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题目】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道作文题语言平实易懂,表意清楚,但内涵深刻,启发人思考“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两者的关系。此话题源于萨特的“自由是独自承担的责任”的思想,是把他的思想中的主谓语倒过来,变成“履行责任是一种自由”。这样,对于两者关系的讨论更加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从表达形式来看,这道题是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题中常见的一种,以“是否意味着”进行两面疑问,启发学生从“是”或“否”两角度积极展开思考,确定自己的观点。当然,将“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完全画上等号显然是不妥的。不过,只选择否定也是不全面的。如果既认识到“履行责任”时需要“放弃”一些“自由”,又认识到“履行责任”时却获得一些“自由”,则为好;能够进一步理解到“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的互相辩证关系,则为深刻;如果能够在理解两者辩证基础上,联系现实进行贴切地分析,则更精彩。这次作文主题回扣教材,“责任”与“自由”的关键词呼应教材中的许多素材,如必修下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与担当”,还有苏格拉底拒绝越狱、林觉民为革命献身、苏武择生择死等素材,这些内容引发了学生对“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关系进行深层思考。此作文题也试图在思辨方法上回归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驳论文写法”来分析与表达。驳论文写法常见的是破立结合,“破”的是什么?我们思考路径可以是:为什么履行责任并非是放弃自由?当我们履行责任时,我们可能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甚至做出某些牺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由。康德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的放纵,而是基于道德法则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约束。因此,履行责任也可以是自由的内在要求,而不是自由的限制……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履行责任就是放弃自由?一方面,他们可能看到了履行责任带来的某些表面的束缚和限制,将这些束缚和限制完全等同于放弃自由。而另一方面,他们可能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只关注眼前的得失,没有深入理解履行责任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意识到履行责任所带来的未来的自由的可能性……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履行责任就是放弃自由,会有怎样的危害?过度强调个人自由,对于社会公民应履行的责任感缺失,表面上是在争取自由,实则是在逃避理应履行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错误观念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例如,一些人在家庭中逃避责任,不愿意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追求所谓的个人自由,却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些商人为了追求蝇头小利,而抛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全然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他们看似获得了一时的“自由”,实则是陷入了短视和贪婪的泥沼,最终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失去社会的信任,丧失长远发展的自由……“立”的是什么?我们思考路径可以是:何为“履行责任”?可以放弃的是何种“自由”?值得追寻的又是何种“自由”?责任,是人在家庭与社会中所承担的义务与使命。自由,是人在思想、言论、行动等方面不受无理限制和强制干涉的状态。但“自由”并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履行责任,实际上是在为我们的自由划定一个有意义的框架。屠呦呦,为了研制青蒿素,历经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但她始终不忘履行责任,不懈努力。她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研究,最终成功发现青蒿素。她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不仅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福音,也在科研领域获得了自由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当一个人有执著的信仰和高尚的追求时,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少了一些能自由支配的休息娱乐时间,但她会乐此不疲且不觉得放弃了自由,相反高尚的灵魂在履责的过程中能享受到专业成长、个人使命达成带来的自由度……“履行责任”与“实现自由”的关系是什么?从两者关系上看,可以是以下类型:1.可以把两者理解为先后关系,实现自由须以履行责任为条件。2.一个人履行责任看似限制自由,但可能意味着争取更多的自由,为自己、为别人、为集体、为大多数人获得更宏大高尚的自由。如林觉民在参加黄花岗起义之前,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与妻书》。他明知起义充满危险,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他看似放弃了个人享受安逸的自由,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他的行为并非是对自由的舍弃,而是以一种更高尚、更宏大的方式追求自由,为更多人的自由而奋斗……我们今天探讨“履行责任”与“自由”的关系,其价值意义何在?探讨履行责任和实现自由的关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均有重要意义。这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角色和定位,从而更加自觉地承担责任履行责任,合理地看待和追求自由,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康德曾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也强调了责任对于自由的约束和保障作用。勇于履行责任,我们才能在规则法律和道德良知的框架内,获得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自由。当我们坚持履行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而不轻易以追求所谓自由为搪塞逃避责任时,我们就可以摆脱低级趣味,不断获得成长和进步,也在为自己赢得更多实现高一级自由的资本和空间。在行文思路展开过程中,我们可以层进式辨析“履行责任”与“自由”的关系,思考路径可以如下:1.履行责任需要放弃一些自由履行责任似乎在某些情况下会对自由构成限制。例如,一个医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被医院紧急召回参与救援工作,他可能不得不放弃原本计划好的休假旅行,这在时间和行动选择上限制了他的个人自由。责任的履行要求个体服从于某种既定的任务、规范或社会期望,从而使得个人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自由被挤占与压缩。2.责任的履行是为了实现自由。在一个社会中,一个人履行了责任,他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自己与他人事来了更多的自由。如果每个人都只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那么整个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最终导致每个人的自由都无法得到保障。例如,遵守交通规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只有当每个驾驶者都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障道路的畅通无阻,使每个人都能够安全、自由地出行。3.履行责任需要自由。只有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中,个体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例如,在一个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社会里,科学家们能够在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中,承担起推动科学进步的责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4.履行责任的过程本身也是实现自由的途径。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或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履行责任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时,他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感,这种内心的充实与自由是单纯的个人享乐所无法比拟的。例如,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帮助印度的穷人和病人,她在履行自己的人道主义责任的过程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归宿,实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自由。当然,文无定法,学生的想法可能比以上分析的更多,阅卷组老师们应以包容的心态发现他们的思想的灵光。【课内素材】必修上,《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探界者钟扬》钟扬,他们探寻生命的边界,需要先锋者牺牲个体的自由,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必修下,《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牺牲自己,用复仇来点燃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牺牲个人与家庭的利益来争取人类的自由,《与妻书》林觉民为履行个人的责任放弃个人的自由,却追寻大多数人的自由。选必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选必中,《人应当坚持正义》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为担负遵守法律的责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担负着改革旧世界的历史责任,《荷花淀》白洋淀抗日军民勇于斗争,取得民族的自由;《党费》地下工作者忘我牺牲,赢取民族自由解放;《苏武传》苏武舍生取义,以死明志,饮雪吞毡,矢志不渝,就是履行大汉使者的气节与尊严。【课外素材】我们绝大部分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是需要担起各种角色与责任、并为之奔波努力的普通人;而理想化的「自由」,很多时候是一种需要女性自主营造的内心感受,是戴着镣铐舞蹈,是在琐屑的日常中,依然不放弃自我成长、自我滋养的内在强韧。——伍尔夫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责任,而大多数人害怕责任。——弗洛伊德自由不仅意味着个人拥有选择的机会并承受选择的重负,而且还意味着他必须承担其行动的后果,接受对其行动的赞扬或谴责。自由与责任实不可分。——哈耶克【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在深入思考“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两者关系基础上,有启示意义或现实针对性。从逻辑上看,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这个问题有文化背景、有特殊语境(前提),“一个人”也可以启发我们:对象不同,立场就不同,其现实意义也就不同。如:能揭示将两者关系对立的人的心态和动机等;能充分有层次地论述“履行责任不是放弃自由而是实现更高层次的自由”等;能理性探讨“过分强调责任,有可能侵犯自由的边界;过度强调自由,也有可能推卸责任”;能意识到对于履责与放弃自由的理性选择于个人生命成长中的意义等……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52—62分):能较深入思考两者的关系,并能对重要概念进行较准确的界定。对“履行责任”和“放弃自由”有层次性或分类型的理解,如履行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放弃个人自由而追求更高尚的自由等……三类卷(39—51分):能有意无意回应材料,能提及“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的关系,但理由不充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不足,论证层次无法深入,思维层次浅因而反复论证肤浅的内容,例证也有明显不妥帖之处……四类卷(21—38分):完全没有回应命题提出的疑问,只是责任和自由的关系,把题干中的“履行”与“放弃”完全忽视。字数不足600字。文体杂糅,有记叙冗长类似写记叙文的问题等……【优秀作文】在责任中探寻自由的真谛(68分)有人认为,一个人履行责任意味着放弃自由。在我看来,须对责任和自由加以阐释以得答案。责任可分为法律规定和道德约束的,如对未成年人保护之责任与不轻易践踏路边花草生命之责,至于自由,可分为个体行为之自由和社会开放之风貌。我认为,责任之中也可寻自由。诚然,履行责任需要舍弃个人一部分自由。肩负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责,意味着我们必须仔细思考自己传播的每一条言论,不可随心所欲,为了不伤害每一株生灵,我们也许不能听凭心引地前行,而被规范在道路中。但是,这一定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吗?不然。社会自由风气的形成正离不开每个个体恪守责任与义务,维持社会有条不紊的运作。法律规定的责任是强有力的工具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而道德准绳在心中牵引的,是共建美好社会的愿景。倘若为了更多的个体自由而不去承担应负的责任,那么社会表面的“自由”也只是混乱无章的粉饰罢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利己性,渴望个体自由,但个体正面的自由是建立在积极社会风气的基础上的,故而履行责任仍然必要,且反而促进了自由的实现。进一步说,先履行责任,舍弃一部分自出可助推后来的自由。正如是有了孔子一类心系礼乐制度,履行其责任的先贤,才后来建了“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社会。责任与自由不是同时得或失的,履行责任之时,不妨为之后的自由着想,而勿仅拘泥于现时一刻的自由。履行责任和享受自由不仅有着承启关系,也是殊途同归的。人享受并追求自由,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体悟独特的存在价值,履行责任可以给个体提供需要感、满足感,从而在现代社会给予人们充实的价值感,免于堕入虚无主义,在泛泛的自由中迷失。再者,在承担责任的体验中,我们也可以寻找自由,发挥独特性而非因被剥夺当下的自由而郁郁寡欢。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呼唤每个人在本职工作和责任里找寻快乐与个人价值,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便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承担教师的责任同时,他拥抱每个孩子心中诗意的梦,点亮他们心中几近泯灭的热情,成为最独一无二的老师。学生们履行受教育责任的同时,也找寻到了心中关于爱、诗意的真谛。梭罗曾言:“一个人越是能放弃一些东西,越是富有。”我说,不仅放弃暂时的自由能拥抱长久的价值,我们更可以在履行责任的同时,牢牢握住真正的自由。点评:文章围绕“在责任中探寻自由的真谛”这一中心论点展开,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小作者通过对责任和自由的多维度阐释,如将责任分为法律规定和道德约束,将自由分为个体行为和社会风貌,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在论述完履行责任会限制自由后,对履行责任和自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层进式的思辨。此外,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事例来支撑论点。例如在论述履行责任会暂时舍弃部分自由时,提到肩负保守国家秘密需规范言论、为保护生灵需约束自身行为等,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在论述责任能促进自由时,列举了孔子推行礼乐制度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在履行教师责任时让学生找到心中诗意和热情等例子,古今中外相结合,充分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能履行责任,难以拥有自由(65分)有人认为一个人履行责任就意味着放弃自由。诚然,有时履行责任与个人意愿冲突,使人们顿觉丧失自由;但自由却绝不站在履行责任的对立面。我认为,正是履行责任帮助我们认识自由、获得自由。个体处在社会之中,必然要履行责任。为了维持社会运转,为了践行道德规范,有时个人的意愿将与责任要求相背离。“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下,个人选择的自由仿佛被阻断,而为履行个体应尽的责任,似乎唯有放弃一部分的自由。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履行责任恰恰不是放弃自由。即使暂时与个人意愿不符,履行责任往往为了获得长远的自由。缴税是公民应当履行的责任,表面上似乎给个体收入带来损失,但税金用于基建、社保,正是保全了公民享受民生福祉的自由。这些暂时性的让渡显然不等同于全然放弃,而是为日后的自由奠基。同时,自由的概念是相对的,其内涵也更为博大。国家或社会的“大我”与个体的“小我”暂时冲突时,为了履行责任而让渡出“自由”同样也是一种自由,其指向的是自我身份认同、价值归属的权利。当司机为了高考生的顺利赶考而纷纷让出车道,不再鸣笛,自发性的履行这样默认的责任,对他们而言必然不意味着对自由的放弃。恰恰相反,愿意让渡出一部分行驶的便捷,千万小小的牺牲所折射的正是公民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肯定,导向了自我实现与集体身份归属的自由。因而,履行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帮助完善对自由的理解。对自由的让渡使我们能够平衡二者的关系,对责任的履行更能丰富我们对自由的认知。二战后,犹太人陷入一种“奥斯维辛之后不能写诗”的论断,面对文学应承载的历史责任和反应社会现实的要求,是否意味着要将诗作全然改造为战争反思录呢?诗人保罗策兰写下“把我变苦,把我当成杏仁来数”,不丧失诗之为诗的自由,也使战后的哀伤创痛得以展现,文学也得以承载讲述历史的责任。现今我们捍卫自由,鼓励人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要逃避履行责任;而逃避履行责任所获得的“自由”,实则是一种放任。将自我放逐出社会,看似挣脱束缚却在空无之中,难寻自由的真谛,丧失了自我即丧失了自由。伍尔夫写道:“人不应是插在花瓶里供观赏的静滞景观,而是草地上随风飘扬的旋律。”履行责任不是塑花瓶,而是拓草地;不是限制自由的框架,而是构筑自由的空间。在履行责任与个人意愿不断的碰撞与适应中,我们得以感知自由与履行责任中的再降临。让渡而非放弃,为了更好地获得。点评:本文富有思辨性,作者在回应文题中“是”后,重点探讨“否”,履行责任为了获得长远的自由,履行责任本身也是一种自由,履行责任能完善对自由的理解,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认知上,履行责任也是在拥有自由。最后作者不忘提醒:选择自由并不意味着逃避履行责任。论述中思维不断推进,表明履行责任没有脱离对自由的拥有,不断强化在“否”这一方面的立论。本文材料较为丰富,综合生活实际、课内所学和作者日常的阅读积累,借用“高考期间不再鸣笛”“交税社保”等日常经验,以及保罗策兰、伍尔夫等名家理论,把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地阐明,文气贯通不显生搬硬套。责任之上的自由(63分)人应当追求自由,当现代化带来“自由”的呐喊,人们高唱“自由”的颂歌之时,“履行责任”似乎站在了“自由”的对面。可事实恰恰相反,履行责任不意味着放弃自由。当履行责任成为一种“义务”时,看似会“逼迫”人们作出强制的牺牲。或许人牺牲了自由的时间,牺牲了自由的行动,而在“强制”中隐含着不自由的选择。殊不知,这是对“履行责任”的“窄化”与误解。或许出于对社会规范的维护,对个体安定的保护,人们在社会中需要履行责任,成年人可能要交税,少年人可能要完成义务教育,子女要赡养父母,父母要抚养子女……这势必会牺牲履责方完成其它事的一些“自由”时间,但不等于完全放弃了自由。先不说许多责任,如子女与父母间的责任,不仅仅是法律规定,更是出于亲情纽带的联系,很多情况下是自愿而出于本心,又何谈不自由呢?更何况有时牺牲一些自由,是为了更好的自由。只有在社会中尽公民的义务责任,才可使社会有序和谐,使个体安全幸福,才足以满足个体更多行使自由的机会。换句话说,有时正是对自由的追寻在容易产生主体间冲突的社会中产生了履行责任的必要,又何谈是一种“放弃自由”呢?在许多语境中,履行责任本身何尝不是一种自由?当人明白了自己所肩负责任的意义:为家国,为和平……他便会主动地履行责任,即使会牺牲一些机会成本与自由,这一选择的过程,是自由的。人可能会与欲望,与情绪对抗,这恰恰超越了动物与本我,是本质的人之自由——掌管自我的主体自由。或者说,此时人放弃了那些低级欲望的自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不过这也不意味着面对一切义务与责任,人都要为了选择而去选择,甚至给自己洗脑,来完成对责任的履行,这丧失了自由的本义,擦亮双眼,识别责任背后真正的意义与外界传播的,辨清迷惑人心的噱头,叩问本心,做出选择,才是履行自由的责任。从“自由”一词诞生之初,关于“何为自由”便争议不断,有人说,人生而自由,即人拥有无限可能;而履行责任过程中,我们可以看作是在实现某种可能,而不意味着放弃,消解所有可能,是谓“没有放弃自由”。有人说,自由是有选择的权利,人们可以选择履行有意义的责任,恰恰实现自由。而于我而言,“自由”更是有边界的自由,而这边界的一部分,便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徐徐展开,这让“自由”成为了理性而成熟的自由,亦避免追求自由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无论履行有意义的责任,或追寻真正的自由,他们都是以彰显着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后,主动成长融入,实现自我的光辉。二者本不该站在水之两泮,而是同舟之楫,驱动着人们在现代化的祛魅后向光明前行。在当下的社会,消费主义制造虚假需求,社会异化生存方式,人们只有顺应并审辨出那些真实的责任,才可以帮助有些迷失者寻回真正的自由,走向责任之上的自由。点评:何谓辨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乃辨证之要义。本文一定程度上践行了这一点。何谓“自由”?2014年的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自由之辨”,10年之后的今天依旧值得探讨。本文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其很好地处理了“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之间的矛盾,将“责任”和“自由”广义化,在有限的字数中拓展了本题的思考与探讨的空间,并在行文过程中处理得游刃有余,这是本文作为其“上乘之作”的条件之一。“履行有意义的责任”,是本文对于“履行责任”的进一步探索,虽然在行文过程中并未直接指出意义何在?但不难发现,“履行有意义的责任”是一种价值、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可以说,本文对于“履行责任”的理解与思考,站在了非常开阔的角度和视野上进行,这是本文作为其“上乘之作”的条件之二。本文中的“追求真正的自由”一语,恰恰正面回应了“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的片面论断,不仅如此,“真正的自由”应该是理性的、成熟的、有边界的,作者在行文中潜移默化地对“真正的自由”也进行了界定,不突兀、不刻意,一种浑然天成的思维路径,在作文的方寸之间得以体现,这是本文作为其“上乘之作”的条件之三。不过,“白璧微瑕”之处,在于其行文中部分逻辑用词稍有混乱,论题如能稍加探索当今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或一味追求无限度自由的社会现实,或许会有更高的质量。但“瑕不掩瑜”,本文据此给出了一类卷的评定。履行责任与精神自由(60分)有人说“一个人履行责任则意味着放弃自由。”我却不以为然,责任与自由同处天平的两端,我们要在此天平上寻得一个平衡点,在履行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身心自由、精神超脱。同处于一个规则运行下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同责任,小到个人责任,大到社会责任与国家责任。个人责任则体现在我们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个人责任的履行与一个家庭的和睦融洽与否脱不开干系。同样,我们遵守规则与社会法度便是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这对于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有秩序的运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在抗疫期间,中国履行国家责任给物资贫乏国家送去了口罩与食物,彰示了大国形象。可见履行责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许多人便产生了“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的疑问,实则不然,此处的自由不单单是物理意义上人的身体自由,更是指人们足以追求精神富足,达到自我境界至高点的自由。卡夫卡曾言:“具有持久价值的事物是来自内心的馈赠。”确实如此,我们应探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不受限制,而是能够寻得精神层面的自由与灵魂的超脱。更进一步说,弗洛伊德曾提出三个概念: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指的则是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度,履行责任的我,而处在另一极端的“超我”则是实现精神富足、情感自由、灵魂共鸣的追寻自由的我,这三个概念逐步加深,而他们也构成了完整、统一的自我。总结来说,一个人履行责任与实现自由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在履行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内心的自由。如果履行责任而放弃自由,一个人便失去了探究人生的意义,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每天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同样,如果仅仅追求自由而不履行责任,则会超越了自由的限度,最终只会导致走向消亡的结果。所以,自自由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要在一定限度内,在履行责任的基础之上,再去实现个人的自由,这样才足以共建一个人天下大同、有秩序与良好氛围的社会。综上所述,一个人履行责任不意味着放弃自由,而是在一定限度中实现更高境界的个人精神自由,在个人、社会责任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丰富完善自我,以达到身心自由、精神超脱的境界。点评:本文扣住了关键词“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展开议论,对“履行责任”和“放弃自由”进行了较有层次性的理解和分析,观点鲜明,层次清晰且有渐进式分析,全文条理性较好,首尾呼应,用明确的层次推进语上下关联,展现了较好的逻辑性。文章先回应材料,结合两个关键词亮明观点。接着分别从履行责任和自由的角度,分析了责任与自由的类型,最后思考了履行责任与实现自由的关系。文章引述卡夫卡及弗洛伊德的材料进行阐述有力的论述的自己的观点。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但在关键词的关系分析上缺乏深度。责任带给我们更好的自由(58分)有人说:“一个履行责任的人就等同于放弃了自由的权利,责任和自由不可兼得。”私以为不然,责任和自由往往都是同时存在,而且履行责任会带给我们更好的自由。何为“责任”?“责任”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应该履行的义务,以保证社会环境和平稳定。那何又为“自由”?“自由”就是人可以顺从自己的内心做一切想做的事情,不受任何外力的约束。履行义务意味着放弃自由,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合理之处的。正如我们从出生之时被要求什么该做什么又不该做,并且大人也会时不时地向我们传输法治和道德观念,告诉我们应该去履行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从小就为了履行义务而放弃了一定的自由。那么,现在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下的我们要为了自由不再履行责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假使一个国家为了保证人民百姓享有自由,允许他们做一切事情,那么整个社会将会是多么动荡不安啊。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就好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彼此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如果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自由,那必然会导致一场又一场巨大而有激烈,那对这个国家还会有真正的自由吗?这恐怕不能吧。于是,保证自由的最好方式就是履行责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只履行责任会不会让社会更好吗?当然不会。如果一个国家真是这样,那它必然还处在封建时代。经过历史的证明,只履行义务的专制国家是无法存活的,特别是在当今的二十一世纪,这种方式更是行不通的。所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责任并不只意味着个人自由的消失,它是保证他人自由的前提。相反,他人履行的责任也会保证我们个人的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同时,每个人履行的责任也使整个社会拥有更好的自由。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法律与道德上的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人,这也是在争取我们自己的自由。所以,努力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吧,责任会带给我们更好的自由,自由会带给我们更好的未来。点评:本文首段在与材料对话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责任和自由往往都是同时存在,而且履行责任会带给我们更好的自由”,回应题目,立论明晰。然后对“责任”与“自由”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指出“履行责任意味着放弃自由”的部分合理之处。接下来作者围绕两个问句展开论证:问句一,我们要为了自由不再履行责任吗?问句二,那么只履行责任会不会让社会更好吗?问句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同作者一起展开思维的旅程。作者在对两个问句的回答中步步明晰自己的观点,“责任并不只意味着个人自由的消失,它是保证他人自由的前提。相反,他人履行的责任也会保证我们个人的自由,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并再次回应题目。本文能够较深入思考“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在论述上多用问句和正反对比。但作者并未将“履行责任”与“追求自由”各自的价值与意义展开陈述,且在行文中常常将“责任”与“义务”替代,部分表述不够严谨。不忘诗与远方(56)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我认为不然。履行责任与追求自由并非冲突,我们要在责任履行的基础上追求诗与远方。诚然,责任的来源是多样的。家庭所赋予的赡养孩子、扶养老人的责任;社会所赋予的对工作岗位的坚守,对妇女及儿童的关切与照顾等。同时,一个人在社会中承担多种角色与身份,身上也就会担负各种各样的责任。责任的履行一定程度上会约束与控制自身的行为在合理的框架内,让人们不得不克服人性本能的弱点与惰性,去完成应有的职责赋予的任务。如此看来,履行职责可能会丧失部分自由。但是,履行职责并不代表放弃自由,履行职责可以是出自一个人内心对于家庭、社会的责任心,渴望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承担多种责任。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其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再看,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对自由的向往与热爱。例如,西西弗斯在履行每日将石头从山底推向山顶的责任中领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而实现自由的人生境界;爱因斯坦作为物理学家,无数次进行科学实验与尝试,为物理学做出重大贡献,但他仍享受翱翔于物理世界的自由之中;娜拉辛勤履行作为妻子的责任,终于在丈夫的不尊重下,觉醒了独立意识,开启了独立自由生活,逃离了丈夫的控制与束缚。他们既在自身领域努力履行着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但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由的追求。身处于当下纷繁复杂事变世事变迁的世界中,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充斥着人们的思想。为达成既定目标,高效履行责任,完成上司任务,为升职加薪而加班加点,甚至不惜付出身体的代价。在一味追求效率利益的模式下,人们仿佛已无力追求自由,甚至是盲目服从于常规的日程,丧失了对自由与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如此下去,只不过会沦为世界中的机器,内心世界冷漠虚无,这显然是可怕的,故而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不忘对内心世界的滋养、浇灌,始终保持着对自由的向往。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推进,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积极勇敢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不忘初心,永怀对自由的不懈追求。点评:本文基本扣住“履行责任”与“放弃自由”的关系展开议论,有意识地回应了关键词,态度鲜明,且层次清晰,较有条理性。先结合生活经验,从履行责任的辨析入手,部分肯定了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接着从履行责任的动因(个人与社会)出发,批驳所谓“放弃”的不合理性,并以多个例证(现实与虚构)印证责任与自由的共存关系。随后关注当下人们注重履行责任而忽视自由的问题,揭示了思考责任与自由的关系在当下的针对性意义。最后立足青年身份,倡言履行责任同时不忘追求自由。但是,本文大致将“不放弃自由”解释为“不忘追求自由”,没有对“放弃”的不同情境展开更有深度的分析,对“自由”的理解亦稍显简单。且第四段例证有不妥帖处,且本段观点纯用例证,说服力有所欠缺。
保持自由(45分)为了去明白一个人履行责任是否意味着放弃自由,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履行责任,为什么要放弃自由。履行责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比如学生的责任是好好学习,医生的责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个病人。但也有例外,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新闻,老人要求年轻人让座,年轻人不让,作为年轻人,我们就一定要履行作为年轻人的责任,给老人让座吗?首先,年轻人给老人让座,确实是年轻人需要履行的责任,但是难道年轻人就没有不想让座的原因吗?任何人履行责任或是不履行责任都是自由的。我们永远不可能为了去履行责任而去放弃自由,哪怕这个责任对你来说很重要。去履行责任往往是很困难的。当今社会上,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你需要履行的责任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例如,作为学生,我们的责任是学习,难道我们就要放弃一切娱乐,只是努力的学习吗?我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我们有自己的自由,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需要一直学习,而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同时兼顾学习、娱乐。现在如果你了解了履行责任不意味着放弃自由,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怎么履行责任的同时,又不放弃自由。关于履行责任,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行责任,首先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事,除了在最极端的情况外,我们都能够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管理改善协议3篇
- 小班音乐教案锦集10篇
- 双十一营销活动方案大全10篇
- 医院护士演讲稿(合集15篇)
- 军训心得高一范文5篇
- 邀请活动的邀请函八篇
- 感恩中学生演讲稿三篇
- 会计的实习报告三篇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400字合集7篇
- 保护水资源倡议书15篇
- GB/T 45089-2024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情景试卷(含答案)
- 2024年01月11344金融风险管理期末试题答案
-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操作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初中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期末复习综合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施工员岗位述职报告
- 第47届江苏省选拔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技术文件
- 2024年精美《婚姻法》课件模板:法律教育的新趋势
- 夫妻共同房产变更为一方单独所有协议书(2篇)
-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