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考试必考名著阅读要点梳理_第1页
初中考试必考名著阅读要点梳理_第2页
初中考试必考名著阅读要点梳理_第3页
初中考试必考名著阅读要点梳理_第4页
初中考试必考名著阅读要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考试必考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一《朝花夕拾》、一、内容精要主要篇目:共十篇一一《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二、主题归纳1、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①《狗•猫•鼠》例如写动物们开会商议如何左迎接大象的故事和祖母跟同“我”讲述关于猫的故事,都充满童心;其中也体现“我”喜欢小动物。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③《无常》中表现“我”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④《五猖会》我对观看五猖会怀着急切兴奋的心情。2、压抑伤害的现实世界①《五猖会》“背书”一段中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②《琐记》为逃避偷东西的流言到中西学堂学习。③《二十四孝图》控诉了封建教育对童心的毒害和扭曲。④《范爱农》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3、探求抉择的人生道路①《琐记》求学的过程②《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使“我”立志学医救人。③《藤野先生》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4、揭露批判的社会现实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②《狗•猫•鼠》讽刺了“名人教授”,表达了对暴虐者的憎恨。③《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④《无常》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⑤《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三、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长妈妈——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也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阿长与<山海经>》)“我”对她表现出尊敬和同情。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总之,他是一位具有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大学教授,“我”对他表示深深地怀念之情。(《藤野先生》)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我”对他表示同情和悼念。(《范爱农》)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他深受封建思想影响,对“我”的学业严格而固执,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五猖会》)(《父亲的病》)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琐记》)二、《骆驼祥子》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旧北京普通的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2、典型人物形象:祥子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虎妞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办事爽快利落,在和祥子的感情纠葛中,她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但贪吃懒惰、好逸恶劳,市侩气很浓,由于自己是车厂主的女儿,在钱财和地位上有很大的优越感。她不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这是她和祥子理想的主要分歧所在,因为祥子要的是自食其力。她最后因为难产而死。虎妞既是一个旧社会沾染了许多恶习的妇女,又是社会的牺牲品。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人和车厂的老板,为人苛刻,是祥子的雇主。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祥子的雇主,被祥子认为是“圣人”。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祥子很佩服的一个人。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3、主要故事情节: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料理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三、《海底两万里》【教材出处】统编七年级(下册)P156“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凡尔纳三部曲”也被称为“海洋三部曲”。【内容梗概】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行程路线】①太平洋:海底森林打猎,漫步海底平原,欣赏海洋奇物,克雷斯波岛一②托雷斯海峡:中途触礁搁浅,陆地上度过两天,被土著人围攻一③珊瑚王国:为因伤而死的艇员举行葬礼一④印度洋:看到了基林岛、“船蛸”、牛奶海,救采珠人一⑤红海:尼摩船长介绍发现“阿拉伯隧道”的经过、击杀庞大的儒艮一⑥希腊群岛:赠送黄金给潜水员,海底火山喷发一⑦地中海:看到遇难船只的残骸一⑧大西洋:维哥湾尼德•兰准备潜逃、尼摩船长讲述1702年西班牙船只被英国击败沉没的历史,金银滩大西洋海底参观亚特兰蒂斯海底煤矿一⑨南极:遇见抹香鲸和长须鲸,冲撞大冰盖;欣赏南极美景、撞上浮冰,搁浅;面临缺氧危机(被厚厚的冰墙包围)一⑩大西洋:和章鱼搏斗,尼摩救下尼德•兰;墨西哥湾暖流,尼摩拒绝阿龙纳斯离开的请求;暴风雨来临,岿然不动一⑪I匕冰洋:凭吊复仇者号;战舰攻击,大屠杀,忏悔;大漩涡;挪威海岸。【人物辨识】人物人物判断相关情节人物形象尼摩船长建造“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在珊瑚礁里埋葬船员;勇斗黑鲨;在锡兰采珠场救了一个穷苦的采珠人;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陆地上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充满浪漫、神秘色彩,热情、冷酷、和善,遇事头脑冷静、沉着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和反抗,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阿龙纳斯作品中的“我”,生物学家。乘潜艇在水下航行,饱览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对海洋生物做了详细介绍,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热爱海洋,头脑清晰,博古通今。康塞尔阿龙纳斯的仆人,30岁,比利时人。在缺乏氧气时,将氧气让给教授;在海底观察到许多动物并给它们分类。忠心,做事一丝不苟,生性沉稳,为人随和,精通分类理论。尼德•兰捕鲸手,“鱼叉手之王”,大约40来岁,加拿大人。多次企图逃出“诺第留斯号”;在船长救采珠人受到鲨鱼攻击时,杀死鲨鱼救了船长。经验丰富,性情暴躁。四、《红星照耀中国》【教材出处】统编八年级上册P64“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1928年斯诺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内容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自己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人物辨识】人物具体内容毛泽东人物形象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主要经历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一组建中国共产党一一组织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一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一一长征作者评论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的学者,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周恩来人物形象平易近人,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一一就读南开中学、大学一一领导学生运动一一帮助创建共产党一一任职黄埔军校一一组织大罢工一一组织“八一”起义一一在南方艰苦斗争一一长征作者评论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彭德怀人物形象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活泼,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喜欢孩子。主要经历出身湘潭县的一个农村一一在当地私塾念书时揍了老师一一离家出走闯世界一一在湖南军校学习一一参加共产党一一发展游击战作者评论严肃的司令员。朱德人物形象沉默谦虚、说话轻声、饱经沧桑,爱护部下,与士兵同甘共苦,天性极端温和,喜欢运动和读书。主要经历出生在穷苦的佃农家庭一一在姓丁的地主的私塾读书一一过继给伯父,念了七年的古书一一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一一随蔡锷参加推翻清朝的革命一一寻找共产党一一成为中国共产党最老的党员之一作者评论创建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五、《昆虫记》【教材出处】统编八年级(上册)P121“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诗人”。【内容梗概】这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书中描写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有吝啬鬼似的杨柳天牛,有“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的甲虫……每一个片段中,作者都将昆虫拟人化,生动形象且具体地为读者展示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特有品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阅读收获】用散文的形式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回忆录。第一个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活生生的昆虫,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的著作。它将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熔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六、《傅雷家书》【教材出处】统编八年级(下册)P71“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一生译著丰富,翻译作品30余种。【内容梗概】《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阅读收获】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其次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同时从美术、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修养方面指导儿子,让他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修养。七、《儒林外史》【教材出处】统编九年级(下册)P62“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内容梗概】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批认为“学而优则仕”的学子。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苍苍,就是为了要考取功名;还有一些贪官污吏,为了搜刮民脂,不惜牺牲百姓,还高谈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过在这本书里也介绍了一些在功利面前心如止水的人物。【主题思想】《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人物辨识】人物关键词相关故事性格特征范进胡屠户、张乡绅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迂腐;性格在科举制度之下扭曲堕落;失去自我。周进贡院、监生周蒙师暮年登上第汤奉汤总镇汤总镇成功归故乡贪婪;蛮横,不讲理;凭科举得意,作威作福。王冕薛家集王孝廉村学识同科不慕功名利禄;能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封建权威;轻视礼教,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平等爱人。杜少卿王胡子、韦四太爷杜少卿平居豪举严监生灯芯、赵氏严监生疾终正寝吝啬。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简介保尔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尽了凌辱。十月革命爆发,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莱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保尔与朱赫莱一起逃跑。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从监狱出来后,保尔跳进冬妮亚的花园。冬妮亚和保尔产生了爱情。在激战中,保尔头部受了重伤。出院后,他参加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冬妮亚和保尔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便分道扬镳。在筑路工程快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体质越来越坏。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了,接着又双目失明。他一方面决心帮助自己的妻子达雅进步;另一方面决定开始文学创作工作。这样,“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作者简介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人物形象分析保尔:诚实、质朴,无所畏惧,渴望反抗,同时又积极上进,喜爱阅读各种革命书籍,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性格坚强,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通自己脑中残存的旧思想做斗争。他将自己融人人民大众中,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他有着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渴望爱情,但有时又不够勇敢,不敢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和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建设新世界的伟大事业。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个体生命无私奉献于社会,将个人的命运与激流勇进的事业相结合;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朱赫来:一个水兵出身的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生动易懂。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这些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性格粗犷朴实,有领导才干,善于结交朋友,关心集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冬妮娅:纯洁善良,美丽动人,说话的时候柔声细语,让人感觉温暖、舒适,非常容易亲近。在与保尔相处的过程中,她头脑中没有什么森严的家庭等级观念,勇于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她最终还是没能从资产阶级小姐的出身中跳出来,没能彻底地改变在自己对各种事物的错误认识,与保尔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干练而又勇敢,心地善良而言语坚定,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她的内心思想丰富,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付突发事件,使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决不会让私人的感情影响自己的工作.她工作积极仔细认真,富有创造性,能够很好的理解别人,不会怨天尤人,在工作上为自己信仰的共产主义,非常憎恨剥削阶级,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九、《艾青诗选》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诗歌风格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经典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艾青诗歌的意象艾青诗歌有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