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课件_第1页
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课件_第2页
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课件_第3页
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课件_第4页
普通心理学第十三章人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人格Personality1Outline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第二节人格理论第三节认知风格第四节人格测验第五节人格成因2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结构3人格概念的起源Personality,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为面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外在的人格品质,外壳和面具。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4一、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稳定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功能性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5二、人格结构(一)气质(二)性格(三)自我调控系统(四)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

6

(一)气质(Temperament)1、气质定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脾气、秉性72、气质的学说(一)气质的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提出了体液说。认为构成人体内的体液有四种:根据哪一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8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都是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多血质——热、湿——春胆汁质——热、干——夏抑郁质——寒、干——秋粘液质——寒、湿——冬按照希波克拉底的原意,他所谓的四种气质类型含义很广——即决定人的整个体质(也包括气质)。9体液学说,在五百年后为罗马医生盖仑(C.Galen,约130—200)所发展。他将四种体液作种种配合而产生出13种气质类型,并用拉丁语temperameteum一词来表示气质这个概念。这便是近代“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多血质(sanguinetemperament)

胆汁质(cholerictemperament)

抑郁质(melancholictemperament)

粘液质(Phlematictemperament)10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

平衡性灵活性(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1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

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大脑皮层细胞经受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12(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

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指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否相当13(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巴甫洛夫实验研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强度

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对刺激的反应速度

以及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14安静型抑制型活泼性兴奋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学说15(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气质心理特征强而不平衡型

(兴奋性)胆汁质反应强、兴奋略强于抑制不易转化强而平衡、灵活型

(活泼型)多血质反应强而容易转化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反应较强转化较难弱型(抑制型)抑郁质反应弱而转化慢气质学说16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暴躁。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李逵。17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交际、注意易转移、兴趣易变化、缺乏持久力。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如《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18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水浒传》中的林冲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19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行动缓慢、多愁善感、能察觉他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富有幻想、胆小孤僻。3、气质类型典型特征及表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204、气质特点先天性,无好坏之分具有一定可塑性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21

(二)性格(Character)1、性格定义在国外的心理学文献中,性格(character)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这个概念强调个人的典型行为表现和由外部条件决定的行为。我国心理学界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人格特征。

22(二)性格(Character)对性格定义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态度:一个人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评价、好恶、趋避等方面。态度可以表现在行为中,如“孔融让梨”与“守株待兔”。其次,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再次,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3

(二)性格(Character)2、性格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对性格生理基础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从生理机制上来说,性格是神经类型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的合金。

24

(二)性格(Character)3、性格特征后天形成有好坏之分具有道德评价含义可塑性25(二)性格(Character)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区别: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气质不涉及社会评价,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社会评价,有好坏善恶之分。

26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

气质是性格形

成的基础,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二)性格(Character)27(三)自我调控系统1、什么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调控系统

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28

2、自我调控系统的结构成分(1)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

自我观察、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self-experience)

自尊、自卑、内疚(3)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

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3、作用使个体心理的各方面和谐统一,使人格达到统合与完善29(四)弗洛伊德的“三我”结构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Id):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30第二节人格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奥尔波特(G.W.Allport,1897—1967)于1937年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不作严格区分,也可以把特质理解为人格特征。31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图第二节人格理论32第二节人格理论对几种特质的解释

共同特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首要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就是她的首要特质。33第二节人格理论对几种特质的解释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等。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34第二节人格理论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方法对特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关于人格特制的理论模型。分为四层:35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动力特质体质特质环境特质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第二节人格理论表面特质能力特质气质特质根源特质36第二节人格理论其中:表面特质(surfacetraits):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看来似乎聚在一起,但不一定一起变动,也不源于共同的原因。根源特质(sourcetraits):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37第二节人格理论其中: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焦虑,有恒性等。38第二节人格理论其中: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39第二节人格理论卡特尔的16种人格特质40三、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艾森克还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向和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41第二节人格理论三、艾森克的人格维度艾森克根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threefactormodel)。这三个因素是:1.外倾性(extrav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2.神经质(neuroticism),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3.精神质(psychoticism),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42第二节人格理论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简称EPQ,1986),是一个测定人格维度的自陈量表。该量表包括四个量表:E(内外倾量表),N(情绪稳定性量表),P(精神质量表),L(效度量表)。前三者为人格的三个维度,它们是彼此独立的。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3第二节人格理论四、“大五”人格理论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分类无疑当推“大五”。图普斯和克瑞斯特尔(Tupes&Christal,1961)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在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之后很多人(如,Norman,1963;Borgatta,1964;Digman&Takemoto-Chock,1981)都重复得到了五因素结构。这五个因素是:44第二节人格理论开放性(Openness):明智的、有想象力的、独立思考的;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有条理的、负责任的、可依靠的;外倾性(Extraversion):健谈的、自信的、活跃的;宜人性(Agreeableness):善良的、合作的、可信的;情绪稳定对神经质(Neuroticism):平静的、非神经质的、不易发怒的。45第二节人格理论这些因素最终被称为“大五”(Goldberg,1981)——选择这一称谓不是要反映它们多么重大,而是要强调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极其广泛。所以,大五结构并不意味着人格差异可以被缩减到仅仅五个特质。更恰当地说,这五个维度代表着在最大程度上抽象出来的人格,而每一维度包含了大量的人格特征的更为具体的差异。46第三节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能力是指成就水平,风格是指偏爱方式;第二,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第三,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有高低好坏之分,风格是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好坏之分。47认知风格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二、冲动-沉思三、同时性-继时性48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威特金等发现,认知方式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上。场独立性(FI)的人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性(FD)的人在加工信息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可以有效的测量这种人格差异。49镶嵌图形测验50镶嵌图形测验51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整体来说,二者没有好坏之分。认知改组,认知优势VS社会技能,人际交往优势;灵活,解决新问题VS解决熟悉问题。职业选择上,理论研究、工程、艺术VS社会定向的学科与职业。认知方式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改变。52二、冲动-沉思卡根等人(1964)区分了这两种认知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的分析问题,不管正确与否,急于表达。信息加工策略多为整体性策略。沉思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考虑周全后再做反应,重质量。信息加工策略为细节性策略。奥尔特等人认为,还应该有另外两种认知风格,快-正确型和慢-非正确型,前者的反应既快又准,后者的反应慢,准确性也差。534种认知类型(Ault,1972)54三.同时型一继时型达斯等人(J.P.Das,etal,1975)认为:左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右脑优势: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见图继时型(successivecognitivestyle)认知风格特点:解决问题过程中,各成分是线性关系。一般说,女孩多为继时加工方式。同时型(simultaneouscognitivestyle)认知风格特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多种假设,解决问题方式是发散式的。一般说,男孩多为同时性加工方式。二者不存在加工水平上的差异。55继时型加工方式同时型加工方式56第四节人格测验一、自陈量表式测验二、投射测验三、情境测验四、自我概念测验57一、自陈量表式测验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通常也称为人格量表。在人格理论上,遵从特质论。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陈述一种行为,要求被试按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一个人格量表,可以用来测量单一的人格特质,也可以用来测量多个人格特质。58一、自陈量表式测验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所编制。所有题目均采用是、否来回答,题目举例如下:1)我相信有人反对我。2)我相当缺乏自信。3)每隔几夜我就会做恶梦。重视被试的主观感受,可以做临床诊断,也可用来评定正常人的人格。59一、自陈量表式测验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编制。共有255个题目,包括两个以“我”为开头的陈述句,用“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从两者中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出一个。1)A我喜欢结交新朋友;B当我有难时,我希望朋友能帮助我。2)A在长辈和上级面前,我会感到胆怯;B我喜欢用别人不太懂其意义的字词。60一、自陈量表式测验优点:题目数固定,题目内容具体而清楚,因此施测简单,记分方便。缺点:缺乏客观效标,效度不易建立;每个人对题目的回答会因时空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答案;难免出现反应偏向。信度和效度不如智力测验。61二、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难以通过问题直接了解一个人的情感和欲望,进而对他的人格作出评定。如果给被试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他的无意识欲望有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以下是两种著名的投射测验。62二、投射测验1、罗夏克墨渍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克于1921年设计,共包括10张墨渍卡片,5张彩色,5张黑白。施测时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到了什么?”允许被试自己转动图片从不同角度去看。个别施测,主试一方面记录被试的语言反应,还要注意被试的情绪表现和伴随动作。63罗夏墨迹测验64二、投射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1938)编制。与看图说故事的形式相似。全套测验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每张图片至少有一个人物。测验时,每次给被试一张图片,让他根据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内容不受限制,但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人物在想些什么;结局怎样。假定,被试所编的故事会不自觉的把隐藏或压抑的动机和欲望“投射”出来。因此可以鉴定他的需要和动机。65主题统觉测验66二、投射测验优点:弹性大,被试可以不受限制的随意反应;便于对没有阅读能力的人进行测验。缺点:缺乏客观标准,结果难以解释,施测者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个别施测,费时。67三、情境测验社会学习论者强调,如果能将情境中某种刺激与个体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那么就可以创造某种情境来预测或监视个体的行为。情境测验就是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点。可用于教育评价,人事甄选上。前者如“性格教育测验”,后者如“情境压力测验”。68三、情境测验1、性格教育测验虽然学校总是教育孩子们要有诚实、合作、友爱、负责等品格,但却很少能使用客观的测量工具来鉴定这些品格教育的效果,性格教育测验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利用“评卷”来测量学生的诚实程度。69三、情境测验2、情境压力测验特别设计一种情境,使被试产生并面临情绪上的压力,然后由主试观察、记录被试是如何应付的,从而了解他的人格特质。无领袖团体情境。压力面谈。重视分析、实验和控制,结果较精确。只重视现实因素,忽略了个体行为经验与遗传。70四、自我概念测验“自我概念”是“自我论”的中心。在测量自我概念时,不仅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还要了解个人的“自我接受”和“自尊”的程度,比较“现实我”“社会我”以及“理想我”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实我,是个人从自己立场出发对现实中的我的认识。社会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等的意识。理想我,是指个人从自己立场出发对将来自我的认识。71四、自我概念测验1、形容词列表法主试先准备一份描述人格特质的形容词表,让被试从中选出符合自己真实情况的词语,最后由主试分析判别被试对自己的评价情况。被试为维护个人自尊,可能不诚实作答。2、Q分类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逊(1953)创立。给被试看很多张描述人格词语的卡片,要求被试按卡片上词语所描述的人格特质与自己进行对照,并分成一到九个等级。根据所排列的描述与适合程度测量自我概念。也可鉴别人格的个别差异。72第五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家庭环境因素四、早期童年经验五、学校教育因素六、自然物理因素七、自我调控因素73一、生物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20世纪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对成年双生子的人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有一起长大的,有分开抚养的。结果,同卵双生子的相关比异卵双生子高很多,分开抚养的与未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具有同样高的相关。对遗传作用的看法: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74二、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因文化而异,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表现在不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