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优质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并掌握判断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并掌握判断非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3、掌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方法引导”、“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利用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的严谨性;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问题】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门捷列夫预言的准确性和锗元素名称来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学生书写】请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自主探究】(1)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是如何递变的?(2)尝试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3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成果展示】第3周期元素名称、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预测】第3周期元素从钠到氯,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减弱,得到电子能力增强。【问题】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阅读探究】教材中“方法导引”。【归纳总结】“方法导引”既锻炼提取信息的能力,有锻炼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解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论证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相对强弱。【实验探究】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自主探究】回忆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与镁和水反应的现象相比,你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总结】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板书】Mg+2H2O=Mg(OH)2+H2↑【归纳总结】钠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镁强.【实验探究】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现象。【合作探究】比较镁和铝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你又得出什么结论?【归纳总结】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板书】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结论】镁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铝强.【实验探究】向盛有Al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直到产生大量白色絮状沉淀为止。将所得沉淀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HCl和NaOH溶液,观察现象。【归纳总结】每组选派一位代表陈述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板书】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3HCl=AlCl3+3H2OAl(OH)3+NaOH=Na[Al(OH)4]【讲述】Al(OH)3既能和发生中和反应,又能和发生中和反应,我们把它称为两性氢氧化物。【讨论】从上述实验中能否比较NaOH、Mg(OH)2和Al(OH)3的碱性强弱?【归纳总结】元素钠镁铝单质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单质与盐酸反应剧烈反应剧烈反应,但较镁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NaOHMg(OH)2Al(OH)3碱性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结论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板书】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引入】我们又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呢?【阅读】教材P21页“方法导引”和P20页“阅读探究”。【概括】请完成表格:元素硅磷硫氯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气态氢化物化学式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酸性结论【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探究”和“概括”,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板书】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讲述】请看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发现,除第1周期外,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的金属逐渐过渡到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再到非金属元素,最后到性质极其稳定的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板书】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小结:学生自己总结【达标检测】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金属元素甲的失电子能力一定比乙强的有A.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B.甲、乙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甲单质表面产生气泡C.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甲的原子半径大于乙D.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2、下述事实能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强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室温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4、在第三周期中,置换氢能力最强的元素的符号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的符号为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的化学式是,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烧碱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节中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元素周期表有了大体的认识,对周期和族通过学习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中学生对无机元素化学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提取信息和利用提取信息进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了一般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又由于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革命性意义没有深刻认识,也没有感受到元素周期表的美和神奇,更谈不上形成利用元素周期表来解决问题,元素周期表工具的价值还没有得到体现,这节课要解决学生此部分疑惑。所以此刻学生能很好的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效果分析本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锻炼学生阅读提取信息能力、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等方面均达到教学设计要求,在提取信息能力和应用方面学生表现的比较好,如各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是谁学生在阅读后都能准确的找出来;但在提取信息后的综合应用方面我们同学做的不够好,多个别的信息理解不够透彻,如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酸性混淆、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理解时没有注意最高价三个字;同时在实验基本操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基本操作中有很多的错误操作如在学生滴加溶液做实验时胶头滴管深入到试管内部、在震荡试管时没有用手腕而是震动臂膀、加热实验时没有预热,需要学生加强练习。本堂课既锻炼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禁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一节课。教材分析知识脉络在前两节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了很深的了解,结合必修一中所学习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对第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探究,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元素所在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也就是“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二)知识框架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得知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和元素的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去探究学习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和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从而总结出同周期的递变规律。(三)方法框架:教材中贯彻了能锻炼学生能力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验探究、阅读探究等方法,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合理教学。评测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金属元素甲的失电子能力一定比乙强的有A.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B.甲、乙单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甲单质表面产生气泡C.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甲的原子半径大于乙D.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室温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4、下述事实能说明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弱的是()A.硫酸比盐酸稳定B.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盐酸酸性比氢硫酸强D.硫酸酸性比高氯酸强5、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D.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X>Y>Z6、A、B、C、D、E是同一短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前者强于后者,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前者强于后者,五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DEBAB.ECDABC.BAEDCD.BADCE7、在第三周期中,置换氢能力最强的元素的符号为,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的符号为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的化学式是,碱性最强的化学式是,显两性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是,该两性氢氧化物与盐酸、烧碱溶液分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名称是。8、现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与D的质子数之和为27,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5;0.9克单质C与足量盐酸反应,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C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2)A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某氧化物反应可为潜水艇提供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D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渐强、碱性减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C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本堂课在整堂课设计方面遵循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方面进行了锻炼(如何判断金属元素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和判断非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这也是我们同学学习过程中需要补强的一块,能提取出信息来还要会利用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在实验设计方面能有自己的思路并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并能分析优缺点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的要求。但在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表象出了很多的错误的基本操作如滴加液体、震荡试管、加热试管等,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教学要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要进行专项的学习和训练,将来才不会出现今天课堂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