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缘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数学-缘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数学-缘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数学-缘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数学-缘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了解添加辅助线的必要性.2.通过拼图实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探究、交流、推理等活动,发扬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严谨性.学习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学习难点: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新图形解决问题.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回眸线索三角形蓝和三角形红见面了,蓝炫耀地说:“我个头比你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也比你大!”红不服气地说:“那可不好说噢,你自己量量看!”蓝用量角器量了量自己的内角和,就不再说话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评理说理,为红蓝排忧解难,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交流经验,初见猜想取一张三角形纸片,把它的三个角剪开,拼在一起,看看得到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猜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_.(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丰富的拼图活动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为下一环节“说理”证明作好准备,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相识定理,精讲点拨结合新图形,仔细观察拼图,请给下面的每句话标上对应的图号.1)作BC的延长线CD,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作∠1=∠A.()2)作BC的延长线CD,过C点作CE∥AB.()3)过A点作EF∥BC.()4)过A点作AE∥BC.()5)在BC上任取点D,过D作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AEAECBA=3\*GB3③ADBCEFDBCEFDABCEFD=2\*GB3②=4\*GB3④注:这里的CD,CE称为辅助线.辅助线一般画成____线.2.请你根据图(1)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已知: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求证:∠A+∠B+∠C=180°.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在△ABC中,∠A+∠B+∠C=180°.思考:请你在其他3个图形中任选一个给出证明.(思路总结:为了证明三个角的内角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倾听他人的方法,从中获益,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辅助线的桥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初中阶段一个重要数学思想――转化思想,为学好初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相知应用,巩固拓展ABCABC例1.在△ABC中:①∠A=35°,∠C=90°,则∠B=______.②∠A=50°,∠B=∠C,则∠B=______.③∠A:∠B:∠C=3:2:1,④∠A-∠C=35°,∠B-∠C=10°,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求∠B的度数.例2.如图,直线AB∥CD,在AB、CD外有一点P,连结PB、PD,交CD于E点。请问:∠B、∠D、∠P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加以证明?回味情深,总结反思(采用先让学生归纳补充,然后教师再补充的方式进行: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⑵你有什么收获?出示投影)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添加辅助线是构建“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轮回相守,达标测试(通过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则每一个锐角等于______度.2.△ABC中,∠A=∠B+∠C,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个钝角.4.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小于度,最小内角不能大于度.ABABC①若∠A=50°,∠B=60°,则∠C=___.②若∠A=50°,∠B=∠C,则∠C=______.③若∠A=50°,∠B-∠C=10°,则∠B=____④若∠A+∠B=130°,∠A-∠C=25°,则∠A=____,∠B=____,∠C=____.6.A.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A.CCDB学情分析鲁教版教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与证明放到七年级下学习,学生刚开始学习几何的证明,对如何添加辅助线,如何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等都不清楚。思维特点: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和谐地融入到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中。但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受理解能力、思维特征等的限制,学生还要依赖直观图形。知识准备:在前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进行了验证,所以学生对这一性质非常熟悉。而在本章前五节内容中,通过对定义与命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基本的证明格式,对几何定理之间所存在的逻辑的先后顺序也有所感悟。学习任务分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要在本节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拼图验证,而在于逻辑推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有理有据进行证明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并初步具备了将数学符号化进行思维实验的能力,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七年级的数学学习呈现出抽象化、复杂化的趋势,有些学生觉得数学更加难以理解,枯燥乏味。针对这一问题,联想到与人擦肩而过,进而交往、相知、相守的过程,我从一首诗出发,设计了回眸、初见、相识、相知、回味、轮回六个环节,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应用落实。具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理有据地分析证明思路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小组合作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地,根据三种拼图法得出证明中辅助线的几种作法,我采用直观图形与文字叙述配对的形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难点突破了,整个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能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证明这个自己得到的“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进而运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验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第六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一课时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为今后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新旧知识联系与对比: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猜想,进而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证明及简单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课前回眸找线索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世五百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前世五百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1.三角形的分类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三角形、________三角形2.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________相等。两直线_____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________互补。3.平行线判定定理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课后达标测试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则每一个锐角等于______度.2.△ABC中,∠A=∠B+∠C,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3.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多有个直角,个钝角.4.一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小于度,最小内角不能大于度.ABABC①若∠A=50°,∠B=60°,则∠C=___.②若∠A=50°,∠B=∠C,则∠C=______.③若∠A=50°,∠B-∠C=10°,则∠B=____④若∠A+∠B=130°,∠A-∠C=25°,则∠A=____,∠B=____,∠C=____.6.A.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A.CCDB课后反思我所讲的课题是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虽然以前在八年级也讲过这节课,但是鲁教版教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学习与证明放到七年级下学习,学生刚开始学习几何的证明,对如何添加辅助线,如何正确书写证明过程等都不清楚,此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定理的证明,学生能行吗?看完教材后我的心中充满担心。2016年3月17日,我录完这节数学课后,心里感觉很愉快。因为同学们表现可圈可点,都能积极观察,积极思考,积极交流、展示,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我则成了一个“悠闲”的老师。两个成功的创新之处: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环节类比与人交往的过程。联想到与人擦肩而过,进而交往、相知、相守的过程,我从一首诗出发,设计了回眸、初见、相识、相知、回味、轮回六个环节,数次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应用落实。2.抽象的思维实验“添加辅助线”通过构造新图形具体化。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通过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定理让学生感悟出辅助线的作法。我采用直观图形与文字叙述配对的形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得到自己的“猜想”,巧妙地分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事实也证明学生的接受程度很好。满足常规好课的几点要求:1.引入简单精炼,给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能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2.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每个三角形都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纸拼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起来会更加的清晰、醒目。3.在本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阶段,我设置了“比比谁最快”题目,而且此类题目的要求是哪位同学想尝试一下,等学生站起来准备好之后,教师再把题目投影出来,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速度,而且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临考能力,同时得到结果后要为同学们讲解本题的解法。我个人认为,给同学们讲题目的过程中收获是更多的。4.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到了充分地发散和发挥,通堂的气氛活跃、轻松。值得努力的不足之处:1.不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比如在学生讨论拼图方法后,我似乎不敢距离学生太远,恐怕中间会出现什么差错。而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来完成展示的;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怎么办?由于时间限制,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有点少。3.仍需苦练教师基本功,普通话有待提高。回味之前备课的那些不眠之夜,感触依旧很多。这段精心雕琢着的时光,让一切变得如此富有意义,它必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关于“三角形内角和”有如下要求——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边角位置关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计算有关角度的问题。因此,我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上。在定理证明过程中,学生首次在教材中接触辅助线,教学难点自然就成了“添加合适的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