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虚劳课件_第1页
【精品】虚劳课件_第2页
【精品】虚劳课件_第3页
【精品】虚劳课件_第4页
【精品】虚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劳目录概述:定义源流西医范围病因病机预后与预防调摄辨证论治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案分析及复习题定义虚:虚弱,气血阴阳亏虚。劳:劳损,五脏六腑劳损。

概述本病是由于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沿革《金匮要略》并提出食伤、忧伤、饮伤、房劳伤、饥伤、劳伤、内有干血、亡血失精、风气百病引起。《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病因及症状。

病因病机五劳: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六极: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沿革《素问·三部九候论》“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金匮要略》提出本病的证因脉治,并创立肾气丸、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疗沿革金元时期,李东垣长于补脾胃,甘温补中,创

补中益气汤;朱丹溪重视滋补阴精。明·张景岳深刻阐发阴阳互根的理论,长于补肾阴、补肾阳。明·汪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著。治疗提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长于滋阴降火,创大补阴丸。“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创制左右归饮、左右归丸。《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范围

各种慢性疾病,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时,均可按虚劳论治。

先天不足,禀赋薄弱饮食所致,后天失养烦劳过度,损伤五脏大病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耗伤精气五脏六腑虚弱气血阴阳不足病因病机虚劳因虚致病因病致病虚劳肺痨病因多种原因致久虚不复正气不足,痨虫侵袭病位五脏肺病性气、血、阴、阳亏损阴虚火旺症状精气亏损的各种症状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传染不传染传染鉴别诊断Diagram辨病位

1辨属性2辨顺证逆证

3辨病因

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Diagram重视脾肾治疗原则补中有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虚则补之1、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2、血虚心血虚脾血虚肝血虚

3、阴虚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

4、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主症

次症

舌脉面色恍白,气短难续,体倦乏力,两颧潮红,五心烦热。

语声低怯,形体虚羸,自汗或盗汗,或见咳嗽咯血,血色淡红。

舌质嫩红,有齿痕,苔少。

脉象:细弱或细数。气阴耗伤治法:益气养阴,补虚扶正。方药:黄芪鳖甲散。临床应用:①盗汗自汗较重,可加五味子、煅牡蛎、煅龙骨、浮小麦固表敛汗;②心悸怔忡,可酌加酸枣仁、龙眼肉、柏子仁、生龙骨、生牡蛎养心安神;③咯血可加白及、仙鹤草、鲜茅根等凉血止血;黄芪鳖甲可扶羸,白芍地黄参夏菀,云苓知母与肉桂,桔梗桑皮天冬配.治法:补肺益肾,培元纳气。方药:补肺汤合人参蛤蚧散。临床应用:①易于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围护卫表;②痰浊壅肺之喘咳痰多,气急胸闷,则为“上实下虚”,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用苏子降气汤;③肾之阳气衰微欲脱,喘息加剧,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肢冷唇青者,急煎参附汤频服。补肺人参五味芪,熟地紫菀桑白皮,止咳化痰兼益气,虚劳在肺用之宜。补益人参蛤蚧散,专治痰血与咳喘,桑皮二母杏苓草,若非虚热慎毋餐。

主症

次症

舌脉心悸怔忡,彻夜难寐,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肌肤紫斑,齿衄、鼻衄。头晕健忘,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女子经少色淡或淋漓不断。

舌质淡嫩。脉细弱。心脾气血亏虚

主症

次症

舌脉爪甲失荣,肢体颤动,胁痛隐隐,眼花目涩,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颧红烦热。咽干口燥,耳鸣健忘,盗汗失眠,男子遗精,女子经少,下肢痿软无力,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尽脱。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沉细而数。

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补肝汤。临床应用:①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可加玄参、麦门冬、石斛以养阴清热;②鼻齿出血加仙鹤草、鲜茅根之类以凉血止血。补肝四物加入中,木瓜甘草枣仁供,补养肝血兼明目,虚劳在肝有奇功。治法:温补脾肾,化饮利水。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临床应用:①五更泄泻者合用四神丸温脾暖肾、固肠止泻;②脾虚湿盛以致下利清谷不止者,加党参、薏苡仁、扁豆、砂仁以及罂粟壳、草豆蔻、乌梅、诃子以健脾渗湿,固肠止泻。理中丸主理中乡,人参甘草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主症

次症

舌脉心悸怔忡,小便不利,面浮肢肿。

畏寒肢冷,甚至唇甲青紫,神倦无力,小便不利。舌质暗淡或青紫,苔白滑脉象:沉微细或结代。

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益气温阳。

方药:拯阳理劳汤合右归饮。

临床应用:①畏寒肢冷者酌加巴戟天、仙灵脾、鹿茸等温补阳气;

②气滞血瘀明显者加川芎、郁金、丹参、檀香、桂枝等理气温经活血之品。

右归丸去菟丝当归与鹿胶治法:滋阴补阳,培元固本。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方。偏阴虚者以左归丸为主方。

临床应用:①潮热盗汗较重者可加知母、黄柏、地骨皮以滋阴降火;②面浮肢肿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或合五苓散利水消肿。左归丸中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鹿胶归,杜仲菟丝枸杞子,益火之源次方魁。

主症

次症

舌脉形体赢瘦,精神呆钝,发落齿摇,壮年男子精少不育,育龄女子经闭不孕。头晕目眩,健忘恍惚,耳鸣耳聋,足痿无力,面色恍白。舌萎无华。脉细弱。

肾精亏耗

治法:补肾填精,滋阴充髓。方药:河车大造丸。临床应用:

精气亏虚,形体羸瘦,耳鸣目昏,足痿无力,可酌加鹿茸、蛤蚧、海狗肾、冬虫夏草、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等大补肾精。河车大造有二冬,龟板牛膝杜仲从,虚劳日久肾水亏,黄柏更助清热功。

主症

次症

舌脉面色萎黄或黧黑,肌肤甲错,体瘦形脱,腹部胀满或内有肿块。

饮食大减,甚则不能进食,常伴鼻衄、齿衄、咯血等,唇甲黯淡。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数或细涩。

正虚瘀结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祛瘀。方药:大黄蛰虫丸。

临床应用:正虚明显者,可酌加黄芪、人参。

患者男性,24岁,心悸、气短10余年,动则加重,难以从事体育活动,曾因此而休学。平时常自觉乏力,纳差。既往超声心动图提示不典型法洛四联征。查体:发育正常,形体消瘦,面色恍白,舌淡,脉弱无力。请分析本例的诊断、辨证、治则与方药。病历讨论

病历讨论患者周某,女性,63岁.因鼻咽癌放疗术后口干5年,上腹部闷胀反复发作3年而入院。患者5年前确诊为鼻咽癌并行放射治疗,此后出现口干,唾液少,喜饮,进食时需汤水伴咽,食欲差,并逐渐出现形体消瘦。3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剑突下胀闷不适,时有烧灼感,饮凉水不解,伴嗳气、干呕,反复发作。大便干结,2-3日1次,常感乏力。入院查体:慢性消耗性面容,形体消瘦、面色微红无华,口唇干燥,咽后壁轻度充血,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舌暗红少津,苔少脉细。请分析本例的诊断、辨证、治则与方药。课堂测验l.虚劳的常见病因有__________________。2.虚劳的病位在______,病性属______,辨证时应以_______为纲,_____为目。3.血虚的常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治疗代表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阳虚的常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其治疗代表方分别是_______、_______。五脏辨证心病证候: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健忘失眠、口舌生疮;肝病证候:头痛眩晕、急躁易怒、胸胁胀满、筋惕肉动、目干畏光、视物昏花;脾病证候:食少便溏、腹胀胃痛、呕吐泄泻、水肿;肺病证候:咳嗽气促、胸痛咯血、自汗;肾病证候:腰膝酸软、遗精阳萎、小便淋漓、耳鸣眩晕;

辩证要点气血阴阳辨证气虚:短气乏力、自汗声低、食少、便溏、舌淡、脉弱;血虚:面色不华、唇舌色淡、毛发枯萎、脉细;阴虚: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咽燥、潮热、便秘、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阳虚:倦怠嗜卧、形寒肢冷、肠鸣泄泻、面色青白、舌淡胖有齿印、脉沉迟。

辩证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