还是觉得不甘心。后来上了研究生,觉得咨询也去过,商行也去过,保险也去过,就投行没去过了,所以应该去投行看一看,这样找工作才比较好抉择。申请投行的实习竞争非常激烈,甚至相比fulltime竞争更加激烈,因为position很少,竞争的人很多,而且各路牛人全出来了,我当时是totallyoutofmind,beyondmyexpectation,感觉清华的学生也没有很强啊,北大,甚至对外经贸,很牛的人都有。那一番折腾也是跌了不少跟头,不断被拒,再面再被拒,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失去信心,现在看来这点非常重要,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因为你会发现每一次被拒都会学到很多东西。那时候除了Morgan来的太晚,Merrill是我面的最后一个,前面的Goldman、HSBC之类的都把我拒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如果我要是第一个去面Merrill,也会被砍掉的,呵呵。其实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trialanderror,不断地试,犯错误,然后再试,没有人一上来就什么都行的。找intern的时候把各个行都试一遍,这样历练得也差不多了,找fulltime的时候就会好很多,这是绝对的。但是我不主张投100家公司,把前99家都面一遍再去最后一家。在Merrill做完之后我觉得S/T蛮适合自己的,至少startup从S/T做起很适合。W:说说你找full-time的经历吧。L:以前也听过很多人以前找工作的故事,事实上就是你越清楚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公司和自己的实力,越对后面的面试及offer的取舍有好处。最开始的时候都要去听一听宣讲会,找公司里的人聊一聊,做一些preparation的工作。我觉得要想找到好的full-time的工作,提前半年准备不算早,提前半年开始思考自己想去那里,搜集公司的资料,了解公司文化和自身的性格特点,虽好能找公司的人聊一聊,最好不同部门的人都聊一聊,当然这也得看手头的-6-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资源,不过经管的学生现在越来越open,这些应该都不是什么问题。多听宣讲会,上公司网站,看一些书,读一读careerguide。我当时在实习之后给自己列了一个找工作时的priority,时时提醒自己。很多人在找工作遇到困难挫折时感到很frustrated,完全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所以最好趁你还没有开始找工作比较rational的时候就想好自己的careergoal,弄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最想去的工作是什么,如果去不了,去一个什么样的也还不错。然后列出自己比较care的东西和不太care的东西,比如有人care钱,有人care公司名字,有人carelocation,有人caretraining,你肯定会有一个排序的。这样对后面的面试和offer取舍都会很有帮助,不然面试铺天盖地来的时候,你肯定会想不清楚的。我是在9月中旬summerintern结束时写了大概这样一页纸的东西,不时拿出来提醒一下自己。这些东西在你找工作过程当中要一直贯彻下去,会非常有好处。你也可以在开始的时候跟你的朋友聊一聊,告诉他们你是怎样想的,然后在找工作时你的朋友们就会提醒你,帮助你calmdown,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自己在每时每刻都很理智。然后就要开始做一个timeline,把公司的宣讲会和deadline都清楚列示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出现过错过deadline的情况,如果换作我是那家公司的HR,我也绝对不会给你secondchance,因为这体现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你的attitude有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你自己manage的能力很差。我认为很多东西是不可以找excuse的,错了就是错了,下次不犯就好了,但是不要在你犯错的时候拼命跟人家找借口。这点一定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错过deadline,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你越去狡辩就越毁形象。其实类似的错误我也犯过,比如onlinetest没有按时做,错过了申请的deadline,建议大家多从自己失败的例子里面找经验。我一般是提前一两星期就投了。有了timetable之后就开始投onlineapplication,每一部分都要很耐心的做。时间分配上要安排好,给自己一个priority,每天把多长时间放在投行,多长时间放在咨询,否则到后面你会发现时间永远不够。我当时把3/4的时间都给了投行,所以咨询也没太上心,后来被拒也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受。当你把所有东西都安排好时,心里就会好很多,千万不要抱着所有offer都要拿的心理,那就完蛋了,因为在面试的时候你会不由得流露出aimless,这些东西面试官一听就会听出来。还有一点,就是尝试着尽量从公司里面那些professional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些东西是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的起来的,观察他们打每一个,每一次开会,尤其是在实习中遇到很大冲突或者跟客户开会遇到矛盾时,看他们是怎么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多跟他们聊,毕竟学生考虑问题和businessmen是很不一样,最起码他们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是出于利益最大化,他们很看重机会成本,看问题比较长远,并且能看到potentiallostandopportunities。尽量多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感觉。W:说一说怎么准备简历好吗?L:简历越早准备越好,不断改,因为你会在修改简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很大进步。很多人到最后找full-time的时候花一两个星期准备简历,然后投到网上,我觉得都已经晚了,真正找full-time的时候不应该再准备简历了,它应该在3个月甚至半年前就差不多准备好了,或者基本上一个框架有了。简历要真实,而且要有重点。当年我们就一份简历到处投,结果发现自己完全错了。投给投行和咨询的简历就完全不同,要根据公司需要的能力和背景,突出你的不同特点。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做法是准备一个自己的experiencepool,把自己的经历按时间、类别列出,大概两页吧,写简历的时候挑相关经历就可以了,而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写上去,让人一看吓一跳,觉得你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撞,一定要让招聘单位知道你的重点是什么,要有outstanding的东西。-7-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对于投行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anking-related的经历,如果你没有任何银行相关的经历,就要在其他方面弥补。HR会在你的简历里搜寻任何和finance有关的经历,最好是投行和商行都有,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写一些你参加过的、和申请部门有直接联系的课程或者seminar,如果也没有的话,就写你在其他地方工作时所做的跟finance和banking相关的项目。我觉得要有一些banking的经历,投行需要你跟它的感觉就是你的experience很丰富,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不同的事。一味强调自己去过多少地方是没有意义的,投行想要的是这样一种人,在同龄人里你很mature,经历过不同的事情,遇事不慌,可以经得住压力和挑战。所以投行不喜欢那种整天闷在教室里读书的人,他会觉得你没有经历过外面的风风雨雨,万一哪天油价涨到70你就啊啊大叫,谁受得了?呵呵......投行是这样考察人的,不是很看重学习成绩。你要让他觉得你对finance很passionate,有很多爱好,你的personality很适合这个行业,你这个人很有趣,然后就是让他觉得你很成熟,经历过很多事,当然去过很多国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告诉他你做什么去了,见过什么样的人,做过什么事,traveling是没有用的。投行甚至不care你做的这些事情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他更看重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些都会在后面的面试中问到,不需要太多作假或装饰。有一点很多面试官都提到,就是现在大陆的学生都很会做简历,做得比华尔街那边的学生做的都漂亮。很多学生在一面被刷掉,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简历写得太漂亮了,使得面试官在看到简历的时候对学生的expectation很高,甚至可以打100分,但是真正见面聊的时候,聊到一半他就觉得顶多50分。所以简历写得太漂亮,甚至看上去比美国topB-shcool的MBA还优秀,是很危险的,如果面试官对你期望很高,但是一聊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会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以前没有,也是今年来才出现的比较有趣的事情。提醒大家写简历的时候不要过分修饰,否则过了简历关后面就过不去了。W:说说面试吧L:我现在觉得面经的意义不是特别大。如果让我现在说我面试时的问题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即便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回答相同的答案,录取结果可能大不相同。咨询的caseinterview还是有规律的,多练多做模拟面试会很有好处,但是投行的面试完全看个人,非常flexible,任何问题都有可能被问到,宗旨就是我前面说到过的那几点:看你是不是成熟,是不是对finance有passion,是不是经得住事,是不是能经得住挑战和高压,你的personality是不是好,要乐观向上积极,即使发生很大灾难你不能第一个哭闹。他们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考察你这几点。他会问你各种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可能会问你小时候经历的难忘的事情,还可能会问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投行的,你为什么选择我们投行而不选其他的投行,等等。关键就是你要让面试官喜欢你。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去见不同的人,而且不只局限于同龄人。现在大家都是尽量去见不同国家、不同background的人,做不同的项目,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你见的人不出20-30岁这个圈,你不知道30岁、40岁、50岁的人怎么想,但是你的面试官都是这些年龄段的人。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学校里多去见一些除了父母老师之外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甚至包括一些高中生,不同年龄段的人想法不一样,很好玩,但是这些却被很多人忽视。这些可以避免你犯一些很致命的错误,比如永远不要在面试过程中说“我沟通能力很好”,这点不是你讲出来的,他会在面试过程中感受出来,而且你的interpersonalskill很好可能只限于跟你的同龄人,而与比你大5岁、大10岁的人之间可能就有代沟了。刚开始你试图与比自己大很多的人交流时可能会紧张,无从下手,但是慢慢就会好了。其实跟人打交道就跟做数学题一样,你做100道微积分不就能考90多分了?同样,你见了100个年长的人后,还怕见40岁的人吗?对于女孩子来讲,还要多开阔视野,多去了解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东西,这些是不分年龄段的。比如可能会对中美贸易赤字发表你的看法,面试官甚至可能听你的观点。不-8-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一定要谈不同年龄段中personal的东西,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共享的,比如体育。跟年长的人交谈时要让他觉得你很尊重他,在听他的观点,同时还要让他觉得你作为年轻人很energetic,很有passion,如果你能说出一两点让他觉得你很creative就很好。这些都是要慢慢积累的,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宗旨就是有机会就要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这点很重要,因为很多时候phoneinterview是同龄人,越到后面越年长,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到final被拒掉。对于sales&trading的面试,面试官跟你谈一下就会知道你是不是这个圈里的人,看你是否了解这个圈子里的人的生活习惯。比如我在美林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就问我“你估计我早上几点起床”这样的问题,幸好我以前在tradingfloor干过,知道他们的lifestyle大概怎样。还有一些businesscycle的东西,如果你以前没有做过的话,也很难编出来。W:你刚才说到和MD的人交流,我觉得这点很难,因为他们都很senior,而且很忙,你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呢?L:一开始肯定多少会有点紧张,但是你的心态一定要放正。比如你给他发邮件,打,他都不理你,你一定要理解,要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不理我是正常,thatisfine;他要是理我就太好了。”千万不要想:“这个MD怎么不理我呢?!真讨厌,我也不理他了。”这样的话你就永远没有机会去接触他了。年轻人一定要beproactive,比如主动发邮件跟MD说我对您刚才谈的话题很感兴趣,可不可以再聊一聊。多争取一些旁听会议的机会:如果你不适合去,他会告诉你这是confidential,你说声sorry就好了,他会把你当小孩子不懂事,不会责怪你的,也不会记在心里;如果你争取到了旁听的机会,那最好不过。我当时在美林实习的时候一个女MD后来跟我说欣赏我的原因就是觉得我比较proactive,主动去找她,跟她说话找活做。你跟上司多交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跟老板找活做。于是觉得MD也挺好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有时候她也会骂你,你就想:“骂我就骂我好了,反正跟我也没有关系,你骂过也就算了。”呵呵......做intern的时候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这样即便你不能留在这家公司,对于你后面面试其他公司也是很有好处的。当然这也要看你做intern的初衷,你是想拿到full-time的offer呢,还是想多认识些人,你要有一个自己的goal,不要一到那里就变得跟奴隶一样被人到处指使。很多人想拿full-timeoffer就变得畏手畏脚,但是我觉得这些错误不是你会不会犯,而是你什么时候犯,如果你在做full-time的时候犯,成本会更高。我的想法就是,错误尽量早犯,人尽量早见,这样到后面full-time的时候就会比较游刃有余。其实即便见MD的时候犯了错,也并不意味着就判了死刑,我觉得这种心理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我以前也有过,但是换一种想法,如果做summer-intern的时候不给自己这个机会,以后就没有了。包括在学校里也是,许多错误你现在不犯,以后就没机会了。大家都想着整天坐在自习室里拿100分,将来出去以后就什么都有了,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经历越多事情,跌过越多跟头,将来越能经历事情。W:刚才说到面试时,你谈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被问到,这让我想起了Morgan的final问到了很多非常宏观的甚至政治类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中日关系,你觉得小布什访华江泽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像这类问题往往让我们抓不着头脑,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观点,不知道面试官到底想看什么,你是怎么应对这些问题的呢?L:我觉得他主要是看你平时的积累。他不需要问你平时看什么杂志或报纸,这些都没有用,你可以给他说上一串名字,他也没有办法检验。他随便问一个问题,就想看你是不是很关注-9-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周围的大事,对问题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比如我当时就被问到“你觉得为什么北京这20年经济发展会这么快、这么成功。”首先我觉得这种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一定要让他觉得你的见解reasonable,尽管不一定correct,但是一定要有你的personalopinion,这点对于S/T非常重要,因为S/T就是对于市场的不同的opinion,不同的expectation。Morgan的sales跟客户说利率会升,Merrill的sales却说一定会降,这就要拼平时的积累了,你对事物的看法能不能让人很信服。你把面试官看成client,你是sales,你用什么办法能让他接受你的观点,尽管不一定agree,或者他至少takeyouradvice。这基本上是做S/T的第一步,否则根本就不能让人信服,更不要说把产品卖给人家,trading也没法报价。在准备上,平时一定要多看东西,对大事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说报纸上写什么就是什么。平时看的多了,各方有各方的观点,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跟从,这种面试问题就不会问题太大。这种问题还有可能是考察你对finance相关之外的东西有多少了解,也并不指望你样样精通。比如我当时就被问到布什来中国会讨论的三个问题,我当时就说出了两个,就说我实在想不出第三个问题了,我对这个不是很了解,那个面试官就说“ok,我们换一个问题”。如果你对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你就跟他说你了解不够,而不要生硬的摆出几个观点,他一听肯定就会笑死了。这也是变相考察你对S/T的了解程度,看你是不是知道S/T都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对这个行当了解。W:那你是怎么followthemarket的呢?每天大概花多长时间?L:我当时是一周集中了解一次,当时是看经济观察报这样的报纸,看周报。还有办法就是找我在银行工作的同学每周给我forward他们的memo。其实followmarket最难的不是看,而是看了那么多新闻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有用,你要知道投行里面每天看什么新闻,他们pickup的头十条是什么,而不是只单纯地看financialmarket的新闻及指数,光看这些指数没有意义,面试官也不会问你,他要看的是一些大事对于financialmarket的影响。当我们都没有能力区分哪些是有重大影响的时候,一个办法就是看在投行里工作的那些人关注什么news,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靠大家的teamwork,大家平时聊天时听听别人的看法。我有的时候就厚着脸皮给某某人打问最近都有什么新闻大事,他就会把他看到的重要新闻再给我讲一遍。他们加工过的我再看会更快,不一定我一个人抱着一大堆书在那里啃是最好的方法。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就喜欢original的。不一定每一个news你都感兴趣,很多finance的news都是连续性的,如果一开始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就会一直关注下去。W:很多公司面试都基本分为两步,先是phoneinterview,然后faceto
face,有些公司还会在finalinterview之后加一个dinner作为最后的把关,你认为在这些环节中都应该把握些什么呢?L: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singlefacetoface的,另一类是groupinterview。Telephoneinterview最强调的是interest和passion,你要表现出对公司很感兴趣,对finance很感兴趣,表现出你对该公司和它的相关对手的了解,highlight出你以前的经历和所投部门有关,不需要太多detail,英语要好。telephoneinterview不在时间,我当时面GS的时候3、5分钟就over了,结果也进入了面试。如果你担心phoneinterview不能脱颖而出,就应该highlight出一两点你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这就要基于你对别人的了解,比如你不需要highlight你的internationalexperience,因为有这些经历的人太多了,你也不需要过多highlight你在哪个大公司实习过,因为如果有10个以上的竞争对手都在这家公司实习过,你的优势也不会凸现。你可以highlight一些你独特的经历,哪怕这些经历并不是成功的,-10-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比如创业的事情,编辑过一些书,organize一些活动,让面试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会觉得你很special。Telephone的目的就是让他想见你,其它的不需要太多。到了facetoface就比较有挑战性了,一轮一轮地去面,我觉得最好的途径就是多面多总结。到了final有时会是groupinterview,这时候麻烦的事情就是你不是一个人,所以说话一定要考虑对周围人的影响,尤其是对background和自己很相似的人。千万不要说那些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话,刻意显得自己很outstanding,投行不是很喜欢听这种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highlight你的specialpoints。Morgan当时就有一个breakfastmeeting,每个人都要先做一番self-introduction,面试官特意要求你一定要highlight出你的两个differentpoints,比如我就不会说的academic很强、quantitative很强,每个人都很强,我也不会说我的interpersonal很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时候就要想想别人都没有的特点,比如我可能就会讲讲我的creative,谈谈我的entrepreneurship的经历。也可以说说个人的一些特质,比如我当时讲的就是我很喜欢challenge,而且很喜欢challenge男生,举了一些小时候challenge男生的趣事,给面试官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其实面试官并不指望你什么都能一上来就做得很好,他希望你能做别人不敢做的,能想别人不敢想的,这些都是你在讲specialpoints应该讲出来的。面试官在最后筛人的时候宗旨就是不要出大错,所以也不要过分表现自己的观点,最后让他觉得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他就会要你了。如果非要他从8个人里面挑出4个来,我相信他一定会挑special的,因为他觉得你special,客户就会觉得你special,客户觉得你special就可以makemoney,这就是最重要的。这就使最后一关,前面那些面试时hardskills都考察过了,最后拼得就是softskills了。基本就是这样的流程,其实只要不是咨询公司的caseinterview,其它的大公司宗旨就是:在开始的时候要让人家对你有兴趣,在中间的时候向人家展示你的能力和热情,到最后一关就要向人家展示的你的special,让面试官觉得如果不要你要别人的话,就得不到一些你身上有而别人身上没有的东西。所以他们要找的人是那种具有某些天生特质而后天无法培养出来的,比如长相、性格等。其实这些很有道理,你不懂finance,我教你,你不会跟人打交道可以多练,你不会做presentationOK,英语不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长得太对不起客户,你不能性格不好,比如太悲观,你还要有一些天生的特性他们后天培养不出来的。投行面试的出发点基本上就是你要把你的面试官当作你的client,面试就好比是dealwithyourclient,让他觉得你今后也有这个能力可以cover好你的client。W:那么你觉得出了刚才谈到的special以外,你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L: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研究生相对本科生要成熟一些,这点在说话办事时都会显露出来,尤其是在最后的breakfastmeeting上。成熟表现在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表现自己更合适,什么时候给别人留一些余地更好,或者在不知不觉地闲谈中让他觉得你有很多经验。我现在觉得其实投行并不是很看重你的那些成功经验,他更看重的是一些你经历过而别人没有的东西,比如我就被问到我有没有什么经历在当时所有人看来是注定将会失败的而我却还去做了,要让他觉得你有很多经历和思考,办事时不会再是很冲动很直接,而是相比你的竞争对手要更加游刃有余。Merrill的实习应该也是一个优势,而且很重要。但是面试官不会盯着你的暑期实习,他会问你一些经历,你就会不由得联系到intern时的一些经历,你看到的和学到的东西。如果和清华北大的同学比,其它的优势还有一点可能就是我性格比较乐观,我在tradingfloor不会因为bignegativemarketmove而变得很upset或者很frustrated从而影响到周围人的士气。比如我经常跟他们说我是那种受虐狂,就是越highpressure,我干活会觉得越有意思,即使失败也无所谓,呵呵……这点就比较适合做S/T。投行就很需要那种处变不惊的人,比-11-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如你刚才提到的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也是他们变相考察你在一无所知的时候的表现,千万不要让人家觉得你很慌,经不住事情,或者没有信心。其实跟client开会的时候也是这样,当client讲一些你完全不懂的东西时,千万不要慌,要keepsmiling,心平气和的说“您说的东西我还没有仔细研究过…”W:你在美林的时候主要做的什么工作呢?很多同学对S/T里面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还很不了解,比如sales,trader,structure,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L:主要是sales和structuring。structure是连接sales和trading之间的,有些structuring是偏quantitative的,有些是偏marketing的,structuring在一般的公司是放在marketing里面的,把研究出来的产品给客户讲清楚,对于这点sales是没有责任完全给客户讲清楚的。每天市场上有那么多新的产品出来,sales学不过来,sales只要知道这些产品是什么,它能给你的clients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收益的好处,这个产品随市场趋势如何变动……sales能update好这些东西就可以了,你没有时间和精力给clients相信讲解这个产品是怎么structure出来的,它的风险受益特性。这些都是需要structuring来给客户讲的,所以structuring也需要跟客户见面。同时structuring还要去跟trader讨论产品的定价,你设计这个产品的零件在市场上都是什么价钱,你设计出来之后要加多少premium,类似这样的东西都要跟traderagrue。S/T是一个共生的环境,没有一个人在这里面是dominate,每一个人都是bedominated。比如说sales吧,他们可以dominatestructure:“你这个东西不好卖,以后不要来烦我。”sales也可以跟trader说:“你这个价钱太低了,给client卖不了。”类似这样的情况看上去好像是sales在dominate别人,但实际上sales被dominate的时候更惨。比如一个client对你说:“这个单子你要是拿不到,以后我就不跟你做生意了。”另一边trader在说:“这个东西我在市场上就是拿不到,怎么办?!”然后sales说抬价钱,trader说那我们也拿不到。可见,在S/T里面,每个人都有处于主动和被动的时候,所以即便是sales也不能跟trader太急,否则他将来就会很不给你面子。比如我就听到过一个trader说:“XXsales好烦啊,以后我再也不跟他做生意了,只要他一打过来,我就把这边的telephone设成busy,意思就是跟他说我是alwaysonline。”所以那个sales一个下午都打不进来,永远跟trader要不来价钱,那么他的这笔deal就永远做不成,这个sales就没地方哭,但是他又不知道那个trader已经对他有negative的看法。所以很多事情都很tricky的。有时候sales会站在client一边跟trader要价,否则那个client以后就不跟他做生意了,但是sales又不能把价钱压得太低,因为他是要和trader分钱的,价钱太低大家都没的赚。所以说sales是一个非常tracking的position,有人就说sales跟狐狸一样狡猾,呵呵……不过trader和structuring也一样,比如说structuring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受trader和sales的气。Structuring的本事就在于你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是不是很受欢迎,如果设计出来的产品很popular,那你就是老大。比如structure设计出一个产品非常好卖,而这个产品设计出来以后不是说要多少有多少,比如这次设计出来的产品就300个million,那么全世界的sales都在跟你抢这个产品,因为好卖好赚钱嘛。如果你这个sales以前和那个structure的关系不是很好的话,structure不会把这个产品给你卖的,所以经常会听到sales说这样的话:“那个东西是好卖,都卖到纽约去了,我们这边一点都抢不到。”所以说真正好卖并且赚钱的东西,sales可能拿不到手,而他的client也就要不到。这个时候sales就很被动。跟research也是一样,如果sales和research的关系不好,clients向sales要报告的时候research可能就不给,让他们自己花钱去买。一般的投行报告都是花钱去买的,但是如果sales和research的关系好,就可以从内部拿一个给clients,这点对于维护那些长期大客户是很有用的。有的时候sales也会跟research之间闹矛盾,trader和structure之间是。总之S/T里面都是一个小圈子,都会有一个利润区,大家按一定的规则去分利润,会有-12-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一些冲突,而且这些冲突都是长期动态均衡。你不要看短期某个人dominate别人,可能过两天就被别人dominate了,蛮好玩的。W:是不是做fixedincome相对equity承担风险要小得多,基本上不会亏钱?L:这得看你是做什么的trading。Fixedincome比equity的变数多,比如说国债、外汇这些基本产品的风险相对比较好控制一些。但是如果是做衍生品,比如mortgage、CDS之类的,就很有风险,特别是那些exotictrade,非常危险。原则上是没有freelunch的。Trading分很多种,一开始让你做的trade可能不会承担很大风险,产品也比较简单。还有一种做salestrading也不会承担很大风险。Trader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市场的liquidity,让产品流动起来更好买卖;另外一种是通过做自营投机来发现价格,因为如果没有这些投机活动大家就很难发现市场价格的movement,短期投机越多,市场价格越容易趋于均衡。像提供liquidity的trading,它的风险不在于市场价格的暴跌或者暴涨,而在于拿不到产品。W:介绍一下Morgan的这个program吧。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项目是S/T里面最好的。L:其实这个也很难说,我看中Morgan而没有去GIC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名字,GIC和Morgan都是在一个市场做,exposure不会有太大差别,Morgan的好处就在于她里面的人都确实是很强的,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即便做两年升不上去或者中间不幸被fire了,得到的experience还是很多的,名字的好处就是做sales会省很多事,它本身的program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吧,像HSBC的也很不错,高盛的也不错;另外一个就是看人,我面Morgan的时候感觉大家很谈得来,甚至开一开玩笑都没有关系,但是高盛的人都让我很敬畏,感觉他们在数学上很鄙视我,呵呵,觉得以后跟他们工作未必很好玩。Morgan这个analyst项目是两年,头一年是rotation,如果你能早定desk更好,很flexible,也看business的需要。W:有没有经历过致命的失败或打击可以跟我们分享?L: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大跟头尽量少跌,小跟头要不断地跌,这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找summerintern的时候了,当时被拒得一塌糊涂,美林还没有消息,极度疯狂。当时就找了一个很熟的师哥聊,那个师哥就说了一句话:“天底下的好处不能都让你占了啊,没事的,你现在都跌的差不多了,将来就会站的住了。”这样的话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尽管他当时说的时候很不经意。我那天跟人借了一辆赛车,11点的时候跑出清华骑了一圈,回来以后就好点了。然后过了两天拿到Merrill的offer就缓过来了。现在看来觉得当时的自己还是很小,很冲的样子,觉得自己很牛,却为什么一个offer都拿不到。我也不想一定要弄出个牛人扫offer的局面,并不奢求所有offer都拿,所以当初拿到Merrill之后就没有再去面Morgan。说来也巧,Morgan是唯一一个我找summerintern的时候没有面过的公司,之前对这家也不会很了解,结果最后找full-time居然去了这里。其实跌跟头爬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manage好自己的expectation,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对自己的expectation过高,所以才会跌的很狠。我去Merrill的时候我的mentor就对我讲,其实everythingisalmostthesame,如果你把很多东西看得很深很本质的话,很多东西不外乎那么几点,所以就要积累很多经历来让自己变得成熟稳重;第二点就是要manage好自己的expectation,yourboss,yourclient,yourfriend,yourfamily…人其实是很好玩的一种动物,你只要把他们的心理抓住了就没有问题,而人的心理说白了就是expectation。你就要一步步地去学会manage好expectation。W:通过我和你平时的接触,包括前不久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看到你率领清华志愿者的队-13-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伍,我觉得你的leadership非常强,非常professional,你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L:也有师妹问过我这个问题,对于professional,我当时给本科生的建议是这样的:一开始没有人能把所有事情做得很得体,我当时的做法就是模仿,你在公司里实习观察女同事的表现,她们怎么穿衣,怎么说话,跟客户打交道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不是总笑得,那样好傻)。我在美林和BCG实习的时候的老板都是女的,学到很多东西。穿衣打扮,打招呼,握手之类的很快就学会了,还有跟高层座谈的时候得一些小细节。第二点就是involve。你已经模仿的差不多了,就要找一些机会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去跟他们握手、交谈、打交道,包括你刚才提到的论坛之类的。第三点,也是做professional最难的一点就是你要主动。有很多很tricky的东西是很难handle的,矛盾无时不在,这时如果你足够professional的话就要找一些办法主动去解决。而不是躲避。这点我觉得是做professional最难做到的。做business最难的就是,当conflict发生的时候,要主动去沟通。最开始我也不会办事,我是那种脾气特别急的人,后来就发现人与人是很不同的,对有的人你就要跟他打太极拳,多练练就好了。在学校里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刚才我也提到过的,你接触的圈子都是同龄人,包括一些internationalprogram也是这样的。你可以在实习的时候跟你的上司,跟你好朋友的家长,多多接触。W:投行的圈子很小,networking就显得很重要,你是怎么看的呢?L:其实networking对于所有行业来说都很重要,具体到投行里,我的建议是多听少说,特别是女孩子,不能给人轻浮的感觉。办法就是宁可沉默,也不要说太多,让人觉得你太年轻、没有内涵。还有就是不能传话,这个圈子很小,除了reputation,最重要的就是information了。Networking肯定很难,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就好了。W:给本科生提一些建议吧。如果能让你从新再来,你会选择换一种方式度过本科到研究生的这个阶段吗?L:其实我觉得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工作而不读PhD的话,那先工作是有好处的,当然这也要取决于当时的jobmarket。当时我们本科毕业的时候jobmarket特别不景气,那就要再等两年。有些industry比如像投行,你一开始不进去以后的机会可能就不会那么大,而且人的思想都在变,有可能你工作了两年就不想再去投行受那个罪,这都很难说。如果有市场机会并且打定决心要工作,那最好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当然这也要和推研、出国之类的机会进行权衡取舍。还有就是大四的时候要evaluate一下自己是不是足够成熟,能不能在社会里呆得住,最起码能不能跟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如果可以的话就出来工作好了。我当时就是觉得自己还不是很顶得住事,自己一个人步入社会还是会很闷,所以决定还是再读两年研究生。
总体来讲,我觉得大四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出去工作,干两年再读个硕士也很好。经管类的专业读得越多,未必越好,边际效用是递减的。W:投行经常是从全球招人的,你觉得和外籍学生或者欧美的MBA相比,你的优劣势是什么呢?L:首先大家都肯定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而在中国做生意的模式并不完全与国外相同,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纽约和香港的tradingfloor就完全不同。他们招中国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中国学生更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于是在中国的生意也就比较好做。这是中国学生和外籍学生最明显的差别。我对外籍学生也不是很了解,以我有限的了解来看中国学生可能在耐力上要好些,学东西快。弱势方面语言肯定是一方面,我在美林的时候morningmeeting就没听懂过,只能-14-2006FATH顶级金融公司成功申请人访谈是下来之后厚着脸皮问他们说什么,当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练听力,慢慢就会好很多。其实我觉得最难的不是你听不懂他们说什么,而是他们说的很多东西你不知道哪些是有用的。其实也不必很担心,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周年庆领导发言稿
- 通化市事业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招聘真题2024
- 宁波宁海县普通高校选聘真题2024
- 2024年泉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广东省阳西县定点招聘教师真题2024
- 福建省肿瘤医院招聘真题2024
- 疫情防控知识课件
-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三上学期物理期末阳光调研测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教育经济学试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民间个人短期借款合同范本
- 【版】(4月4日)清明守规平安同行- 清明节假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愿望的实现》读书分享课件
- 2024年安庆迎江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贸易安全培训
- 2025年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血小板减少怎预防出血
- 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
- 第二节模糊综合评价法
- 《雷锋叔叔_你在哪里》说课稿55481
- 战略预算管理基本原理培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