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课标分析《故乡》是一篇小说,这是它的文体属性。但是,我们在进行《故乡》的教学时,必须超越小说的共性,发掘其个性特点。小说的主要特点在于虚构,其虚构体现在两个方面:选材及表现手法上。设计怎样的故事情节,刻画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什么样的社会生活主题,是作家在内容上的考量。而从什么样的视角去叙述,用什么样的语调去陈述,故事从何处开始,运用什么样的构思,将庞杂的社会生活内容纳入笔端,采用什么样的写法,构筑怎样的环境氛围来刻画人物形象,则是作家在艺术手段上的匠心。《故乡》一文,从内容上看,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将近30年中,江南小镇及广大农村在社会动荡中,尤其是在外来经济入侵中,中国社会中的农民及城镇小私有者迅速破产的社会现实,并由此而带来愚昧的麻木、精神的堕落、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造成的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这种急剧的变化被艺术家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统纳于笔端,在自然环境上的对比,在社会环境上的对比,

在人物形象上的对比,人物形象自身的前后特点的对比,在叙述者的心境上的对比,将整个社会的变化做了广泛的反映。这是作家在艺术上的独特匠心。这篇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收敛,沉郁而冷静,幽默中透着揶揄,悲哀中而不失希望,是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当然,这是比较深邃的,

只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一点点,就是研读鲁迅小说好的开端,也是为学生今后接触鲁迅打下良好的基础。《故乡》教材分析《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用了鲁迅先生这篇名著,并在单元要求中明确:学习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两种描写方法,提高阅读小说和记人叙事的能力。

阅读小说,欣赏名著,最重要是读懂、读透,能比较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鲁迅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但文笔却质朴无华,语言精练但形象易懂,所以在文字疏通情节理解,技法学习上并不需花大力气,可是人物形象及文中所含哲理需细细品味。《故乡》学情分析小说是读来有意思,理解起来却又比较繁琐的一种文体,在调动教学主体的主动性上比较容易;教学主体以前也接触过一些文章,但是并不系统;在欣赏语言之前应该系统复习小说的问题。知识水平

1、本单元的主题、本文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现有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水平,比较容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

2、初二学习过几篇短小说,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水平:

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以及解题设疑的思路,已经能完成初步的导学案了。并且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氛围,以及对问题探究的意识。

劣势:

1、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积极性,学习语文的态度也比较好,但是逻辑性较弱,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学生不喜欢小说,篇幅较长,重点不好把握。《故乡》教学设计作者姓名学校学科初中语文年级/班级初三一班教材版本教育出版社课时名称故乡上课时间2016.03学生人数35单元背景单元学习概述1、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任务、情节、环境等要素,才能更好的阅读小说、分析小说,把握小说的主题。2、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本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故乡》排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它的第二课时阅读教学,学生将在形成语文能力的同时,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时设计说明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变化为中心,在情节发展的动态中分析人物。由点及面,先分析人物性格,再通过写闰土等人的变化来揭示小说主题。学情分析1.学生阅读面窄,对小说这种题材接触不广,虽然淡化文体,但教师还是应该从专业角度来进行分析。2.学生阅读小说,分析小说人物,从而体现主题这方面达到的深度不够,教师应侧重从这方面进行培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找好切入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学习目标1、在阅读中品味“故乡印象”。2、在对比中赏析“闰土形象”。3、在探讨中理解“我”的希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小说所刻画的人物的社会意义。2、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3、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一、激趣导入认真倾听期待阅读出示鲁迅简介学生读播放课件,显示课题,教师深情叙述。学生是否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并专注地开始学习。二、出示目标请一位同学读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三、检查预习提前预习,掌握文中字词如:恣睢、嗤笑、猹……初读课文,疏通大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恣睢”等词的读音。检查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四、故乡印象1、齐读“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2、惊讶。复杂。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谈谈自己的感受。3、请一位同学再读第二段描写现在故乡的句子。并从该段找出形容眼前故乡的景象和“我”此时的心情的词语。回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过渡:马上就要进入故乡了,近乡情更怯,当我带着二十年的期盼回到故乡时,竟然发出了这样一声感慨:老师再读“阿(二声)……”2、体味语气和其中蕴含的情感。3、现在的故乡又是什么样子呢?过渡:作者千里迢迢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体会到的不是激动喜悦,而是悲哀,究其缘由是故乡景,故乡情的变化。过渡:那故乡的人又变成什么样子了?我们现在就去一探究竟。1、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学生朗读表现。五、闰土形象1、齐答:闰土。2、少年中年脸,眼衣着手颈语言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4、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1、过渡:“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故乡哪个人最让我魂牵梦绕?二十年过去了,儿时的伙伴外貌上还有其他方面肯定发生了变化?找出变化。完成下面的表格。引领学生体会对比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作用。3、导致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出示当时社会背景)4、并把对应这七个词语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小结:鲁迅先生用对比的手法和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把一切都描绘了出来,却留给我们像省略号一样的沉思。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3、文中语句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4、朗读有感情。六、“新”希望1、学生齐读“我希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2、请一名同学读最后一段景物描写。齐读“希望是……”过渡:二十年过去了,故乡的景,故乡的情,故乡的人都变了故乡的所有美好记忆都被残酷的毁灭掉了,我有怎能不感到悲哀?但悲哀并不悲观,悲哀中还透着丝许希望,于是鲁迅先生一声呐喊从胸腔中喷发而出。并思考对谁提出的希望。作者不仅提出了希望,还为后辈们构想了一个新的生活。3、那新的生活又该怎么实现呢?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呢?鲁迅先生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也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齐读结尾句。理解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决心变革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激发七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愿望。七、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内涵。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1、表达流畅,能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学生发言有深度,能清晰表达自己观点。3、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八、结束语齐读“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善于去做的人,一个努力追求把理想变成现实的人。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让我们再次读起他对我们的希望,在读书声中结束我们的旅行吧。课后反思通过集体研究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训练的,学生对语言的赏析仍浮于表面,在品味语言环节缺少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只是读了一遍,没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如果此时适时的引导一下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再读一遍,做到有感情就很容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学生学习读书的兴趣就会提高。点评本节课课流畅自然,注重学生双基的落实,有两个地方值得学习:一是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之后再行阅读,二是在课堂语言中善于运用合理语言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故乡》评测练习【巩固拓展】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这来的便是闰土。……。(2)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3)"阿!闰土哥,--你来了?……"(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5)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6)"老爷!……"(7)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8)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9)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10)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1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知识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12)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戍了路。14、体会选文第(1)段中加点的词语,写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15、选出下列对中年闰土的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A.闰土受到多重压迫,生活艰辛,但满怀希望,充满活力.。B.苦难的生活改变了闰土的外表,并没有改变他的内心世界。C.闰土遵守社会的礼法,并以此处理与“我”的关系。D.闰土见“我”时虽然没有很多的言语,但儿时的记忆不会忘却,两个人的心灵又融合一处。16、概括选文第(8)——(12)段的内容。(3分)17、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3分)18、“我”对现实的故乡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困惑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两个即可)(3分)答案提示14、通过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闰土的外貌(肖像)变化,反映了闰土艰难困苦的生活。15、C16、写“我”离开故乡时的感受。17、“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有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落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怀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18、如:为什么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了?为什么故乡人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为什么理想的人与人关系缺失?愚昧、落后、贫穷为什么轮回?故乡的希望在哪里?……《故乡》效果分析1.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是太少。《故乡》是一篇小说,篇幅较长,应让学生多读,可由于这堂课课堂容量较大,怕时间来不及,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过于仓促。2.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相对平时而言比较沉闷。一方面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加入能充分激发学生情绪的环节,而另一方面是学生上课过于紧张的缘故。在学生的观念中,课堂鸦雀无声=纪律好,因此,平时坐不住的、爱插话的学生都“老实”了。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就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让他们克服有人听课时的紧张心理,养成无论上什么课都是一个样)。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能表达出来。应把课前预习落实到实处。在课堂上多深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故乡》课后反思其实每一次备课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小说而言,却是简单而不失复杂,似浅而深的一种文体。所以就使备课人有时难于适度把握这种文体。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训练的,学生对语言的赏析仍浮于表面,在品味语言环节缺少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只是读了一遍,没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如果此时适时的引导一下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再读一遍,做到有感情就很容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学生学习读书的兴趣就会提高。在各个环节之间我又设置了一些过渡的语句,这样会使整堂课显得紧凑。一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