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_第1页
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_第2页
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_第3页
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_第4页
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第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Assignments:(现代以前)Inwesterntranslationstudiesfromancientto19thcentury,wehaveknownthattherearealotofremarksontranslationbydifferenttranslatorsindifferentperiods.Makeclassificationoftheremarksaccordingtothefollowingsuggestions:freetranslationvs.literaltranslationformvs.content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thestyletranslationandlanguagestudies(Requirements:1.Bebrief;2.Supportyourclassificationwiththerelevantremarksbytherepresentativetranslators.)第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西方初期的翻译活动公元前397年前后,多数犹太人已听不懂圣经中的希伯莱语,就必须用当地的一种通商语言来译解。在犹太人当中发展起来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大众聚集在广场听宣读法律,宣读的人边读边用翻译的方法讲解意思。第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西方初期的翻译活动相传在公元前270年,应古埃及王托勒密(Ptolemy)二世之请,由七十二位犹太学者于七十二天内将“旧约圣经”译成希腊文。此译本称为“七十贤士译本”。此译本是直译的典型,逐字死译。第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西方初期的翻译活动古代遗留下来的最著名的翻译文献,无疑要算罗塞达碑文刻了。该碑文刻于公元前二世纪,上面不仅刻有古埃及象形文书写的碑文,还刻有该碑文的希腊文译文。第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西方翻译史已有2000年左右,经历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现代等发展时期。伴随各个时期,相应出现了以下几次翻译高潮:第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公元前约240年。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主要有罗马诗人利维斯·安德罗尼克(LviusAndronicus284-204B.C.)把荷马(Homer)史诗《奥德赛》(Odyssey)译成拉丁文诗,还有的学者把许多希腊文戏剧翻译成拉丁文,另外,有的学者还对翻译问题进行了认真的钻研。这一时期罗马通过翻译在文学方面大量吸取了希腊文化。第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公元384年,哲罗姆(Jerome)受罗马教皇之委托,搞一个《新约圣经》的译本,即《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他是把《旧约圣经》译成拉丁文的第一个人。哲罗姆后半生献身于《旧约圣经》的翻译。他的译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因为他敢于对旧译本加以改动、更正和增补。当时人们说他伪造经书,亵渎圣灵。对《圣经》的翻译形成西方翻译史的第二次高潮。第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在九、十世纪,巴格达成了重要的翻译中心,把许多希腊文古典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在十二世纪前,西班牙的托莱多(Toledo)又逐渐成为学术中心和翻译中心,主要是将希腊文古典著作译入拉丁文,但是一般都是通过阿拉伯语译本进行翻译的。这一时期形成西方翻译的第三次高潮。第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第四次高潮。这时翻译作品大量涌现,大都译自希腊文。这一时期的翻译对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标志民族语言在翻译中的地位得以巩固。第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第五次高潮出现在文艺复兴后,这一时期的翻译不仅对古希腊感兴趣,也对当代感兴趣,同时也有通过翻译介绍东方的著作。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20世纪中期到现在是翻译的第六次高潮。这一时期翻译打破了传统方式,翻译的范围逐渐扩大,翻译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翻译已成为一种职业。翻译的作用比以往更大,而且涉及各个领域,如语言学、文化、认知等。成立翻译组织,如“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并出现机器翻译。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西塞罗(Cicero106—43B.C.)罗马演说家,哲学家,修辞学家,作家兼翻译家。他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他把柏拉图的《蒂迈欧篇》和荷马史诗《奥赛》由希腊语译成拉丁语,他的著作有《论最优秀的演说家》,《论善与恶的定义》,其中某些章节涉及翻译。他说:“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的风格和力量。”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西塞罗(Cicero106—43B.C.)综合他的两部著作,可以看出他对翻译的看法:译者应象演说家那样,使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来表现内容,以吸引扩大读者。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应该避免逐字死译,翻译应该保留词语最内层的东西——意义。译者的责任是给读者称出原词的重量而不是数量。翻译也是文学创作,任何翻译必须是其人。声音与意义自然相联系,词与词义在功能上不可分割,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是相通的。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西塞罗(Cicero106—43B.C.)西塞罗主张风格是可译的,也主张活译。从他开始,就出现了直译,活译的讨论。在西塞罗之后,还有人同样主张活译。贺拉斯(Horace65—8B.C.)就是其中一人。他是罗马诗人,著作有《诗艺》。他认为:①翻译必须坚持活译; ②本族语可通过外来语来丰富。他说:“忠实原作的译者,不会逐字死译的”。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西塞罗(Cicero106—43B.C.)“Whatmenlikeyou…callfidelityintranslation,thelearnedtermpestilentminuteness…itishardtopreserveinatranslationthecharmofexpressionswhichinanotherlanguagearemostfelicitous…IfIrenderwordforword,theresultwillsounduncouth,andifcompelledbynecessityIalteranythingintheorderorwording,Ishallseemtohavedepartedfromthefunctionofatranslator.”ByCicero引自Nid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on,2004,P1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昆体良:(35?—100)(Qintilian)罗马演说家,修辞学家,生于西班牙,定居罗马。著作:《演说术原理》他说“在一切翻译写作中,都是在与希腊人比高低”。“我所说的翻译不仅指意译,而且还指在表达同一意思上,与原作搏斗,竞争。”其大意是说,翻译是创作,这种创作应该与原作比美,译作必须超过原作。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以上是在翻译希腊古典著作的实践中所总结的看法。另一条线索是翻译《圣经》的实践以及所总结的看法。第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斐洛·犹达欧斯(PhiloJudaens20?—50?B.C.)他的指导思想当时很盛行。他认为,圣经是圣神的,译者但凭精通两种语言,而无神的感召,是不能从事翻译的。如果与现代联系,他的观点就是:翻译专门材料,必须懂得专门知识。他所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死译。因此,圣经翻译的质量不如文学翻译的质量。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哲罗姆:(Jerome340—420)

他是四大宗教权威之一,而且被认为是最有权威的人。他攻读语法,修辞,哲学。精通西伯莱语,希腊语。著名译作是《通俗拉丁文本圣经》。这个译本结束了希腊语中圣经译本的混乱局面。这个译本是拉丁语中标准译本。他既是翻译家,又是理论家。他的翻译方法最系统,最严谨。他的翻译方法论述见于:《致帕马丘书》(LettertoPammachius),《致萨尼亚和弗里拉书》。他的翻译从数量上超过古代任何人。第二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哲罗姆:(Jerome340—420)关于翻译他认为:翻译不能始终字当句对,而应采用灵活原则。因为各种语言在用词风格,表达习惯,句法语义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应该区别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文学翻译中,常采用意译,宗教翻译中常采用直译。直译和意译是互补的,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在译文中很难保留原文独特的措词风格,我也许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如果直译的话,译文荒唐;如果不得不作些改换调整,则有负于原作者。正确的翻译靠正确的理解,我只能翻译我懂得的东西。第二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奥古斯丁(StAugstine,345—430)

罗马神学家,哲学家,拉丁语教育家。著作有《上帝之城》,《忏悔录》,《论基督教育》。他的特长是语言。因此,他从语言学方面谈论翻译。第二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奥古斯丁(StAugstine,345—430)他的观点:译者应该具备:通晓两种语言;要熟悉所译材料;要有一定的校刊能力。翻译中要注意三种风格:朴素风格,典雅风格,庄严风格。翻译的目的只有一个,把真理传达给听众,使听者能听懂,高兴。如果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不同于作者,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第二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奥古斯丁(StAugstine,345—430)翻译中要明确所指,能指及判断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对符号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所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能指是符号(主要是单词)。他从符号角度阐述翻译,他将语言和意思区别开来,语言是一系列符号,意思是常数,判断所指和能指的关系要靠译者的能力。翻译的单位是词。语言符号是词,只有直译才能找到对等。圣经的翻译必须依靠上帝的感召。他的以上观点对后世的语言与翻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西方翻译史在古代经历了700多年,主要是希腊古典著作的翻译和圣经的翻译。古代的翻译理论不系统,对翻译都是附带的加以论述。第二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2)中世纪(476—文艺复兴)

曼里乌·波伊提乌(ManliusBoethius480—524)神学家,政治家,哲学家,翻译家,他译出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的《范畴篇》和《解释篇》。他认为:内容与风格相敌对,不可兼得;翻译是以客观为中心,译者应放弃主观判断权,译者所寻求的是准确的内容,而不是风格,为了消除讹读,译者应采用逐词对译。他主张严格的形式对应,翻译凭经验,而不是凭理论。第二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2)中世纪(476—文艺复兴)

但丁(Dante1265—1321)

但丁的著作有:《乡食宴》,《圣经·诗篇》,他认为文学作品不可译。“要大家都懂得任何富于音乐和谐的语言都不可能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破坏其优美”。他还认为形式在翻译中不可忽视。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2)中世纪(476—文艺复兴)

勒欧纳多·不鲁尼·阿雷蒂诺(LeonardoBruniAretino1370—1444)阿雷蒂诺认为:译者应尽可能模仿原作风格,用译语进行创作。任何语言都不乏被用以有效翻译的能力。那种认为语言差异在翻译中是不可逾越的观点,实际上是译者用以掩盖自己能力低而放出的烟雾。优秀的译者都精通原语和译语,只要正视两种语言的差异,就不愁对付的办法。他的这些观点是人文主义思想在翻译的体现,强调译者的作用。第二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2)中世纪(476—文艺复兴)

尼古拉斯·封·维尔(NicolasvonWyle)维尔是德国人,教拉丁语,他认为:准确翻译拉丁语,如采用逐字对译,不折不扣地模仿拉丁语,能得出最优美的德语风格(当时人们认为拉丁语胜过德语);逐字对译,可推广拉丁语;为了忠实于原文,宁愿牺牲译文的易懂性。由于当时多数人反对直译而主张意译,所以他提出以上观点。第二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2)中世纪(476—文艺复兴)古代,中世纪时期的西方翻译理论不系统,特别是在重实践而不是重理论以及客观主义的影响下,翻译理论在较长时间里停滞不前。翻译理论这种停滞不前的状况直到文艺复兴才有了突破。

第三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综述)十四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开始,十五、十六世纪波及欧洲,文艺复兴是对希腊文字,艺术的重新认识。在这一运动中,翻译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翻译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第三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综述)在德国,翻译由注重原文转移到重视译文,意译法取代了逐字对译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马丁·路德主张翻译应采用民众语言。他译出第一部民众圣经,此译本对统一德国语言起了巨大作用,为形成现代德语奠定了基础。在法国,翻译从宗教作品转向古典文学作品上,从而构成翻译史上的一次高潮。阿里欧翻译了由普鲁卡特写的《名人转》,为文学翻译在翻译史中取得一席之位,并成为十六世纪译文的典范。在理论方面,多雷(EtienneDolet1509-1546)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他首次提出比较系统的翻译基本原则,把翻译理论推向新水平。在英国,十六中期到十七初,一方面是宗教翻译,另一方面是文学翻译。第三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十五、十六世纪主要涉及拉丁语与德语的互译。十六世纪宗教翻译,文学翻译并存。十七世纪初,意译派反对直译派,认为逐字对译读者不便理解。重点考虑译文语言特征,而不是原文。意译派认为德语是一种有自己规律需要尊重的独立语言,具有独立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不能因模仿原文语言而被破坏。第三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

约翰·赖希林(JohannesReuchlin1455—1522)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将读者引向原作。原作的形式与原作不可分,无法在译语中保留。直译并不是模仿原作的风格,而是让读者注重其风格。领略其文学价值。第三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

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DesidenusErasmus1466—1536)伊拉斯谟生于荷兰牧师家庭。他的译文不仅优美,而且以崭新的姿态阐述翻译问题,他认为:翻译必须尊重原作,任何译文都取代不了原文。圣经翻译要追溯希伯莱原文。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要阐明圣经意义,要能理解单词的含义,要阐明单词的含义,就得考虑整个句子的意义。在解释圣经问题上,没有绝对的权威可言。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译本。第三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

德西德利乌·伊拉斯谟(DesidenusErasmus1466—1536)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诗译诗,以高雅译高雅,(“切”的含义)。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需要。他说:“但愿每个妇女能读到圣保罗的福音;但愿能把圣保罗的福音译成所有语言;但愿农夫能在田边吟诵圣经,旅行者通过圣经能解除旅途的疲劳……。”第三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他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和翻译家,神学博士,为现代德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明确认识到译文必须晓畅易懂,他还详细系统地写出了他的翻译原则。他认为:第三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他说真正的翻译是把外国语译成译者的本族语言。翻译必须注重语法与意思的联系。语法分析并不是重要方面,语法对名词变格,动词变形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是必要的,但语言中主要考虑的是意思和话题,而不是语法,因为语法不能凌驾于意思之上。第三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德国)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翻译必须尊重七原则:1)可以改变原文的词序2)可以合理使用语气助词3)可以增补必要的连词4)可以略去没有译文对等形式的原语词5)可以用词组翻译单个词6)可以把比喻用法译成非比喻用法7)注意文字变异形式和解释的准确翻译必须集思广益,翻译不能独来独往,所有最好的译法不是被一人独揽。第三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阿里欧在法国,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是称为翻译之王的阿里欧。他翻译希腊罗马的文学名著。他是翻译实践家,没有提出系统性的理论。他说翻译应“试与原作比高低”。所以有人称他为作家,他的翻译准则是:

1)译者必须吃透原文,要在内容的译释上下功夫2)译笔必须纯朴自然,不事修饰。他强调内容和形式,直译和意译的统一。第四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多雷(Dolet)另一人是被称为翻译理论家的艾蒂安·多雷(EtienneDolet1509—1546),他是最初有系统地阐述翻译理论的人。于1540年,他发表专门论述翻译理论的文章“论如何出色地翻译”,简练扼要,精辟无比。他的翻译原则概括如下:第四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多雷(Dolet)1.Thetranslatormustunderstandperfectlythecontentandintentionoftheauthorwhomheistranslating.2.Thetranslatorshouldhaveaperfectknowledgeofthelanguagefromwhichheistranslatingandanequallyexcellentknowledgeofthelanguageintowhichheistranslating.3.Thetranslatorshouldavoidthetendencytotranslatewordforword,fortodosoistodestroythemeaningoftheoriginalandtoruinthebeautyoftheexpression.4.Thetranslatorshouldemploytheformsofspeechincommonsense.5.Throughhischoiceandorderofwordsthetranslatorshouldproduceatotaloveralleffectwithappropriate“tone”.引自Nid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on,2004,P1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四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

多雷(Dolet)译者必须完全理解所译作品的内容;译者必须通晓所译语言和译文语言,不能是一高一低,译者应该是用原文阅读,用译语写作;译者必须避免字字对译,因为这样有损意义的传达和语言的美感;译者必须采用通俗的语言形式;译者必须通过选词和调整词序使译文产生色调适当的效果。(在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由于他早年去逝,他的理论并未形成流派,也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注意。第四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翻译活动达到顶峰,当时从事翻译的人,大多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翻译很随便,想怎么翻就怎么翻,但翻译的数量很大。当时翻译有一特点,就是为了与读者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给译文加前言和后记,向读者说明翻译的目的。当时也没有出现大翻译家,且对翻译所发表的言论杂乱无章,无系统性。第四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诺思、弗洛里欧托马斯·诺思(ThomasNorth1535—1601)他的翻译基本上是译自法文文本,采用的散文体,译文优雅且不呆板。约翰·弗洛里欧(JohnFlorio1553--1625)他提倡以散文译散文,他的影响不亚于诺思。他的《散文集》使散文在英国作为文学体裁而存在。第四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荷兰德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Holland1552--1637)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翻译家,数量上超过任何人,被称为总翻译家。他认为: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翻译必须讲究风格。他采用节奏缓慢的散文体,宁可用古语,也不用外来语,他的译文能经得起现代风格学家的分析。第四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富尔克威廉·富尔克(WilliamFluke)1589年发表《为忠实英译《圣经》辩护》,关于翻译他说:1)翻译可与信仰无关,译者的力量在于他是否有坚实的语言能力,而不是他是否信奉上帝。2)圣经翻译必须尊重语言习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来翻译。第四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3)文艺复兴时期

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总的特点是将民族语言的翻译搬上历史舞台。第四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综述)近代的翻译活动,虽不如文艺复兴时期声势浩大,但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却出现了黄金时代,同时翻译也促进了现代英语的发展。17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使科技翻译在各民族中大量涌现。18世纪是西方翻译史的重要发展时期,提出了带有普遍性的翻译理论模式,如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泰特勒的《论翻译的原则》是西方翻译史上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专著;翻译的内容从翻译古代作品转向翻译现代作品。第四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综述)19世纪,翻译理论研究的中心在德国。歌德、施莱尔马赫、赫尔德林、洪堡等翻译理论家从文学、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理论,开拓了翻译研究领域。19世纪在俄国,翻译方面也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如科夫斯基、别林斯基提出各种文艺学派的观点,促进了俄国翻译理论的大发展。第五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法国)阿伯兰库、梅纳日17世纪初在法国正处于直译、意译之争中。佩罗·德·阿伯兰库(Perrotd’Ablancourt)属于自由翻译派,他的译笔强劲而且易懂,与之相对的准确派中有一人叫梅纳日,他反对自由派,他说:“意译使我想起我过去的一位恋人,她漂亮但不忠实。”(“翻译比喻中西探幽”,谭载喜,《外国语》,2006,4;“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译者形象”,屠国元,《中国翻译》,1998,2)第五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法国)梅西巴歇·德·梅西的翻译原则是:不能给原作塞进私货。不得对原作进行删减。不得做有损原意的改动。他说偏离原作的翻译就是背叛。第五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法国)田德翻译家加斯帕尔·德·田德在巴黎出了一本书《论翻译》(1660),曾风行一时。他说:“翻译家是模拟原物的画家,他描绘模特的容貌,只模仿不创新,一旦超出这一界限,译者就不再是译者,而变成了作者,变成了从事创作的人。”第五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法国)于埃翻译评论家达尼埃尔·于埃(DanielHuet1630--1721)发表了《论翻译》。他说:翻译的唯一目标是准确,只有在语言上模仿原作才能准确传达原作的意思。最好的翻译方法是译者尽可能紧扣原作的意思,再尽可能紧扣字眼,最好尽可能再现它的风格。第五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法国)巴托夏尔·巴托(ChalesButtieux1713--1780)在翻译理论研究上贡献最大,他出版了《论文学原则》一书,其中第五部分专门探讨关于翻译问题。他是继多雷之后,法国又一杰出的翻译理论家。他提出了六条关于翻译原则:第五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法国)巴托尽可能保留原作的语序。保留所表达意思的先后顺序。使用同样长度的句子。再现连词。避免意译。必要时可对原作加以修正,但首先必须强调形式的对等。他认为,译者不是主人而只是原作者的仆人,处处跟随原作者,忠实反映原作的思想和风格。法国这一时期的翻译重形式而轻内容。第五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德国)歌德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是翻译理论和翻译活动的中心。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1832),德国最卓越的文学家,终身对翻译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是一个卓有见地的翻译理论大师。他说:1)翻译往往是不完全的,但无论人们怎么揭短,它仍是最有价值的活动。2)语言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交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在其意思和音韵的转移中有彼此相通的共性,这就构成了文学翻译的基础,包括诗作的可译性(强调语言的共性)。第五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德国)歌德3)朴素无华的翻译总是最适当的翻译,那种要与原作比美的字斟句酌的译本,只不过是译者们彼此间舞文弄墨之作,不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4)翻译可分为三类:A传递知识的翻译。B按照译语文化规范改变性翻译。C逐行对照翻译(在这三类翻译中,歌德最喜欢第三种)第五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德国)施莱尔马赫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1768--1834)在翻译理论方面胜过歌德,于1813年发表了“论翻译的方法”的论文。他说:翻译分笔译和口译。口译指关于商业的翻译,笔译是关于文学、艺术、科学的翻译。(他是西方第一个明确区分笔译和口译的人)翻译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真正的翻译是指文学、艺术、科学的翻译。第五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德国)施莱尔马赫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和思维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每个人都受到所说语言的制约,任何在语言范围之外的东西说话人都不可能明确想到。思想概念的形成,这些概念相互联结的方式和程度都是说话人从小开始习得的语言所安排的,说话人的智能和想象也都是由语言来控制的,但另一方面,凡是思想自由,智能独立的人都能创造语言。第六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德国)施莱尔马赫翻译有两种不同途径,一是尽可能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个是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坚持译作顺从原作采用的方式直译坚持原作顺从译作采用的方式意译他的观点在19世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六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德国)洪堡威廉·洪堡(WilthelmVonHumboldt1767-1835),语言学家。他说:语言决定思想和文化,一种语言的作用以及构成这种语言的词语是生活现实在语言中的反映。其反映方式是有关民族所特有的,语言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在声音和符号上的区别,而是世界观上的区别。语言可以说是各个民族心灵上的外壳,人的思维完全取决于语言。语言差距大而互不可译。第六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狄龙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在翻译方面的成果超过伊丽莎白时代。温特华斯·狄龙(Wontwotth,Dillon1633—1685).他的译著是贺拉斯的《诗艺》。他的贡献不在实践而在理论。1684年,他发表关于翻译的论著《论译出的诗》“EssayonTranslatedVerse”,他提出译诗的原则:译诗的译者不仅自己是诗人,而且具备所译诗人那种特殊的天赋。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友谊,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检查自己的情绪,然后寻找与自己情绪相符的诗人,象择友一样选择原作者。翻译过程必须透彻理论原作,忠实原作实质为准则,原作“落”,则译作“落”,原作“升”,则译作“升”。总的原则是一不改,二不增,三不减。增减相比,宁减不增。第六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德莱顿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16311700)英国古典主义流派创始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翻译家,既有大量的译作,又有系统理论。他是一位非凡的翻译评论家,他没有写翻译理论专著,但有大量的论文,序言,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翻译的问题。他所有的论文都收录在他的论文集中“EssaysofDryden”。他代表了英国十七世界翻译理论的最高峰。他的三分法是对二分法(直译和意译)的重要发展。他的理论具有启发性,不仅影响了十七世纪下半叶,而且对以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翻译观如下:第六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德莱顿翻译是艺术。译者要像艺术家具有高超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翻译好比绘画艺术,两者有相似之处。优秀的译者必须像作诗,注意韵律,在保留不失真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使译文宜人,做到美的相似。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的特征,译者不应只了解原作的语言,还应懂得原作的具体思想和表达特征。因为正是这种特征,才使他具有个性。(译诗首先是诗人)第六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德莱顿译诗必须考虑读者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译者好比奴隶。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整枝,然而酿成的酒却是主人的。翻译可借用外来词,但要慎重。具体做到:A断定新引进的词是不是好词B是不是符合英语的特征C适可而止,不可滥用第六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德莱顿翻译分三类(对二分法是一个重大发展)A逐字译法metaphrase(直译象带着脚镣的跳舞,可做到小心翼翼,不至掉下来,但不能指望动作优美)B解释译法paraphraseC拟作法imitation(拟作是创作而不是翻译)他主张原作的意思不可侵犯,但在表达上译者可有某种自由。译者可改变外观,不可损害实质。到十八世纪,在理论上出现了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大著。第六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坎贝尔乔治·坎贝尔(GeorgeCombell,1719——1796)他译有《四福音的翻译与译注》“ATranslationoftheFourGospelswithNotes”。在其序言中(长达700页),他专门讨论了圣经翻译的问题,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过前人。他认为翻译中要注意言语的使用环境,要注意灵活对等和风格比较。他对翻译问题探讨突出地表现为:①对翻译的目的和作用进行了说明②对翻译的实际过程进行了描写与分析③对翻译的目的和技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论第六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坎贝尔坎贝尔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Togiveajustrepresentationofthesenseoftheoriginal.Toconveyintohisversion,asmuchaspossible,inaconsistencywiththegeniusofthelanguagewhichhewrites,theauthor’sspiritandmanner.Totakecarethattheversionhave,“atleastsofarthequalityofanoriginalperformance,astoappearnaturalandeasy.”(引自Nid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on,2004,P18,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①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思②在符合译语语言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译出原作者的精神和风格。③使译作“至少像原作那样自然易懂”。 第六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泰特勒时隔一年,即1790年,又出了一本书《论翻译的原则》,Essayson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s,作者是泰特勒,他的影响远远超过坎贝尔,因为泰特勒在探讨翻译的问题时涉及面宽,范围也广。第七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泰特勒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1747—1814),他(1790)认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够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引自《文学翻译原理》,张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p72)。他在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同等效果论。第七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泰特勒泰特勒也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The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oftheoriginalwork.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withthatoftheoriginal.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theoriginalcomposition.(引自Nid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on,2004,P1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内容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畅第七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泰特勒坎贝尔指控泰特勒剽窃,但是泰特勒说他的三原则与坎贝尔相同,纯粹是一种巧合。论影响,泰特勒的著作远比坎贝尔的大,因为泰特勒涉及的题材范围较广,而且把重点放在世俗作品的翻译上,不象坎贝尔那样专谈圣经翻译。泰特勒把译者比作画家。他说译者和画家都从事模仿,但各自的程度不尽相同。要临摹绘画作品,可使用相同的颜色,忠实模仿原作的笔法和形态,只要模仿得当,摹本就可具有原作的一切特征。然而译者的工作却完全不同,不能使用与原作相同的色彩,但却必须给其画面以同样的力量和效果,不能照搬原作的笔法,但却必须用自己的笔法来译出“摹本“。他说翻译越模拟越不通顺。他说诗应译成诗,不能译成散文。他还探讨了习语的翻译问题。第七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英国)泰特勒泰特勒的翻译理论比较全面系统,不仅是英国翻译理论史上,而且也是整个西方翻译理论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翻译史上一个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第七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俄国)普希金普希金(1799--1877)的译作不多但艺术价值却很高。他认为:译者在选择原文材料上必须有自己的主张,不能人云亦云,受别人思想的支配。

译者在处理原著的过程中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若著作独具特色,译者必须尽量保留。第七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俄国)别林斯基别林斯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学批评家。关于翻译,他说:无论原作或翻译都必须内容充实。忠实原文在于忠实原文精神而不是原文字面。翻译艺术作品,译者本身必须是艺术家。第七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4)近代(俄国)俄国的翻译理论不同于西欧的传统翻译理论,主要区别是:翻译作品,注意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好的翻译必须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翻译必须为读者服务,注意译文的人民性。俄国的翻译理论明显的带着革命思想的色彩。第七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古代-近代小结以上是西方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到近代的翻译及传统译论。现小结如下:古代(西塞罗Cicero106—43B.C.;哲罗姆:Jerome340—420));中世纪(波伊提乌ManliusBoethius480—524;阿雷蒂诺LeonardoBruniAretino1370—1444);文艺复兴(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多雷(EtienneDolet1509—1546);近代(施莱尔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1768—1834;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1631--1700;乔治·坎贝尔GeorgeCombell,1719—1796;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1747—1814)第七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古代-近代小结以上是西方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到近代的翻译及传统译论。现小结如下:在西方一开始,逐字翻译几乎是翻译的金科玉律,特别是在宗教典籍的翻译中,逐字翻译是忠实地传达上帝的旨意和声音的唯一保证。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注意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渐渐地突破了只有“忠实形式”才能忠实意义的认识局限,在实践中开始探讨形式上的某种变通,以忠实于原作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人们对翻译的观点尽管有很多变化,但有两种基本争论却始终存在,即“直译还是意译?”和“以形式为主还是以内容为主?”。第七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综述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科学翻译观。表现为由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来探讨翻译问题,并将语言学、文化、认知与翻译研究结合起来,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加深了对翻译规律的认识。第八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思考题1.Explaintheconceptof“translationequivalence”intheviewofCatford.2.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translation”and“transference”accordingtoCatford?3.What’syourunderstandingof“thenatureoftranslation”inthelightofNida?4.“Formalequivalence”,“dynamicequivalence”,and“functionalequivalence”arethekeyconceptsinNida’stheoriesoftranslation.Howdoyouunderstandthem?5.Explain“semantictranslation”and“communicativetranslation”proposedbyNewmark.6.GiveabriefintroductionofChinesetranslationtheories.(inChinese)第八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J.C.Catford.1965.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第八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Outline1.LinguisticBase1.1Levels1.2Categories1.3Rankscale1.4TheConceptofRank-shift1.5AppliedLinguisticsandthetheoryoftranslation2.TheDefinitionofTranslation3.TypesofTranslation4.TranslationEquivalence4.1Textualequivalence4.2Formalcorrespondence5.TranslationShifts6.Meaning6.1Translation(substitutionofmeaning)6.2Transference(implantationofmeaning)第八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LinguisticBase Translationisanoperationperformedonlanguages:aprocessofsubstitutingatextinonelanguageforatextinanother.Clearly,thenanytheoryoftranslationmustdrawuponatheoryoflanguage—agenerallinguistictheory.ThegenerallinguistictheorymadeusedofinCatford’sbookisessentiallythatdevelopedattheUniversityofEdinburgh,inparticularbyM.A.K.HallidayandinfluencedtoalargeextentbytheworkofthelateJ.R.Firth.第八十四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LinguisticBase Note:JohnRupertFirth(1890-1960):From1944,heisthefirstprofessorofgenerallinguisticsinBritain,distinguishedfromothertheoristsofhisgenerationbyhisinsistencethatlanguageshouldbestudiedaspartofasocialprocess.Alinguist’sdatawereforhimeventsembeddedinspecificcontexts.Hence,inparticular,anemphasisoncontextatallpoints,andaprofounddisagreementwiththeprevailingviewofSaussureandhisfollowers,inwhichtheobjectofstudywasanintegratedlanguagesystemseenasarealityunderlyingspeech.第八十五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LinguisticBas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1Levels Languageisanactivitywhichmaybesaidtoimpingeontheworldatlargeattwoends.Ontheonehand,itismanifestedinvocalmovements;ontheotherhand,itisrelatedtospecificobjects,events,etc.inthesituation.Bothoftheseareoutsideoflanguageitself.Theyareextralinguisticevents.Theyarephonicsubstanceinwhichvocalactivityismanifestedandthesituationsubstancetowhichthisactivityisrelated.Thelanguageitselfisform,notsubstance.Wedistinguishthelevelsofmedium-substance(phonicsubstance,forthespokenmedium,andgraphicsubstanceforthewrittenmedium),andsituationsubstance,bothofwhichare,infact,extralinguistic.Theinternallevelsoflanguagearethoseofmedium-form---phonologyandgraphology,arrivedatbyaprocessofabstractionfromphonicandgraphicsubstance,andthedifferentlyabstractedlevels,whichHallidaycallsthe“formallevels”grammarandlexis.Context(orcontextualmeaning)istheinterlevelrelatinggrammar/lexisandsituation.Similarly(similarto“contextualmeaning”),“Phoneticmeaning”and“graphiticmeaning”maybesuggested.第八十六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LinguisticBas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1Levels

图示参阅word文档第八十七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LinguisticBas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2CategoriesThefundamentalcategoriesoflinguistictheoryareunit,structure,class,andsystem.InEnglishgrammarwehaveunitssuchassentence,clause,andgroup,word,morpheme:eachoftheseisthecarrierofaparticularkindofmeaningfulgrammaticalpatterns.Theunitsofgrammaroperateinhierarchieslargerormoreinclusiveunitsbeingmadeupofsmallerorlessinclusiveunits.Theyformascaleofunitsatdifferentranks.Thus,thesentenceisaunitofhigherrankthantheclause,andtheclauseisaunitofhigherrankthanthegroup,…InEnglishgrammarwerecognizeahierarchyoffiveunits:1.Sentense,2.Clause,3.Group,4.Word,5.Morpheme第八十八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LinguisticBas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2CategoriesAstructureisanarrangementofelements.Thus,theelementsofstructureoftheEnglishunit“clause”areP(predicator),S(subject),C(complement),A(adjunct-附加修饰语).Thus,SPC,SPA(Heranquickly.),etc.arestructuresofEnglish.Byaclasswemeanagroupingofmembersofaunitintermsofthewayinwhichtheyoperateinthestructureoftheunitnextaboveintherankscale,e.g.S,P,C,AaretheelementsoftheEnglishstructures,andalsoarethedifferentclasses.Byasystemwemeanafinitesetofalternants,amongwhichachoicemustbemade.Veryoften,thesealternants,thetermsinasystem,arethemembersofaclass,e.g.thenumber-system,i.e.Singular/plural.第八十九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LinguisticBas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3RankscaleRankscale(p8)isthescaleonwhichunitsarearrangedinagrammaticalhierarchy.InEnglishgrammarwesetupahierarchyof5units(seeabove).Byplacingtheseunitsinthisorderonthescaleofrankwemeanthateverysentenceconsistsofoneormorethanoneclause,everyclauseofoneormorethanonegroup,everygroupofoneormorethanoneword,andeverywordofoneormorethanonemorpheme.第九十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LinguisticBas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1.4TheConceptofRank-shift

TheConceptofRank-shift(p8)

referstothefactthataunitmaysometimesoperateinthestructureofaunitoflowerrank,e.g.“Themanwemetaftertheconcertismybrother”,inwhichtheclause“wemetaftertheconcert”isrank-shiftedbecauseitoperateswithinanominalgroup.Theconceptofrankisanimportantonebothintheoreticallinguisticsandinmanyapplicationsoflinguistics,includingtranslationtheory.第九十一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LinguisticBase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1.5AppliedLinguisticsandthe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

theoryoftranslation

AppliedLinguisticsisatermusedtocoverallthoseapplicationsofgenerallinguisticswhichgobeyond(1)theelucidationofhowlanguagesworkand(2)thedescriptionoflanguagesfortheirownsake.Thetheoryoftranslationisessentiallyatheoryofappliedlinguistics(p19).Ontheotherhand,sincethetheoryoftranslationisconcernedwithacertaintypeofrelationbetweenlanguages,itisconsequentlyabranchofComparativeLinguistics(p20).Fromthispointofview,Translationequivalencemaybesetupbetweenanypairoflanguages.ThetheoryoftranslationisessentiallyatheoryofAppliedLinguistics.第九十二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2.TheDefinitionofTranslation

Translationmaybedefinedasfollows:thereplacementoftextualmaterialinonelanguage(SL)byequivalenttextualmaterialinanotherlanguage(TL).Theuseoftheterm“textualmaterial”underlinesthefactthatinnormalconditionsitisnottheentiretyofaSLtextwhichistranslated,thatis,replacedbyTLequivalents.Butatoneormorelevelsoflanguagetheremaybesimplereplacement,bynon-equivalent(forexampleseep20)TLmaterial.Moreover,atoneormorelevelstheremaybenoreplacementatall,butsimpletransferenceofSLmaterialintotheTLtext.Theterm“equivalent”isclearlyakeyterm.ThecentralproblemoftranslationpracticeisthatoffindingTLtranslationequivalents.Acentraltaskoftranslationtheoryisthatofdefiningthenatureandconditionsoftranslationequivalents.第九十三页,共一百零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3、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5)现代(二战后到现在)

约翰·卡特福德(JohnC.Catford)3.TypesofTranslationFull(全部)vs.Partial(部分)translation.Thisdistinctionre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