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绪论课件_第1页
病理学绪论课件_第2页
病理学绪论课件_第3页
病理学绪论课件_第4页
病理学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病理学绪论09病理学绪论09病理学绪论病理学家畜病理学Pathology绪论家畜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绪论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现在,“创新”一词运用广泛,在各报刊杂志上也已司空见惯,创新教育也成为当代教育的浪潮。但从教育的诸多现象来看,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在研究和实践中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也不乏徒具“创新教育”之名,而无“创新教育”之实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对于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有必要不断研究实践。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一、用创新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用创新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就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在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是合作的关系;是共同获取知识,探究知识的关系;教师只是给学生以方法,结论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是不受教师限制和影响下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所得。这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教得既有高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心中不仅要有教材,还要有方法,更要有学生。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充分的准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案学案,精心设疑,最后在课堂上灵活变通,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对有创见性的观点加以肯定和表扬,对认识有误的观点及时纠正、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新历史课堂的提问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创新历史教学的提问要注意梯度,层层设疑,诱导思维。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太难会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学生“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教师提出的历史问题必须是班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回答的,使学生在开动脑筋的情况下,“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例如:在上《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可这样提问: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实施新政的?新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新政的实施对美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教材就能解决,但如果在这时设问“西方大危机时的苏联经济建设如何(模式和效果)?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区别(启发学生分别从时间、内容、影响作比较)?”,让学生“疑难能自决”,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渐达到“高精能自探”的境界。如果历史问题过于难,或者过于深,那么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无动于衷。因此,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注意把握问题难度的尺度,还要先从容易的问题问起,再问难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问,让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在活跃中。例如,在讲授完“王安石变法”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了我国古代的几次著名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再比如,《鸦片战争》一节,导入提问“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后,学生会有多种答案,如清政府实行“闲关锁国”政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要使鸦贸易合法化;英国要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落后就要挨打”等等。经过短暂讨论答案集中到“落后就要挨打”,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中国落后在何处?英国先进在何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答案:中国落后在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使皇帝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英国先进在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军事强大。这时,提出第三个问题:“上述中英力量对比状况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经过学生发言,逐渐得出一个课本上没有明确点明的“新”结论,即中国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而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制度的落后和腐朽是中国“挨打”的根本原因。这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围绕“核心”问题,提出一系列层次分明的问题,设计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向纵深,加上老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能力的基础。新的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体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还可以课前把设计好的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通过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主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如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可列出这样的阅读提纲:(1)革命爆发的原因;(2)导火线和开始的标志;(3)革命的过程(含《人权宣言》的内容、路易十六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专政措施影响拿破仑帝国的建立等内容)让学生从上述提纲的提示中去阅读,然后掌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再遇到相似内容时,学生便会阅读了。总之,创新历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开放、多变的环境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也使创新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方程式是几乎唯一的教学用语,贯穿于化学教学全程。化学方程式,一方面表现为元素符号及基本化学式的正确书写,使得反应物、生成物分子等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提升运用化学的能力,有效地开拓化学思维。所以可以说,学习化学方程式及相关延伸的知识,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化学、运用化学和发展化学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如何打好元素符号及化学式基础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三部分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元素符号是基础,化学式是拓展,化学方程式是延伸。所以熟记元素及原子团对应的符号、化合价,是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关键。笔者一般采取如下措施,解决学生如何打好元素符号及化学式基础的问题。1.以兴趣教学法增强学习效果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因此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欲、表现欲也很强。教师此时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将重点、难点有计划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去,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知识,比如把元素符号或者化合价等用顺口溜的形式说给学生听,既有趣也容易记,学习效果很明显。2.巧妙降低教学难点学习化学用语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项比较头疼的任务,在教学时可以将难点分散开,稳步推进、循序渐进,让一个难点变为数个简单点。另外,把化学用语梳理成系统,归为三个阶段的学习是比较恰当的。第一阶段,把部分简单的、易于理解的元素符号及化学式等内容的规范形式介绍给学生知道,使学生基于猎奇心理感受并记住一些常见符号。具体的方法是每节课利用课前或者课后的二三分钟,识记三五种元素符号,这种分散记忆的方法,学生感觉轻松,没有过重的负担,而且觉得有趣,愿意学。在正式的化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材所涉及的物质下面示范性标记出化学式,让学生能够经常性地接触化学式,而不必做硬性掌握要求。久而久之,学生熟而成诵,已经具备深刻印象的基础,教学质量亦会因之而提高。第二阶段,是理解元素符号与化学式的关系、理解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关系的时期,使学生掌握这三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并基本了解它们的逻辑关系,学会用元素符号书写化学式,再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另外,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需要以化学式及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基础,也就是说,了解了化学式及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就基本能够正确书写、理解、掌握化学方程式。还应当注意,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学习中的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讲解数学中的最小公倍数法,还要以实例的方式介绍奇数配偶法等知识。第三阶段,学生此前已经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基本的认知领会,此时的教学要侧重于成果巩固,扩大化学用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度,比如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酸碱盐性质的表述、氧化物关系的表述,都是十分必要的。二、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正确领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书写,毕竟格式标准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首先,若想书写正确,必须注意条件的全面性。有些学生书写方程式的时候,很容易遗忘反应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时刻强调反应条件全面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因条件不同,所产生的产物也会大相径庭。例如二氧化碳同水溶合后产生碳酸,但是在光合作用状态下则产生氧气和葡萄糖。其次,若想书写正确,就要厘清反应的基本类型。初中阶段化学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数种,将这些化学反应类型明确区分,并掌握其各自所属的特征,对于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大有帮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如下:化合反应的基本特征是从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书写与之相关的方程式时,要重点识记产物,例如铁在有氧燃烧状态下必然产生四氧化三铁。产物生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水的作用下,非金属氧化物产生酸,金属氧化物产生碱。帮助学生找出规律,或者指导学生自行找出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初中阶段会遇到三种置换反应,包括金属活动性优于氢的金属置换酸中的氢,用活泼金属置换盐溶液里面的不活泼金属,作为还原剂的氢气、木炭同金属氧化物所形成的置换反应等。而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则要让学生认识到互相交换成分这一特定规律再进行产物确定则容易得多。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内容:盐与盐之间的反应、盐与碱之间的反应,反应物一定要做到均为可溶;生成物析出沉淀、生成水或者放出气体;氢离子同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产生水与二氧化碳;铵根离子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与氨气,这些普遍规律是应当让学生作为常识加以熟记的。三、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化学方程式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保证,也是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正确、熟练地记忆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两种手段加以实现。第一种手段是归纳记忆。按照化学方程式的知识系统及反应类型等规律,让本来零乱分散的知识总结成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表、口诀,或者以重点物质当作引领条件,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第二种手段是以实验现象为引导,实现兴趣记忆法。化学方程式枯燥难记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怎样让这种独特的化学用语变得兴味盎然、有声有色,实在是值得教师探讨的课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比如氧气中的硫产生燃烧,便可以用这样的口诀完成记忆:“燃硫进入氧,燃烧肯定旺。火焰色蓝紫,瑰丽真漂亮。出现的气体,却也真够呛。”同样地,氧气中的磷产生燃烧,可以用这样的口诀完成记忆:“红磷烧着够热闹,明亮、浓烟一起到。”实验反应现象记熟了,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自然也不是难事。四、学生学习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化学变化记忆失误化学变化的过程记不住,参与过程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也就难以被记住,例如在实验室中进行二氧化碳制取以后,再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无法弄清用过了什么药品,生成了哪些成分,也就没有办法写出准确的化学方程式。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式没有掌握,直接写化学方程式,无异于缘木求鱼、盲人摸象。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下列办法予以解决,一是让学生用回忆实验药品、器材、现象的办法加强过程记忆,使学生在实验记忆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认知。二是将不同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类归纳,按照其所属的类别予以系统划分,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忘记配平过程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忘记配平过程是很常见的问题,具体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未能掌握配平技巧。处理这种问题时,教师应当经常提醒学生运用最小公倍数法,并把常遇到的化学方程式配平经验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练习独立配平,使学生熟能生巧,从而建立学习的信心。接下来再不断地提高配平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提升技能。第二种情况是虽然掌握了技巧,但是却因疏忽大意而犯错,有些学生因为不细心,只配平了方程式中的几种原子,却忘记配平另一种原子。解决学生疏忽大意的问题,除了在日常学习中培养其细致的习惯外,再就是硬性地要求学生互查。3.写错条件或者标错符号写错条件与标错符号的原因同忘记配平的原因基本相同,实例也比比皆是,如将“点燃”错写为“燃烧”或“高温”,或者是干脆省略不写。反应物里面原本就有气体,却依然加注生成物气体符号等。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让学生加深记忆、加强练习,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再通过讲解、习题训练等方式纠正错误,并将错误内容与纠错过程展示给全班学生知道。初中阶段的化学方程式教学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重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它与化学原理概念相关的教学、化合物特点的教学、计算类问题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让化学方程式这部分内容系统化、规范化,才能让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运用能力都得到质的发展。动物病理生理学兽医病理解剖学研究角度不同功能代谢形态

病理学内容—在总论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根据各器官系统本身在功能、代谢上和形态结构上的不同,其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转归及有关的临床表现和采取的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

为各种不同疾病共同病变基础,是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病理学内容普通病理学系统病理学病理学任务病理学的任务研究病理变化(pathologicchange)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并密切联系疾病时器官的代谢和功能;研究疾病的始动因子即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即发病学(pathogenesis);动物病理学的地位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病理生理学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地位病理学的地位----桥梁作用以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等为基础。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对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提供理论依据。pathology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和疾病时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等变化。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研究方法家畜病理学外科病理学诊断病理学

A(autopsy)—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尸检。B(biopsy)—用局部切取、钳取、搔刮、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C(cytology)—针吸病变组织或采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片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实验病理学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二、主要研究方法

(Themajorresearchmethods)1.动物实验

(animalstudy)(急性、慢性)◆

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动物疾病的模型,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便对疾病时功能、代谢变化进行深入的动态观察,并在必要时进行实验治疗,探索疗效的机制。

2.临床研究

(clinicstudy)◆

临床观察◆临床实验临床观察和临床实验

动物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患病机体中的功能代谢变化,因此很多研究必须在对病畜作周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后得出结论,有时甚至要在对患畜长期的随访中探索疾病动态发展的规律,为此应在不损害病畜健康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必要的临床检查与实验研究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了从宏观和微观世界中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传染和非传染的群体流行病学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都已成为疾病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从事病理生理研究的实验手段很多,除了各种经典的功能测定外,近年来体外细胞培养、放射免疫、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DNA凝胶电泳、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印迹法、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均以得到广泛应用。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及新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未知的抗原或抗体。其实用范围包括病因诊断、免疫疾病诊断、肿瘤诊断。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染色,或脱落、穿刺细胞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组织和细胞化学—俗称特殊染色,通过应用某些组织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的认识,弄清形态改变与代谢改变的关系。病理学的观察方法及新技术

超微结构观察—观察病变组织的亚细胞结构。

流式细胞术—快速定量细胞内DNA、测定DNA倍体类型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数(S+G2/M的比例),用于淋巴细胞的分型。

图象分析技术—属于定量病理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病变组织和细胞进行客观的精确的定量,以弥补形态学观察(定性)的不足。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杂交、PCR、DNA重组、测序等。

(Thehistoryofpathophysiologicaldevelopment)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rnard(1813~1878)首先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主要对象的实验病理学。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这就是动物病理生理学的前身——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pathology)。2.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独立的教研室最早出现在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后来,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