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形的魅力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
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
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
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
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
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
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饰像框等方面。
板书设计:形的魅力
图
图2
演示讲解步骤
小结:同学们兴趣浓,积极性高涨。绘制效果较好。
课后反思:
整个课堂都在力图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大胆的运用形状进行
抽象画的创作。但是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画面内容还是趋
于雷同,模式性的东西很多,学生有意无意的都在描绘具象的东
西,没有放开胆子去画抽象的画面。
第2课形体的组合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
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
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
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板书设计:形体的组合
作品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学生们对工艺美术课的
兴趣很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建立在线描画的基础上的造型活动,是学习立体造
型的基础和过渡,具有承上而启下地位。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
的规定,联系学生生活的现实,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需
求,体现教育的人文性。不刻意追求学练的形式,创设宽松愉快
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学得开心,学得认真、画得不错、
评得更棒;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基本形体,他们可是一切设计造型
的基础,通过大家的不断地学习和努力,美好的生活、宏伟的建
设蓝图还要靠他们来描绘和创造。他们在课堂上,自由表达,放胆
想、放胆做、放胆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完善人
格与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享受美术学习的快
乐O
第3课抽象的雕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
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
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
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
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
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
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板书设计:抽象的雕塑
范作讲解
课后小结:
作业效果良好,兴趣高,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教学反思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不但仔细观察、欣赏了课本上艺术家是
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我还利用教学参考书图例引导学生
欣赏思考,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创作欲望,期待着下节课
他们有好的作品造型,从而达到本课发挥学生创造力、提高动手
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目标。
第4课学构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绘画作品,初步了解构图的基本概念、形式与法则,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形式与法规进行构图训练,发展学生
的想象力,创造了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构图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在体
验构图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师:课件、优秀作品、绘画工具等
生:勾线笔、彩色笔等。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认识构图的知识,学会利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
难点:如何巧用构图知识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解读课题,认识构图。
思考:什么是构图?
小结: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
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这称为构图。那么,如
何把物体组织在画面上才会有美感呢?
2、拼拼摆摆,探究差异。
(图略)图1画面零散有变化,图2画面统一无变化,图3画
面统一有变化。
小结:在组织画面时要遵循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
衡的构图原则。
二、发展阶段
1、欣赏作品,感知理解。
思考:画家是怎样组织画面的?它有什么基本规律?
(1)法国塞尚的《苹果与橙子》(油画)
(2)中国冷军的《桃》(油画)
(3)意大利莫兰迪的《静物》(油画)
(4)中国胡善余的《桃与壶》(油画)
小结:不同的构图形式,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1)三角形:稳定感。
(2)井字形: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
(3)圆形:饱满有张力。
(4)十字形:安全、和平、庄严。
(5)S形:优雅有动感。
2、课堂实践。提升内化。
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构图形式,为一组静物组织画面。
3、点评分析,示范矫正。
作业出现的问题:教师点评矫正:(1)散一一主次对比求得变化。
(2)齐一一调整重心求得变化。
(3)聚一一疏密对比求得变化。
(4)板一一打破对称求得均衡。
(5)闷一一调整大小求得灵动。
4、交流评价,分享成果。
评价的标准:是否运用构图的形式与法则组织画面。
三、拓展阶段:不同构图给人怎样的感受。
课后小结:
画面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多数同学对经营构图还
是不能够理解。
教学反思
学生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学生初
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
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第5课静物写生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
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观察事物的能力。
3、体会写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2、学习写生的构图知识,学会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各种静物、写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
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它指以日常
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
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
3、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
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
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
生对象
3、写生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
(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
(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1、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
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2、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板书设计:静物写生
课后小结:画面效果良好,优秀率百分之
十以上。
教学反思:
在处理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感时,有一部分同学透视感强,
很快能表现出来,但还有部分同学透视观念不强,出现了远小近
大的现象,使前后层次混乱,画面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我鼓励他
们今后要多观察,找透视规律,加强练习,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画
画有非常大的帮助。透视问题是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今后要
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提醒并改正错误认识。
学生通过写生练习,不但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大有提高,更重要
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这对学生学习各门功课都有好处。
第6课喜怒哀乐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人物五官的变化与情绪的表达,学习喜怒哀乐的表现方法。
2、欣赏古今中外名画名人形象的生动表现,模仿各种表情,体会
不同情绪,画一下人物的喜怒哀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画、画笔、4开纸。
生:画笔、纸张。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人物的表情,了解五官的表情特征和表现方法。
难点:画人物的不同表情,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小游戏放松)同桌两人做不同的夸张表情,比一比,谁做的
最夸张。
2、导入课题:《喜怒哀乐》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件图片中人物的生动形象,生一起说出每个人物分别都
在哪个部位进行了夸张表现。
师小结:我国古代艺术家总结出了画诀: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
翘,画人哭,眉掉眼垂泪下落,画人怒,立眉瞪眼牙紧咬,画人
愁,皱眉锁眼嘴角掉。
2、根据课件图片,师示范讲解几种不同表情人物。
(1)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部轮廓。
(2)画出头发和头饰的形态。
(3)画出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
(4)完成整幅头像的描画。
3、欣赏作品,比较、分析人物表情特征使学生懂得人物
头像画既要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又要表现其精神面
貌。
三、实践阶段
1、作业:画一个有表情的人物头像。
2、要求:构图饱满,突出不同人物表情五官的特征,抓住
人物的精神面貌,适当加上背景注意颜色的使用。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之间
互相学习,评价,师总结建议给予鼓励,对完成快的同
学提出新的要求。
五、收拾整理
学生整理好自己的绘画用品,注意卫生。
板书设计:第6课喜怒哀乐
课后小结:同学们对线描的兴趣很高,绘画效果良好,优秀率百
分之九十以上。
教学反思
为了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表情变化规律,我在整堂
课中正确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堂课从
猜表情到看眼神猜表情;从玩一玩、讲一讲、说一说到画一画;
从色彩感知到作品欣赏;从课堂练习到作业讲评,无不体现课堂
结构的严密性,营造情境自然流畅,课堂中采用了有趣的教学方
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完整、美观,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第7课夸张的脸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
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
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二)新授
揭题:夸张的脸
1、欣赏课本中的范例: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
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颗,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落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
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
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
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证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
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
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欣赏一些漫画人物头像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夸张。
3、请几位同学做模特,对他们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练习。
游戏:做微笑、愤怒、哭泣等各种表情。
观察五官特征。
方法:观察--分小组讨论各种表情的五官特征一交流评价--欣赏
图片
4、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创作,画面构图安排得当;能概括表现人
物表情;三、作业: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
以拼贴,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六、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板书设计:第7课夸张的脸
漫画课是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孩子们兴趣浓厚,绘画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创作
一张夸张的脸是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
接触陶泥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
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将童稚娱
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整节课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
程中发现规律。如我搜集名人漫画并亲手作画,学生感到惊喜并
羡慕,这使他们学习更有动力。
“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
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表现一张“夸张
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
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
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板书设计:第7课夸张的脸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
面效果,拓宽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
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3、通过尝试体验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
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准备:
师:课件、示范用具、笔刷、颜料、调色盘、纸板、肥皂粉等
材料。
生:颜料、调色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
果。
难点: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
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出示图片肌理有几种类
型?
生:回答肌理的形成和类型。
师: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是物体表面,理是纹理。肌
理主要分为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土地、木材、
水波纹、玻璃。人工肌理表现的方法有很多,用不同的工具材
料能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除了以前所学的拓印和对印的方
法之外,还可以用肥皂粉进行绘制肌理效果。(出示课题:《神
奇的肥皂粉》)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自主发现肥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形成,
尝试制作具有激励效果的彩色底板。)
师:为什么肥皂粉会使画面形成这种斑驳的肌理效果呢?同学
们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图,就知道这些斑驳的
效果是怎样形成的了。教材中提供的步骤图你们都看明白了
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图,试着自己动手制
作一张肌理效果的彩色底板。
学生:边制作边思考问题;
2、肥皂粉撒在色画纸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效果。
3、肥皂粉遇到色画板后为什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教师:这是因为干肥皂粉在吸收周边水和色彩时,肥皂粉和水、
色彩的多少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平淡无奇的肥皂粉
竟然变成了绘画媒材,是不是非常的神奇呀!
二I、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彩色底板图,比较、分析产生问
题的原因。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尝试制作一张皂粉撒点肌理效果的彩色
底板。对比一下,你所制作的彩色底板与教材中提供的彩色底
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老师的示范,纠正问题原因,巩固所
学新知识。
师:根据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师示范错误做法,
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A、水分刚好,肥皂粉太多|太少对比;
B、色彩涂抹太厚|太薄对比。
生观察思考并说出解决方法皂粉的聚与散'色彩的厚与薄,
水分的多与少。
3、引导学生再次动手试做彩色底板,了解制作要领,避免
问题再次出现。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总结,我们初步掌握了皂粉撒点制作彩色
底板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总结出来的注意要点,再尝试制作
一张彩色底板。(学生:再次练习制作彩色底板。)
三、欣赏作品,创作表现
师:如何把制作好的彩色底板变成一幅有趣的具有肌理效果的
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是采用什么方
法进行制作的。
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学会用对折剪贴方法和拼贴方法和拼贴
方法制作有趣的物体。
《用彩色底板剪出的花瓶》这幅作品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
生:直接利用制作好的彩色底板剪出花瓶的造型。
《小松鼠的世界》这幅作品又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它又是怎样制
作的呢?
2、师出示步骤:A制作彩色底板,B剪贴色块,C组织画面。
3、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了解抽象艺术形式表现有肌理效果
的艺术作品的方法。
生对照作品说感受,师总结和归纳制作步骤。
四、示范引导,激发想象
师:结合所学的《形的魅力》一课,用彩色底板剪裁出
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自由行,然后进行联想,创作抽象
人物画。
五、作业要求
教师: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和示范,同学们了解并掌
握了肥皂粉神奇特征和制作方法,也学会了怎样利用制
作好的彩色底板。根据作业要求,请同学们根据事先制
作好的彩色底板进行构思想象,剪裁出各种不同的形
状,制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美术作品。
要求:作品构思新颖、构图饱满,画面组织富有层次感,
统一中有变化。
学生:设计制作。
六、展评阶段
1、你是怎样根据彩色底板进行联想的?画面表现了
什么内容?
2、你觉得这些作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3、通过本课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七、拓展阶段
1、能否掌握皂粉撒点的方法,制作彩色底板。
2、能否运用彩色底板进行联想,设计制作具有肌理效
果的美术作品。
板书设计: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和好的颜料和皂粉进行组合,观察其变化带来的乐趣。
表现出兴趣浓,画面效果还可以。
友思;这一课,是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
教学,并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
从而掌握特殊的色彩技法,体会不同色彩技法能产生的
不同的色彩感觉,感受独特的画面效果。是让学生在“玩”
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创作过程带来
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
力。也能拓宽学生的对于绘画领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第9课写意蔬果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写意蔬果国画作品欣赏和写意
蔬果国画技法与练习两大部分。
教学目标:
掌握蔬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用写意技法表现蔬菜瓜果的练习。
教学难点:
造型的准确、下笔的肯定。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和徐家昌的
《葫芦》,感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
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教
师可以补充其他欣赏作品。
2、活动二:演示和体验毛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
锋等的具体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与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演示。
学生作相应练习。
3、活动三: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
教材中是以葫芦的画法为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师应通过现场
演示让学生理解。当然,教师也可以选用其他蔬果画法作例子。
4、活动四: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5、活动五: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6、活动六: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在本节课上,同学们大胆创作,对学习山水画的兴趣很高,绘画
效果良好。
课后反思:
有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国画的,所以在以开始的时候特别的
混乱。但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老师的介绍,基本上都有了进一步
的了解。课室的卫生要特别注意。
第10课写意动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动物的笔墨特点,运用水、墨、色表现动物的
结构、神态、特点。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习运用笔、墨、色概括表现动物
的方法,画出动物的特点。
3、欣赏名作,体会水墨动物画的美。
二、教学准备
师:课件、写意动物作品图片,写意画所需的工具材料。
生: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笔、墨、色概括动物的形体、动态、神情等特点,用
水墨画表现一至两种动物。
难点:巧妙地运用笔、墨、水、概括表现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a播放水墨动漫作品《功夫熊猫》。让学生观察视频画面是用什
么方法来表现的。
b组织学生对水墨动漫《功夫熊猫》中的表现技法、表现主体
进行交流。
2、发展阶段
a欣赏教材中的三幅名家写意动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作品的用笔、用墨特点。
b小组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总结用笔方法,即点文法、和破
笔法,以及用墨方法,即破墨法、积墨法等。
3、分析教材中《松鼠》的画法,了解动物结构与用笔的关
系,并进行示范。师做范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画
顺序,以及如何用概括的方法来表现松鼠的结构特点
(头、胸、腹、臀、四肢、尾巴等)。
4、欣赏教材里的三幅学生习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师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的笔墨特点、构图
形式等进行欣赏。
5、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鼓励学生大
胆作画,并提醒学生注意用水、用墨的好习惯。教师进
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喜欢的动物作品展评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写意
动物画法的一些体会,比如,如何应用笔墨特点表现动物特征
等。
六、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学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第10课写意动物
反思:禽鸟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他们的兴趣
是很高的。要他们真正掌握禽鸟画的画法,还需要引导学生对
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第11课学画松树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
笔方法学画松树。
2、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
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
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
的美。
二、教学准备
师:搜集赞美松树的诗词、名家松树摄影图片,准备国画
所需的工具材料。
生:带齐毛笔(大楷、斗笔)、调色盘、墨汁等工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
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难点:巧妙地运用墨色变化和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出示课件请学生诵读南朝范云的《咏寒松》诗:修条拂
层汉,密叶障天济。凌风劲节,负雪见贞心。
b交流诗意并点题:松树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树,是长青不老
的象征,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法画松树。
2、发展阶段
a欣赏一组松树摄影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松树的形态特征:
挺拔型与虬(qiu)曲型并从图片中探究“树分四歧(qi)的特
点。
b欣赏图片了解松针的基本组成:圆形、扇形、马尾型等。
C对比欣赏:出示摄影作品《迎客松》的图片,与胡也佛的
国画作品《迎客松》进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悟画家是如
何描绘松树枝干形态及体现“树分四歧”特征的。
d欣赏金农的《百木之长》,观察画家表现松树的用笔用墨
方法。
e示范与实践(1):临摹教材中有关松树枝干及松针的画法,
提醒学生用中锋干笔表现枝干,松针的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
心两种,组织松针的方法为“品”字形结构。
示范与实践(2)师示范整棵松树的表现方法(含画题与落
款),学生进行第二次练习。
五、展评阶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六、拓展延伸
欣赏几幅古今画松名家的作品,渗透有关松树品格的德育内
容。
七、收拾整理。
板书设计:第11课学画松树
小结: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尝试了运用笔墨
学画松树枝干,来感受水墨的美。作业效果较好。
第12课十二生肖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肖的来历,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用彩泥制作富有个性的十二生肖形象。
二、教学准备
师:课件、生肖剪纸作品、彩泥、泥塑范作等。
生:彩泥及制作生肖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十二生肖文化背景。
2、学会用彩泥塑造有创意的十二生肖象。
难点: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块面等方面塑造富有个性的十二
生肖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用谜语引入课题。
”一人有一个,全国有几个?准确一计算,只有十二个。”
你猜这是什么?
学生猜出谜底后出示课题(既谜底)“十二生肖”。
(二)新授
1、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学
生交流收集的各种有关物品)这十二种动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说
说理由吧!(学生讨论)
2、学生自由说说对十二生肖的认识,各抒己见。
十二生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十二生肖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
化的积极情感。
4、深入了解生肖“龙”的文化内涵。
龙的由来,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龙的艺术表现形式(工
艺绘画、民俗活动、建筑装饰等)。
5、教师制作泥塑“龙”,并分析归纳其制作要点。
(1)构思要有独创性。
(2)以大块面做基本形体(要简洁)。
(3)以小块面拼贴主体特征(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与衔接,并适
当夸大动物的主体特征)。
(4)装饰、调整。
6、欣赏其他生肖动物的立体造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动手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泥捏制一件你喜欢的十二生肖小动物。
2、学生分组制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挑选“创意奖”作品并展示。
2、请学生讲评作品。
3、师小结。
五、欣赏各种十二生肖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
六、小结:学生学习认真,积极性较高,作业效果不是很理想。
这节课我始终坚持对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一点小小的成功都
应该用激励性语言给予肯定,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能行!
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制作的环节中,我
对每个人同学的创意都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更大胆去想象,富
有创意的作品一件件应运而生。
第13课风筝的魔力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知识,如中国传统风筝的种类,结构特征和制作方
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
师:竹条、风筝纸、风筝图例、课件、双面胶、棉线、风筝线板。
生:竹条、风筝纸、双面胶、棉棒、风筝线板、飘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运用传统材料制作一件
板式菱形风筝。
难点:板式菱形风筝中骨架的左右对称和中心问题;风筝中十字
形骨架的缠绕;风筝面与风筝骨架的粘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抢答题形式引入课题:课件出示(1)风筝起源于(中国),最
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制造的。
2、风筝又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3、导入课题:风筝的魅力
(二)新授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最大的风筝制造地在哪吗?(山东潍
坊)山东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在那里,每年都会举办盛
大的风筝节,根据地域和制作风格差异,风筝在不同城市呈现出
不同的地方特色。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风筝的知识。
2、课件展示:欣赏中国传统风筝不同种类的样式,并用结构红线
图的方式将风筝的制作骨架体现出来,学生学习并了解差异。
师介绍风筝的种类及特征:(1)硬翅风筝(2)软翅风筝(3)
板式风筝(4)串式风筝(5)桶形风筝等。
同学们这些不同种类的风筝,在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外
形都是对称的。
师:风筝的骨架一定是对称的,但风筝面的图案就不一定是对称
的,可以是不同的图案。
3、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一个板式菱形风筝。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
风筝的制作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绑。简称“四
艺”,即扎骨架,糊纸面,绘花彩,绑风筝线。
(1)扎一扎骨架
扎骨架时,两根竹条呈十字摆放,横向竹条放在竖向竹条三分之
一处,左右对称。
a缠绕骨架前,棉绳要留出15厘米长的绳头。
b固定骨架时,用交叉缠绕法,即将棉绳对角缠绕,左缠绕5下
右缠绕5下,如不够牢固可再缠绕5下,最后打结,并留出15
厘米长度绳尾。
c展示部分骨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
错误。
⑵糊一一糊纸面
将纸面平铺在桌面上,再把风筝骨架摆放在纸面上。
将风筝面预留3厘米的四边依次折好,用双面胶整条粘贴平整。
粘飘带:装饰风筝的肩膀或尾部,宽2〜3厘米,长度30厘米左右。
(3)绘一一绘花彩
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欣赏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风筝样式,还
学习了闽南传统文化知识,用菱形的构图方式创作了一幅具有闽
南地方文化特色的绘画作品。
现在请同学们取出第一课时完成的闽南传统文化绘画作品,告诉
你们一个秘密:它就是“四艺”中的绘花彩环节,也就是我们今
天制作菱形风筝的风筝面。
(4)绑一一绑风筝线
师示范打结法。
(三)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风筝,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制作完成的风筝,师生交流。
(五)放风筝
师讲解放风筝的技巧:一抽一放。
(六)户外放风筝进行小结,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稳。
板书设计:第13课风筝的魔力
课后小结:学生学习兴浓,积极性高涨,优秀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课后反思: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自己
喜欢的风力玩具作品有风车,各种各样的风筝。他们带着自己的
作品奔出教室,将手中的作品纷纷放上天空,他们欢呼着・••望
着他们一张张笑脸,我开心的笑了。
第14课微观世界
课堂类型:造型表课时:1课时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
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
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具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
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
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
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
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
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
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
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
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
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课后小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
品没有完成。
板书设计:第14课微观世界
反思:在本节课上,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表现。但个别创作
困难的学生,我只是鼓励他,让他多看范例,今后还要加强这些
学生的辅导,以待提高。
第15课会亮的玩具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用电发光的原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加工成会亮的玩具。
3、通过制作会亮的玩具,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进行灯泡发光原理的解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
结合灯泡发光原理的电路知识制作”会亮的玩具”的设计图和实物
模型。
2、如何根据灯泡发光原理及各种发光源,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制作
出会亮的玩具。
教具学具:制作发光的材料及玩具外观的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
(电路、光源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实验器材,(出示:一
节干电池,一小节电线,一个小灯泡,胶布);好的,同学们,你
们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吗?(师生共同探讨,并进
行尝试,也可以请学生现场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备注:结合科学课的知识,将电线的一端绕在小灯泡的线圈上固
定好,另一端则用胶布固定在干电池的负极,这时只要将小灯泡
接触到干电池的正极,小灯泡即会发亮。
、新型:
a)引导阶段
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这一组实验,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一幅
电路图(展示电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灯泡、电线、开关等的工
作原理呢?(可做小组讨论,师生交流,一起探究得出灯泡发亮
的相关工作原理)
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懂得了灯泡发亮的工作原理,现在请你们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接下来将要制作的“会亮的玩具”做好内
芯。(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b)发展阶段
现在同学们都能完成内芯的制作,但只有光源材料能称得上是玩
具吗?当然不能。要知道我们要“发明”的可是会亮的“玩具”啊!
而且制作光源难道只有通过制作“内芯”这种方法吗?(启发学生
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光源制作的探索,并在完成光源制作
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构思,如何设想会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完成了”会亮的玩具”的光源制作,下一节我
们将在现有“光源”的基础上,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希望你们能收
集更多的材料,结合“光源”,设计出有创意的科学小玩具。
(设计构思,设计稿制作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光源”制作知识
2、发展阶段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身边已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小组讨论,提
出设计方案。
(2)结合学生提出的方案,教师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探究。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设计图稿(实物图、原理图、拟出设计方案、
材料分析等)
(备注:参考方案,见学生用书图例)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设计稿展示,学生互评,请小发明家进行介绍,教师肯
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结合下节课的实际操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完成了设计稿,也就是说我们要制作的”
会亮的玩具”已初具模型了,下一节课我们将根据设计稿进行实物
组装,请同学们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材料。
(模型组装阶段)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完成了设计稿,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
设计稿”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备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稿是设计方案的书面体现,它结合
了图象、文字,包含了构思、原理、材料分析等,是整个设计环
节中相当重要、不可缺少的一步;也为下一步的实物模型制作做
好了铺垫。)
2、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出示实物。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稿(小组合作),结合第一节课已经
制作好的“光源”部件,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创造,制
作出一个与众不同发亮的玩具。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四、作品展示
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并进行作品互评,小发明家们的讲解、答疑,
老师加以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以鼓励。
板书设计:第15课会亮的玩具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真正尝试了一次设计、创作
的完整体验,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比较满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
们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开动脑筋,使自己不断的进步。
教学反思: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为了完成本课的任务目标,解决教学
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和同学们比一比,玩一玩的游戏过
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并让学生学生体验到T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殍成果的兴奋,
树立起自信性格,掌握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思维和求知欲望。
第16课小布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小偶人,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制作工艺。
2、尝试运用废旧布料,利用贴、扎、编、粘等制作方法,巧妙搭
配布料的色彩、图案的质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站立的小布偶。
3、感受亲手制作的小布偶的质感与拙朴,体验用小布偶进行表演
的乐趣。
教学准备:
师:课件、收集各种不同形式的小偶人资料图片等。
生:乒乓球、纸杯、纸筒、各种废旧材料、毛线、剪刀等工具材
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身边所能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可以站立的小布偶。
难点:小布偶站立的稳定性和肢体的灵活性,布料色彩和图案的
搭配。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生欣赏各种手工艺小偶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展示制作好的小布偶,提出本课学习要求,运用所带材料制作小
布偶。
二、发展阶段
1、探讨如何制作小布偶的支架。了解小布偶外形,观察制作的材
料。拓展如何用废旧材料对小偶人进行装饰。交流不同的布料搭
配。(色彩的搭配、质感的搭配、纹样的搭配等)认真观察,拓展
思路,发挥想象,增强审美能力。
2、讨论把废旧布料经裁剪后能够“穿”在小偶人身上,选择已有
的材料表现出漂亮的小布偶。
3、师演示讲解制作布偶步骤:
(1)制作支架:将卷好的纸筒(身体、胳膊、脖子)和乒乓球一
起粘和好。
(2)设计外衣
将带来的花布进行合理安排裁剪装饰在支架上。
(3)添加局部
五官、发饰等进行装饰。
4、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拼装组合、透叠带来的乐趣,提高动手能
力。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课件出示制作要求:(1).做一个布偶;(2).根据自己的想像进
行设计,注意布料色彩和图案的搭配。(3).注意卫生,把剪掉的
纸和碎布放在口袋里。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学生简述制作心得和创作感受。
小组交流,可否给小布偶们配上合适的布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
作品?让学生课后思考。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不错,大家也都开动了自己的脑筋。你
们今天学得开心吗?(开心)老师希望你们带着今天所学的知识,
走出课堂,制作出更多更美更有趣的东西,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
生活。
反思:在小布偶的制作上,同学们发挥了想象力,利用所带材料,
设计缝制粘和小布偶,作品新颖有趣。不足:作品比较粗糙,再
细致精巧一些会更好。
第17课电脑美术一一对称图形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
2、”复制、粘贴”命令和对称图案的关系。
3、试用Windows画图板上各种上具当画笔,设计多种形式的图
案,并发展成多样对称图案。
4、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
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2、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
教具学具:电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演示导入:运用课本中的对称图案制作简易的动画表演,激发
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欣赏导入用各种电脑软件制作的电脑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对称图
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电脑美术的意义。
3、探索切入:出示一对称图案,要求用电脑绘制。方法不限。
师归纳小结,引出”复制、粘贴”命令。
4、熟悉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是笔刷工具的使用,因为它是
windows画图板里唯一的线条有变化的手绘工具,需要用鼠标反
复熟练运用。并懂得改变它的笔画特点、粗细样式。
5、熟悉各项菜单下的各种命令。特别是编辑菜单下的“复制、粘
贴”选项,图像菜单下”旋转、反转“、“拉伸、扭曲”选项。
6、制作对称图案:
⑴用铅笔工具设计图案的一半。
⑵尝试用形状工具、线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半个图案。
⑶用笔刷工具或油漆桶工具为图案上色。
(4)用选择工具选中画好的半个图案,在编辑菜单下执行"复制、
粘贴”命令,在图像菜单下执行"旋转、反转”命令,组合成对称图
案(选择工具要在透明粘贴的状态下)。
7、对称图案的组合:把绘制好的一个对称图案进行组合,使它有
一定的空间和主题。
要使图画有变化,应注意:
⑴对称图案不仅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
⑵复制的对称图案可以做放大、缩小、拉伸、扭曲等处理后再组
合成新画面。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1、把对称图案作连续图案或构成设计练习。
2、鼓励用其他软件制作对称图案。为自己设计的图画添加文字或
照片,作封面或其他平面作品设计。
板书设计:第17课电脑美术一一对称图形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兴趣高涨,能够跟随老师运用各种工具(线
条工具或笔刷工具)绘制图案,效果还可以。
教学反思
老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师生共同来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在
教学中,学生由有趣----乐趣----志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在
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的推行中,使我获得T一个任何时候也无
法相比,充分发挥的空间。老师对每个学生应充分了解,成为很
好的朋友。在艺术课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多学习素质教
育理论,钻研课程改革的内容,让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学习。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第18课旅游节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定一个
主题。
2、根据主题,每个小组完成一组能够反映当地风貌的“旅游节”
宣传资料。
3、增进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1、当地旅游资源的表现(图、文资料)。
2、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
教具学具:调查当地旅游资源,收集当地地图以及收集相应的文
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教师提供的各类资料。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讨论,
为本小组将要设计的旅游节确定一个主题,以反映当地风貌〈桂
林山水旅游节、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厦门旅游节等〉,并交流。
2、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旅游风景区图片、旅游线路图、宣传海报、宣传小
册子等范例。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例,了解各种创作手法,启发学
生创作思路。
(2)学生分小组讨论本组作业的呈现方式,制定初步创作计划。
(3)学生说说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者设计当地旅游线路图的方
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旅游资源就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
源两种。自然旅游资源有山、水、森林、江河湖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