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案_第1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案_第2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案_第3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案_第4页
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近代史部分综合应用题型一、时空观念1.利用时间带方式掌握专题主干知识——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结局2.用特定时空术语对较长时段史事概括和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二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地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做了必要准备。题型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1)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①近代科学的序幕——近代天文学革命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在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开始的。文艺复兴中的思想解放直接为打破地心学说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精神基础。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样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①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即地心体系,给神学以极大冲击。(5)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例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甲午战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近代化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题型六、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国共两党关系的规律性认识(1)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缓和”的曲折发展历程。(2)规律性认识:“分则两伤”“合则两利”。①“分则两伤”:国共十年对峙时,国民党疯狂进攻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严重危害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退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②“合则两利”: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例6、1936年,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派出代表4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以上现象的正确理解是()A.民族危机促使国共两党寻求合作B.西安事变加快了国共两党合作步伐C.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D.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深入人心【答案】A题型七、对所学内容史事的结论加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打开世界市场连通之路。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打开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3)打开殖民掠夺之路。以西、葡、荷、英、法等国为代表,自此西方国家开始对外进行原始、野蛮和血腥的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4)打开人类思想突变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和教会权威。例7、“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答案】D题型八、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用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据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美国学者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解读】我国历史教材传统观点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蓄意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材料中的两个观点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应分别归咎为当时中国对英国的“不平等外交”和“文化冲突”。(1)费正清从“平等国家关系”角度,认识到了“禁烟运动”并非战争的根本原因,看似找到了真正的深层次原因。但他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得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2)张馨保则从“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冲突角度,认识到了“禁烟运动”并非战争的根本原因,看似找到了真正的深层次原因。但他是从西方社会价值观出发,模糊了战争责任,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和鸦片贸易的罪恶性。例8、《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C.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在贸易中处于逆差【答案】C题型九、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欧洲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500~1700年,欧洲政治碎片化培育了一个竞争性的“思想市场”,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意愿。同时,一个由优秀思想家组成的跨国团体“文人共和国”创造了自由的知识环境。这种政治碎片化和知识环境解释了工业革命为何会在欧洲而不是在别处发生。——乔尔·莫克《增长文化》【解读】现行主流观点多从经济层面解释欧洲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材料中作者认为政治上的分裂和知识环境的无限活力是欧洲发生工业革命的决定因素。莫克将经济学、科技史和文化演进模式三个维度结合起来考量,证明了文化,即信仰、价值、社会偏好等能够改变行为方式的因素,才是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他重点关注了1500年到1700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的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文化上却培育了一个竞争性的“思想市场”以及拥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的求知欲。与此同时,跨国、跨区域的伟大的思想家群体拥有一个可以自由传播和交流想法的环境。政治上的分裂和知识环境的无限活力,解释了工业革命发生在彼时的欧洲而不是东方的原因,尽管当时东西方的技术和知识水平是在伯仲之间的。在当时的欧洲,非正统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可以在合适的国家、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安身之处,并将思想传播四方。相比之下,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尽管也有类似欧洲这样的启蒙运动,但显得活力不够,几乎是完全由知识精英集团所主导的。例9、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答案】D题型十、家国情怀——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演变(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各阶级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例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为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节选教科书内容1903年东新译社编辑出版的《中国历史》“汉族蕃殖于中国内地全部,世握帝王之特权”、“以汉人种为历史大主干,其余五外族,皆栟枝也。枝干相乘,得历史之全局”。中华书局1914年出版的钟毓龙的《(新制)本国史教本》“吾国历史,向以汉族为主,于他族多有贬辞。本书以五族共和为纲,故于满蒙回藏四族之肇兴与进化及其势力分合等,皆搜求靡遗,以符现世”;“汉满蒙回藏五族,同为黄种,其先同出一源,皆由西而移于东。”1940年正中书局的《部编战时补充教材高级小学社会》“一、伟大的中华民族;二、中华民族的光荣史迹;三、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贡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