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以下简称“张家湾灰岩矿”)为已建在生产矿山,原矿山名称“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人“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社会信用代码:91500102305146502P,法人代表蒲程历。主要从事建筑石料用灰岩的开采、加工和销售。根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下达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项目的通知》(渝规资〔2022〕282号),拟对张家湾灰岩矿进行增划资源,2022年6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并提交了《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闭合圈定而成,开采方式:露天开采,设计生产规模:295万吨/年,面积:0.7544km2,开采标高:+792~+645m。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23日在重庆涪陵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的采矿区招牌挂活动中,获得了“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珍溪镇杉树湾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涪矿采交易出[2022]3号)。2022年8月四川中科同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并提交了《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改扩建295万吨/年)》,张家湾灰岩矿矿区范围、生产规模及开采标高均发生改变,且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并为矿山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依据,根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规范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通知》(渝规资规范【2020】3号)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022年9月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委托四川中科同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编制《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改扩建295万吨/年)》。由于张家湾灰岩矿与北侧大半山灰岩矿同属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且大半山闭坑后大半山矿界内工业广场将由张家湾矿山继续使用,按照开发方案设计,大半山矿界内的工业广场区域由张家湾灰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二、目的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编制工作,确保矿山生态修复义务落实,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稳定、合理用地、保护耕地、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评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也为矿山业主申报相关手续、预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和土地复垦费用、主管部门审批、管理提供依据。其具体任务是:1、收集矿山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资料,为编制《方案》提供基础资料。2、查明矿山现状及开采中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土地资源的影响和损毁问题及生态环境影响的问题等。3、结合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和预测评估,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范围。4、依据生态修复原则划分生态修复单元,针对修复单元的修复可行性和方向进行保护工程、修复工程和监测管护工程设计,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对修复工程按阶段按年度进行划分,并对设计工作量进行投资费用估算。5、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和资金落实提出保障措施,并对生态修复效益进行分析。6、提出生态修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三、方案基本情况(一)损毁情况划定矿区面积76.5515hm2,均为临时占地;已损毁土地面积32.4807hm2,扣除矿山公路已压占1.0386hm2,已损毁面积为34.4421hm2,其中已挖损土地面积25.1297hm2,已压占土地面积6.3124hm2(已扣除矿山公路已压占1.0386hm2)。拟新增挖损损毁土地面积41.1355hm2(不含矿山公路挖损1.0386hm2);预计矿山自建设至闭坑共损毁土地面积72.5776hm2。(二)修复目标矿山复垦区(复垦责任范围)面积72.5776hm2,拟修复成旱地34.9979hm2,乔木林地10.4142hm2,灌木林地27.0386hm2,坑塘水面0.1269hm2。(三)投资状况本项目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静态总投资1406.70万元,(其中恢复治理69.72万元,土地复垦1336.98万元),动态总投资2165.69万元(其中恢复治理93.78万元,土地复垦2071.91万元)。按复垦面积为72.5776hm2,土地复垦静态单位面积投资为12281元/亩,动态单位面积投资为19037元/亩。(四)方案的服务年限根据2022年6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提交的《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经估算,截至2022年6月2日,矿区范围内占用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控制资源量总量109141千吨。其中可利用资源量98160千吨,边坡资源量为10981千吨。由于矿山在2020年6~8月正常开采,扣除2022年6~8月动用量3×(1150÷90%÷12)≈319千吨,故截至2022年8月底,划定矿区范围内占用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控制资源量108822千吨。其中,可利用资源量97841千吨,边坡资源量10981千吨。矿山开采回采率按90%计算,可采资源量88057千吨,按年开采295万吨计算,可供矿山服务约29.8年。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确定本方案边生产边治理期为29.8年(2022年9月~2052年6月),规划闭坑和复垦治理期为1年(2052年7月~2053年6月),管护期为3年(2053年7月~2056年6月)。综上,本方案适用年限为33.8年,即2022年9月~2056年6月,其编制基准期为2022年9月。根据相关规定,采矿权人若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应重新编制“二合一方案”。四、方案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一)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3)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起执行);(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2009第44号令(2009年5月1日起执行);(5)《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人大[2007]第23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7)《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文(2011年6月13日);(8)《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592号令发布,2011年3月5日实施);(9)《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号文);(10)《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3月);(1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12)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13)《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合并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的通知》(渝国土房管规发[2017]12号)。(14)《关于印发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通知》(渝国土房管规发[2018]2号)。(15)《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规范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通知》(渝规资规范【2020】3号)。(二)技术规范、标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试行)(DZT0286-2015);(3)《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规定》(试行)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10.916;(4)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50/T139-2016);(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5);(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8)《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9)《土地复垦技术标准》(UDC-TD-1995);(10)《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通则(TD/T1031.1-2011)和露天煤矿(TD/T1031.2-2011)】;(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12)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3)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试行);(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6—2008);(1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7)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2012年9月编制的《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说明》;(18)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2013年1月编制的《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细节要求》;(19)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关于《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及审查补充技术要求》(2013年6月);(20)《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5。(三)编制采用的主要基础资料(1)委托书、合同书;(2)2022年6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并提交的《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3)2022年8月四川中科同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4)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其他本次调查和收集的相关资料;(5)2021年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提交的《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6)本次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五、以往地质工作(1)2016年11月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划定矿区范围报告》。(2)2016年11月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石灰岩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3)2019年11月,重庆水天需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改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生产规模:980千吨/a)》。报告中涉及矿山采场要素为台阶高度:10m;台阶坡面角:岩层倾角约33°(顺向边坡);70°(切向边坡);安全平台宽度:4m;工作平台宽度:20m。(4)2020年2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并提交了《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改扩建)》(5)2020年8月,重庆幻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并提交了《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改扩建)》。(6)2022年6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并提交的《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7)2022年8月四川中科同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改扩建295万吨/年)》。六、本次工作及质量评述(一)工作方法我公司于2022年9月1日至2日组织技术组对矿区范围及矿区附近的有关地质、矿产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整理,在充分分析和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地形实测、地质、水文及环境调查测绘工作,2022年9月初完成报告编制工作。(二)本次工作量在收集了大量的以往地质成果资料(原储量核实报告、原开发利用方案、原恢复治理方案、原复垦方案、土地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的基础上,我公司于2022年9月1日~2日派遣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外业地质工作。本次详细调查矿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对矿区范围开展了地形实测、地质、水文及环境调查测绘等工作;对矿区周边村民房屋、加油站、公路、水文地质点进行调查;对矿山企业进行了开采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了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的分布与概况,矿山企业的性质、总投资、矿山拟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设计生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固体与液体废物的排放、处置计划,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以及矿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类型与植被等矿山自然地理调查。对矿区地质环境现状主要调查:对矿区是否存在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调查;斜边坡调查;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调查;含水层、土地资源、水利工程、村庄、交通干线及其它各类建(构)筑物的调查。本次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1:表1-1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表工作项目分项工作单位工作量备注资料收集评估区相关资料收集套5野外调查1:2000地质环境调查hm2204.401:2000剖面图图切m/条5412/4A-A’~D-D’地质剖面图斜(边)坡调查个9斜坡6个、边坡3个地质点调查个10居民调查户8工业广场调查处2弃渣场处1位于矿山西侧边界处排土场处1位于矿山东侧边界处公路调查条2省道、乡村道路土地调查hm2204.40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图件套1(三)本次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工作受矿山企业委托,对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构造、水文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调查访问,对矿山开采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对矿区范围内及周边的矿权设置情况作了调查了解。本次工作调查面积204.40hm2。对地质界线采用穿越法结合追索法实地勾绘。本次对矿区地形开展了地形实测,后经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解算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将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查询的矿区2000国家大地坐标投影到实测地形图上。本次工作手段科学合理,控制程度高,成果可靠,基本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的要求,所提交成果满足委托书和合同要求。第二章自然地理、地质及经济概况一、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张家湾灰岩矿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12°方向,直距约28km,行政区隶属涪陵区珍溪镇杉树湾村和百胜镇百兴村所辖,中心点位置2000国家大地坐标:X=3316413m,Y=36444400m。矿区南东侧为涪陵至垫江的S206省级道路,直距102m,不可视;经S206至涪陵城区运距约41km。距珍溪镇货运码头直线距离约8km,交通方便(见图2-1交通位置图)。图2-1交通位置图2、气象水文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夏秋多雨,冬春多云雾的特点。据涪陵区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8.17℃,最高气温42.2℃(1985年8月19日),最低气温-2.7℃(1962年1月3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140.2mm,最大降雨量为1600mm,最小降雨量823mm,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最大日降雨量127mm,降雨具有山区雨季洪水来得快也去得快的特点。矿区属长江水系,向南东距离长江约7.1km。根据本次现场调查,矿区内地表无河流、在矿区外南东侧直距约1055m处有一水库(名称:八一水库),水库水位+498m。区内发育有季节性溪沟或冲沟,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溪沟或冲沟切割深一般在2~5m。3、地形地貌矿区总体属低山石丘洼地地貌,地势总体中间高、北西、南东侧较低。区内地形较单一,最高处位于矿区内中部,高程+789.58m,最低处位于矿区北西侧(1号拐点附近),高程+628m,相对高差约170m,地形坡角5~35°,一般20°。矿区地形简单,地貌单一。4、生物经过现场踏勘,区内植被主要为乔木、草丛,次为灌木、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项目区植被均为天然植被,无人工植被。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分布。5、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土,土壤较粘重,粘粒含量可达50%以上,土壤呈酸性,pH值在5.0~5.5之间,粘粒的硅铝率为2.0~2.5。黄泥土土层较厚,一般为50~200cm,土壤发育较深,剖面完整,其农业土壤剖面构型为耕作层-心土层-母质层,其有机质含量随植被类型而异。(二)地质环境背景1、地层岩性矿区及其周边范围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呈角度不整合零星分布于各地层之上、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T1j1)、飞仙关组四段(T1f4)、飞仙关组三段(T1f3)和飞仙关组二段(T1f2)。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产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一段(T1j1)地层中。各组地层岩性组合特征由新到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Q)厚度一般0~6m多为坡积、残坡积与崩坡积形成的浮土夹碎石块,结构松散,呈角度不整合于各地层之上。根据矿山开采区揭露,在区内地表低洼地带、斜坡均有广泛分布,低洼地带,厚度较厚。(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①嘉陵江组二段(T1j2)厚度32~44m为灰色薄~中厚层状角砾状灰岩,平均厚度38m。角砾成分为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胶结,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易风化。区内未出露。②嘉陵江组一段(T1j1)厚度>100m分布于矿区范围外南东侧。区内该段地层地表出露走向方向长约220m,倾向方向宽约490m,呈薄~中厚层状单斜产出,产状倾向115~130°,倾角36~46°。岩性为浅灰、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间夹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灰岩中偶见缝合线构造。局部见泥质条带,该组地层为矿山拟开采次要矿层(上矿层)。与下伏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四段(T1f4)呈整合接触。该段地层为划定矿区范围内开采的次要矿层,亦为上矿层。(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厚度>400m由南西至北东向贯穿于矿区,在矿区内出露了飞仙关组四段(T1f4)、飞仙关组三段T1f3)、飞仙关组二段(T1f2)上部地层。该组岩性在区内总厚大于400m,由老至新分别为:①飞仙关组四段(T1f4)厚度16~32m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平均厚度28m。本层岩石易风化冲刷,在地表呈凹形坡出露。②飞仙关组三段(T1f3)厚度198~214m为矿区内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层,平均厚度206m。划定矿区范围内该段地层出露长约463m,宽216~364m,矿体呈中-厚层状产出,南东翼产状倾向一般为107~121°,倾角30~39°;北西翼产状倾向一般为306~312°,倾角30~32°。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局部夹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灰岩质较纯,零星见泥质条带,泥质条带易被侵蚀、风化,在灰岩表面呈“凹陷状”,局部略显薄层状假象,区内该段地层内部含一层厚3-5m泥灰岩夹石层。该段地层为划定矿区范围内开采的主要矿层,亦为下矿层。③飞仙关组二段(T1f3)厚度>120m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与灰、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不等厚互层,顶部为紫红色泥质页岩夹泥灰岩(10~20m),矿区内未见底。2、地质构造与地震项目区位于菁口背斜中段包括核部和两翼,无明显断层存在,背斜呈北东至南西向展布,与地层的走向大体上一致。背斜轴部从矿区范围北西部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穿过,南东翼产状倾向一般为107~137°,倾角23~40°;北西翼产状倾向一般为306~312°,倾角30~32°,倾角从轴部到翼部是逐渐变陡。矿区节理不发育,仅局部地段见两组裂隙,第一组产状215°∠75°,微张至闭合,延伸长0.5~3m,局部达6m,裂隙间距0.3~1.5m;第二组产状95°∠64°,闭合,延伸长0.2~1.8m,裂隙间距0.5~2.5m。综上所述: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图2-2构造纲要图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矿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3、矿层(体)地质特征(1)矿层特征矿层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和嘉陵江组一段(T1j1)中,分布于矿区中部、北西侧,矿体走向方向延长463m,倾向宽216~364m,矿层形态简单,呈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局部呈薄层状单斜产出,产状倾向107~121°,倾角30~39°,为倾斜的单斜层,走向延伸稳定,为厚度稳定矿层。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间夹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灰岩质较纯,矿石结构致密细腻。各矿层岩性组合由新到老分述如下:①上矿层(T1j1)上覆地层:下伏地层:嘉陵江组二段(T1j2)为灰、浅灰色薄层状角砾状灰岩。c.灰、深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上部偶夹灰色含泥质灰岩。灰岩局部见较多浅灰绿色泥质条带。厚89~101mb.灰、深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间夹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灰岩质较纯。厚47~61ma.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灰岩局部偶见方解石细脉,多呈条带状展布。厚50~63m下伏地层:飞仙关组四段(T1f4)为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②下矿层(T1f3),平均厚度约206m上覆地层:飞仙关组四段(T1f4)为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c.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局部灰岩顶部偶见鲕状灰岩,鲕状灰岩分布不稳定。厚76~84mb.灰、深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与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不等厚互层。厚45~50ma.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下部偶夹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靠近底部泥质灰岩泥质变重。厚77~80m下伏地层:飞仙关组四段(T1f2)底部为灰、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层理发育,易风化。(2)矿石力学特征根据2022年6月“出让技术报告”,该工作在T1f3和T1j1地层中各取了6组样品(详见表3-3)。根据试验结果并综合2016年11月调查评价报告(详见表3-4),矿山拟开采下矿层(T1f3)石灰岩矿石饱和抗压强度32.1~62.8Mpa,平均48.0Mpa;上矿层(T1j1)石灰岩矿石饱和抗压强度31.8~60.3Mpa,平均43.1Mpa。下矿层内夹石饱和抗压强度24.4~27.1Mpa,平均26.0Mpa。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矿区范围内矿石天然抗压强度≥30Mpa,属于硬质岩石。表2-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试验编号野外编号野外定名单轴抗压强度(MPa)备注天然饱和单值平均值单值平均值YS222260-1KY1石灰岩69.668.75752.9大半山矿山下矿层(T1f3)62.854.973.646.8YS222260-2KY2石灰岩54.752.94339.246.336.757.837.7YS222260-3KY3石灰岩61.660.54347.153.350.466.548YS222260-4KY4石灰岩42.040.433.532.1大半山矿山上矿层(T1j1)38.431.340.731.4YS222260-5KY5石灰岩45.047.438.438.047.640.249.635.3YS222260-6KY6石灰岩67.766.351.753.665.056.266.252.9YS222260-7KY7石灰岩41.951.347.940.5张家湾矿山下矿层(T1f3)63.141.748.832.0YS222260-8KY8石灰岩59.755.543.643.848.947.757.840.1YS222260-9KY9石灰岩49.356.239.845.062.645.356.949.9YS222260-10KY10石灰岩47.842.635.633.2张家湾矿山上矿层(T1j1)39.030.441.033.6YS222260-11KY11石灰岩57.142.039.432.338.929.530.127.9YS222260-12KY12石灰岩42.840.733.231.839.331.340.130.838.124.529.825.1矿山拟开采的矿石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和嘉陵江组一段(T1j1)。根据该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分析结果,矿山开采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和嘉陵江组一段(T1j1)岩石适用于建筑石料用灰岩。(3)矿物组分由于本次工作未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岩矿鉴定,本次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观测描述以及与类比周边开采相同层位的相邻矿山。经综合分析对区内矿石特征作简要评述:灰岩矿物成分:方解石90~95%,生物屑:2~7%,石英、铁泥质及其他矿物少许。矿石结构主要为微晶、泥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和生物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4)围岩及夹石①围岩下矿层顶板(T1f4):为飞仙关组第四段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色、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下矿层底板(T1f2):为飞仙关组二段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与灰、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互层。上矿层顶板(T1j2):为嘉陵江组二段,区内未出露,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与岩溶角砾岩互层。上矿层底板(T1f4):为飞仙关组第四段紫色、紫红色、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色、灰紫色薄层状泥质灰岩。②夹石根据重庆市地勘局107地质队2022年6月提交的《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珍溪镇杉树湾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取样测试结果,下矿层飞仙关组三段(T1f3)上部存在一层厚约4m浅灰、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局部成页片状泥灰岩质地细腻,易风化。“出让技术报告”工作中在划定矿区范围内及其相邻开采相同矿种的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内该夹层共取了6组样品。根据试验结果(表3-5),该泥灰岩饱和抗压强度在21.6~29.8Mpa,不满足《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中硬质岩石要求,视为夹层,矿山后续开采前需予以剔除。表2-2夹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表试验编号野外编号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YS222260-13JY1泥灰岩37.236.726.427.130.929.841.925.1YS222260-14JY2泥灰岩33.132.926.324.435.525.230.221.6YS222260-15JY3泥灰岩35.13525.825.930.826.739.125.1YS222260-16JY4泥灰岩36.334.725.926-35.127.332.624.8YS222260-17JY5泥灰岩37.236.726.427.130.929.841.925.1YS222260-18JY6泥灰岩36.334.827.525.738.124.54、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矿区属长江水系,向南东距离长江约8.0km。区内地表无河流、在划定矿区外南东侧直距约950m处有一水库(名称:八一水库)。水库位于靛厂湾、班竹林附近,整体呈“三叶风扇”形状,最长440m,宽一般70m,调查时水库水质较为清澈,水库水位+498m(最低侵蚀基准面),划定矿区最低开采标高为+645m,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另外由于划定矿山位于省道S206西侧,八一水库位于省道东侧,矿山经开采其影响范围内地下水排泄于省道S206旁边沟,另外矿山与八一水库间存在3个分水岭,故矿山开采对八一水库基本不存在水力联系,对其影响较小。矿区内未见(井)泉点及蓄水池,矿区外6号拐点附近见一废弃蓄水池,呈方形,大小约2m2,深未知,蓄水池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图2-3矿区与八一水库及省道S206位置关系示意图2)地下水矿区属岩溶地貌,矿区由石灰岩和第四系土层组成。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坡残积土层中,上覆地层粘土透水性差,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渗入地下成为上层滞水,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含水性弱,水量小。②岩溶裂隙水主要以层间溶蚀裂隙为主,地表溶隙、溶孔、溶斗较发育,多为碎石土充填。区内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溶蚀管道和溶蚀裂隙进行储存、运移。地下水富水性受季节性降水控制,大气降水大多顺斜坡自流排入低洼处,排泄通畅,对矿山的开采影响小,极少部分沿裂隙风化与岩溶渗入地下排出矿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498m),矿山最低开采标高+645m,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3)含水层与隔水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四段(T1f4)及第四系(Q)残坡积层。其中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属碳酸盐岩含水地层。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上部黄灰色泥岩、紫红色页岩夹泥灰岩、飞仙关组四段(T1f4)泥岩夹泥灰岩为矿区内相对隔水层。①含水层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主要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间夹少量灰色薄层状微晶灰岩。该段顶部为飞仙关四段(T1f4)的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为相对隔水层;该段底部为飞仙关组二段(T1f2)的钙质泥岩、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为相对隔水层,因此该岩性段岩溶不甚发育,仅表现为岩溶裂隙,属于富水性较弱的含水层。②隔水层A.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主要为灰、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紫红色页岩与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不等厚互层。其中钙质泥岩不透水,岩体中基本不含水,为相对隔水层。B.三叠系下飞仙关组四段(T1f4)主要为浅紫红色、浅灰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间夹灰、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岩体中基本不含水,为相对隔水层。综上,矿区范围内飞仙关组三段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均为相对隔水层,飞仙关组三段为独立的含水系统,而飞仙关组在矿区范围内形成一个独立的含水系统。4)岩溶发育情况根据本次工作地表调查,矿区范围内的原始地表未发现有落水洞、大型溶洞及大面积岩溶洼地等,但结合矿山开采现状,在采场内发现多处小型岩溶,形态呈极不规则状,分布也极为不均。根据企业开采现状及信息反馈,开采平台和已形成的边坡均发育有不规则裂隙,裂隙长轴方向主要呈垂直方向,裂隙延伸长一般3-7m,平均约5m。裂隙(岩溶)宽0.1-2.5m,一般0.5-1.2m,平均约0.7m。裂隙间距1.5-3.2m,平均约2.2m,溶蚀率<3%。5)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部分降水以面流的方式短暂流迳汇集于区内干沟或溶沟内,再径流和排泄入就近的溶蚀洼地内,少部分降水沿岩石层理、节理并渗入地下岩溶管道内,根据本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矿区内的地下水最终渗入背斜翼部的岩溶管道内向南东侧迳流,并最终汇入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长江中。综上所述,本次现场调查,在矿区内未发现有泉水点与溶洞水。矿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不发育。综上,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5、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各时代地层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如下:①极软岩土组第四系(Q):残坡积粉质粘土夹灰岩块碎石土,该岩类呈散体状、碎块状,结构松散~中密,抗压强度低。土体物质结构松散,孔隙较发育,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较大,易饱水、松散,主要分布地势低洼及局部缓坡地带。②软弱岩组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四段(T1f4)与飞仙关组二段(T1f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四段岩性为浅紫红色、浅灰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夹灰色薄层状泥灰岩;飞仙关组二段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与灰、黄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岩石抗风化力弱,风化裂隙极发育,强度低,在地表容易形成“凹槽”,属于软质岩类。该组软质岩位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灰岩矿层之上,对矿层开采有影响。③坚硬岩组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嘉陵江组一段(T1j2)灰岩,岩石坚硬,抗风化力强,强度高,饱和抗压强度在58.6~62.8MPa,属于硬质岩石。(2)斜(边)坡稳定性①斜坡矿区属剥蚀岩溶地貌,区内山形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势相对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区内地形单一,地形坡角10~27°,一般23°。区内地形多呈顺向坡,局部呈隆起状,形成反向破。斜坡主要由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四段(T1f4)钙质泥岩夹泥灰岩、三段(T1f3)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二段(T1f2)黄灰、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紫红色页岩与泥灰岩不等厚互层组成,地层产状倾向115~118°,倾角32~37°。地形坡角缓,岩层倾角较陡,岩质坚硬,软弱岩层厚度较薄,土体零星覆盖厚度薄,斜坡现状稳定。②边坡矿区矿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嘉陵江组一段(T1j2)灰岩,今后露天开采且在全采情况下矿区西部形成顺向破,东部形成反向边坡,南西与北东部局部将形成切向边坡,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为边坡顶部土层垮塌及局部岩石松动产生掉块现象,但矿层主要由坚硬岩组组成,节理裂隙不发育,西部顺向坡最终边坡角取地层倾角,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损失中等,危险性小。但矿山在今后进行的开发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应首先清除表层土体及危石,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6、环境条件(1)矿区空气、水体质量,噪声、尾矿及其它污染源等矿山位于低矮山坡地带,地表植被发育。矿山有简易公路运距840m与S206省道相接,交通方便。矿区周边有少数居民住户,爆破采动影响范围内8户居民已搬迁。矿山经多年开采剥离的表土主要堆放在矿区范围东侧,排土场内已种植绿植,堆场边坡高约10m,坡面角<25°,排土场底部已建有挡土墙,墙内设置了排水通道,排土场边坡现状稳定。弃渣主要堆放于矿区范围西侧,分台阶堆积,边坡高约70m,坡面角<30°,排渣场内已绿化,前缘已建有挡墙,边坡现状稳定。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有废水、粉尘、废气等不良因素产生,对矿山及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矿山产生的废水需要经沉淀处理后,无其他有毒物质,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污染周边环境;产生的粉尘需要坚持定时洒水减小含尘浓度;汽车运输排放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但量很少,能迅速扩散,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2)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矿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经现场调查分析,矿山及周边未见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3)矿区人类工程活动矿区周边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玉米、西瓜等。矿区周边无其他开采矿山。采矿范围内均无人居住,有林地。在矿区的影响范围内,矿区及周边无文物和自然保护区。矿区内露天采矿形成的人工岩质边坡最高约23m,坡度35°,现场调查时边坡未见变形。爆破采动影响范围内8户居民已搬迁。矿区及周边无文物和自然保护区。综上,矿区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强烈。(4)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关系评估区范围内地势总体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中部高,四周低。基岩多裸露于地表,地形较为单一,地形坡角10~27°,一般23°。区内斜坡以反向坡和顺向坡为主,切向坡次之。顺向坡坡角小于岩层倾角不临空,切向坡坡角临空,局部坡角大于20°,故岩层层理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岩层面与顺、反向斜坡的关系简单,与切向坡关系为中等复杂。综上,评估区内贯通性结构面与斜(边)坡的关系为中等复杂。(5)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及其分级由前面几节叙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DB50/T139-2016)规定,按照丘陵山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确定该矿矿山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较复杂,详见表2-3。表2-3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判定因素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较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地形坡角(°)10~27,一般23√较复杂自然陡坡高度(m)岩坡//土坡//岩土性质土层厚度m0.5~2√岩层厚度中~厚层状√岩层或土层结合二元组合√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无断层,主要发育2组裂隙,间距0.3~2.5m√贯通性结构面对斜(边)坡关系岩土界面贯通性较差,切向坡坡角临空局部坡角大于20°√地震基本烈度Ⅵ√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小√不良地质现象占用地面积比例(%)//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土质边坡高度(m)//岩质边坡高度(m)最高39√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采空区占矿区面积(%)//二、社会经济概况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文明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4万,主城区常住人口53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区是重庆市着力打造的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并处于川渝携手共建的成渝经济区范围。目前,在重庆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所有库区区县中,涪陵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居于首位。涪陵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两基地、一枢纽、两中心“的目标。未来五年,涪陵区将着力打造”一城、两线、三园、四基地“。”一城“,即把李渡建成拥有10万以上人口的新型工业城区;”两线“,即把滨江路打造成集精品楼盘、餐饮、旅游、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经济带,把南门山打造成与大城市相称的商业中心;”三园“,即把李渡、白涛、龙桥三大工业园区建成全区招商引资平台和新型工业基地;”四基地“,即做强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全市最大的优质丝麻生产加工基地,建成三峡库区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庆主城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以此全面推进涪陵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力争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大有作为,积极融入到整个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大发展中去。全区(2021)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6.2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9亿元,可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38.67亿元,可比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99.26亿元,可比增长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78306元,比上年可比增长10.5%。整体而言,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优越。据调查,项目矿区及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当地居民主要以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柑桔、花椒、茶叶等。区内无工厂、企业分布。区内岩石大多裸露,局部地段第四系覆盖层较多,主要为林地等,当地地少人多,劳动力充足。总的来说,区内经济落后,但区域交通、通讯、电力、劳动力等条件较好,区内矿山建设及开采的外部自然环境条件良好,发展矿业经济的基础条件优越。整体而言,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好。三、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历史沿革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生产矿山,采矿权人为“重庆市涪陵区大业建材有限公司”,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蒲程历。开采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91500102305146502P。矿山于2020年8月20日取得由重庆市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001022018077100146508),有效期叁年(2020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二)矿权设置1、已建矿业权设置情况矿山于2020年8月20日获得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001022018077100146508,有效期叁年(2020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原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闭合圈定(见表3-1),平面形态大致呈带状展布,面积0.2827km2,开采深度+795~+700m,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矿种: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开采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灰岩,原生产规模115万吨/年。表3-1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2000国家大地坐标拐点编号2000国家大地坐标纵坐标X(m)横坐标Y(m)纵坐标X(m)横坐标Y(m)13316148.0036444065.0073315508.0036443710.0023315881.0036444444.0083315617.0036443780.0033315724.0036444254.0093315856.0036443845.0043315527.0036444200.00103315979.0036443930.0053315507.0036444051.00113316053.0036443915.0063315393.0036443873.00备注矿区面积:0.2827km2,开采标高:+795m~+700m,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矿种:建筑石料用石灰岩,设计生产规模:115万吨/年。2、新设矿业权情况根据2022年6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并提交的《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采矿权出让技术报告》以及“采矿权出让成交确认书”(涪矿采交易出【2022】3号),矿区范围由14个拐点坐标闭合圈定而成(见表3-2),平面形态大致呈不规则多边形展布,矿区面积0.7655km2,开采标高+792~+645m,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矿种:建筑石料用灰岩,开采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和嘉陵江组一段(T1j1)灰岩,设计生产规模295万吨/年。矿区范围与原矿区范围相对位置关系见图3-1。表3-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编号XY编号XY13316276.3036444026.9183314689.9836443871.2923315864.9336444544.8093315026.0036443394.4133315724.0236444254.04103315307.3936443481.5443315527.0236444200.04113315508.0036443710.0053315383.9336444293.06123315617.0036443780.0063315166.1836444160.61133315856.0036443845.0073315035.4436443989.73143316151.1136443904.76备注设计生产规模:295万吨/年,开采标高:+792—+645m,矿种名称: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区面积:0.7655km2。图3-1矿区范围与原矿区范围相对位置关系图(三)相邻矿权关系经向重庆市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矿权设置系统查询,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北侧设有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大半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拐点坐标见表3-3)。两矿山属于同一采矿权人,两者共用边界,矿权相互关系见插图3-2。表3-3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大半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拐点坐标表编号纵坐标X(m)横坐标Y(m)编号纵坐标X(m)横坐标Y(m)13316276.3036444026.9163316780.8436444582.0523316347.3736444054.5973316599.0036444811.0033316559.0036444117.0083316350.0036444680.0043316584.0036444172.0093316325.0036444602.0053316695.0036444272.00103315864.9336444544.80备注设计生产规模:290万吨/年,开采标高:+760米—+645米,矿种名称: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平面积:0.3886km2。图3-2相邻矿权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四)开采设计基本参数工作平台:≥10m;台阶高度:10m;安全平台:3m;清扫平台:6m(每隔3个安全平台设一清扫平台);台阶坡面角:65°(顺向坡为岩层倾角);最终边坡角:≤55°。(五)开发利用现状1、原“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采要素2020年2月,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编制并提交了《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开发利用方案(改扩建)》,方案中矿山设计生产规模115万吨/年,其设计开采要素如下:矿山主要采矿工艺:潜孔凿岩穿孔,电雷管起爆落矿,挖掘机装载,矿用自卸车运输。矿山分层台阶高度为10m。顺向坡采场最终边坡角为33°,切向、反向坡采场最终边坡角55°;安全平台宽度:3m,清扫平台宽度6m,最终底盘宽度≥60m。开采顺序:矿山采用从上至下,分台阶开采,采完的第一级台阶后,再采第二级台阶。该采矿方法工艺和系统简单,生产集中,管理方便,可靠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剥离超前采掘距离不小于30m。2、本次调查比对情况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为已建矿山。经现场调查,矿山已在原矿区中部形成0.12146km2的采区,区内经多年开采已大致形成8个平台,平台自南东至北西标高分别为+730m、+720m、+710m、+700m,平台高差5-10m不等,坡面角50-70°不等,边坡现状稳定。经过调查对比表明,矿区未严格按照原“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要求进行开采生产。第三章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一、方案评估范围和级别(一)采动影响范围的确定本次根据矿层赋存特征、矿山开采情况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7.2.1节中“露天矿山以切向坡、反向坡按矿区边界最低标高以45°-60°边界角延伸至地表,一般顺向坡以矿区边界最低标高顺层延伸至地表确定采动影响范围”,本次按照采矿影响角最小值45°(顺向坡时为岩层倾角)并包含区内可能诱发其它地质环境问题的区域确定矿山开采采动影响范围,以此确定矿山现状采动影响范围面积约0.3343km2,将来最终采动影响范围面积约0.9910km2。(二)评估范围本次评估范围根据矿山开采方式(爆破开采)和矿山现状、将来采动影响范围和区内岩层等可能失稳致灾的区域及可能诱发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含水层等地质环境问题的影响区域综合确定,大致为矿山最终采动影响范围往外推300m范围的区域,最终确定本次评估区面积约为2.0440km2。矿山采动影响范围、评估范围详见平面图、剖面图。表3-4评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拐点坐标XY拐点坐标XYⅠ3316704.6236443906.79Ⅲ3314332.6336443988.73Ⅱ3315987.2736444809.89Ⅳ3314962.9136443121.87(三)评估级别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百兴村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如下:(1)评估区重要程度划分评估区范围有8户居民房屋(已搬迁);矿区南东侧为涪陵至垫江的S206省级道路,直距102m,不可视;评估区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评估区四周无较重要水源地;矿山生产活动将占用破坏耕地、林地与采矿用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B确定评估区属重要区(见表3-5)。表3-5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序号判定因素评估区条件判定等级1居民集中居住情况评估区范围有8户居民房屋(已搬迁)一般区2重要工程设施矿区南东侧为涪陵至垫江的S206省级道路,直距102m,不可视;重要区3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一般区4重要水源地情况无较重要水源地一般区5破坏土地类型林地与采矿用地重要区综合评定重要区(2)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根据矿山现场生产实际情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C,确定评估区生态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见表3-6。表3-6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序号判定因素生态环境条件生态环境等级1水文地质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简单2工程地质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中厚层状结构为主,不良地质不发育。斜(边)坡多为反向或切向坡,岩层倾角3~6°,边坡稳定。中等3地质构造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对采场充水影响小。简单4环境地质无简单5开采情况现采坑最高39m,边坡坡角37°。复杂6地形地貌矿区内地形地貌为剥蚀岩溶低山地貌,微地貌以斜坡为主,地形起伏变化小,地形坡角一般为10~27°,以往采掘活动形成的边坡最大坡度为35°。相对高差较大。中等7综合评定复杂(3)评估等级划分矿山开采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T1f3)和嘉陵江组一段(T1j1)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设计生产能力295万吨/年,主要用于建筑石料用碎石,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D,该矿山属大型矿山;评估区重要程度属重要区;评估区生态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A表A,确定该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精度级别为一级(见表3-7)。表3-7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及修复现状(一)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开采后,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损毁问题、地质灾害问题(如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含水层破坏问题、水土环境污染问题、对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问题以及矿区范围内动植物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等。(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现状1、地质灾害及隐患据查《重庆市涪陵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分区内。经现场调查分析,矿山及周边未见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缝、岩溶、落水洞等不良地质现象。1)自然斜坡及开采边坡矿区内岩层产状为115~128°∠33~40°。在矿区内发育两组裂隙,裂隙①219°∠71°;裂隙②91°∠58°。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斜坡主要可分为6种类型,斜坡编号XP01~XP06。采场由于前期开采形成了3个岩质边坡,编号为BP01~BP03,均为临时边坡,边坡高度为13~39m,边坡坡角为17°~37°。斜(边)坡的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详见表3-1,根据分析可知,自然斜坡(XP01~XP06)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岩质边坡(BP01~BP03)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表3-8斜(边)坡现状稳定性分析表编号基本特征赤平投影分析图稳定性评价XP01自然斜坡,位于矿区北东面,坡高约12m,坡长约41m,宽约125m,坡角17°,坡向293°。为反向斜坡,岩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相切,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反向,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现状未见变形、滑移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XP02自然斜坡,位于矿区中部,坡高36m,坡长111m,宽230m,坡角19°,坡向306°。为反向斜坡,岩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相切,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反向,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现状未见变形、滑移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XP03自然斜坡,位于矿区中部,坡高86m,坡长272m,宽280m,坡角18°,坡向122°。为顺向斜坡,坡角小于倾角,岩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大角度相切,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同向,但裂隙倾角大于坡角,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现状未见变形、滑移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XP04自然斜坡,位于矿区南西面,坡高59m,坡长189m,宽245m,坡角18°,坡向42°。为切向坡,岩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反向,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相切,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现状未见变形、滑移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XP05自然斜坡,位于矿区南西面,坡高41m,坡长124m,宽420m,坡角19°,坡向125°。为顺向斜坡,坡角小于倾角,岩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大角度相切,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同向,但裂隙倾角大于坡角,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现状未见变形、滑移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XP06自然斜坡,位于矿区南东面,坡高54m,坡长197m,宽410m,坡角16°,坡向121°。为顺向斜坡,坡角小于倾角,岩层面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斜坡大角度相切,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斜坡同向,但裂隙倾角大于坡角,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斜坡现状未见变形、滑移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BP01岩质边坡,位于采坑南东侧,坡高29m,坡长310m,坡宽49m,平均坡角37°,坡向340°。为反向边坡,岩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边坡相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根据本次现状调查,边坡现状未见崩塌、掉块现象,边坡总体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BP02岩质边坡,位于采坑南侧,坡高13m,坡长130m,坡宽35m,平均坡角22°,坡向47°。为切向边坡,岩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边坡反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倾向与边坡相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根据本次现状调查,边坡现状未见崩塌、掉块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BP03岩质边坡,位于采坑西侧,坡高39m,坡长560m,坡宽133m,平均坡角17°,坡向111°。为顺向边坡,坡角小于倾角,岩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倾向与边坡相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2与边坡同向,但裂隙倾角大于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裂隙1与裂隙2组合交线交于坡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根据本次现状调查,边坡现状未见崩塌、掉块现象,总体处于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综合分析:评估区内的自然斜坡与开采边坡现状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2)排土场、排渣场矿山经多年开采剥离的表土主要堆放在矿区范围东侧,排土场内已种植绿植,堆场边坡高约10m,坡面角<25°,排土场底部已建有挡土墙,墙内设置了排水通道,排土场边坡现状稳定。弃渣主要堆放于矿区范围西侧,分台阶堆积,边坡高约70m,坡面角<30°,排渣场内已绿化,前缘已建有挡墙,边坡现状稳定。3)相邻矿权开采影响经向重庆市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矿权设置系统查询,张家湾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北侧设有重庆市涪陵区杉树湾片区大半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两矿山属于同一采矿权人,且两者共用边界,目前两者开采互不影响。综上所述,矿山现状条件下斜(边)坡、排土场、排渣场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2、对含水层影响的现状评估矿山最低开采标高+645m位于侵蚀基准面(+498m)之上,区内地表水对采矿影响小。区内地层富水性差,仅有少量构造裂隙水及风化裂隙水和溶隙水。矿山开采仅破坏浅表层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三段、嘉陵江组一段的石灰岩,未对含水层结构造成破坏,未导致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未影响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综上,现状条件下对含水层破坏的影响程度较轻。3、对水土环境污染影响的现状评估矿山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如果未经沉淀分解直接排放,会产生水污染,故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需对矿山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再进行循环利用。矿区在工业广场北侧已修建一个沉淀池,矿山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且不存在有毒有害成分,对地表水的影响较轻。矿山办公、生活污水收集后进入旱厕,粪便用于农用,不外排。项目设食堂,少量含油废水与生活废水一并进入旱厕处理。矿石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不含有毒有害元素。生产、生活用水及大气降水对矿山的淋滤水,均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对矿山及周边的水环境影响较轻。综上,现状条件下对矿区水土环境污染影响较轻。4、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的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无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等。矿山开采石灰岩,现状条件下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场和工业广场等区域,分别评述如下:1)露天采场采场形成的采坑面积20.9010hm2,边坡高度13~39m,对矿区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露天采场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2)历史挖损区历史挖损区位于矿区西侧,面积4.2287hm2,边坡高度6~11m,对矿区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历史挖损区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3)工业广场、矿山公路、办公室、空压机站、蓄水池、矿区公路区域总占地面积约7.3510hm2,对区内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大,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综上,现状条件下,矿山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5、对土地资源影响的现状评估1)土地损毁程度评价等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把土地损毁程度预测等级数确定为3级标准,分别定为:Ⅰ级(轻度损毁)、Ⅱ级(中度损毁)、Ⅲ级(重度损毁)。评价因素的具体等级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精确的划分值,本方案是根据类似工程的土地损毁因素调查情况,参考各相关学科的实际经验数据,采用主导因素法进行评价及划分等级。具体标准见下述各表:表3-9挖损损毁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轻度损毁中度损毁重度损毁挖掘深度≤0.5m0.5~2m>2m挖掘面积≤0.5hm20.5~1hm2>1hm2挖损土层厚度≤0.2m0.2~0.5m>0.5m生产和生态功能轻度降低中度降低丧失表3-10压占损毁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评价因素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轻度损毁中度损毁重度损毁地表变形压占面积≤1hm21~10hm2>10hm2排土高度≤5m5~20m>20m边坡坡度≤25°25°~35°>35°压占物性质砾石含量的增加≤10%10~30%>30%稳定性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2)已损毁土地现状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矿山为在生产矿山,自建矿以来矿山工业场地建设和采矿活动等造成土地挖损和压占,共损毁土地为32.4807hm2。表3-11已损毁土地构成表单位:公顷(hm2)序号名称损毁类型损毁程度土地利用类型合计水田旱地果园其他园地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采矿用地农村宅基地公路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1已开采区挖损重度0.39160.77550.04840.26365.49890.10200.355212.93810.03450.493220.90102历史挖损区挖损重度0.44830.00930.00411.52750.03820.54940.94180.71014.22873工业广场压占重度0.06690.18090.06214.04360.46934.82284矿山公路压占重度0.43040.00650.60171.03865办公室压占重度0.06450.03110.06030.15596空压机站压占重度0.12790.12797蓄水池压占重度0.00660.12030.12698矿区公路压占重度0.03160.12840.00810.00870.26970.63241.0789合计0.39161.39340.05770.26777.79720.21040.90460.008718.38790.03450.00002.90670.120332.4807表3-12已挖损土地情况表序号评价单元挖掘深度(m)挖掘面积(hm2)挖损土层厚度(%)生产和生态功能1已开采区>2m20.90100.1-0.5丧失2历史挖损区>2m4.22870.1-0.5丧失表3-13压占土地情况表评价单元排土高度(m)损毁面积(hm2)砾石含量的增加(%)边坡坡度稳定性工业广场4.8228≤5m>30%整体≤25°较稳定矿山公路1.0386≤5m>30%整体≤25°较稳定办公室0.1559≤5m>30%整体≤25°较稳定空压机站0.1279≤5m>30%整体≤25°较稳定蓄水池0.1269≤5m>30%整体≤25°较稳定矿区公路1.0789≤5m>30%整体≤25°较稳定表3-14已损毁土地评价结果序号损毁范围损毁面积(hm2)主要限制指标损毁类型损毁程度1已开采区20.9010挖掘深度、面积、生产和生态功能挖损重度2历史挖损区4.2287挖掘深度、面积、生产和生态功能挖损重度3工业广场4.8228砾石含量压占重度4矿山公路1.0386砾石含量压占重度5办公室0.1559砾石含量压占重度6空压机站0.1279砾石含量压占重度7蓄水池0.1269砾石含量压占重度8矿区公路1.0789砾石含量压占重度合计32.4807——————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矿山开采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严重。6、对地表建(构)筑物、公路影响的现状评估评估区内有8户居民(已搬迁),一条省道(S206,直距102m),现状采动影响范围内无省道范围,无居民居住,经现场调查、访问,省道未见变形破坏迹象。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E(表E),评估区矿山采矿活动对建(构)筑物现状影响较轻。7、对矿区及周边动植物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评估根据现场调查,区内植被主要为乔木、草丛,次为灌木、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项目区植被均为天然植被,无人工植被。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分布。本矿山评价规范及方法主要采用《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1997》及专注—《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中科院郭辉军等,1995)、《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北京林业大学张颖等,2002)。矿山现状损毁土地面积32.4807hm2,属一般生态敏感区,评价等级为3级。(1)现状评价因子选取土地利用类型种类、水土流失程度、不良地质稳定情况、年均降雨量、地表水资源量、井泉水量、植被覆盖率、有林地所占比例、优势物种数量、生物量、人类危险程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自然生境、生态系统稳定性、异质性共15项。(2)因子评分结合实地调查和区域环境概况的相关资料,对所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档打分,具体的分值见表3.15。表3-15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因子及评分表指标评价因子现状情况评分等级调查打分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类型种类(二级)40~31水土流失程度轻度3~64不良地质稳定情况稳定6~108水资源年均降雨量1219.83~65地表水资源量干沟0~31井泉数量00~30物种多样性植被覆盖率23%3~63有林地所占比例4.13%0~31优势物种数量00~30生物量150~31人类威胁程度极大0~32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20~31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