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则力图以对外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念。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行辩论,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知识面广,具备了一定的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个性普遍突出,因此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缺乏对事物的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另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历史知识,对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历史知识的储备都有一定的认识。初步具备了自立学习,合作探究和能力。

鉴于此,本课准备了大量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战地记者发回报道、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独立思考、同桌问答、,让学生更直观、更感性地了解战争;本课堂还利用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众多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共同反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这种现象会出现在()A.莫斯科保卫战之后B.德国闪击波兰后C.德国空袭英国后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后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德国突袭波兰③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④苏军攻克柏林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3、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4、2004年6月6日,16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在法国小城阿罗芒什纪念60年前这里发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因为这次战役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B、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D、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①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材料一:……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和俄国人民。—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材料二: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集团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做全体轴心国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与之抗衡。1.材料一中的“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2分)它对整个二战产生的影响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什么?(2分)该战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3.1944—1945年,为了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联合?(4分)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巩固。介绍了26国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二战的转折及二战最后取得的胜利。介绍了二战后期主要战役和德意日的最后投降。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从而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信念。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课程标准陈述】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学习目标】(1)学习《联合国家宣言》,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再现雅尔塔会议,简单概括雅尔塔会议及主要协议。(2)观看影片,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理解其转折作用,学生结合地图讲解诺曼底登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通过“我来说二战”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军人或军人的亲属、医生、普通市民、学生……你会有怎样的思考?深入体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及影响,材料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的原因。【重点和难点】重点: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难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认识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漫画“三头怪兽”,指出这幅漫画是20世纪三十年代横行世界的三个法西斯国家,形成了一个富有侵略性的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出示一组二战初期法西斯的侵略画面,之后提问: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学习新课:一、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不同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紧密团结,形成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过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形成了正义和平力量对邪恶战争势力的大包围。从此,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政治上互相磋商,求同存异;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相互援助。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转折二、扭转乾坤——二战的转折结合地图动画演示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情况,并配以生动的讲解,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观看视频过渡:1943年,北非的德意军队投降,美英盟军乘胜追击,在西西里登陆,攻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1943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胜利的曙光。三、直捣黄龙——二战的胜利1.诺曼底登陆为了消灭德国法西斯,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彻底改变了德国的战局过渡: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多次会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雅尔塔会议。2.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1)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欧洲战争结束思考:1945年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2)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四、尘埃落定-我们的反思观看一组二战期间的伤亡数字及图片,反思二战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结束语:(略)观看多媒体漫画,并一步步思考,“三头怪兽”指当时的三个法西斯国家,他们结成“轴心国集团”,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温故知新:回忆二战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性事件。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而战争的发展终于使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自主学习1.《联合国家宣言》是在何时何地签订的?2.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意义?3.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联合起来?学生代表宣读《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观看图示了解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转折观看视频:斯大林格勒战役讨论: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直观观察诺曼底的地理位置和登陆的简要作战路线)学生展开讨论: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看书后回答,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内容、作用等观看: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的最后堡垒柏林,结束了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仗。希特勒也在这一天从历史上消失了。4月30日21时50分,苏军战士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①中国人民对日军展开进攻②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③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军人或军人的亲属、医生、普通市民、学生……你会有怎样的思考?与上一节课衔接,对二战有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国家的痛恨,顺理成章的引出联合抗击法西斯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史实。复习上节课所学,同时为本课主要内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铺垫学生自主学习,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学会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二战取胜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先自学后巩固。这三场战役都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转折。战地报道: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时期的重要战役,新闻报道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会场:现场演绎雅尔塔会议,战地记者通过采访,把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作概括说明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这样,二战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战后采风:学生换位思考,更能体会战争的残酷,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板书设计:效果分析以战地记者采访的设计形式贯穿全课始终,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学生的问答、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过关……还原了整个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四个环节的设计使本课的条理非常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比较恰当,如开头漫画“三头怪兽”的导入,视频播放斯大林格勒战役,学生上台讲解诺曼底登陆,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比书本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雅尔塔会议的演绎非常成功。短暂的记忆,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当堂掌握了本课的内容。课后反思本课主要以“战地记者”发回报道为线索,以老师的引导、问题探究为主,通过问题引路,师生对话、层层设疑,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去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实际运用。

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对教材重新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