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演示文稿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演示文稿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演示文稿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演示文稿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优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当前第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当前第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2.定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当前第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当前第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当前第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考试大编辑整理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当前第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学习准备,又可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

”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2.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梯。

3.教学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二)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洛伦兹

“印刻”现象:无需强化,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当前第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当前第9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一、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观点: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不断变化。为了说明这种变化,皮亚杰首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他还认为,当个体原有图式能同化环境汇中的新知识经验时,他的心理就处于平衡状态,而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同化环境中的新知识经验时,他的心理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当前第10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在皮亚杰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但是,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随着儿童从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他们由一个不能思维,仅依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的有机体逐步发展成一个具有灵活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独立个体。当前第1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几个概念: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2.同化:是主体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3.顺应:是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的刺激情境时,对自身图式作出相应地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当前第1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一、感觉动作阶段——从0岁到2岁

特点:1.儿童赖以吸收外界知识的图式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以及手的动作。最初只是简单的反射,后来逐渐从学习中变得复杂起来,由身体动作发展到心理活动。2.开始用思维去解决问题。3.客体的永恒性(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当前第1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特点:1、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

2.泛灵论倾向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1岁特点:1.已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

2.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

a数量守恒(6-7岁),b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c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9-10岁),d体积守恒(12岁)当前第1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3.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4.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缺乏抽象性,对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感到十分困难。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15岁

1.个体的认知已经超越现实而无须以具体的事物为中介。2.他们不仅能从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3.他们不但能思考和检验单个命题,而且还能发现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4.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当前第1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维果斯基,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公认为是当今学习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主要观点:他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探讨思维与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1.更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高级心理机能。当前第1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2.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内化: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当前第1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认知发展遵循的路线:

①维果斯基: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

他把语言看成是认知发展的工具,认为个体的的发展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的过程。②皮亚杰:非语言动作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语言-社会语言他把语言看成是认知发展的副产品,个体的发展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过程。3.他认为,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他提倡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当前第1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最近发展区:1.定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当前第19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对教学的启发: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观,在教学实践上已出现三项改革活动: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和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当前第20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进入青少年时期,中学生的感知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即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的、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研究发现,中学生观察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2.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对事物观察的精确度是与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随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细节的感受性逐渐增强。此外,中学生对比事物的正确率也逐渐增加。

当前第2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3.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由于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参与到观察中去,中学生的观察逐渐变得全面和深刻。国内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能够掌握观察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能够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等顺序进行观察,既能进行全面观察,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重点观察。当前第2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

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目的的明确,逐步自觉独立确定记忆任务,选择记忆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记忆。

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进入中学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加深以及言语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意义识记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的意义识记就超过了机械识记,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当前第2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初中学生在抽象记忆发展的同时,具体形象记忆也在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已慢于前者;到了高中时期,抽象记忆发展迅速,而具体形象记忆则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当前第2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优势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还需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日趋成熟。

当前第2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1.喜欢争论2.理想主义(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各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当前第2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当前第2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定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当前第2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婴儿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3岁,幼儿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形成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儿童早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儿童晚期)

该阶段发展任务主要是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当前第29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少年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性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4岁,青年期)

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形成亲密感。7.繁殖感对停滞感(24-65岁,成人期)

繁殖就是“对养育和指导下一代有兴趣”,通常人们通过抚养自己的孩子获得普遍关注。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热爱家庭、关心社会,有责任感和义务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不关心别人和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死亡,老年期)

当前第30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作用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当前第3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当前第3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健康人格的建构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1)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2)其次,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当前第3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①从形式上看: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②从内容上看:生理的我、心理的我和社会的我③从自我观念上看: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二)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个体在生物成熟的基础上,在与成长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大约在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评价。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并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当前第3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两个人物的观点:①皮亚杰:青少年两种认知歪曲:1.假想的观众2.个人的虚构②埃里克森;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当前第3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与方法当前第3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当前第3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一、中学生的认知差异(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三种认知风格: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赫尔曼.威特金①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②场独立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心理学家常用镶嵌图形测验来评估认知方式当前第3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卡根①冲动型: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作出反应,但出错率较高;②沉思型:不急于回答,他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但做出认知决定的时间长,错误比较少。3.整体型与序列型——戈登.帕斯克①序列型:从一个假设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展开的②整体型: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是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当前第39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认知能力差异1.智力及其测量认知能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也常被视为智力。最早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S-B),1905年由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引入美国,被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2.智力的差异①个体差异:a表现在量和质的不同b表现为成熟时间的差异②群体差异:a智力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当前第40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当前第4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中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有人甚至将性格等同于人格。(一)性格的特征差异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④性格的意志特征: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当前第4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二)类型差异1.机能类型说——培因①理智型②情绪型③意志型2.向性说——荣格①内向型②外向型3.独立-顺从说——阿德勒①独立型②顺从型当前第4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性格的性别差异①男性度②女性度

1974年,美国的麦考比和杰克林出版的《性别差异心理学》被认为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四)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当前第4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典型真题评析:

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当前第4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2.人格的核心是(

)。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当前第4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同步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顺序性和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当前第4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当前第4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7.少年期指(

)。

A.3岁~6、7岁

B.11、12岁~14、15岁

C.6、7岁~11、12岁

D.14、15岁~25岁

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纳一西孟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书克斯勒量表

当前第49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英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0.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二年级当前第50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

当前第51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3.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独立型和顺从型

C.沉思型与冲动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E.外倾型与内倾型

4.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A.性格的社会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E.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当前第52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5.下列选项是对皮亚杰个体思维发展理论的叙述和评价,其中正确是(

)。

A.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图式或认知结构

B.图式或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C.皮亚杰将思维发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的顺序是:感知一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D.现在有些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的某些观点存在质疑

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当前第53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三、填空题

1.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____

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____。

4.埃里克森提出了____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_____成分和意志成分。

当前第54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6.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差异。

7.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9.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维度。

10._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1.美国

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12.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当前第55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四、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人格

3.最近发展区

4.关键期

当前第56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五、简答题

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当前第57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六、论述题

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2.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当前第58页\共有63页\编于星期三\1点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2.(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

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