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大兴安岭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1〕根底资料汇编组织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编制: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年4月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人与编制人员院长:王洪和副院长兼总规划师:赵景海参谋总工程师、工程审核人:李之春规划一所所长、主任规划师:陆彤eq\o\ad(工程负责人,):刘东亮、荣玥芳eq\o\ad(专项负责人,):刘东亮荣玥芳戴利人刁爱平编制人员:陆彤马和荣玥芳刘东亮刁爱平戴利人孙异孙英博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建设局负责人与编制人员局长:张唯东副局长:李保林规划管理科科长:杨晓晨规划管理科科员:胡增宇目录TOC\o"1-3"\h\z第一章地区概况 1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1〔一〕自然条件 1〔二〕自然资源 2〔三〕自然灾害 3二、社会经济开展概况 5〔一〕社会开展概况 5〔二〕经济开展概况 6〔三〕区域交通开展概况 6三、地区林业开发历史沿革 7四、地区管理体制 9第二章地区主要城镇简介 11一、加格达奇 11二、呼玛镇 11三、塔河镇 12四、西林吉镇 13五、小扬气镇 14六、新林镇 14七、呼中镇 15八、韩家园林业局 15九、图强林业局 16十、阿木尔林业局 16十一、十八站林业局 16第三章区域城镇体系现状 18一、区域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现状 18二、职能结构 18三、等级规模结构 19四、空间结构特征 19第四章区域根底设施现状 20一、区域综合交通现状 20〔一〕公路 20〔二〕铁路 20〔三〕水运 21二、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21〔一〕地表水 21〔二〕地下水 22三、区域电力工程现状 23〔一〕电厂分布及装机容量 23〔二〕输电线路 23〔三〕变电所 24四、区域电信及信息网络工程现状 24五、区域播送、电视工程现状 25六、区域邮政设施工程现状 25七、区域综合防灾工程现状 27〔一〕地区防洪工程现状 27〔二〕地区消防现状 27〔三〕区域气象防灾体系现状 27第五章区域社会设施现状 29一、区域教育设施现状 29二、区域科技设施现状 30三、区域文化体育设施现状 30四、区域医疗设施现状 31〔一〕医疗机构 31〔二〕疾控机构 31〔三〕监督机构 31〔四〕妇幼保健机构 31〔五〕采供血机构 32五、社区根底设施现状 32第六章区域环境保护工程现状 33一、水环境 33二、大气环境 34〔三〕噪声环境 35〔四〕固废情况 35第七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现状 36〔一〕森林资源 36〔二〕湿地资源 37〔三〕水土流失 37〔四〕水资源 37〔五〕矿产资源 38〔六〕旅游资源 39〔七〕水产资源 39〔八〕野生动植物资源 39〔九〕自然保护区 40第八章区域旅游资源现状 42〔一〕自然旅游资源 42〔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43〔三〕重点旅游资源 43第九章区域文物古迹保护现状 44第十章根底数据 45一、黑龙江省资料 45二、地区资料 50三、主要参考文献 63〔一〕大兴安岭地区 63〔二〕塔河县 64〔三〕呼玛县 65〔四〕漠河县 65〔五〕呼中区 66〔六〕松岭区 66〔七〕新林区 66〔八〕图强林业局 67〔九〕阿木尔林业局 67〔十〕十八站林业局 67〔十一〕韩家园林业局 67第一章地区概况一、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一〕自然条件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呼伦贝尔市,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境内物产丰富,林木苍翠,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大兴安岭地区是1964年2月10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64〕92号文件批准开发建设的,它是横跨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的特殊区域。地理座标北纬50°05′~53°34′,东经121°41′~127°10′,南北长365km,东西宽335km。全区总面积8.35万km2,辖3县4区10个林业局。森林总面积6.52万km2,占全国的4.1%,活立木蓄积量5.27亿m3,占全国蓄积量4.2%。大兴安岭地区中俄界江长791.7km。有漠河、呼玛两个国家级一类客货口岸。大兴安岭地委、行政公署和林业集团公司设在加格达奇。大兴安岭地区气候独特,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昼长夜短温差大,以夏至前后为最,偶有极光出现。冬季夜长昼短,时有奇寒,极端最低气温-52.3℃,出现在1969年2月13日的漠河;极端最高气温39.4℃,出现在1994年7月18日的呼玛。年平均气温漠河和呼中等北部地区在-4.4~-3.9℃,其它地区在-2.8~-0.8℃。全区平均太阳辐射年总量4360.7MJ/M2,平均年日照时数2416左右,年≥10℃有效积温1530~2090℃。年无霜期平均为99天,冰冻期180~200天,年均降雨量485.5mm,集中在6~8月间。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以西北风为主,寒冷枯燥,降水量占年降水量10%左右。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河流有28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河流有115条。境内较大河流有呼玛河、额木尔河、盘古河、西尔根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那都里河等,国际河流有黑龙江,省内地区间界河有嫩江。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处于根河与嫩江两条地震大断裂带上,地势呈西高东低,位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及其结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兴安岭山脊以东为第一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全区为多年冻土带,处多年冻土带南部,盘古河以西及河源南向东直线以西为大片多年连续冻土带,其它为岛状多年冻土带。大兴安岭东北组兴安山地属地型区,兴安岭山地与台原中的兴安岭北部台原地貌区。西部为高纬寒冻地貌类型区,东部为高寒侵蚀地貌类型区。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构成。全区平均海拔350m,大兴安岭最顶峰—大白山海拔1528.7m,最低点呼玛县四合屯海拔180m。大兴安岭地区有比拟丰富的生物资源,并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及地形、水文、土壤等构成在中国北部地区具有相对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二〕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42种,有煤、铁、钛、铜、铅、锌、钨、钼、钒、镁、金、银、白云岩、萤石、红柱石、菱美矿、黄铁矿、磷、毒砂、蛇纹岩、泥炭、含钾岩石、石榴石、珍珠岩、沸石、高岭土、膨润土、玻璃硅质原料、麦饭石、大理岩、建筑用砂、砖瓦粘土、陶粒原料、石墨、玄武岩、石灰石、花岗岩、玛瑙、油页岩、矿泉水、地下水。矿产地571处,已探明的储量的矿产14种,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5种。2.水资源全区水系为外流流域,流入太平洋海域的黑龙江流域区,属地表流经带的湿润带与多水带。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56.4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36亿m3。水能蕴藏量86万kw,居全省第二。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河流有28条,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河流有115条,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河流有208条。河流总长4410km,水面面积142km2。境内较大河流有:呼玛河、额木尔河、盘古河、西尔根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那都里河等,国际河流有黑龙江,省内地区间界河有嫩江。3.土地资源大兴安岭地区土壤为中国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土壤区,主体区的西部为寒温带森林土壤漂灰土〔棕色针叶林土〕,东部为暗棕土〔暗棕色森林土〕。依据大兴安岭地区土地部门资料,各类耕地72.53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比例为0.88%;各类林地7.15万km2,占86.3%;各类牧草地174.67km2,占0.21%;居民类及工矿用地443.47km2,占0.54%;各类交通用地180.53km2,占0.22%;另外有一局部未利用土地。2003年末,全区森林覆盖率78.21%,林业经营面积8.22万km2,占政区总面积98.48%;林业用地面积7.61万km2,占总面积91.1%,占林业经营面积92.51%。在林业用地中,禁伐区面积2.43万km2,占林业用地31.94%,限伐区面积3.28万k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15%;商业林面积1.90万km2,占林业用地面积24.91%。4.植物资源大兴安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本地区自然植被类型为泛北极植物区系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区域。有木本植物100种,其中乔木28种。全区已普查出维管束野生植物92科371属9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占60%。其中药用植物有黄芪、沙参、百合、断肠草、元胡、龙胆、紫苑、杜香、杜鹃等85科192属342余种;纤维植物有大叶樟、小叶樟、野古草、羊胡子、苔草和柳兰等27种;单宁植物有金老梅、蒿柳、酸模、老鹤草、萎陵菜、地榆、鼠掌草等49种;芳香油植物有狭叶杜鹃、裂叶荆芥、百里香、兴安桧、玲兰等29种;油料植物有榛子、胡枝子、接骨木、苍耳、分叉蓼、野碗豆等28种;食用植物有越桔、稠李、东方草梅、都柿、蕨菜、薇菜、黄花菜、草蘑、油蘑、猴头、木耳、桔梗等42种;农药植物有粗茎鳞毛蕨、兴安藜芦、白屈菜、狼毒大戟、白头翁、莲子菜等8种。5.动物资源大兴安岭地区动物资源丰富而独特。动物区为古北界东北区,寒温带落叶针叶动物群区,鸟兽区为东部森林、森林草原喜湿与半喜湿资源动物群栖居区中的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区。全区已普查出鸟类16目40科250种,其中雀形目119种,占47.6%,非雀形目131种,占52.4%;夏留鸟有赤麻鸭、绿头鸭、极北柳莺等148种;冬留鸟有朱顶雀、灰喜鹊等11种;留鸟有黑嘴松鸡、花尾榛鸡、乌林號等46种;旅鸟有大天鹅、花脸鸭等45种。全区已普查出兽类6目16科56种,主要有紫貂、貂熊、棕熊、猞猁、原麝、马鹿、驼鹿、狍、野猪、狼、狐、貉、雪兔、黄鼬、水獭、松鼠、飞鼠、花鼠等。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棕熊、猞猁、马鹿、驼鹿、雪兔等。全区已普查出鱼类17科84种,主要有大马哈鱼、细鳞鱼、哲罗鱼、鳇鱼、鲟鱼、乌苏里白鲑、黑龙江茴鱼、狗鱼、青鱼、雅罗鱼、草鱼、赤眼鳟、鲶鱼、凌源犸、江鳕、青纩、泥鳅、鳜鱼、黑龙江巽鱼、鳙鱼、黑龙江鲤、鲢鱼、银鲫、棒花鱼、华雩、湖瘛、银固、长春鳊、蒙古红珐、彩石鲋等。全区已普查出两栖动物有中华蟾蜍、无斑雨蛙、黑龙江林蛙、中国林蛙等2目4科7种;有龙江草晰、丽斑麻晰、白条锦蛇、红点锦蛇、极北蝰和蝮蛇等2目3科7种。〔三〕自然灾害大兴安岭地区处于气候不稳定区,气象灾害频繁。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低温冷害、大风、寒潮、凌汛和雪灾等。这些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或继发性灾难占全区自然灾害的90%以上,对地区经济社会开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影响巨大。1.干旱从1985年以前的历史资料看,全区一半以上的地方均有发生旱灾的频率为不到3年即可一遇。南部春旱、中部秋旱、北部夏旱发生机率呈上升趋势。1994年以来,全区年降水量出现偏少的机率明显增加。主要农区呼玛的降水量是连续多年持续偏少,1994~2001年间,只有1998年水量偏多,干旱年份占7/8。特别是1999~2001年连续3年出现春夏连旱,降水量与有记录以来的最少值相差无几,江河水位连年走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干旱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直接导致森林和林下植物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粮食减产或绝产。衍生灾害主要有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农业旱灾。发生森林火灾最典型的年份有1987年“5.6〞大火和2000年的夏季山火。据气候周期分析,目前大兴安岭地区的干周期至少要持续5~6年,加之地球气温变暖,未来10年大兴安岭地区仍有变暖和变干的趋势,干旱将是林业和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建立林区人工增雨作业基地,采取空中飞机增雨,地下火箭和高炮增雨,雷达科学指挥作业是极其必要的抗旱措施。2.暴雨受大兴安岭山脉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的阻挡和地形抬升作用,大兴安岭地区强降水中心多位于甘河、呼玛河上游和雅鲁河、绰尔河上游一带。一日最大降水量大兴安岭西坡和伊勒呼里山北坡80~100mm,大兴安岭东坡和伊勒呼里山南坡为100~130mm。暴雨日期平均每年0.3~1天,每年最多2次。暴雨是导致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受山地条件和居民聚集条件影响,一旦出现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历史上典型的年份为1991年“6.30〞大水,6月27~29日全区普降暴雨,平均降水量相当于正常年份的3~4倍,致使山洪爆发,七条主要河流泛滥,2县、4区、4个林业局、38个乡镇受灾,受灾居民3.5万户13万人,其中死亡29人,直接经济损失共计5.1亿元,灾情之重史无前例。3.低温寒冷大兴安岭地区纬度高、地势高、热量条件差,几乎每年春夏两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阶段性低温,低温冷害时常发生,成为影响农业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主要灾害之一。受气候变暖影响,植物提前萌芽,往往赶上5月下旬到6月上旬的霜冻。冻害后又会衍生森林病虫害,1987年6月28日出现霜冻,气温最低为-1.1℃,这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期,使刚出土的幼苗、树苗大局部冻死。2001年9月7日出现霜冻,最低气温为-5.6℃,使还未完全成熟的农作物受到冻害,甚至颗粒无收。4.大风全区五级以上强风出现日数4~6月最多为21~45天,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左右;其次是9~10月为7~16天,约占全年的16%。极大风速大兴安岭东、南部9~11级,中部和西北部8~9级。春秋季大风极易使小火酿成大火。各地经常出现飑线过境现象,同时伴随雷雨天气,风速20m/s左右,造成楼盖、烟囱刮倒、楼台刮掉、输变电线路中断、大树拦腰折断等等。5.寒潮大兴安岭境内出现的寒潮天气90%以上集中于秋冬季节,其余在春季发生。全区每年过程降温8~9℃以上的强冷空气可出现8~10次,北部多于南部。一旦爆发寒潮,持续2~3天,最长的可达5天以上,期间严重危害运输、野外作业、资源保管、粮食贮藏及动植物生长和人们身体健康。6.凌汛受特殊地理位置和黑龙江走向影响,凌汛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只是由于冰凌卡塞部位不同,灾害损失不同而已。1985年4月中旬,黑龙江上游发生特大凌汛,在全区792km的江道内形成冰塞、冰坝20余处,较严重的冰坝11处,消灭性灾害冰坝3处。据统计此次灾害共淹房屋722栋〔约43000m2〕,冲毁房屋700余栋〔约3880m2〕,淹没耕地24.5万亩。全区三县八个乡30个自然村屯受灾,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7.雪灾雪灾主要由大-暴雪天气导致,多出现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持续时间可达3天,常使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形成雪阻,再就是影响秋收和春播。大-暴雪天气发生率在西北向东南递增,年平均发生机率为1.9次。塔河县1983年4月29~5月1日遭暴风雪袭击,其间降雪32.4mm,风力八级以上,损坏通讯线路122km,塑料大棚1280m2,雪阻116km,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其它气象灾害还有冰雹、雷暴、龙卷风、浮尘等,对林业、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都有极大危害。二、社会经济开展概况〔一〕社会开展概况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县4区10个林业局,建制镇23个〔含县区址〕,是黑龙江省唯一没有设市建制的地区,行政公署设在加格达奇区。其中3县4区包括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林业部所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辖10个林业局59个林场,其中10个林业局分别是:松岭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塔河林业局、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业局、西林吉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和加格达奇林业局。林业局中独立林业局局址两个:韩家园林业局和十八站林业局。全区总面积8.35万km2,跨两个行政区。其中属黑龙江省行政区的面积为6.48万km2,占77.60%;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的面积为1.87万km2,占22.40%。区域行政区划详见表1-1。根据大兴安岭地区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3年末大兴安岭地区总人口为52.78万人,区域平均人口密度为6.32人/km2,其中非农业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8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4‰。地区内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达翰尔,鄂伦春、鄂温克、回、赫哲、锡伯、柯尔克孜、土家、侗、朝鲜、壮族等21个少数民族,人口2081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13%。其中鄂伦春族系世居民族,主要居住在塔河县十八站和呼玛县白银纳两个鄂伦春族乡,人口1027人,其它少数民族大多数为1964年开发大兴安岭以后陆续迁入。管理体制上,大兴安岭地区自开发以来形成了独特的管理体制,为政企合一体制。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和林管局实行合署办公,大兴安岭地委对行署和林管局实行政治领导,地委亦是林管局党委。表1—1大兴安岭地区区域行政区划一览表县区名称乡镇数量建制镇乡林业局加格达奇区2白桦乡、加北乡加格达奇林业局呼玛县8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三卡乡、欧浦乡、金山乡、白银纳乡韩家园林业局塔河县6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塔河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漠河县5兴安镇、西林吉镇、图强镇、劲涛镇漠河乡西林吉林业局、图强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松岭区3小扬气镇、劲松镇、古源镇松岭林业局新林区7新林镇、翠岗镇、塔源镇、宏图镇、碧州镇、大乌苏镇、塔尔根镇新林林业局呼中区4呼中镇、碧水镇、呼源镇、宏伟镇呼中林业局〔二〕经济开展概况根据大兴安岭地区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3年末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5.8亿元,第二产业16.2亿元,第三产业21.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分别为29.7%、30.4%、39.9%,一、二、三产业比值为1:1.02:1.34。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例为35.9%;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例为20.6%,林业占比例为6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61元。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65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694元。2003年全区从业人员为10.6万人,其中企业人员为8.9万人,事业单位0.95万人,机关0.71万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人口的比例为84.35%、8.96%、6.69%。〔三〕区域交通开展概况加格达奇是大兴安岭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是该地区交通枢纽。目前已经形成铁路、公路一体化客货物运输的交通格局。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内铁路交通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境内有加〔格达奇〕漠〔河〕、塔〔河〕韩〔家园〕、林〔海〕呼〔中〕3条铁路纵贯区域南北东西,每天有11对旅客列车由加格达奇站始发、到达和通过。公路交通近几年开展很快,2003年10月加格达奇—漠河公路574km改造升级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境内有北京—加格达奇〔国道G111〕、加格达奇—漠河〔省道S207〕、嫩江—呼玛〔省道S208〕、黑河—洛古河〔省道S209〕、加格达奇—黑河〔省道S310〕、加格达奇—阿里河〔县道X191〕等6条国、省、县级公路连接区域内外交通。三、地区林业开发历史沿革大兴安岭地区城镇是因林而生、因林而建的城镇,其形成和开展是伴随着历史上的几次林业资源开发而逐渐形成。可以说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开发史就是地区城市开展史。历史上大兴安岭林业资源开发经历了6个开展阶段。1.清末民初时期——首次开发阶段大兴安岭林业大规模开发始于清末民初,1912年〔民国元年〕民国政府公布?森林法?和?东三省国有林发放细那么?,规定“森林国有,地方就近保护,严禁私伐。〞1914年〔民国三年〕,黑龙江省设东北路、东南路、北路3个林业分局。北路林业分局设于黑河道,管辖“上江三县〞的森林稽查,办理采伐手续,照章收税等事宜。1919年〔民国八年〕2月29日,北路林业分局改为森林局,由各卡伦接行政区兼办林业事务。是时木税是政府主要财源之一。2.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掠夺式开发阶段1931年〔民国20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开始武力入侵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民国21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扶持傀儡政权成立伪满洲国,年号大同。1934年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呼玛、鸥浦、漠河三县,“上江三县〞各族人民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开始饥寒交迫的亡国奴生活。日本侵略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极其野蛮的政治统治,进行极其残暴的经济剥削,通过所谓“国有官营〞和“经济统制〞手段,对“上江三县〞地区林业、黄金、航运、商业等主要行业进行经济掠夺。3.解放后新中国成立之初——保护性开发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自1946年起,进入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共地方党组织,在建立与稳固人民民主政权艰难复杂的斗争中,领导人民群众,加强林政管理,打击滥砍滥伐;积极护林防火,千方百计保护森林资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区各级领导和广阔人民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林区地方政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不断发布防火布告、命令、规定,层层成立防火组织和指挥部,重点实施护林防火。1949年起,岭南岭北林区地方政府和森林工业企业,进行广泛的群众性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在这一时期,大兴安岭林区农业、牧业、林业和黄金业等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推动了社会开展,人口大量流入,同时由于人为火灾增多,森林防火任务日益繁重。1952年,大兴安岭林区护林防火工作开始向专业化开展。1955年5月和6月,岭南岭北发生依陵古里和南翁河两起特大森林火灾后,于1955年在大兴安岭林区进行新中国第一次营林性开发建设,实施森林更新与抚育,重点护林防火。4.1958~1960年“第二次开发〞在当时的政治环境条件下,“林业大跃进〞开始了。黑龙江省在“林业大跃进〞高潮中,在没有各项根底设施条件下,沿黑龙江和呼玛河流域方案建设19个森工性林业局,盲目决定依靠本省力量,开发呼玛县境内的大兴安岭东部北坡林区,试图以此促进嫩林铁路的修建,史称“第二次开发〞。由于施业区划分不合理,没有道路交通运输,加上天灾人祸,1962年3月,根据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大兴安岭第二次开发建设“下马〞。5.第三次开发建设〔1963~1972年〕——“第一次创业〞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南起嫩江北部、北至黑龙江边、西起鄂伦春旗东部、东至呼玛县东界〕实行木材生产、林产工业、营林和森林保护综合性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第三次开发建设开始了,这是被誉为具有历史辉煌的“第一次创业〞。由于当时大兴安岭环境恶劣,开发难度大,困难多,故而中央确定开发建设中林区铁路先行,中央、地方、林业部门和铁道兵联合会战,以“打歼灭战〞方式实施开发。会战区于1964年10月成立隶属于国务院、同时受黑龙江和内蒙古两省〔区〕双重领导的大兴安岭特区人民政府,兴办和管理会战区社会事业,以保障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在大兴安岭开发过程中,铁道兵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奉献。1964年末,8万铁道官兵在隆冬季节全部进入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在高寒禁区向世人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品格与特质,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及时打通了大兴安岭南北交通线,奠定了“取得全胜〞的根底,为加快大兴安岭地区开发建设立下了汗马功绩。6.1979以后—林业改革时期和“二次创业〞1979年冬,林区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尝试林业改革。呼中林业局首先进行“五定一包〞的林业生产经济责任制。经过近10年改革开展,全区经济总量显著变化。至198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同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森工采运、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为主的支柱产业。伴随林业改革的深入展开,也带来很多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已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春天,而大兴安岭地区却开始面临资源和经济的双重危机。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震惊中外的5.6特大森林火灾,吞噬了质量特好的可采资源3643万m3〔相当于1967~1983年木材生产总量〕,加剧了全区资源危机。面对“双危〞经济窘境,地委于1994年12月做出?关于再次创业,加快开展的决定?,带着全区人民进行以深化改革为主旋律,以结构调整为突破点的“二次创业〞〔大兴安岭开发会战,为一次创业〕。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区人民抓住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契机,进行“两危〞突围,调动主要资金、信息、技术、力量政策和领导精力进行结构调整。在“二次创业〞中,充分利用区域内洁净的自然环境、纯洁的地上地下水资源以及600余种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开辟出结构调整的绿色战场。目前全区已拥有29户绿色食品和特色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达9大类200余个品种,进占国内外市场,年产值达2.4亿元。“北奇神〞和“丽雪〞等名牌产品著名中外。绿色产业向基地化开展,成为前途广阔的朝阳产业。以保护资源、调整结构、开展生态产业为重点,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打造具有林区特色的经济新格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开展。大兴安岭人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继续进行“兴企富民强区〞的“二次创业〞。大兴安岭林区自1964年4月开始开发建设,1965年1月,国家林业部在大兴安岭设立大兴安岭管理局与大兴安岭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隶属于黑龙江省林业总局。1979年6月,大兴安岭林管局归林业部直接领导,成为国家部委直属企业。1991年,国务院确定大兴安岭林管局为全国首批55家企业集团之一。199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成立。规划有松岭林业局、新林林业局、塔河林业局、呼中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图强林业局、西林吉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加格达奇林业局10个林业局。近年来,地委、行署以“天然林保护工程〞、“西部大开发〞、“生态示范区〞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以保护资源、调整结构、开展生态产业为重点,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构建多个生态型支柱产业,打造具有林区特色的经济新格局,促进林区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开展。四、地区管理体制1946年3月,大兴安岭东部岭南行政区,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纳文慕红盟巴彦旗管辖,1951年10月,改由新成立的鄂伦春旗〔1952年5月改为自治旗〕管辖。1947年3月,岭北行政区漠河县、欧浦县、呼玛县合并成黑龙江省呼玛县。1964年8月10日,成立大兴安岭特区人民委员会。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党委即是特区党委,由林业部直接领导,同时接受黑龙江省委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领导。特区人民委员会由大兴安岭会战指挥部和所在省、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受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所属林业公司设区政府,林场设人民公社,合署办公,行使两种职能。1965年3月25日,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1966年1月13日,成立大兴安岭特区党委。1967年11月16日,成立大兴安岭特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4月1日,大兴安岭特区改为大兴安岭地区,原属黑河地区的呼吗县和原属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大兴安岭地区。1973年3月13日,召开了中共大兴安岭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1973年6月15日,大兴安岭地区同时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的牌子,仍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1979年2月8日,撤销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设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为中共黑龙江省委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领导干部实行任命制。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7月1日起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仍然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直属林业部,林业管理局与行政公署机构分设。地委与林管局党委仍然为一个领导班子,地委亦是林业管理局党委。1987年5月6日,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后,国务院决定行署与林管局政企分开。省委、省政府和林业部两次派调查组调查认为,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发以来形成的特殊体制一时难以分开;林区形成的政企合一职责和管辖范围很难分清;地方根本建设投资等难以落实。1988年11月12日,省委6届22次常委会议决定,为有利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行政区划的稳定和精减机构,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各族人民团结和边防稳固,有利于资源综合立体开发,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和林管局仍实行合署;大兴安岭地委对行署和林管局实行政治领导,地委亦是林管局党委。第二章地区主要城镇简介一、加格达奇加格达奇城区位于加格达奇区中部,是大兴安岭地区首府所在地。其中心位于东经124°00′,北纬50°24′,东南距哈尔滨市719km,南距齐齐哈尔市431km,是大兴安岭地区与全省联系的交通枢纽。加格达奇城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高寒,夏季短暂温凉,春秋清楚少雨,多高火险天气。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无霜期短,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加格达奇地区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较为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500m左右。加格达奇城区内大面积发育主要是第四系及海西期岩浆岩。海西期岩浆岩在区域内不但广泛出露,而且还构成第四系的基底,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局部变相为石英闪长岩。与岩体有关的岩脉有石英斑岩、长石斑岩和闪长玢岩等。其外表被第四纪的亚粘土夹碎石所覆埋,最深覆盖可达19m,其表层为腐植土所覆盖。地层承载力一般为20t/m2以上,局部只有15t/m2。加格达奇东、北、西三面环山,甘河从城区南部穿过,加格达奇水系是甘河水系的一个支流,经过城市的铁西和铁南局部,河长16km,汇水面积为112km2,每年七、八、九月份河水猛涨,威胁两岸居民平安。五叉沟是甘河的另一支流,从城市的铁东和铁南流过。加格达奇水文地质资料不尽完整,据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地下水位一般在6m以下,铁南部为2m左右,水质情况较好。加格达奇城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6.15km2,下辖2个乡,11个村,是大兴安岭地区人民政府驻地所在地。至2002年末,加格达奇区域总人口为15.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99万人,人口密度为115人/km2。加格达奇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8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978元。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595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32908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71285万元,三项产业比例为4:30:66。作为大兴安岭中心城市,近几年来城市市政根底设施、园林绿地、道路建设、环境卫生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城市建设取得较快的开展。二、呼玛镇呼玛是中国东北大兴安岭高寒区最东端的县份之一。据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县十八站开掘出土的千余件石器验证,在万余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后经长期的历史变迁,到公元1682年,清政府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李甘率1500名士兵进驻呼玛尔建木城,作为还击沙俄入侵的前哨阵地,从此加速了呼玛地区的建设开发。到清光绪15年〔1889〕派一协领专门管理呼玛尔河流域一带的鄂伦春人。至光绪32年〔1906〕在呼玛境内设15卡。光绪34年设黑河府署的呼玛直隶厅,加强对采金业的管理,严防沙俄入侵掠夺。中华民国元年〔1912〕在呼玛之金山镇建设治局,1914年改丁等设治县―呼玛县,管理区域达漠河、鸥浦之远。1917年4月呼玛县公署由金山镇迁至古站,同时漠河升为丙等县,1929年4月16日欧浦升为丁等县。1934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呼玛县,县实行参事官制度,基层政权实行保甲制,到伪康德9年〔1942〕改为村屯制。1945年8月8日3时苏联红军解放了呼玛县。1946年8月13日建立了呼玛县人民政府,为黑河地区领导。1947年漠河、欧浦为呼玛县的两个行政区。1955年国家对大兴安岭林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先后在县内建4个国营林业局。1967年4月15日成立呼玛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县政府。1969年呼玛县转划大兴安岭地区领导。1980年9月恢复呼玛县人民政府名称。1981年11月,呼玛县一分为三,单设了漠河县、塔河县。呼玛镇是呼玛县政府所在地,辖区位于东经126°38′30″-126°40′30″,北纬52°42′50″-52°44′35″。边境线上自金山下夹芯子岛打石场,下至老富岛上端,全长22km。总面积431.3km2。镇辖4个村,6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末县域总户数17748户,共5285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188人。近年来,呼玛镇农业生产开展较快。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176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371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23%;第二产业17372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60%;第三产业13018万元,占31.17%。近年来,随着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既解决了城镇居民的吃菜问题,又增加了集体和农民的收入。呼玛镇座落在黑龙江与呼玛河集合处的淤积平原上,三面环水,一面傍山,风景秀丽,土肥物饶,水陆交通比拟方便。这里既是黑龙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港口,又是黑〔河〕呼〔玛〕、呼〔玛〕白〔银纳〕两干线公路的终点和起点。明水期,往来江上客货轮船均到此停泊。一年四季,都有发往塔河、黑河、北疆、兴隆以及椅子圈等地的旅客班车。三、塔河镇塔河镇南与新林区塔尔根镇接壤,东邻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北与原绣峰镇相邻,城镇东西宽2km,南北长10km,占地面积16.5km2。县城内设有新华、繁荣、站前、塔林、新建、塔南、永安、北新8个街道办事处。下设居民委员会52个。塔河是大兴安岭北部最大的城镇,是塔河县委、县政府、林业局所在地。呼玛河由西南至东北从县城穿过,将县城分为南小北大两局部。横跨呼玛河的塔南公路大桥、塔南铁路大桥,把县城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塔河依山而流,由南至北在县城东南边汇入呼玛河中。县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大兴安岭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塔河火车站和塔河客运站位于县城中心的西侧。嫩林线铁路横跨呼玛河穿过县城西侧,直至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县。塔韩铁路从塔河车站出发,从县城东北部穿过,全长117km,经过十八站林业局,直至韩家园火车站。火车年客运量为32万人次,年货运量为139t,加格达奇—漠河和三合—塔河公路在县城相接。通过公路可以到达新林林业局、呼中林业局、漠河县、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呼玛县。汽车年客运量为21.7万人次。县城四面环山,西南高东北低,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而温湿,冬季漫长而枯燥寒冷。年无霜期为80~100天。塔河县城中心所在地原名“小固其故〞。1954年,林业部在森林经营调查时,因为此地位于塔哈河口,定名为塔河。1960年5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塔河镇。1961年,塔河城镇内由开发建设大兴安岭的铁道兵和林业职工,建成主要街道和8幢2层楼房。1965年第3次开发大兴安岭后,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成立了城镇管理机构,对城区进行规划布局,陆续兴建街道和居民住宅。1978年以后,林区经济迅速开展,推动了城镇建设。县城的市政设施、居民住宅和公共设施逐步配套,整体布局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1981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塔河县。塔河镇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85年,塔河县制定了?塔河镇开展总体规划?,使县城建设纳入到标准化、法制化开展的轨道。塔河县城内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饮食效劳、商企工业、播送电视、市内交通、通讯设施齐全。2002年末县域总户数32284户,共1018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033人。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831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819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47%;第二产业39536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55%;第三产业30585万元,占39.05%。四、西林吉镇漠河县城位于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西北部490km的西林吉镇,座落于漠河县中部。东邻老潮河,西靠卧龙山,南至9km老潮河大桥,北到黑山头。地势南部与西部略高。大林河自西向东穿越城区中部,将县城自然划为南北两个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2′37″,北纬52°57′50″。西〔林吉〕满〔归〕〔又称古满〕公路南北纵贯县城,嫩林线铁路沿大林河北岸横过城区。嫩林线向西行17km到终点站古莲,向东30km抵图强镇。西满公路向南147km有班车直达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满归镇,向北83km沿西〔林吉〕漠〔河〕公路可到北极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漠河县委员会、漠河县人民政府在河南中心区中华路中段东侧的15小区。县城聚落呈长方形,东西宽1.5km,南北长7.74km,城区占地面积8.74km2,其中居民区3.74km2。今日漠河县是历史上漠河县的延续,解放后漠河并入呼玛县,又于1981年从呼玛县划出,重新成立漠河县,现行区域在原漠河县幅员之内,县的名称先后相一致。1981年恢复漠河县制,县城设于西林吉镇。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县城西林吉镇有住户2672户,人口为11874人。1987年5月6日遭受特大森林火灾洗劫,县城变成废墟。大火扑灭后,由国务院复建指挥部和黑龙江复建指挥部在原来的根底上建设。镇内占地由原来的5.74km2,扩大为8.74km2。县城街内复建后共划为56个建筑小区,每个小区东西长300m,南北宽200m,松苑公园位于16小区。居民住宅小区巷道均以砂石修筑,两侧有排水沟,县委、县政府位于15小区,县人大、县政协、西林吉镇人民政府位于25小区。县城自南、东和北三面筑有1.8m高的马蹄形护坡大堤,全长6400m,底宽16m,堤面宽8m。2003年末统计,镇辖有居民7507户,其中家庭户7417户,集体户90户,有人口29506人,其中家庭户人口27933人,男性14581人,女性13352人;集体户人口1573人,其中男性1473人,女性100人,家庭户平均3.8人。1990年比1982年增加人口17632人,增长百分比为148.5%,平均每年增长16.5%。五、小扬气镇小扬气镇是松岭区〔局〕驻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物资供给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50°47′,东经124°17′。周围被绿水林场施业区环绕。总面积12km2。有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其中汉族占99%。该镇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温度为-2.7℃,最低温度–43.8℃,最高温度38.5℃。年均降水量415~500mm。初霜期8月下旬,终霜至翌年5月中旬。植物生长期90~100天。地势较平坦,土质肥沃。多布库尔河流经镇东部。小扬气镇原名松岭镇,于1974年正式成立。1981年全国地名普查时,根据火车站名改为小扬气镇。镇政府驻松岭大街,辖1个街道办事处,20个居民委。陆路交通方便,嫩林铁路和加塔公路经由本镇。文教卫生,现有小学4所,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技工学校1所,教师进修校和电视大学各一所。在校生达6000余人,适龄儿童的均已入学。设备齐全的幼儿园一所,根本上满足学龄前幼儿教育。区职工医院、区妇幼保健站和防疫站,有在职医务人员300多人,防病、治病水平逐年提高。电影院、新华书店、图书馆、播送站、电视卫生地面接收站,座落在松岭大街南北两侧。镇南有为修筑嫩林铁路牺牲的铁道兵战士而建的烈士墓、火车站广场建有东北抗日联军烈士纪念碑。六、新林镇新林镇是新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北纬51°41´,东经124°23´,平均海拔500m,总面积14.3km2。民族主要有汉族,镇人民政府驻林城街,辖24个居民委员会。该镇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低气温-47℃〔1月〕,最高气温37℃〔7月〕。常年多西北风〔4~5月更猛烈〕。无霜期90天左右。年降水量500mm左右。地势较平坦,西部略高。塔河和奥库沙卡埃河流经镇内。陆路交通便利。嫩林铁路穿过镇东部,三塔公路穿越镇中部。镇北部是建区以来保存下来的原始森林,陈雷省长为其题名为“原林园〞。新林区主要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均设在该镇。经济以地方工业为主,以农业生产为根底。七、呼中镇1967年9月建立东方红林场,1968年成立革命委员会,于1968年改称东方红公社革命委员会,1970年区机关搬迁至东方红公社后,职工、居民、家属纷纷沓至,人口骤增。1972年区决定组建呼中镇,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和行署批准,1973年2月呼中镇正式诞生并成立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撤消革命委员会为呼中镇人民政府。1987年4月黑龙江省民政厅正式成认呼中镇为乡镇级人民政府。呼中镇,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呼玛河上游。东与宏伟镇、碧水镇接壤,北与塔河县、漠河县交界,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毗邻,南与呼源镇和自然保护区相连。总面积为2920.4km2。辖10个居民委和5个自然村。1990年全镇总户数7758户,总人口为30185人。地处黑龙江的西北部,铁路林碧线通过镇至林海与嫩林线相连。呼新公路直达新林区,交通方便。设有呼中火车站、客运站。公路交通可达各乡镇场屯。八、韩家园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隶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行政区域在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东靠中俄界河黑龙江,南靠黑河市辖区,林区腹部有呼玛县林业局的三卡林场,西部紧靠嫩江,西临呼玛县林业局嘎拉河、十二站林场,西北部与新林林业局富林林场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25°00′~127°01′,北纬50°46′~52°17′,施业区南北长约150km,东西宽约65km。韩家园林业局地势比拟平缓,属于大兴安岭东南坡低山丘陵地带。境内最高海拔为780m,最低海拔143m,平均海拔为350m左右。大兴安岭山脉贯穿全境,地势呈西高东低。韩家园林业局东部是黑龙江,境内主要河流有呼玛河、宽河,其流向直接注入黑龙江。还有倭勒根河、绰纳河、古龙干河等,流向呼玛河。韩家园林业局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炎热,年平均温度为-2℃。全年降水量在450mm左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2%。全年无霜期在100天左右,早霜开始于九月中旬,止于翌年五月中旬。由于该局面积较大,地势上下差异显著,小气候变化比拟明显,年降水量亦有差异。九、图强林业局图强镇位于大兴安岭北坡阿木尔河流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22°47′13″,北纬52°53′41″,海拔454m。图强镇西部距漠河县城西林吉38km,东南与奋斗林场接壤,西北与育英林场毗邻,北部紧靠三亭山。本镇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暂短而炎热,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温度为零下3~5℃,最高气温30℃〔7月〕,最低气温-48℃〔1月〕,年降水量为400~500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5%左右。全年多西北风,风力最大6~7级,每年6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无霜期,年积雪期为165~175天,平均冻土深度为3m左右。1970~1977年,图强归阿木尔林业局管辖,称图强林场。1977年3月,图强林场从阿木尔林业局分出,划归新成立的图强林业局。1977年5月1日,图强镇正式成立。1983年11月26日,图强镇归漠河县领导。图强镇总面积5.5km2,图强镇是全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内辖10个居民委,有汉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回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10个少数民族。交通方便,嫩林铁路樟古段横贯本镇,并有运材公路和防火公路连接各林场、农场,通往外地。十、阿木尔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有9个林场,1个林业联合公司和局所在地共11个居点。阿木尔林业局局址,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劲涛镇,嫩林铁路距加格达奇420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3°09′30″,北纬52°51′15″。地势较平坦,额木尔河从南折向西流过。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区,冬季严寒且长,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昼夜温差大,最冷达-49.7℃,最热达35℃,年平均气温–5℃,年平均降水量400~500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78天。1970年开始筹建,经过17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是全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局域内交通方便。1965年修建了嫩漠国防公路,通过本局北部67km,经过龙河、依西2个林场。1974年8月15日嫩林铁路樟古段通车,从本局中部东西通过,并有长缨、劲涛、凌云三个车站。自修公路832.57km〔包括镇内公路17.7km〕有一O、二O干线两条公路,通往各林场。这些道路为林业生产、护林防火、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黑龙江夏季可通航,有利本局木材水上调运和水上交通。十一、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一户大型森工企业。位于黑龙江省呼玛、塔河两县境内,地处大兴安岭北坡,呼玛河下游、黑龙江西南岸,东、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邻是塔河林业局,南接韩家园林业局。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4ˊ23″~126°33ˊ21″,北纬51°43ˊ32″~53°04ˊ46″。全局总经营面积72.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65.1万hm2,非林业用地面积为7.2万hm2。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平缓,海拔高度一般在300~400m之间。黑龙江和呼玛河流经施业区,边境线总长243km。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寒冷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45.8℃,最高气温38℃,年平均气温-4.3℃,无霜期100~110天,年降水量460mm,多集中在七八月间。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古文化遗址为百年古驿增添神秘色彩,鄂伦春民族村可领略独特的纯朴民俗。截止2001年年末,全局总人口18694人,总户数6255户。有汉、满、蒙、回、达斡尔、鄂伦春、朝鲜、鄂温克、藏、锡伯10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人口为最多。在册职工9560人。下辖44个直属单位。有中学1所,小学7所。有职工医院1所,卫生所4处,防疫站1处。全局固定资产2.64亿元,自开发建设二十多年以来,实现工业产值18.5亿〔1990年价〕,实现利税1.96亿元,为林区社会经济开展和国家建设做出重大奉献。第三章区域城镇体系现状一、区域人口及城市化水平现状2002年末大兴安岭地区区域总人口为53.05万人,区域非农业人口为45.71万人,区域非农化水平为86.16%,区域城镇人口42.81万人,区域城镇化水平为80.70%,在黑龙江省与其它城市相比偏高,但与大兴安岭地区从事林业的人口较多,且与林业人口按城镇人口计算的实际情况相一致,详见表3—1。表3-1大兴安岭地区城市化水平现状〔2002〕地名总人口〔万人〕其中非农化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全区53.0545.7142.8186.1680.70加格达奇区15.5912.9912.3383.3679.09呼玛县5.292.923.655.2268.05塔河县10.198.907.5687.3874.19漠河县8.517.927.9593.1093.42松岭区3.423.252.9895.1887.13新林区4.904.754.1196.9983.87呼中区5.164.974.2896.3282.95二、职能结构大兴安岭地区中心城市职能集中、小城镇发育不健全,且城镇功能趋同,分工不明确。城镇专业化水平较低,虽已形成综合型、旅游型、交通型、林业型以及农贸型等多类型的各级城镇体系雏形,但除加格达奇及各县、区、林业局中心城镇有较明显的优势产业外,其余城镇均缺少主导特色产业,多数以林业及林副产品加工、集散等初级的资源加工工业为主。很多城镇采用小而全的产业开展模式,结果因资金分散而浪费投资,没有形成具有比拟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部门。实质上大局部城镇的职能只是某种工业职能的简单叠加、合并,尚不能在一定区域内承当一定的工业经济职能作用,更谈不上城镇彼此间的协调与开展。区域城镇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协调、整合。三、等级规模结构表3-2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现状〔2002〕等级规模序列等级规模划分(万人)城镇数量城镇名称个数(个)占总数比重(%)Ⅰ>10.012.8加格达奇Ⅱ5.0~10.012.8塔河镇Ⅲ1.0~5.0822.2呼玛镇、韩家园镇、西林吉镇、图强镇、劲涛镇、小扬气镇、新林镇、呼中镇Ⅳ0.5~1.0719.4盘古镇、十八站、劲松镇、翠岗镇、大乌苏镇、碧水镇、呼源镇Ⅴ<0.51952.8北疆、三卡、白桦、加北、兴华、鸥浦、金山、白银纳、瓦拉干镇、依西肯、开库康、兴安镇、漠河、古源镇、塔源镇、宏图镇、碧州镇、塔尔根镇、宏伟镇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包括建制镇、集镇和林业局局址。四、空间结构特征初步形成了以加格达奇城区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辐射布局的单中心极核型地域空间布局模式,即“中心放射、沿线密集、西少东多〞的空间结构特征。中心放射、沿线密集:是指以加格达奇城区为核心的放射状布局体系,主要以加格达奇—漠河铁路,省道207公路干线交汇或辐射,共同构成以加格达奇城区为中心的放射状交通网络,在此网络中主要城镇沿干线串状分布,以加格达奇为中心,有52.8%的城镇沿铁路、省级公路分布。在主要交通干线上分布着区域内大多数的城镇,这些地带是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的地区。西少东多:是指以加格达奇为中心,各级城镇分布呈不均衡状态。全区域平均城镇密度1座城镇/2350km2。具体为:加-漠铁路以东的广阔地区为城镇相对密集区,包括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塔河县、呼玛县及漠河县所属的各级城镇,该地区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90.36%,城镇人口占区域城镇人口的90%,是区域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呼中区的广阔地区为城镇稀少区,包括呼中区所属的各级城镇。第四章区域根底设施现状一、区域综合交通现状在主要运输方式中,大兴安岭地区内无航空和管道运输,群众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以水路为辅。根据?大兴安岭统计年鉴?,2003年全地区铁路客运量2044千人,货运量5300kt;公路客运量881千人,货运量3423kt。水运为季节性通航,码头泊位21个。〔一〕公路大兴安岭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建设是随着林区的开发逐步开展起来的,从1964年至今,大至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1990年〕的公路根底设施建设主要是以林业局、林场为根基向外辐射,干支岔线形成树状公路网布局,建设总里程为9839km,由于林业企业观念致使各林业局间留有大量断头路,形不成回路,致使公路运输开展缓慢。第二阶段〔1990~2002年〕为沟通及提高阶段,主要是区内各县、区及林业局间断头路的连接和县际公路的提等升级,到目前为止,主要公路网络根本形成。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公路交通兴旺。境内主要公路有111国道由南向西贯穿加格达奇区;还有207省道及209省道贯穿地区南北。2003年末,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公路总里程达17494.3km,初步形成了以加格达奇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连接区域城乡的公路网络体系。全区公路按技术等级划分:二级公路到达95.2km,占总里程的0.54%;三级公路到达2509.7km,占总里程的14.35%;四级公路到达14439.5km,占总里程的82.54%;等外公路449.9km,占总里程的2.57%。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29.1km,占总里程的0.2%;省道1444.9km,占总里程的8.3%;县道355.4km,占总里程的2.0%;乡道253.0km,占总里程的1.4%;专用公路15411.9km,占总里程的88.1%。〔二〕铁路1.概况大兴安岭地区区域内铁路网由嫩林干线、林碧和塔韩支线三条铁路组成。境内三条铁路跨越黑龙江省西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营业里程908.6km,其中黑龙江省境内611.7km,内蒙古自治区境内296.9km。管内共有车站46个,其中一等站1个,三等站2个,四等站28个,五等站15个〔详见下表4-1〕。表4-1大兴安岭地区铁路车站设置情况站别数量站名一等站1加格达奇二等站三等站2林海、塔河四等站28小扬气、古源、大扬气、劲松、新天、塔源、新林、大乌苏、碧州、翠岗、塔尔根、绣峰、瓦拉干、蒙克山、盘古、樟岭、长缨、劲涛、图强、育英、西林吉、宏图、韩家园、呼源、苍山、险峰、呼中、碧水五等站15松树林、翠峰、伊南、太阳沟、富乐、哈源、聂河、凌云、朝晖、古莲、永庆、十八站、查班河、朝家、发奋2.铁路线路及桥梁隧道2003年营业里程908.6km,线路总延展长度1121.5km,其中正线910.1km,站线149.9km,段管线40.8km,特别用途线6.0km。桥梁总数149座、7344延长米;隧道15座10577延长米。3.铁路运输加格达奇铁路办事处经济吸引区内有漠河、塔河、呼玛等3个县,莫力达瓦达翰尔族、鄂伦春旗2个自治旗,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等4个区、1个农场局,11个林业局,总面积8.35万km2,人口53万。2003年管内运行旅客列车11对,其中特快2对,直快3对,管快2对,普客4对。管内客运站舍32个,客运房屋总面积19.4万m2,其中候车室使用面积7092m2,有行包房50个,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医疗咨询服务正式协议版B版
- 2024年工程人员劳务合作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商业空铺租赁协议细则版B版
- 2024年企业间股权转让标准化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室内隔断装修工程协议标准样式版B版
- 2024专业施工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度35kv电力工程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基金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专业协议履行可靠性证明版B版
- 2024年发布: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开发合同
- 中医质控中心申请
- 昆明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2024年江苏苏州张家港市人社局招聘公益性岗位(编外)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空蜘蛛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防爆电源产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后勤服务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2024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我们的身体》(教案)
- 2024年广东省河源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各版本
- 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名师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