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_第1页
中国信息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_第2页
中国信息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_第3页
中国信息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_第4页
中国信息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6-前言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它包括生产与非生产性的资产。固定资产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国有资产总量达到了近10万亿。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它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标志着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里实物管理和价值核算是分开的,目前由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负责,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作。电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为企业提供一个专业管理企业资产的模式。系统的目标是,以规范的内部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一种用户同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一个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1章绪论1.1系统开发背景、目的及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大领域,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固定管理系统亦是如此。以往固定资产员由于缺乏适当的软件而给其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本论文所介绍的便是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方便在固定资产安排和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工作任务。该系统适用于普通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使用上力求操作容易,界面美观,另外,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能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进行软件升级。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到模块化分析、模块化设计和代码编写的模块化。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管理对每个企业单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可以使资产发挥最大效益,杜绝各种不良资产,反之则会造成生产资料利用率低下,甚至造成资产流失。本管理系统是为适应于的固定资产管理而开发的软件。从资产使用的角度管理固定资产,协助学校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管理模型,提供全面数据的编辑、查询、系统管理等等功能,达到对资产科学管理的目的。企业以前的有关资产管理的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固定资产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大大加重。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很多企业急切希望能够将大部分繁琐的工作交由计算机的处理,已减轻人工的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而计算机的普及更加快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产生。上一代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采用Foxbase或FoxPro,系统开发环境也是数据库内置的开发工具。其特点是单机单用户方式,开发简单,能充分利用数据库的特性。其缺点是开发出的系统依赖性强,运行必须依托数据库环境;不容易升级与扩展;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与并行操作;代码重用性差。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差的问题更加突出,而新需求的提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系统在可扩展性和标准化的要求更高。而原有的系统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缺点而无法在适应现有的需求了。因此,使用现在的新技术,开发出适应新的需求的新系统的任务刻不容缓。1.2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据中国的特点,许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最早的学者给管理信息系统也下了一个定义,登载于《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该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企业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1]。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生命周期法(LifeCycleMethod)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且比较成熟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而系统开发出来后,并不意味着生命周期的结束,而意味着根据组织的需要对系统的修改和重建的开始;原型法(PrototypingMethod)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旨在改变生命周期法的缺点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该法的开发思路是首先根据用户的要求,由用户和开发者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利用系统快速生成工具,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再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将模型不断补充、修改、完善,如此反复,最终直至用户和开发者都比较满意为止,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较为理想的管理信息系统;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开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制定一个完善、可行、合理的开发计划,不仅是系统开发成功的保证,而且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1.3开发及运行环境硬件平台:CPU:P41.8GHz;内存:512MB以上。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2003。数据库:SQLServer2005。浏览器:IE5.0,推荐使用IE6.0。Web服务器:IIS5.1。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像素。系统运行平台系统在XP环境运行,支持微软IE系列浏览器。系统开发平台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它具有安全性好、工作可靠、数据海量的特点。前台:开发工具采用vs2005集成开发环境。第2章开发工具简介2.1简介ASP.NET是ASP的下一代版本,然而ASP.NET又并非从ASP3.0自然演化而来,在许多方面,ASP.NET与ASP有着本质的不同。ASP.NET完全基于模块与组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与可定制性,数据处理方面更是引入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新技术,正是这些具有革新意义的新特性,让ASP.NET远远超越了ASP,同时也提供给web开发人员更好的灵活性,有效缩短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ASP.NET与Windows2000Server/AdvancedServer的完美组合,为中小型乃至企业级的web商业模型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ASP.NET是统一的Web应用程序平台,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服务。ASP.NET为能够面向任何浏览器或设备的更安全的、更强的可升级性、更稳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新的编程模型和基础结构。ASP.NET是Microsoft.NETFramework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在高度分布的Internet环境中简化应用程序开发的计算环境。.NETFramework包含公共语言运行库,它提供了各种核心服务,如内存管理、线程管理和代码安全。它也包含.NETFramework类库,这是一个开发人员用于创建应用程序的综合的、面向对象的类型集合。2.2VS2005开发工具介绍VisualStudio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是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目前已经开发到9.0版本,也就是VisualStudio2008。VisualStudio可以用来创建Windows平台下的Windows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也可以用来创建网络服务、智能设备应用程序和Office插件。1998年,微软公司发布了VisualStudio6.0。所有开发语言的开发环境版本均升至6.0。这也是VisualBasic最后一次发布,从下一个版本(7.0)开始,MicrosoftBasic进化成了一种新的面向对象的语言:MicrosoftBasic.NET。由于微软公司对于Sun公司Java语言扩充导致与Java虚拟机不兼容而Sun被告上法庭,微软在后续的VisualStudio中不再包括面向Java虚拟机的开发环境。2002年,随着.NET口号的提出与WindowsXP/OfficeXP的发布,微软发布了VisualStudio.NET(内部版本号为7.0)。在这个版本的VisualStudio中,微软剥离了VisualFoxPro作为一个单独的开发环境以VisualFoxPro7.0单独销售,同时取消了VisualInterDev。与此同时,微软引入了建立在.NET框架上(版本1.0)的托管代码机制以及一门新的语言C#(读作CSharp,意为C++++)。C#是一门建立在C++和Java基础上的现代语言,是编写.NET框架的语言。.NET的通用语言框架机制(CommonLanguageRuntime,CLR),其目的是在同一个项目中支持不同的语言所开发的组件。所有CLR支持的代码都会被解释成为CLR可执行的机器代码然后运行。VisualBasic、VisualC++都被扩展为支持托管代码机制的开发环境,且VisualBasic.NET更是从VisualBasic脱胎换骨,彻底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机制。而VisualJ++也变为VisualJ#。后者仅语法同Java相同,但是面向的不是Java虚拟机,而是.NETFramework。2003年,微软对VisualStudio2002进行了部分修订,以VisualStudio2003的名义发布(内部版本号为7.1)。Visio作为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架构应用程序框架的程序被引入,同时被引入的还包括移动设备支持和企业模版。.NET框架也升级到了1.1。2005年,微软发布了VisualStudio2005。.NET字眼从各种语言的名字中被抹去,但是这个版本的VisualStudio仍然还是面向.NET框架的(版本2.0)。它同时也能开发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如开发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的程序等。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软件,甚至包含代码测试功能。这个版本的VisualStudio包含有众多版本,分别面向不同的开发角色。同时还永久提供免费的VisualStudioExpress版本。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分析3.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本系统主要采用ASP.NET技术,开发语言C#,开发环境VisualStudio.NET2005,运用三层架构:底层的数据操作层,中间的业务层操作和呈现给用户的界面层。表示层的作用是和用户的操作产生可见的交互,比如呈现数据,比如收集数据。业务层组织表现层要呈现的数据,处理表现层收集过来的数据,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在业务层。数据操作层把业务层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地数据库中和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绐业务层。层间数据的传递运用业务实体类,业务实体类是一些代表了软件世界需求的剥离了行为的类。没有了行为,这些类自然就是一些数据的集合,而他们的作用,自然也是传递数据。数据操作层负责和SQLServer2005交互。数据操作层主要是调用SQLServer2005中的存储过程来实现对数据的操作。3.2系统层次功能图系统功能模块图:固定资管理系统固定资管理系统资产信息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变更管理模块增加方式管理资产信息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变更管理模块增加方式管理资产类型管理维修管理模块部门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图3-1系统功能模块图3.3系统功能描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几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的。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该模块负责采购计划,采购,申请部门审批,验收入库等功能●固定资产增加:增减方式是固定资产变动的方式,增加方式包括购置、自建、投资、融资租入等。在页面中点击增加即进入固定资产页面,此时,每个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将被取出,包括编号、价格、使用年限等,并按照相对固定的格式放置在页面的不同区域,所有固定资产使用大致相同的页面布局,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分类固定资产,以便查询。●固定资产减少:减少方式包括报废、变卖等。页面中点击资产减少即进入固定资产页面,此时,每个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将被取出,包括编号、价格、使用年限等。●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根据现有的<会计准则>中,由用户所在公司的要求选择折旧方法,分别有不计提折旧,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固定资产维修管理:该模块可以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机器设备损坏的情况作出处理,包括维修计划,维修申请,维修记录等。●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设置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进行设置,该项设置做为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依据之一,一般可分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等。该模块使用户更加容易地对资产的性质做出判断,也方便资产的分类第4章数据库设计分析4.1数据库设计过程4.1.1数据库及其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数百万个数据库系统在运行,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企业管理,银行管理,资源管理,经济预测一直到信息检索,档案管理,普查统计等.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装备了12个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大型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分布在邮电,计委,银行,电力,铁路,气象,民航,情报,公安,军事,航天和财税等行业。现在,数据库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并且不断的与其它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面象对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等各种数据库系统。在人类迈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候,信息变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生产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充分认识到,数据库是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数据库的建设规模,使用水平已成为衡量该国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数据库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4.1.2数据库设计概念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更新、加工、统计和传播等操作。对于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来说,为使现实世界的信息流计算机话,并对计算机话的信息进行各种操作,就是如何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软件和相关硬件系统,将用户的要求转化成有效的数据结构,并使数据库结构易于实现用户新的要求的过程。切的说,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有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4.1.3数据库设计周期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数据库设计的周期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1、规划阶段确定开发的总目标,给出计划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以及接等方面的设想。2、分析阶段认真细致地了解用户对数据的加工要求,确定系统的功能与边界。本阶段的最终结果,提供一个可作为设计基础的系统说明书,包括对软硬件环境的要求和一整套完善的数据流程图。3、设计阶段把需求分析阶段所确定的功能细化,主要工作是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内部设计详细的流程。4、程序编制阶段以一种或几种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表达上一阶段确定的各模块控制流程。程序编制时应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5、调试阶段对已编好的程序进行单元调试(分调),整体调试(联调)和系统测试(验收)。6、运行和维护阶段这是整个设计周期最长的阶段,其工作重点是收集和记录系统实际运行的数据。在运行中,必须保持数据库的完整性,必须有效的处理数据故障和进行数据库恢复。同时解决开发过程的遗留问题,改正错误进行功能完善。4.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过程数据库概念设计是使用E-R模型和视图集成设计法进行设计的。它的设计过程是:首先设计局部应用,再进行局部视图(局部E-R图)设计,然后进行视图集成得到概念模型(全局E-R图)1、视图设计一般有三种方法:(1)自顶向下。这种方法是从总体概念结构开始逐层细化。如教师这个视图可以从一般教师开始,分解成高级教师、普通教师等。进一步再由高级教师细化为青年高级教师与中年高级教师等。(2)自底向上。这种方法是从具体的对象逐层抽象,最后形成总体概念结构。(3)由内向外。这种方法是从核心的对象着手,然后向四周逐步扩充,直到最终形成总体概念结构。如教师视图可从教师开始扩展至教师所担任的课程,上课的教室与学生等。2、视图集成的实质是将所有的局部视图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概念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各个E-R图设计中的冲突。常见的冲突有以下几类:(1)命名冲突。命名冲突有同名异义和同义异名两种。如教师属性何时参加工作与参加工作时间属于同义异名。(2)概念冲突。同一概念在一处为实体而在另一处为属性或联系。(3)域冲突。相同属性在不同视图中有不同的域。(4)约束冲突。不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约束。视图经过合并形成初步E-R图,再进行修改和重构,才能生成最后基本E-R图,作为进一步设计数据库的依据。ZheJiuZheJiu折旧表Staff管理员表FenPei 分配表Depot部门表WeiXiu资产维修表ZCXX资产表BianGeng变更表ZiChanType 资产类别AddFangShi增加方式表图4-1E-R图4.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4.3.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包括各种表和表间关系)是优化关系数据库的核心。设计好逻辑数据库,可以为优化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性能打下基础。逻辑数据库设计不好,会损害整个系统的性能。辑数据库设计包括使用正规的方法来将数据分为多个相关的表。拥有大量窄表(列较少的表)是规范化数据库的特征。而拥有少量宽表(列较多的表)是非规范化数据库的特征。

通常,合理的规范化将提高性能。当有用的索引可用时,MicrosoftSQLServer2000查询优化器可高效地在表间选择快速、高效的联接。规范化的一些益处包括:排序和索引创建更快,聚集索引的数目更大,索引更窄、更精简,每个表的索引更少,这样将提高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的性能。空值更少,出现不一致性的机会更少,从而提高数据库紧凑性。随着规范化的不断提高,检索数据所需的联接数和复杂性也将不断增大。太多表间的关系联接太多、太复杂可能会影响性能。合理的规范化通常很少包括经常性执行的、所用的联接涉及4个以上表的查询。有时,逻辑数据库设计已经确定,全部进行重新设计是不现实的。然而,尽管如此,将大表有选择性地进行规范化处理,分为几个更小的表是可能的。如果是通过存储过程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则架构的这种更改可能不会影响应用程序。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创建一个视图,以向应用程序隐藏架构的更改。在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规范化规则指出了在设计良好的数据库中必须出现或不出现的某些特性。关于规范化规则的完整讨论不属于本主题的范畴。不过,有几个可帮助获得合理的数据库设计的规则:1、表应该有一个标识符。数据库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每个表都应有一个唯一的行标识符,可以使用列或列集将任何单个记录同表中的所有其它记录区别开来。每个表都应有一个ID列,任何两个记录都不可以共享同一ID值。作为表的唯一行标识符的一列或多列是表的主键。2、表应只能存储单一类型实体的数据。3、表应避免可为空的列。4、表不应有重复的值或列。4.3.2数据表下面是本系统中的数据表,。1.管理员Staff表:表4-1所示表4-1管理员表2.ZiChanType资产类别表,这里主要存储资产类别信息。表4-2所示表4-2资产类别表表3.FenPei分配信息表,表4-3所示表4-3员工信息表4.Depot表,部门表。表4-4所示表4-4部门信息表5.WeiXiu表是资产维修信息表,表4-5所示表4-5资产信息表6.变更信息表,BianGeng,表4-6所示表4-6业务信息表7.ZCXX资产信息表,存储的是资产信息。表4-7所示表4-7资产信息表8.ZheJiu折旧信息表。表4-8所示表4-8折旧信息表4.4ASP.net与数据库连接4.4.1数据库连接方法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分析一个现有软件的数据库结构,简单的说,就是想知道两点1、各种数据保存在哪个表2、在什么情况下,表中的数据会发生更新数据库的连接方法有3种:1、为数据库中的每一个业务表建立对应的更新表当相应业务表的数据被更新时,触发器会把更新的类型和记录写进相应的更新表,更新表的字段除了包括相应业务表的所有字段,还添加了三个字段。(1)一个自增的ID(2)更新类型(I插入;D删除;U更新)(3)更新时间2、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总更新表当任何一个业务表的数据被更新时,触发器会把更新的类型和表名写进总更新表,作用是快速找到当前发生数据更新的表总更新表有四个字段(1)一个自增的ID(2)更新类型(I插入;D删除;U更新)

(3)更新的表名(4)更新时间3、为每一个业务表建立三个触发器,分别对应插入、删除、修改三种操作当业务表发生更新时,会把更新前的记录、更新后的记录、删除的记录、插入的记录写入相应更新表。4.4.2本系统所用的连接方法本系统使用的是sql2005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addkey="Dsn"value="Server=.\SA;DataBase=GuDingZiChan;Uid=sa;Pwd=sa;"/>publicstaticDataSetReturnDataTable(stringsql){using(SqlConnectionconnection=new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connection.Open();SqlCommandcmd=newSqlCommand(sql,connection);SqlDataAdaptersda=newSqlDataAdapter(cmd.CommandText,connection);DataSetds=newDataSet();sda.Fill(ds);returnds;}}第5章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人机界面,是人与机器进行交互的操作方式,即用户与机器互相传递信息的媒介,其中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好的人机界面美观易懂、操作简单并且具有引导功能,使用户感觉愉快、增强兴趣,从而提高使用效率。5.1登陆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一个身份验证的过程,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的合法性,当输入管理员姓名和密码都正确时,点击“确定”,系统会自动进入到主界面。当姓名或密码错误时,点击“确定”,系统会提示“没有此用户”。系统登陆模块如图4-1所示。管理员可以由此进入不同的界面进行操作。图5-1用户登陆界面用户登陆相关代码如下:当点登陆时系统将执行下面的代码:protectedvoidImageButton1_Click(objectsender,ImageClickEventArgse){stringuName=userName2.Text;stringpwd=password.Text;Userus=newUser(uName,pwd);//新建一下对象if(us.Login()==true)//调用类方法{Session["UserType"]=us.getUserType;Session["UserID"]=us.getUserID;Session["UserName"]=us.getUserName;Response.Redirect("default.aspx");}elseResponse.Write("<script>alert('帐号或密码错误!');window.location='Login.aspx';</script>");}定义了一个user.cs的类 下面是关键类方法publicboolLogin(){try{SQLStringst=newSQLString();st.SelectFiled("username",username,"=");st.SelectFiled("userpwd",userpwd,"=");stringsqlString="selectid,username,usertypefromStaffwhere"+st.GetSelectFiledString_UnID();SqlParameter[]parameteres=Get_Parameteres();DataSetds=DataBaseBuilder.Query(sqlString,parameteres);if(ds.Tables[0].Rows.Count==1){userID=ds.Tables[0].Rows[0][0].ToString();username=ds.Tables[0].Rows[0][1].ToString();usertype=ds.Tables[0].Rows[0][2].ToString();returntrue;}else{returnfalse;}}catch{returnfalse;}}privateSqlParameter[]Get_Parameteres(){SqlParameter[]parameteres=newSqlParameter[4];parameteres[0]=newSqlParameter("@username",SqlDbType.VarChar);parameteres[0].Value=username;parameteres[1]=newSqlParameter("@userpwd",SqlDbType.VarChar);parameteres[1].Value=userpwd;parameteres[2]=newSqlParameter("@usertype",SqlDbType.VarChar);parameteres[2].Value=usertype;parameteres[3]=newSqlParameter("@userID",SqlDbType.VarChar);parameteres[3].Value=userID;returnparameteres;}}5.2系统主界面设计(1)管理员主界面系统正确登录后,进入到系统主界面,首页是系统的主要界面,当用户进入系统最先看到的便是首页,首页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用户对这个系统的兴趣和评价,因此首页要美观,布局要合理、有秩序,不但要包含系统的主要模块名称,还要使用方便,基于以上几点,在首页中主要以菜单的形式表现系统的内容和功能,用菜单给命令分组,使用户能够更方便、更直观的访问这些命令。如图5-2图5-2系统管理员主界面左边的菜单设计采用的是,treeview的服务器控件,调用一个xml文件,下面是关键代码:TreeView1.Nodes.Clear();//清空XmlDocumentdoc=newXmlDocument();创建一个对象stringurl=Server.MapPath("./xml/treeconfig.xml");doc.Load(url);foreach(XmlNodenodeindoc.LastChild.ChildNodes){if(Session["UserType"]!=null){if(node.Attributes["ID"].Value==Session["UserType"].ToString()){TreeNodetn=newTreeNode();tn.Text=node.Attributes["Text"].Value;TreeView1.Nodes.Add(tn);AddNodes(node.ChildNodes,tn);}}else{if(node.Attributes["ID"].Value=="guest"){TreeNodetn=newTreeNode();tn.Text=node.Attributes["Text"].Value;TreeView1.Nodes.Add(tn);AddNodes(node.ChildNodes,tn);}}}TreeView1.Nodes[0].SelectAction=TreeNodeSelectAction.None;this.Label1.Text="当前用户:"+Session["UserName"].ToString();}}privatevoidAddNodes(XmlNodeListnodes,TreeNodetreeNode){foreach(XmlNodenodeinnodes){TreeNodetn=newTreeNode();tn.Text=node.Attributes["Text"].Value;if(node.Attributes["Navigate"]!=null){if(node.Attributes["Navigate"].ToString()!=""){tn.NavigateUrl=node.Attributes["Navigate"].Value;tn.Target=node.Attributes["Target"].Value;}if(node.Attributes["Collapse"].Value=="true"){tn.CollapseAll();tn.SelectAction=TreeNodeSelectAction.Expand;}tn.SelectAction=TreeNodeSelectAction.Expand;treeNode.ChildNodes.Add(tn);if(node.ChildNodes.Count!=0){AddNodes(node.ChildNodes,tn);}}}}protectedvoidTreeView1_SelectedNodeChanged(objectsender,EventArgse){for(inti=0;i<this.TreeView1.Nodes.Count;i++){//跌迭根节点if(this.TreeView1.SelectedValue==this.TreeView1.Nodes[i].Value){//如果选中的是根节点,就展开this.TreeView1.SelectedNode.Expanded=true;}else{for(intj=0;j<this.TreeView1.SelectedNode.Parent.ChildNodes.Count;j++){//就让选中节点的所有同级节点收缩this.TreeView1.SelectedNode.Parent.ChildNodes[j].CollapseAll();}//然后再展开选中的节点及其所有父节点this.TreeView1.SelectedNode.Parent.Expanded=false;this.TreeView1.SelectedNode.Expanded=false;}}}5.3部门管理部门管理主要是对公司所有部门的添加,删除操作。如图5-3图5-3部门图5-4部门查看其关键代码如下:{DepotDepot=newDepot();string[]keyId=newstring[1];keyId[0]="id";this.GridView1.DataKeyNames=keyId;this.GridView1.DataSource=Depot.Select().Tables[0].DefaultView;this.GridView1.DataBind();}protectedvoidGridView1_RowDataBound(objectsender,GridViewRowEventArgse){}protectedvoidGridView1_RowDeleted(objectsender,GridViewDeletedEventArgse){}protectedvoidGridView1_RowDeleting(objectsender,GridViewDeleteEventArgse){stringKeyID=this.GridView1.DataKeys[e.RowIndex].Value.ToString();DepotDepot1=newDepot();Depot1.id=KeyID;Depot1.Delete();GridViewBind();}5.4资产管理模块增减方式是固定资产变动的方式,增加方式包括购置、自建、投资、融资租入等。在页面中点击增加即进入固定资产页面,此时,每个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将被取出,包括编号、价格、使用年限等,并按照相对固定的格式放置在页面的不同区域,所有固定资产使用大致相同的页面布局,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分类固定资产,以便查询。如图5-5图5-5资产添加关键代码如下:protectedvoidPage_Load(objectsender,EventArgse){if(!Page.IsPostBack){ZiChanType.BindDropDownList(this.ddlZiChanType);AddFangShi.BindDropDownList(this.ddlZengJiaFangShi);}}protectedvoidButton1_Click(objectsender,EventArgse){ZCXXZCXX=newZCXX();ZCXX.zcbh=this.txtZCBH.Text;ZCXX.ZCName=this.txtZCName.Text;ZCXX.ZCXH=this.txtZCXH.Text;ZCXX.RZDate=this.txtRZDate.Text;ZCXX.SCCJ=this.txtSCCJ.Text;ZCXX.ZiChanType=this.ddlZiChanType.SelectedItem.Text;ZCXX.ZengJiaFangShi=this.ddlZengJiaFangShi.SelectedItem.Text;ZCXX.ZCYuanZhi=this.txtZCYuanZhi.Text;ZCXX.SyNianXian=this.txtSyNianXian.Text;if(ZCXX.Insert()>0){Response.Write("<script>alert('添加成功!');window.location='ZCXXView.aspx';</script>");}else{Response.Write("<script>alert('添加失败!');</script>");}}}图5-6资产查看5.5业务管理模块业务管理模块分为:分配管理、变更管理、维修管理、折旧管理四个子模块,主要功能是能资产进入相关的业务操作。下面重点讲术一下分配管理的操作如图:5-7图5-7资产分配管理主要是能资产的查看,对每个部门每个人把调用的资产明细查看关键代码如下:protectedvoidButton1_Click(objectsender,EventArgse){FenPeiFenPei=newFenPei();FenPei.ZCBH=this.ddlZCBH.SelectedItem.Text;FenPei.FPFS=this.txtFenPeiFangShi.Text;FenPei.FPYY=this.txtFenPeiYuanYin.Text;FenPei.TJDate=this.YYSimpleCalendar1.Text;if(FenPei.Insert()>0){Response.Write("<script>alert('添加成功!');window.location='FenPeiGuanLiView.aspx';</script>");}else{Response.Write("<script>alert('添加失败!');</script>");}}privatevoidGridViewBind(){FenPeiFenPei=newFenPei();string[]keyId=newstring[1];keyId[0]="id";this.GridView1.DataKeyNames=keyId;this.GridView1.DataSource=FenPei.Select().Tables[0].DefaultView;this.GridView1.DataBind();}5.6维修管理模块维护信息登记处理该模块可以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机器设备损坏的情况作出处理,包括维修计划,维修申请,维修记录等。图5-8维修管理5.7折旧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根据现有的<会计准则>中,由用户所在公司的要求选择折旧方法,分别有不计提折旧,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图5-9维修管理5.8基本设置模块基本设置有两个子模块:分配管理添加变更管理资产类型主要是对资产类别的添加,数据添加到表里面增加方式主要是对资产添加时,选择方式,变更方式也是一样图5-10资产类别管理图5-11资产增加方式管理结论系统开发严格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结合了大量的如数据库、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理论,有正确广泛的理论支持;系统实现后能够完成音像店管理的日常工作,极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正确性,并能够提供强大的查询功能,供管理者决策使用,因此具有一定的辅助决策功能;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提供了功能较为强大的数据安全功能,防止了误操作,并支持灾难性恢复;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效率高易掌握。最后,该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其设计开发过程具有通用性,对类似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MarcoBellinaso著,杨剑译,ASP.NET2.0网站开发全程解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2.KevinHoffman,JeffGabriel著,汪钟鸣、战晓苏译NETFramework高级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3.BradMaiani,JamesStill著,康博译,VisualC#.NET编程经典[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 4.Karli

Watson

Christian

Nagel

等著,

齐立波

翻译,黄静

审校,C#入门经典[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5.AndrewParsonsNickRandolph著,吴雷译,C#高级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6.KevinHoffman,JeffGabriel著,汪钟鸣、战晓苏译,NETFramework高级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7.萨师煊、王珊编著,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8.闪四清编著,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9.陈英学编著,ASP.NET深入编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

10.张海藩编著,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11.刘杨等编著,突破C#编程实例五十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12.李真文编著,SQLServer2000Developer’sGuide开发人员指南[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年

13.黄梯云编著,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JeffreyPutz,MaximizingASP.NETRealWorld,Object-OrientedDevelopment.AddisonWesleyProfessional[M],2005

15.ChrisUllman,JohnKauffman,ChrisHart,DaveSussman,DanielMaharry.BeginningASP.NET1.1withVisualC#®.NET[M],2003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HYPERLINK"/detai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