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_第1页
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_第2页
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_第3页
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_第4页
鸿门宴检测题兼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练习(三)一、选择题1.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

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

因击沛公于坐

D.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2.下列对各句加横线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沛公军霸上

⑤范增数目项王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5.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B.竖子不足与(之)谋C.沛公安在(军中)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在项王即将来犯,形势万分危急之时,张良见了刘邦,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兵力悬殊,土气不同,“战”必败,“逃”必溃。B.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可以看出项伯这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确信项伯可以利用。C.张良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分析刘邦只要利用项伯和项羽的这层关系,必能获得效果,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和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将会解项羽来战之忧。D.张良才智过人,有未卜先知之明。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沛公安在

君安与项伯有故9.下面各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为我呼入

②君王为人不忍

B.①会其怒,不敢献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C.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D.①故遣将守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10.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德”通“得”)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吾得兄事之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常以身翼蔽沛公

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

D.①④⑥/②⑤/③12.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行将为人所并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是项羽无意中失言,表明其性格的粗率。

D.项庄拔剑起舞是听从范增安排要杀刘邦;项伯拔剑起舞是自觉行动,要保护刘邦。

27、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请以剑舞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2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三)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3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答案:D2.B3.A4.D

5.C6.B7.D8B(动词,去,往。A于是;趁机。C于是:才。D疑问代词,哪里;副词,表反问,怎么)9B10C11D12D10.D

11.A、D12.D13、B(谢:辞谢意:目的操:拿,持)14、C(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之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同寻常;十分,很”)15、D(A、距:通“拒”,内:通“纳”;B、倍:通“背”;C、郤:通“隙”)16、C(例句和C选项都是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竖子不足与(之)谋”;A、状语后置句;B、被动句;D、判断句)17、A((1)(2)(3)(4)(8)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6)(7)(9)都为使动用法,(5)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是名词作状语)18、A(“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是介词,“趁机”的意思;B、动词,“沿袭”;C、介词,“凭借”;D、副词,“于是,就”)19、C(都通“否”。A、“在”介词,“对”介词;B、“做”动词,“为所”表被动;D、“用”介词,“凭”介词)20D督:责备21BC22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