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5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的审美趣味是在小说家的小说观、文学观的视域下建立起来的故事表达形式。它以语言为建筑材

料,以人物和故事为基本元素,以时代和生活现场为背景,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本架构。从人物到故事设

计,从语言风格到叙事策略,从情节设置到整体结构,无不体现着作家的审美趣味。

小说因语言的形象、生动和诗意而被赋予艺术性和文学性;生活的滋味、跋涉的艰辛、情感的波澜,

都可以成为小说语言里的一道道风景,都可以写出超凡脱俗之美。好小说是天然的语言学教材和美育教

材。富于动感和诗意的句子,在平淡的行文里振聋发耳贵,在庸常世俗里光芒四射,是所有好小说的共通特

质。它们看似不动声色,却能在字里行间迸发出文学语言的独有魅力。这就是语言的堂奥。因为它们的大

道至简,唤起了读者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或道出了世相,或揭示了哲理,或接近了真相,或反讽了现实,

或提供了妙趣,或指引了方向,或开阔了视野,或开启了心智,或拯救了灵魂,或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语

言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般受益匪浅者,就是好小说的美育功能。

在语言外壳的包裹下,是行走在小说世界中的各色人物。人物与故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物产生

事件,演绎故事。故事反映社会,表现人性。激情飞扬、生动曲折的故事,逻辑严密地连接着跌宕起伏的

人物命运,这是小说动人心弦的部分,也是读者牵肠挂肚的地方。而人物命运的背后,往往是对一个家

庭、一个家族、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着力映射。一个经典的文学人物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不会因岁月的久远而褪色,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小说的情节和细节,直接表现出作家的个人喜好,

是低俗还是高雅,是粗鄙还是崇高,是颓废还是乐观,是作者狭隘的个人恩怨的宣泄还是对人类共同价值

观的表达,这是衡量小说家审美立场和思想情操的基本尺度。

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世界的

风云际会和世道人心,也才能奏出与时代同节拍的黄钟大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作家,会把它当成

毕生追求的恒久目标。古人认为“文章千古事”,这种追求传世之作的远大目标,尽管非一般作家所能企

及,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学观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审美传统是一致的,至今都有积极的时代意

义,而这个“道”就是人间正道上的思想感情,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摘编自李春平《是灯盏,是航标一一谈谈小说的审美趣味》)

材料二:

柳青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对当代文学影响巨大,他的创作受到“史诗”这种文学观的

影响。这个影响,既有来自苏联文学的,也有来自中国传统文学的,如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

品”。柳青的创作经验源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的人是最佳选

择”。对这种观念,路遥、陈忠实也深以为是。基于这种观念,柳青的创作是宏大叙事,他写人时,总是

考虑到政治以及当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他的焦点对准的是集体,是新生活,是新制度,

他的主题是“要歌颂这个制度下的新生活”,在制度、集体与人物特别是个人的关系中,柳青的重心是在

前者。

路遥的小说,重在写个人的理想,个人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受难与追寻,有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人生》中高加林“走后门”进城,抛弃刘巧珍,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路遥想为“进城”的“人生”寻

求一个合理又合乎道德的解决方案,他把高加林一分为二,变为《平凡的世界》的兄弟俩,老大孙少安守

望家园,老二孙少平走出土地。《平凡的世界》是对《人生》的展开,它试图回答当时对《人生》亦即农

民进城提出的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给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解答。路遥也许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他

写的高加林、孙少平,他们高中毕业,有了一定的文化,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有限度地启蒙,他们想进城,

努力进城,既是自然人性的真实流露——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城市生活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

求。现在,城乡二元对立已经被打破,农民进城,已经是正常的人生选择。

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结局往往体现主题思想,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人物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传统乡

土中国的解体。传统社会是“耕读传家”,“耕”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人与赖以为生的土地的关系,

“读”是读“圣贤书”,解决的是思想和精神的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是子孙万代精神承续的问

题。《白鹿原》以新旧两代生动的人物画卷,艺术地展现了以“耕读传家”为命脉的农业社会、农耕文明

在新时代暴风雨冲击中的崩塌过程和深刻嬷变,为读者提供了多向度思考的文本。

(摘编自那小利《现实主义:从柳青到路遥和陈忠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人物、故事是小说审美世界的重要构成要素,读者可以从这些要素中感受小说家的审美趣味。

B.小说语言具有能够唤起读者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并涤荡其精神世界的作用,这就是小说的美育功能。

C.作家柳青的文学创作观念,既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学,还与自己生活经历有

关。

D.路遥把高加林变为《平凡的世界》的兄弟俩,其创作动机是试图解答当时农民进城所面临的社会和道

德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情节与细节关乎作家的思想格调,因此作家思想格调越高,小说情节设置与细节描写就越精

妙。

B.柳青认为,文学创作不应该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这说明其文学作品不关心个人层面的东

西。

C.是否进城是农民自由的人生选择,可见路遥《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时代是不自由的。

D.从路遥以及陈忠实的创作经验可知,他们的作品既有时代性,也传承了柳青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文以载道”观点的一项是()

A.所有小说家创作时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建立自己的小说审美趣味,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情感共鸣。

B.小说《人世间》内蕴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

C.文学创作仅满足于自己所认识的生活小圈子,或者躲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搞创作,是不会有出息的。

D.作品审美趣味低俗,立意狭隘,格调低下,对社会缺乏洞见,与时代趋向和民族精神相去甚远。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柳青、路遥与陈忠实都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请结合材料从“审美趣味”的角度评析他们

创作的异同之处。

【答案】1.B2.D3.A

4.先指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结构及语言等要素体现了作家的审美趣味,提出论述话题;接着从语言与人

物故事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最后指出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

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

5.①同: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②异: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各自的审美趣味。柳青是

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路遥借助于作品的思想主题,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命运来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

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B.“这就是小说的美育功能”错误,原文是“就是好小说的美育功能”,选项缺少“好”这一修饰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此作家思想格调越高,小说情节设置与细节描写就越精妙”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小说的情节

和细节,直接表现出作家的个人喜好,是低俗还是高雅……这是衡量小说家审美立场和思想情操的基本尺

度”。

B.“这说明其文学作品不关心个人层面的东西”错误,原文是“在制度、集体与人物特别是个人的关系

中,柳青的重心是在前者”,是更注重制度、集体,不是不关心个人的东西。

C.“是否进城是农民自由的人生选择,可见路遥《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时代是不自由的”错

误,强加因果,于文无据。原文是“他们想进城,努力进城,既是自然人性的真实流露一一对自由的渴

望”“城乡二元对立已经被打破,农民进城,已经是正常的人生选择”,没有提到“自由的人生选择”。

并且由此推出“路遥《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时代是不自由的”也没有依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文以载道”中的“道”就是人间正道上的思想感情,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可见“文以

载道”意思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是与时代、道理相关的。

A.“建立自己的小说审美趣味,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情感共鸣”强调审美趣味,与道理、时代无关。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行文脉络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直接提出观点和要论述的话题:从人物到故事设计,从语言风格到叙事策略,从情节设置到

整体结构,无不体现着作家的审美趣味。

由“小说因语言的形象、生动和诗意而被赋予艺术性和文学性”“好小说是天然的语言学教材和美育教

材”等句可知,第二段从语言的角度论述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由“在语言外壳的包裹下,是

行走在小说世界中的各色人物。人物与故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等可知,小说第三段从人物故事角度进

一步论述了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

由“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可知,结尾总结全文,指出

作家应当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

相同点:由“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柳青的创作经

验源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的人是最佳选择。对这种观

念,路遥、陈忠实也深以为是“可知,路遥、陈忠实、柳青都有相同的审美立场一一写“大作品”,即他

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

不同点:由“他的创作受到‘史诗’”这种文学观的影响”“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

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可知,柳青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

由“路遥的小说,重在写个人的理想,个人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受难与追寻,有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可

知,路遥侧重借助于作品的思想主题。

由“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结局往往体现主题思想,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人物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传统乡

土中国的解体”可知,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命运来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荷花淀

孙犁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

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

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

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

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

■I台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

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

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

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

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

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口因,,

心O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一九四五年五月于延安

(有删改)

文本二:

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恭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

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

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

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眉子,好赶制下集的

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在劳动里旋转着。

在集市里充满热情的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

都参加了劳动。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但她们是这样辛勤的劳动人民的后

代。

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因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

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

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在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

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连说也不能提了,不能

提了。那个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

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他们可以高价卖苇,

贱价收席,践踏着人民的劳动。她们常常提说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

光景,就特别珍重。

一九四七年三月

(有删改)

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结尾写水生嫂流下眼泪,既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也暗示了他们可能要面临生离死别。

B.文本二最后两段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贫苦人民对敌人与地主的仇恨和对新生活的珍重之情。

C.两个文本都写到“织席”,因为苇席是北方农村重要的生活物资,更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

D.两个文本都描写了女性形象,水生嫂和集体织席的女孩子们勤劳善良,她们都是作者赞美的对象。

7.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夫妻告别的情节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这些对话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有助于塑造人物形

象。

B.文本二有多处典型的场面描写,比如妇女们赶集卖席、女孩子们在广场上织席,反映了穷人生活的艰

难。

C.文本一重塑造个像,个像能以小见大地凸显主题;文本二重塑造群像,群像便于广泛地反映社会生

活。

D.孙犁的作品选材独特,他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选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此表达对劳动人民的

赞美。

8.文本一中的画线句表现了水生嫂细微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9.谈到孙犁作品的创作风格,研究者喜欢用“诗意化”来概括它,请结合两个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C7.B

8.①手指震动的细节,表现水生嫂听水生要参军时内心的紧张与担心:

②“放”“吮”等动作,表现她为了不让丈夫为难而强装镇定的心理。

9.①诗化的语言,拥有诗的节奏和声韵;

②诗化的形象,塑造了健康而美好的农村妇女形象;

③诗化的意境,富有诗的画面和意境;

④诗化的情感,抒发诗一般的美好情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更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理解错误。文本一的“织席”只是水生嫂做的一件事,表现了白洋淀的

地方色彩,与主人公的命运没有很大关系。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反映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分析错误。这些场景描写是为了和下文提到的不久前的岁月做对比,从而突

出时代的变化,妇女们内心对政府的感激,对敌人的仇恨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的能力。

本段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

“震”“吮”这两细节描写,很好地刻画了水生嫂这个人物的特点。这是水生嫂听了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

现的一个细节描写。写出了水生嫂的心理感情的复杂,丈夫要上前线了,她拦不住也不能拦,丈夫的安

危,家里的困难,都让她心里受到很大震动,手指也就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

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显示了她的

坚强性格。

根据以上分析组织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

由原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

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两个“很”韵脚相同,

两个“苇眉子”有顶针的效果,"又薄又细"两个“又”,读来整散结合,具有对称美和韵律美。因此可

以说,诗化的语言,拥有诗的节奏和声韵;

由原文“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

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

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女人

们头上的“霜雪”,写出了她们在艰苦岁月中的拼搏,对生活充满干劲,健康而美好。又如水生嫂听到丈

夫参军的消息后“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写出了她的明理和温柔,人物形象很美。因此可概括为:诗化的形象,塑造了健康而美好的农村妇女形

象;

由原文“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

荷叶荷花香”,这里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白洋淀朦胧的薄雾、凉爽的风以及新鲜的荷香,画面给人一种诗

情画意、清新疏朗的感觉。因此概括为:诗化的意境,富有诗的画面和意境:

由原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

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她们是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

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

很大”,可见孙犁的小说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时代,但我们看不到残垣断壁、消烟烈火,看不到血污

泪痕,哀鸿遍野,看到的却是明月、清风、碧绿的稻秧,还有那“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似的湖水,粉红的

荷花……”,一切都是那样清新、明朗、美丽、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简直让你进入了童话世界。可见

孙犁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

的爱。由此概括为:诗化的情感,抒发诗一般的美好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想谋袭蔡州。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与战,擒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想曰:“真丈夫

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其德!”

想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想生擒祐以归待以客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

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吴元济兵势日蹙,上表谢罪。诸军讨淮西,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

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裴度日:“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

并力迫之,敌未降耳。若臣自诣行掌,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李祐言于李想目:“蔡

之精兵皆在酒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嬴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

悠然之。辛未,想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军出,不知所之。想

日:“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想日:

”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

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想,莫敢违。夜半,雪愈甚,

行七十里,至州城。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馀年,故蔡人不为备。李祐、李忠义镀其城,

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寺抄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元济于城上请

罪。甲戌,想以修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馀人入城,李建具橐鞋

出迎,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想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

尊。“度乃受之。然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想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

但闻祐感泣声/

B.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然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

者但闻祐感泣声/

C.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忽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

但闻祐感泣声/

D.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想生擒祐以归/待以客礼/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

/但闻祐感泣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文体之一,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

B.行营,出征或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后专指皇帝所在之地。

C.击柝,指敲打梆子巡夜,用于报时或警戒;有时也比喻战事或战乱。文中指前者。

D.槛车,“槛”指关野兽的牢笼。文中是指用以关押吴元济并将其送往京师的囚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想生擒丁士良,审问时因其毫无惧色而赞叹,下令为他松绑;丁士良表示必将竭尽死力,报效恩

情,李懑就任命他为捉生将。

B.裴度认为吴元济的形势已窘困,只是将领心不齐,不能合力,如派人前往督战,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

人的功劳,就能争先破敌了。

C.李想出兵奇袭蔡州,诸将得知进军目标时大惊失色,监军也认为定是误中了李祐奸计,人人都以为必

死,因畏惧李懑,不敢违令。

D.裴度率军进蔡州城,李想要行拜见之礼,裴度想回避;李想劝说要借此给蔡州人以教育,让他们知道

朝廷的尊严,裴度才接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

(2)想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14.《新唐书•李想传》:“想得李祐不杀,付以兵不疑,知可以破贼也。”李祐哪些行为体现了李想

知人之明?请简要说明。

【答案】10.D11.B12.B

13.(1)历时四年没有攻克,物资转运(使民众)疲惫不堪,百姓到了用驴来耕田的地步。

(2)李想在供给自己方面很俭朴而对待将士却很丰厚,知道是贤才就大胆使用,看到适宜的能当机立

断,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14.①勇猛果敢:李祐在奔袭蔡州时率领三千敢死队为先锋,并且在攻打城池时率先登城。

②富有谋略:向李想献策,突袭蔡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李想活捉李祐而回。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有时,李与他

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感动的哭泣声。

“淮西骑将”与前面的“祐者”构成完整的判断句式,意思是“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而“有勇略”

是省略了主语“李祐”,所以“淮西骑将”与“有勇略”中间断开,排除AC。

“不寐达曙”是二人“密语”的程度之深,语意衔接紧密,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行营,……后专指皇帝所在之地”错误。“行在所”专指皇帝所在之地。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裴度认为吴元济的形势已窘困,只是将领心不齐,不能合力,如派人前往督战,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

人的功劳,就能争先破敌了”错误。根据原文宰相裴度回答皇帝的话“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

必争进破贼矣”可知,并不是“派人前往督战”而是派“宰相裴度”去;不是“各将领定想去抢夺别人的

功劳”而是“各将领惟恐裴度夺去他们的功劳”。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克”,攻克;“馈运”,输送、运送粮食;“疲弊”,使……疲惫不堪;“以”,用。

(2)“俭于奉己”“丰于待士”,状语后置,意思是“在供给自己方面很俭朴”“在对待将士很丰

厚”;“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才;“所以”,……的原因;"此其所以成功也”,判断句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据原文“辛未,然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李祐、李忠义徽其

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可知,李祐在奔袭蔡州时率领三千敢死队为先锋,并且在攻打城池时率先登

城。足见他勇猛果敢。

据原文“李祐言于李想曰:'蔡之精兵皆在涧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

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可知,李祐向李想献策,突袭蔡

州,足见他富有谋略。

参考译文:

李想策划袭击蔡州。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不久,李想把丁士良叫

来,当面责问他,丁士良没有一点恐惧的神色。李恕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他命令为丁士良松

绑。于是,丁士良主动说:昨天我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获,我也料想这次可要被处死了。现在您又让我

存活下来。请让我竭尽死力,报答您的恩德。”于是,李想将衣服和器具又给了他,任命他为捉生将。李

祐是淮西的驯■兵将领,勇敢而有谋略,李想活捉李祐而回。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有时,李与他一同就

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吴元济看到

部下屡次背叛自己,军事形势日益紧迫,他上表认罪。诸军讨伐淮西蔡州,历时四年,没有攻克,物资转

运使人们疲惫不堪,以至于有些百姓只好用驴来耕种田地。宪宗也为此忧虑,便就此事询问宰相。裴度回

答说:“我发誓不与这些贼人一起生存。近日我看了吴元济的奏表,他面临的形势实在已经窘困紧迫,但

是各将领心不齐,不能够合力紧逼他,所以他还没有降顺。如果我亲自前往行营,各将领惟恐我夺去他们

的功劳,肯定争先进军破敌了。”宪宗非常高兴。李祐向李恕进言说:“蔡州的精锐兵马全都被派往演曲

及四周的边境上,在那里防御守备。防守蔡州城的兵力都是老弱残兵,可以乘蔡州空虚,直接抵达蔡州

城。及至敌军将领得知消息时,吴元济已经就擒了。”李想认为言之有理。辛未日,李然命令李祐与李忠

义率领由敢死之士组成的突将三千人作为前导,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军队出发以后,还不知

道是往哪里开进。李想说:“只须向着东方行进!”军队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柴村,将屯戍村中的

淮西士兵和守候烽火的人员全部杀死,李又连夜率领兵马出了张柴村的栅门,各位将领请示进军目标,李

想说:“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各位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的奸计了!”当时,

风雪大作,旗帜破裂,冻死的战士与马匹到处可见。加之,天色阴暗,由张柴村往东去的道路,都是官军

从来没有走过的,人人都暗自以为肯定活不成了。但是,他们畏惧李,不敢违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

更大了。官军走了七十里路,来到蔡州城下。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经有三十多年,

所以蔡州人没有防备。李祐和李忠义用锄头在城墙上掘出坑坎,率先登城,强壮的士兵便跟在他们身后。

看守蔡州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李等人将他们全部杀掉,只将巡夜打更的人留了下来,让他依然如故地去

敲打木梆。于是,李等人打开城门,让大家进去。吴元济在城头上请罪。甲戌日,李想用囚车将吴元济送

往京城,并且向裴度作了报告。辛巳日,裴度手执彰义军的符节,带领投降的士兵一万多人进入蔡州城,

李想全副武装,出来迎接,在道路左侧向裴度行礼。裴度准备避开李的拜礼,李想说:“蔡州人愚妄悖

逆,不懂得长官与下属的名分,已经有几十年了,希望您就此显示给他们,使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于

是,裴度接受了拜礼。李想生活节俭,但对将士的供养却是丰厚的,他了解到一个人是贤能的,就不对他

疑心,他见到可以实行的事,便能做出决断,这就是他获得成功的原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拔河俗戏

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橐®,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

张说

今岁好拖钩②,横街敞御楼。

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

[注]①岌攀:高峻。②拖钩:拔河。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唐朝时期拔河是流传于官方与民间场面浩大的比赛游戏。

B.第一首诗第五句以形写声,用曲高来形容喊声,表现拔河场面震撼人心。

C.第二首三四句写角力时长绳拉住太阳、让河水奔流,夸张奇特有表现力。

D.两首诗题材相同,思想感情相近,诗意彼此照应,这是唱和诗特点之一。

16.这两首唐诗蕴含丰富的体育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磨炼志向:欲练英雄志。②全力争胜:须明胜负多;争都更上筹。③团结拼搏:气

作水腾波。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

C.“让河水奔流”错误,“贯索挽河流”意思是绳索拉住了河流,使河流不再流动。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的能力。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意思是:参与拔河的壮士们如果想要锻炼一下自己的雄心壮志,先要明白拔

河比赛有胜有负,应当全力以赴,争取胜利。这两句体现了体育“磨炼志向”“全力争胜”的精神。

“噪齐山岌案,气作水腾波”两句写拔河壮士齐声呐喊,声音可与高山相齐,他们一起努力,发出的壮气

能使河水腾起波浪。这两句写出了拔河者齐心协力的效果,体现了体育“团结拼搏”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

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百来条鱼在潭中都仿佛“",在日光直照水底时,

“",生动描绘了游鱼之态、潭水之清,笔法极妙,令人称绝。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昔日英雄刘裕所住之地已是“,

”,但他的英雄业绩依然引发人们瞻慕追怀。

【答案】□.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皆若)空有无所依□.影布石上□.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辟"“布”“陌”.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庄稼人的心目中,芒种的两头是: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的稻子该种了。所以芒种时节是

“”,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O

二十四节气里,芒种应该是最有获得感的日子。麦子收起最后的锋芒,以一颗谷粒的播种,再一次憧

憬着未来。这些节气的,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时光的老去、流年的斑驳。收获夏粮,播种秋

实,对应的是中国人古老而朴素的思想。

芒种时节的到来,标志着仲夏时节就正式开始了,同时广袤的乡村也吹响了抢收抢种的号角。已成熟

的她里小麦要收割,只要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和的麦穗就会霉变、发芽、落粒。为了

尽快收割麦子,乡人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时候,抢割、抢运、抢脱粒。夏熟作物在芒种时节收获,秋收作

物也在芒种时节播种。人们就在“收”与“种”之间迅速转换着。对于他们来说,生命的丰厚来自于耕

作,耕作的过程必定繁忙,地辛勤劳作才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亦稼亦嵇反应更迭快马加鞭

B.春稼秋稿反映更新马不停蹄

C.亦稼亦稿反映更迭马不停蹄

D.春稼秋稿反应更新快马加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里己成熟的小麦要收割,只要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和的麦穗就会落粒、发芽、

霉变。

B.地里已成熟的小麦要收割,如果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满的麦穗就会落粒、发芽、

霉变。

C.已成熟的地里小麦要收割,如果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和的麦穗就会落粒、发芽、

霉变。

D.己成熟的地里小麦要收割,即使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麦秆容易倒伏,饱满的麦穗就会落粒、发芽、

霉变。

20.文中“芒种”一词有“谐音之妙,别有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8.C19.B

20.①妙:“芒种”即“忙种”,谐音双关,指要忙于播种有芒的稻子;②深意:这个词在文中是提示人们

赶紧播种,不要错过时节,蕴含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朴素思想和中国人辛勤劳作的传统美德。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亦稼亦嵇”指有的种植,有的收割。“春稼秋稿”指春天种植,秋天收割。结合语境”芒种的

两头是: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的稻子该种了”可知,此处是说芒种时节既有收割,也有种植,使用

“亦稼亦稽”。

第二处,“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客观事物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和看法,把情况或

意见等向上级转达、报告。“反应”,有机体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事物引起的意见或行动。前者强

调客观的关照,后者强调对刺激的反应;前者多是主动,后者多是被动;前者可以带宾语,后者一般不能

带宾语。由“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可知,此处是对节令的显示,应使用“反映”.

第三处,“更迭”,交替更换。“更新”,去掉旧的,新的产;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此处是说节气的交

替,应使用“更迭”。

第四处,“马不停蹄”,马不停止地急促向前跑。比喻不间断地进行。“快马加鞭”,对跑得很快的马再

加上几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此处是形容不间断的辛勤劳作,应使用“马不停

蹄”。

故选C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已成熟的地里小麦”语序不当,“地里”表领属处所,应放在“已成熟”的前面,改为“地里

已成熟的小麦”;

第二处,"只要……就会……”逻辑关系不当,此处是假设情况,应改为“如果……就会”;

第三处,“霉变、发芽、落粒”语序不当,应改为“落粒、发芽、霉变”。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B项。

故选B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理解评价语的意思。

“谐音之妙,别有深意”,“谐音之妙”是说“芒种”使用谐音双关的技巧;“别有深意”是说“芒种”

不仅有表层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

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谐音和深意。

先看“谐音”。“芒”既是名词,指有芒的稻子,又是形容词,指忙碌;结合“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

的稻子该种了”“夏熟作物在芒种时节收获,秋收作物也在芒种时节播种”可知,“芒种”是说要忙着播

种有芒的秋收作物稻子。

再看“芒种”一词的深意。

结合“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的稻子该种了”“乡人必须抓住短暂的晴好时候,抢割、抢运、抢脱粒。

夏熟作物在芒种时节收获,秋收作物也在芒种时节播种”可知,“芒种”是提示农人们要赶紧趁着这一时

节播种;结合“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时光的老去、流年的斑驳。收获夏粮,播种秋实,对应的是中国人

古老而朴素的思想”“辛勤劳作才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可知,“芒种”一词还蕴含着中国人古老而朴素

的思想以及中国人辛勤劳作的美德。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冰雪运动的热度持续升温。而①就要有冰。最近,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

了一种新型材料——凝胶冰雪。被称为凝胶冰雪,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水凝胶材料,()。你用手戳一

戳,就能看到它表面陷下去一小块,又马上回弹。你能压它,能拽它,还能把它卷起来—一就像卷毯子一

样。

凝胶冰雪又被称为“永不融化的冰雪”,这是因为这种材质②,这种网络通过多种材料聚合

反应而成。在没有高聚物网络时,升温后,冰晶会融化成水;而在加入高聚物网络后,由于该网络的亲水

性,即便冰晶融化成水,那水也会被锁在网络里面“插翅难逃”。这意味着,③,凝胶冰雪的形

状依然非常完整,永不融化。

将水凝胶和冰雪结合,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创。这种不融化的冰雪,能将冰雪运动的魅力带给更多

的人。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但力学性能却更好。

B.摸起来的质感和果冻相近,力学性能也很好。

C.力学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