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货币金融银行学之利息与利息率概述_第1页
金融货币金融银行学之利息与利息率概述_第2页
金融货币金融银行学之利息与利息率概述_第3页
金融货币金融银行学之利息与利息率概述_第4页
金融货币金融银行学之利息与利息率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利率的决定第三节利率的作用

第四节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教学重点:

①利率的分类与利息的计量方法;②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③利率的作用;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概述

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在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中,资金盈余方暂时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将其多余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通过信用中介将聚集的资金贷给资金需求方。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最终使用者(贷款人)偿还给银行超过其本金的一定补偿,这种补偿就是贷款利息。银行支付给资金最终所有者(存款人)超过其存款本金的一定补偿,这就是存款利息。

利息的本质:西方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思路,论证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的含义与种类

(一)含义

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一般用年利率X%、月利率Y‰、日利率Z‰0来表示。中国的“厘”:年率1厘,1%;月率1厘,1‰;日拆1厘,0.1‰。

(二)种类

①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

公式:R=r-P

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③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④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⑤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⑥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1.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2.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由于——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

所以,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3.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4.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成。

三、利息的计量方法

(一)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其本利和是:I=p.r.n(二)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并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其本利和是:S=p(1+r)nI=S-P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1.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2.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3.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有一位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赚钱,有两种选择:一是当保姆,每天收入20元;二是卖报纸,2分钱的报纸,报社按1分钱的价格卖给他,而他也只有1分钱的本钱,请问他该如何选择?

(三)现值理论及其应用P=S·1/(1+r)n终值与现值1.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2.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3.当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时,任何经济效益的计算和比较的根据就是利率和期限这两个变量。4.计算现值的经济行为,由来已久;自古及今,使用的范围极广。

四、利率体系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利率按一定规则构成的复杂系统。1、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2、一级市场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利息率与收益率1.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收益率”概念与利率概念并存。2.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用的差别,取决于习惯。

第二节利率的决定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限。1.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

2.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低不能等于零。当然,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有例外。3.至于处于中间何处?没有规律可以论证。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的竞争等因素,都起作用。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实际上都是论证利率水平为什么趋高、趋低,而不是论证决定平均利息率必然处于哪一点的规律。

二、古典利率决定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古典利率决定论

三、流动偏好决定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就是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产生于交易、预防、投机三大动机),流动性偏好与货币供应量共同决定利率,当流动性偏好强,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时,利率上升;反之则相反。即利率完全取决于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状况。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四、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总投资和因投资动机而发生的闲置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区别五、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IS-LM模型由希克斯首先提出,由汉森加以发展而成。由于这个模型既考虑了储蓄投资,又考虑了货币供求,还考虑了收入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决定的利率是均衡利率。IS-LM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IS-LM-BP分析的利率理论五、一般影响因素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货币供求、通货膨胀、再贴现率、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政策等。第三节利率的作用

一、对利率作用的一般估价1.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2.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分,在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变量之一。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1.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所以极大,基本原因在于:经济人有足够的独立决策权。对于各个可以独立决策的企业、个人等经济人来说,利润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基本的准则;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人的收益;在利益约束的机制下,利率必然有广泛而突出的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利率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逐步显现。要使利率的作用能够较为充分的发挥,核心的问题,是要使经济行为主体,真正成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行为主体。

第四节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改革前的利率管理体制特点:1、利率水平偏低2、利率结构不合理3、利率机制不灵活

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内涵和特征利率市场化,即是货币管理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地决定利率,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特征:1.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2.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3.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率市场化指的是商业性利率由市场决定。央行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利率不在此列。(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2.利率市场化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3.利率市场是宏观经济调控模式转换的重要条件4.利率市场是深化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前提

(三)实现利率市场化所需条件

①经济稳定

②拥有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

③资金实现商品化

④要有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场

⑤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线图:

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

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案例: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1997年4月,日本大藏省正式批准:各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可以在持有一段时间后上市销售。经过17年努力,到1994年10月,日本已放开全部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完全市场化。末了完成这一艰难而必要的金融自由化过程。日本大概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放开利率管制的第一步:国债交易利率和发行利率的自由化日本经济在低利率水平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政策的支持下获得迅速发展。但是,1974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经济结构和资金供需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战后初期形成的以"四叠半"(意为狭窄)利率为主要特征的管制体系已不适应这种经济现状了。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日渐增选增加,政府成为当时社会资金最主要的需求者。培育和深化非间接金融中介市场的条件已初步具备。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再度发行赤字国债(第一次是1965年)。此后,便一发不可收,国债发行规模愈来愈大。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允许国债的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开始了以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这样,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便首先从中期国债开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2、放开利率管制第二步:丰富短期资金市场交易品种在1978年4月,日本银行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在此以前,同业拆借适用于全体交易利率是基于拆出方和拆入方达成一致的统一利率,适用于全体交易参加者,并于交易的前一天予以明确确定),6月又允许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1个月以后)利率自由化。这样,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自由化首先实现了。3、放开利率管理的第三步:交易品种小额化,将自由利率从大额交易导入小额交易实现彻底的利率自由化是要最终放开对普通存货利率的管制,实现自由化,如何在已完成利率自由化的货币市场与普通存款市场之间实现对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日本政府采取的办法是通过逐渐降低已实现自由化利率交易品种的交易单位,逐步扩大范围,最后全部取消利率管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货币当局逐级降低了CD(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单位和减少了大额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额,逐步实现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过渡。在存款利率逐步自由化的同时,货款利率自由化也在进行之中。由于城市银行以自由利率筹资比重的上升,如果贷款利率不随之调整,银行经营将难以为继。1989年1月,三菱银行引进一种短期优惠贷款利率,改变了先前在官定利率基础上加一个小幅利差决定贷款利率的做法,而改为在筹取资金的基础利率之上加百分之一形成贷款利率的做法。筹资的基础利率是在银行四种资金来源基础上加权平均而得,这四种资金来源是:(1)活期存款;(2)定期存款;(3)可转让存款;(4)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由于后两种是自由市场利率资金,所以,贷款资金利率已部分实现自由化。随着后两部分资金在总筹资中比重的增加,贷款利率的自由化程度也相应提高。4、放开利率管制的第四步:在上述基础上,日本实质上己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之后需要的只是一个法律形式的确认而已。1991年7月,日本银行停止"窗口指导"的实施;1993年6月,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同年10月活期存款利率自由化,1994年10月,利率完全自由化,至此日本利率自由化划上了一个较完满的句号。日本的利率自由化过程对其他国家的利率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其基本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先国债、后其他品种;(2)先银行同业,后银行与客户;(3)先长期利率后短期利率;(4)先大额交易后小额交易。☆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

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年)。

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18种。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完善利率管理,并通过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

思考题

一、概念题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二、简答题1.简述利率水平的决定和影响因素。2.简述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3.简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特征与实现条件。

三、论述1.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年度工作总结汇报ANNUALWORKREPORTSUMMARY信托业务发展与创新研究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王信举目录信托业务发展现状研究01信托业务创新研究——两项导致信托业务突破性发展的重大革新02信托业务创新案例分析03信托业务发展现状研究一般理解政策与法律环境发展现状一般特点发展桎梏信托的一般理解以信为本以诚治业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讲诚信就是要守诺、践约、无欺。如果有人要问英国人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最独特的成就是什么,那就是历经数百年发展起来的信托理念…这不是因为信托体现了基本的道德原则,而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它是一种具有极大弹性和普遍性的制度。——英国法学家梅特兰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与人类的想像力相媲美。——美国信托法权威斯科特信托的一般理解贯通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投资的独特优势最好的非IPO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信托制度框架下突出的财产管理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政策与法律环境法律框架逐步完善《信托法》(2001.10)——信托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6)——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规范《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2.7)——信托主体业务的规范分类监管办法即将出台,诸多单项条例即将出台——信托证券专用帐户、信托公司及业务信息披露、房地产信托、信托公司治理指引、内控指引和信托核算等政策与法律环境监管思路逐步明晰信托公司分类监管原则、属地监管原则协调规划,统一监管尚需加强发展现状目前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共59家,截至6月底,信托从业人员4600人近三年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053个,大部分获得了成功,信托公司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近2000亿元人民币。84%的信托财产为资金信托,财产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中国长沙信托论坛(2004.10)一般特点由单一信托到集合信托由资金信托向财产信托过渡运用范围由单一领域到多领域运用工具由单一向多种工具相结合发展桎梏信托登记信托税收信托会计信托业务创新研究两项导致信托业务突破性发展的重大革新信托内部信用增级信托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权解析内部信用增级外部信用增级由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提供者包括政府、专业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等,增级工具主要有:政府承诺函、保险、企业担保、现金抵押帐户和信用证等。信托内部信用增级利用基础资产产生的部分现金流来实现,可避免利用外部信用增级工具较容易受信用增级提供者信用等级下降风险的影响的风险。增级工具主要有:构建优先/次级结构、利差帐户和超额抵押等。优先/次级结构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需求,将信托或资产支撑的证券产品的收益权分为不同信用品质的档级,不同档级的受益权承担风险、享有利益及利益分配或退出的顺序有区别。内部信用增级——构建优先/次级结构遵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通过组合策略,向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结构特征的投资者分配不同现金流的结构化设计,能保证不同层次受益权对应的现金流汇总能够复原为项目整体的现金流,摆脱了项目本身性质以及外部信用担保的制约,而仅仅依赖于项目自身权利和义务的重新分配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优先收益的实现。可保障那些偏好于稳定收益的投资者能够在总体收益状况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稳定收益,同时使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在总体收益情况较差时自愿让渡财产以补贴保本型投资者,而在总体收益较好时获得独享较高收益的权利。信托制度框架下的所有权解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的基本涵义中国信托法律框架下的所有权概念简析信托业务创新案例研究某国企国有股权退出信托解决方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某酒店式公寓收购项目信托解决方案某国企改革信托解决方案项目情况根据有关部门对某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指示,经方案慎重比选,该企业欲将其下属某子公司通过信托方式转让,转让资金作为重组基金,从而实现国有资产在该公司的退出。经研究,决定发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用于受让该企业持有的下属公司的股权。信托计划分别向优先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募集,并重组董事会和监事会,选聘经营者,同时在信托计划项下设立特别委员会(由部分普通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根据投资规模的大小派员参加的投资人代表大会组织)以应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以外问题。

某国企改革信托解决方案简要分析本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信托法律框架下的所有权的可分拆性和内部信用增级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同时,该项目通过改组董事会和监事会,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对经营者进行业绩考核,并在信托计划项下设计特别委员会,以应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创造性地将信托框架下的公司治理结构予以完善,同时满足了市场上各类投资者的收益及风险预期。华融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项目情况2003年6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涉及全国22个省市256户企业的132.5亿元人民币债权资产组成一个资产包,委托给中信信托设立财产信托,期限为3年,优先级受益权的预计收益率为4.17%。信托设立后,华融将全部信托受益权分为优先级受益权和次级受益权,其中10亿元优先受益权主要转让给机构投资者。华融拥有全部次级受益权,收益超过4.17%的部分全部归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