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学习方法指径:
诗意的人生由这里开始
——如何赏析诗歌
教学设想: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通过精炼、含蓄、优美而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分析诗歌体会诗人对美的追求,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生命之美。教学重点:学会诵读、品味、分析等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对生命之美的不懈追求,感受诗人执着寻美的精神。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人,应当怎样地生存呢?“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该是最完美的答案了。那么,就让我们从如何赏析诗歌入手,用一颗善感的心灵,开始我们的诗意人生第一步吧!要想读懂、读透一首好诗,可以从以下入手方面:
一、精读,用心感受诗的形象。二、思考,细腻体会诗的意境。
三、联想,多方探寻诗的价值。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开始诗意的人生。
二、赏析诗歌(一)、精读,用心感受诗的形象。师:首先就是要精心地读,“吟哦讽诵”应是我们走进一首诗的唯一路径。赏析诗,就应反反复复地读,仔仔细细地读。在读中寻找、感受诗的鲜明的形象,并领会作者蕴含的感情。1、你读出了哪些意象?提示:意象是诗中出现的具体形象。归纳时应表现出意象的具体特征。例如:
的夏天,
的蝈蝈歌声等。2、究竟什么是“大地的诗歌”?3、你领会了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师范读2、生自由读3、指名读4、齐读)(二)、思考,细腻体会诗的意境。
师:好诗必有好的意境。在充分把握了诗的形象和作者融入的感情后,将之综合所展现出的画面就是意境。诗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用了哪些方法?(小组讨论)师:这首小诗很富于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人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蛐蛐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真可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收到以动衬静的效果,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三)、联想,多方探寻诗的价值。
师:惟有知人论世,才能评说诗歌价值。如果对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社会习俗、诗人的生活遭遇、思想倾向和创作道路等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这是赏析诗歌必不可缺的一步。资料链接:济慈幼年双亲去世,这给他的心灵蒙了深深的阴影。原本,他的监护人安排他学医,他也并不排斥医学,但他最终由于憎恨这个使“青年脸色苍白、骨瘦如鬼”的残酷世界而拿起了笔。但上苍给予这个英年夭折的天才时间只有短短数年时间,而他在1819年一年之内,写出了他几乎全部最重要的诗篇,每一篇都使人感染到年轻诗人是怎样不知疲倦地追求着美。本诗是他早期的作品,原本只是他与另一位诗人的同题竞赛之作,但我们仍然能够从中读出他的追求。济慈说:“(诗)喜爱阳光,也喜爱阴暗;它兴致勃勃地生活着,不管美与丑,高贵与低微,富有与贫困,卑劣或崇高。”在他看来,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具有诗意的。那么,他在蝈蝈与蛐蛐这两种微不足道,甚至会令人厌恶的小虫身上又发现了什么样的美呢?(小组讨论)三、归纳总结在他的最后一首诗中,济慈渴望化成一颗星星,永远在夜空中去观察这个他所深受的世界。而他最终也成为了一颗明亮的星辰,照亮了后来的探索者们的心灵。他告诉我们,生活中永远都会有诗存在,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的心灵。他的追求如河流般绵绵不绝,永无尽头。正如他的墓志铭上所刻:“Hereliesonewhosenamewaswritteninwater(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师:一读二想三联,这样步入诗的海洋,相信你会满载而归。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学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四、作业师: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让大家去发现生活中的诗,去寻找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东西。就请大家去描绘一下你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具有诗意的东西。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独立判断明显发展,思想活跃,思考问题广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经过七、八年级两年多的学习,他们对现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诗歌的类型和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但他们对诗歌想象世界的描写和梳理,体会诗歌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我的设计主要通过诵读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品味诗歌语言魅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调动形象思维,品味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诵读,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诗歌意象,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感悟诗歌内涵。
效果分析优秀的诗歌是诗人从生活中获得的特殊的感动,是他们用敏感的内心寻找到的美。《蝈蝈与蛐蛐》描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普通的生活,诗人用浅显易懂的诗句表现对美的全力歌颂与不懈追求。诗人用欢快欣喜的笔调去描绘生活,让严酷的环境、微小的昆虫化身成自然的舞台上美的使者,而这首看似平常的小诗也成为了美的颂歌,成为了美的化身。那么,这首诗的美来自何处?来源诗人对环境的感受、对蝈蝈与蛐蛐的赞美,对洋溢在诗中无处不在的生命力的歌颂,来源于诗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内心。诗歌的美来自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精神。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最终达到把握诗歌精神的目标。而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应当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因为诗人正是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表现出他对于美的永恒追求。只有真正了理解了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才能真正领会诗人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追寻生活中的美。总之,一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外国诗两首》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选编了大量的现代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共选编了11首现代诗歌,可见现代诗歌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外国诗两首》编排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所选课文均为中外现代诗歌,分别是《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和《外国诗两首》。这五首诗都是由大自然中的平常景物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章,抒写心中的情志。欣赏这些诗歌,可以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鸣,我们能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描绘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体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含蓄、精练、优美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欣赏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文本简析:《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外国田园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从独特的角度,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夜》是俄国“天才的农民诗人”叶赛宁的作品。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这两首小诗,从大自然寻常的景物获得灵感,弹奏出优美的乐音,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练习题达标训练1.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反复朗读《夜》,揣摩诗歌描绘的意境,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留心观察一处景点或自己喜爱的一种物件,用几行小诗的形式写出你的真切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放探究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又一个五月之夜[俄]费特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你的身边。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第一节和第二节均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第三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白桦树?这样写可以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国诗两首》教后反思《蝈蝈与蛐蛐》、《夜》是两首外国诗,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本单元相对集中学习新诗,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应重在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形象,感悟诗意。诗歌教学需重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有朗读指导,有听读<跟读;有初读<再读<品读;有自由读<分节读<指名读<齐读;有比较读<有师生同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品”(品味语言,品味情感),正是诗歌教学的特色。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情味。因此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想象,通过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来体味适中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学习外国诗相对来说,总觉得困难一些。因为语言文字总是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身后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社会习性等,外国诗歌的语言表达思想流动,所带来的那些民族特色对我们而言是阅读欣赏的障碍。也因为经过译者的中介,语言的转换有时会削弱或改变原诗的艺术魅力,我们的体验感悟或许不能与译者同步,产生阅读的障碍。但诗歌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诗歌都离不开想象与联想。在指导学生欣赏《蝈蝈与蛐蛐》时,指导学生运用一读二想三联的方法一步步来感悟诗中的意蕴。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就能发现诗歌的美,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夜》这首诗,让学生也按照这种方法在第二节课自学,这样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同时,大自然的美丽无穷无尽,是诗人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担保人免责知识产权担保协议3篇
- 2024年度影视作品录像拍摄与制作合同3篇
- 2024年国际工程项目挖掘机租赁及跨境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广告制作与推广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度房产代持合同续签与变更协议范本6篇
- 2024年度农村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含租赁期限和租金调整)6篇
- 新疆警察学院《市场风险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CBD立体彩》课件
- 修剪树枝清算合同范例
- 宣传长期合作合同范例
-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 《中考体育项目跳绳》教案
- 消防部队干部竞争上岗答辩题1
- 增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临水施工方案完整
- 单证管理岗工作总结与计划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传播问题)专题练习(Word版含答案)
- 安全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及回复
- GB∕T 799-2020 地脚螺栓-行业标准
- “僵尸型”社会组织注销登记表
- 田径活动记录第一学期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