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蝉》教学设计_第1页
《黄昏的蝉》教学设计_第2页
《黄昏的蝉》教学设计_第3页
《黄昏的蝉》教学设计_第4页
《黄昏的蝉》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昏的蝉》教学设计《黄昏的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了解关于蝉的学问。

3、知道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蝉的学问?

4、默读课文,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关于蝉的学问。

2、知道通过哪些方法知道蝉的学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具预备

1、搜集蝉的资料和图片。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蝉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并说明从哪里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3、导入新课:你们找到的资料可真多。今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是如何知道蝉的学问的。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下面的要求,先在小组内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精确、读通顺。把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关于蝉的学问。

三、检查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

〔2〕教师再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读中稳固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合起来介绍关于蝉的哪些学问。

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写小时候通过捉蝉,了解蝉的叫声洪亮的缘由。

第二段〔第4至6自然段〕写通过捉蝉的游戏知道蝉的幼虫是什么样子。

第三段〔第7至9自然段〕写通过读书,知道更多蝉的学问,了解蝉的.一生。

第四段〔第10段〕写对蝉的描绘和赞扬。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索: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蝉叫声洪亮的缘由是什么?怎么知道的?

2、指名反馈。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的叫声使树林更加安静,鸟叫声使山谷更加幽静。引用王籍的诗句来写蝉。说明蝉的叫声在夏天都能听到,而且叫得最响。

〔2〕蝉叫声洪亮的缘由是:蝉并不是用嘴来叫的,而是拿腹部两侧鼓状的发音器来鸣叫的。它的发音器长得很奇妙,旁边还有一个空腔,可以通过共鸣把声音放大。捉蝉,把蝉拿在手里看,仔细地观看才知道〕

3、学生自由读第一部分,然后说说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4、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宠爱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蝉的叫声特别响,即使在四百米开外,人们也能听到它的叫声。我们还知道蝉还为什么叫声洪亮。叫的声音这么大,却又不用嘴巴,使我们对蝉产生了很多好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蝉的其他学问。

六、布置作业

1、把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蝉的其他学问。

2、结合搜集到的图片,按照课文说说蝉的一生。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大家一起读一读。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蝉的什么学问?

3、教师导:这节课,蝉的叫声这么大,却又不用嘴巴,使我们对蝉产生了很多好奇,让想进一步揭开蝉的隐秘。

二、继续学文,学习蝉的其他学问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回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第二段。

〔3〕指名反馈。

〔4〕找出文中捉蝉的句子,体会捉蝉的乐趣。

“于是我们相约,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带上手电筒,来到小树林里。……蝉的我们欢乐童年的伙伴,几乎每个孩子都捉过蝉。〞

〔5〕教师小结:捉蝉的游戏真好玩,而且还能在游戏中学到学问。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生默读,想想从课文中还知道哪些蝉的学问。

〔2〕指名反馈,体会写法。

原来蝉有一个漫长的“童年〞,而且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度过的!难怪它一旦走出“地狱〞,就要向太阳放声高歌。

3、学习课文第四段。

〔1〕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2〕自读,思索:“心灵手巧,乐于与受苦者共享利益的工匠〞是什么意思?

〔3〕教师展示资料,帮助理解。

《昆虫记·蝉》节选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查找饮料时,蝉则依旧很舒适,不觉得苦痛。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致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他就可饮个饱了。

假如稍许等一下,我们或许就可以看到他遭受的意外烦扰。因为邻近许多口渴的昆虫,立即发觉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边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的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抓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突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终,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唱歌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4、师:你们喜爱蝉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真是一个乐于与受苦者共享利益的工匠。可是,作为唱歌家尽情快乐只有五六个星期。

三、总结全文

1、结合搜集到的图片,按照课文说说蝉的一生。

2、指名说蝉的一生。

3、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蝉》,深入地认识蝉。

板书设计

24、黄昏的蝉

叫声为什么洪亮心灵手巧的工匠

黄昏的蝉幼虫是什么样子心情快乐的唱歌家

一生怎样度过〔宠爱之情〕

《黄昏的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我的词语库〞。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蝉的学问。

3.结合课内外学问思索蝉的一生,体会蝉唱歌生命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示。

4.培育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蝉唱歌生命的精神。

教学预备

学生积累与蝉有关的古诗、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蝉。

2.板书课题:《黄昏的蝉》。

3.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叫“黄昏的蝉〞?“黄昏〞是什么意思?表示时间还是另有所指?

二、初读课文,识字教学。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3.“会认字〞学习过关。

面筋jīn粘zhān腹fù部寂jì寞mò地穴xué呈chénɡ翅chì膀bǎnɡ产卵luǎn一旦dàn利益yì

〔1〕开小火车逐个检查认读。

〔2〕齐读生词。

〔3〕集体记忆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

〔4〕从课文中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鸣、雷、筒、娇、汁、旦、益、跌

〔1〕观看8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示大家应当留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相互评价写字状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6.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7.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8.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体会,并将直接的感受写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三、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阅读与蝉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沟通写蝉的古诗,导入新课。

如:《咏蝉〔唐·骆宾王〕》《蝉〔唐·李商隐〕》《蝉〔唐·虞世南〕》……

二、精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并思索文章介绍了与蝉有关的什么故事和学问?然后在组内沟通沟通。

2.学生汇报,梳理课文内容。

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说一说。

文章写了童年捉蝉、对蝉揭秘的故事;蝉的发音、生命等有关学问。

3.扣题沟通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课题“黄昏的蝉〞的?“黄昏〞有些什么意思在其中?(黄昏除了表示时间上的黄昏外,更表示生命的暮年。)

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你觉得蝉“放声唱歌〞可能会唱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对于蝉,你有什么感受?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古诗拓展,古人写蝉入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