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支论文范文10篇_第1页
财政收支论文范文10篇_第2页
财政收支论文范文10篇_第3页
财政收支论文范文10篇_第4页
财政收支论文范文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收支论文范文10篇

(一)落实“以奖代补”政策,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1996年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后,贵州省财政厅对年终决算时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不拖欠职工工资的县实行奖补。“以奖代补”政策要求严格掌握财政供给人员增长,以1996年基数测算,每年要掌握在3%以内,2024年调整为掌握在0.8%。“以奖代补”由原来的保工资发放逐步进展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天柱县乐观落实“以奖代补”政策,严格掌握财政供给人员增长,从1998年至2024年,长达10年的时间基本不招考与录用财政供给人员。按“以奖代补”政策核算,2024年全县财政供给人员为11093人,属高度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县。

(二)稳步推动财政改革

一是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理顺省、州、县三级政府间财税安排关系,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规范、明晰的主体税种共享体制,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按省、州、县实行2∶2∶6比例分成,对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三个税种实行州县2∶8比例分成。坚持存量不动,增量调整,对县级公共预算收入超2024年增量集中,2024年集中10%、2024年集中15%,2024年以后集中20%。州对营业税和“二土一资”以2024年为基期年,实行基数上解。坚持增加省级统筹全省经济社会进展的宏观调控职能,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供应财力保障。二是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正面导向作用,调动全县加快经济进展、增加财政收入的乐观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进展。三是启动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从2024年8月1日起,对交通运输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行主体税种共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量上划及州级2024年存量上缴州按2024年测算,改革上划省州税收导致全县2024年财力削减7300万元,以后年度财力也相应削减。

二、天柱县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

天柱县财政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先天条件的制约,财政改革中冲突仍旧非常突出。一是预算收支平衡难度大。随着全县各项社会事业进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进展需求与财力保障的冲突日益凸显,民生支出不断增加,刚性支出快速增长,财政收支冲突非常突出,收支平衡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二是国库资金调度极度困难。“保工资、保机构运转、保民生”的难度不断增大。三是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到期债务偿还资金压力增大,重点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进展最大的困难。四是面临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在“阳光”下平安有效运行的新课题,财政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税收收入比重较低,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三、深化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增加自我进展力量的财政转移

支付和财源建设制度。一是建议中心和省级财政加大对边远地区贫困县的民族转移支付补助基数。当前,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主要是中心和省级财政按民族因素法安排数加上与上划中心和省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挂钩的安排数,2024年上划中心和省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掌握数为9000万元。二是取消上划中心和省级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挂钩补助掌握数,使边远地区贫困民族地区的经济进展直接补助到相应的民族地区,增加民族地区自我进展力量和财源建设。三是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加大县级投入的同时,乐观争取上级加大对民族地区民族民贸企业、民族产品的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进展。四是坚持以“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壮大支柱财源,支持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后续财源,支持现代农业建设,做强基础财源”的新格局,打造县域财源新根基。

(二)建立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债务成本掌握和偿债机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为满意地方资本性公共产品的融资需要,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截至2024年底,天柱县及所属16个乡镇政府性债务余额152878.17万元,虽然比2024年底债务余额削减9595.6万元,但县级政府债务占财政支出比重仍较高,将来偿债压力较重,假如不实行措施加以掌握,将会影响全县财政的良性运行与经济的健康进展。因此,必需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行制度约束与行政掌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选择合理的举债方式,限制举债用途,保证偿债资金来源,全面建立偿债预备金制度,完善债务成本掌握和偿债机制。

(三)完善县级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落实“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扩权强县的财政政策。要根据新《预算法》编制部门预算,加强财政管理,合理支配收支,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县乡村机构的正常运转、民生支出及重点支出的需要;要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严格政府选购,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开展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乐观落实“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扩权强县的财政政策,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殊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力支持。同时,严格掌握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铺张铺张,严格掌握“三公”经费预算,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使用状况。

一、财政改革与国企改革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公共财政与公有经济尤其是与国有经济有着一种特别的不行分割的联系。财政一方面要担当方案经济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又要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满意不断增长的必不行少的公共需要。这些特点表明,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转化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今后肯定时期,国有经济将仍旧是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经济不断进展壮大。

(二)从政府弥补市场失效的角度看,公共财政的建立不能排解国有企业的存在。依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把公共产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外交、货币发行、空间技术等;一类是准公共产品,如交通、通讯、能源、城市公共服务等。政府供应公共产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直接生产,一种是向社会其他生产部门选购。一般来讲,纯公共产品和自然垄断性很强的准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以直接生产的方式供应,而政府直接生产就必定依托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公共企业”的特别功能。而政府向社会其他生产部门选购时,对象也可能是国有企业。所以,无论政府实行什么形式,都不排解国有企业向社会供应公共产品。

(三)政府在调整和干预经济时,为了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正原则,必定会进入一些垄断性行业。政府干预垄断性行业的主要方法有,由政府直接经营或者制定严格的经济措施限制这些行业的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以爱护市场竞争,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世界各国来看,有相当多的垄断性行业是由国有企业直接经营的。

在我国传统的方案体制中,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进展,公有制经济规模比重逐年降低,但是在财政收入来源中,公有经济特殊是国有经济的成分比重始终居高不下。199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为33.95%,但供应的财政收入比重却占71.15%。在传统体制当中,国家的某些目标和职能需要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国有企业除了以利润和税收向国家供应财政收入外,还担负着充分就业及向职工供应福利等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因此,“企业办社会”的结果是企业效率低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而且削减了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再加上税收监管的不力,预算外收入挤压预算内的收入以及财政支出的不断膨胀,造成90年月以来,国家连年消失财政赤字,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的最终缓解有赖于多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行政改革的同步推动。同时,财政改革的推动即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因此,国企改革和财政改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规范的、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对于推动国企改革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新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为国企卸下沉重的财政负担和社会负担,使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轻装上阵。其次,新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能够为国有企业制造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国有企业以一种崭新的姿势面对改革。再次,新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为国企改革带来了各种新的实践方式,使国有企业真正能够在改革中求进展,在进展中促改革。最终,新型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为国企改革制造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供应了巨大的财政支持,降低了国企改革的社会成本,削减了国企改革的后顾之忧。总之,新型的、规范的、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将为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开拓空间。

二、从公共财政收入角度看国企改革

1.进展非国有经济的第三产业,摆脱财政和就业对国有企业的依靠,为国有企业制造公正的竞争环境。新型公共财政收入制度的建立,可以摆脱那种以国家全部权为基础的财税体系,转变国家财政收入对国有企业的严峻依靠。重构公共财政收入制度的思路之一,就是依据变化了产业结构,全部制结构等经济结构状况,拓宽理财思路,调整有关财税政策,提高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财政贡献率。

(1)进展非国有经济,摆脱财政和就业对国有企业的依靠。非国有经济的崛起使国企改革遇到了极佳的机会。随着非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比重的快速上升,其产值和财政上缴的比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源泉,给了国家财政新的支援。困扰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崛起也得到了肯定程度的解决。非国有企业以它惊人的包涵力量为数以千计的人供应了就业机会,相对于国有企业在提高就业方面的作用在逐步提高。

(2)大力进展第三产业,拓宽财政税基。从财政收入来源的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财政收入对工业这个国有企业密集分布的产业依靠性很大,约占50%。而信息、房地产、证券、金融、消遣、中介等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利润率高,但财政贡献率却很低。因此,提高第三产业新兴部门的财政贡献率,对减轻国有企业财政负担,拓宽财政税基、增加财政收入意义重大。

(3)公正各全部制企业间税赋,为国有企业制造公正的竞争环境。各类企业间的公正税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企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税赋较重,非国有企业税赋较轻,难以形成公正有效的竞争,这样就扼杀了国有企业自我进展的乐观性。因此,建立各类企业间的公正税赋意义重大。此外,还应尽量削减针对非国有经济新兴产业的优待政策、税收减免政策。过多的优待政策、税收减免政策,一方面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另一方面反映了行政手段对市场活动的干预,使没有获得税收减免优待政策的国有企业更加感到不公正。

2.清费立税,减轻国有企业税外负担。国有企业除了预算内各项利税的上缴外,还要负担沉重的各项预算外非税收入,包括基金、收费和摊派等,形成了税费并重,甚至费税倒挂的现象。沉重的税外负担吞噬了企业的利润,减弱了企业的活力,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进展。而且由于这部分资金长期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了政府的监管和掌握,扰乱了我国财政秩序。经过改革,规范、完善的公共财政收入制度的建立,将减轻国有企业沉重的财政负担。

3.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开征社会保险税,推动国企改革。与西方的个人所得税相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引起的收入再安排规模较小,涉及面较窄,没有起到将国民收入应有份额从社会富有阶层向贫困阶层转移的作用。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改革,主要是在技术上加以完善和加强征管,使其能够实现其调整社会收入,为社会保障供应财力支持的职能。为了使国企改革到位,就必需建立起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开征社会保险税。这样,个人所得税侧重调剂社会成员之间的个人收入不平,社会保险税侧重调剂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福利水平,防止个人在收入及福利方面的过分悬殊,为国企改革的深化进行制造稳定的环境,尽量削减国企改革引起的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不满。

三、从公共财政支出角度看国企改革

1.财政从生产领域走出来,从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走出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否定了财政以国家全部者的身份直接参加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方式,要求财政敬重和维护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切实维护国有企业理财自,财政不再担当弥补企业亏损的责任,摆脱国有企业对财政补贴的依靠性,迫使其提高自主经营意识,增加其抵挡市场风险的力量,真正做到财政和企业分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还要求财政从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退出来。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由企业自主解决,财政将致力于“市场失灵”问题的解决,侧重宏观调控。

2.增加对科研、训练等公共物品的供应,为国企改革注入活力。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财政支出还远远不能满意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使得公共财政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公共物品中的行政、公安、国防、公共卫生等的供应,是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每一个企业正常所需生产经营的宏观环境。而科研、训练虽然不是纯公共物品,但却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所以应当成为新型公共财政支出体制中的侧重点。增加对科研、训练的投入,加快人才培育,加强基础讨论和高新技术讨论,查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使国有企业能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专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这些都为国有企业的进展注入了活力,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制造了条件。

3.增加公共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为国企改革制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失业问题的解决。随着国企改革的推动,越来越多的职工面临下岗。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新型公共财政支出制度的建立,要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办再就业工程,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尽量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进展,使失业职工尽快成为劳动力市场“空缺”的合适人选。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西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和个人所得税相协作,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收入和社会福利再安排,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水准和消费需要,缓和了社会冲突,充当了宏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我国以往的社会保障对城市人口的福利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对那些真正需要“济贫”的贫困人口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社会保障性支出在发达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为30%~50%,在进展中国家占20%左右,但在我国还不到2%。因此,必需将社会保障纳入财政支出规划,建立和完善与国企改革各项措施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为国企改革制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介入社会保障有助于减轻国企作为社会保障的支付主体带来的沉重负担,弥补企业作为主体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使财政成为社会保障的顽强后盾。

(3)利用财政手段公正社会安排,加大“济贫”力度。近年来,下岗职工成为新的城市贫困人口群体,这部分特别的社会阶层不容忽视。此次开征利息税和提高失业、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都是财政为了国企改革所实行的重要政策。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公共财政必需对这部分人的生存赐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国企改革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1.县乡财政负担沉重

在地方财政层面上,县乡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基层政府筹集资金、安排财力,保证基层政权运转的重要职能,县乡两级政府担负着为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供应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包括一般行政管理、农村义务训练、社会福利、公共平安、支持农业进展、基础设施建设等。1999年以来,中国先后四次出台政策上调了干部职工工资,同时根据政策规定,农业、科技、训练支出要求按超出同期财政增长比例增加,使县乡财政中农业、科技、训练支出基数越滚越大。此外,虽然大多数的三农支出是由中心和地方共同担当的,且近几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资金的比重逐年提高,但地方财政仍旧需要配套负担了支农支出中的大部分份额,其中在许多支出项目中,地方的负担比例要高于中心,这也客观上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

2.县乡财政自有财力不足

县乡财政来源单一,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较大,在实行税费改革后全国很多县乡明显感觉到财政收入紧急。目前中国很多县域经济缺少布满活力、市场前景宽阔的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比重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以农业收入为主,这就从根本上打算了县乡财政收入总量必定削减。在乡(镇)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收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越是财政困难的地方,农业税占的比重越大。在中国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以外的契税后,县乡的财政收入状况更加紧急。大部分乡镇的财政收入只有几十万,乃至十几万,主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

3.县乡财政收入比重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削减

1994年以来,省级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由17.1%提高到2024年的24.8%,平均每年提高0.63个百分点;县乡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则由1994年的41.8%下降到2024年的38.6%,平均每年下降0.27个百分点。

二、县乡财政收支困难的成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中国县乡财政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县乡财政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税的取消,县乡财政运行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全面表现出来。县乡财政困难缘由是多方面的:

1.县乡经济基础薄弱

中国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缘由是县域经济进展缓慢,造成县乡财政实力不强,特殊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工业支撑不强。中国县乡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税收贡献多的工业企业;二是农业基础不稳。中国县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挡自然灾难的力量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慢,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业规模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量弱,农夫增收的步伐缓慢;三是三产结构不优。低层次的传统产业占据中国县域经济的基础地位,占当地GDP的比重相对较大,特殊是房地产、信息、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保险、训练、中介询问、社会服务等新兴的第三产业进展缓慢,对县乡财政的贡献作用很弱。

2.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匹配

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层层上收,事权级级下放,县乡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导致了县乡基层财政在政策变革中的弱势地位。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县乡基层政府的事权划分不合理,担当了很多应当由上级政府担当的职责。财力层层向上集中,职能和支出责任却不断下放,而且下放的通常是刚性强、支出大的事项,还常常消失上面出政策、下面出资金的增支减收状况,使地方支出责任加大。

3.上级政府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详细表现为:一是转移支付资金结构不合理。建立在基数法的基础上的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客观上仍旧连续并扩大了既得利益格局,没有起到均衡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差距和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的均等化效果,反而扩大了相对差距,使得财政困难的县乡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二是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心政府将转移支付资金经过省政府、市政府的渠道拨付给县乡基层政府,拨付资金链条的加长,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提高县乡财政收支力量的政策建议

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需仔细讨论和着力解决的问题。“郡县治,天下安”,这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快速进展,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

1.进展县域经济,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

经济打算财政,解决中国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在于进展县域经济,壮大财源。首先,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眼于增加农夫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量,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各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进展基础,优化种植业结构,突动身展特色农业;其次,重点进展乡镇企业,为乡镇企业的进展制造良好环境,尤其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壮大主导产业,实施项目牵动,扩大县域经济总量;第三,搞好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外向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推动外向型经济进展,增加县域经济活力;最终,要抓住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机会进展第三产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增加农夫的收入,提高农夫的购买力,搞活农村市场。

2.提高县乡财政收支质量

(1)强化收入征管。仔细贯彻执行《税收征管法》,收入征管要体现公正税负,鼓舞竞争和应收尽收的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坚持依法征管,既严峻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

(2)加强支出预算管理。要实行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的透亮     度;要实行综合预算,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把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捆起来统一使用,增加财政预算的统一性;要实行零基预算,提高预算的精确     性;要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