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2下半年台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3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1.gif)
![浙江2022下半年台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3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2.gif)
![浙江2022下半年台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3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3.gif)
![浙江2022下半年台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3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4.gif)
![浙江2022下半年台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3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5f0b03acbb2344c04bd34c3f15c4133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2022下半年台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3人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我国有农时谚语“芒种芒种,忙收忙种”。下列关于芒种的说法有误的是(
)。A.芒种期间有“送花神”、“嫁树”的习俗B.芒种期间,四川盆地进入麦收季节C.芒种标志着仲夏的来临D.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芒种,又名“忙种”,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有“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之意。芒种期间的习俗包括送花神、安苗、嫁树、打泥巴仗、煮梅等。B项错误,芒种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农特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C项正确,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标志着仲夏即将来临。此时节,北方天气干燥高温,有利于新麦登场,正所谓“有钱难买五月旱”;南方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天气开始闷热。D项正确,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某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前4分钟用半速飞行,后4分钟用全速飞行,在8分钟内一共飞行了72公里,则飞机全速飞行每小时速度是多少公里?A.540B.360C.432D.72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飞机全速飞行每小时速度为2v,4分钟为小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v+×2v=72,解得2v=720(公里/小时)。因此,选择D选项。3.必须学习知识论的都不是中学生,所有的哲学系学生都必须学习知识论。由此可见:A.中学生不学习知识论B.中学生学习知识论C.中学生都不是哲学系学生D.中学生有的将成为哲学系学生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所有”,确定为集合推理。第二步,翻译题干。①必须学习知识论→不是中学生②哲学系学生→必须学习知识论由①②递推可得:③哲学系学生→不是中学生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中学生”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必须学习论”,不必须学习知识论不代表不学习知识论,无法推出,排除;B项:“中学生”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必须学习知识论,但是否有学生学习知识论无法推出,排除;C项:“中学生”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是哲学系学生”,可以推出;D项:“中学生”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是哲学系学生”,那么“中学生有的将成为哲学系学生”的说法必然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4.脍炙人口的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
)。A.陕北民歌B.左权民歌C.河曲民歌D.客家民歌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曲目之一,这首歌曲中运用了山西左权本土方言,使整个曲调别有一番民族韵味。同时,《桃花红杏花白》也是山西民歌中唯一一首含有江南风格的歌曲,以大调为主,十分委婉动人。故正确答案为B。5.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即豺、狼、豹和雪豹,其分布区范围自20世纪中期以来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以豺最为严重——过去10年间,豺与狼在大熊猫分布区内均只有零星记录(豺仅被记录到4次,狼11次),在部分山系可能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根据上述文段,可以推出:A.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B.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广泛惠及了跟它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C.对大熊猫的全面保护极大地挤压了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D.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可使大型动物得到全面保护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尾句“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由此可以合理推出,如果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可能会解决大型食肉动物的窘境,选项中的“或是”语气也比较合适。B项无中生有。C项不符合原文,对应“大型肉食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原文是将大型肉食动物境况与熊猫的境况进行对比,未涉及“挤压”。D项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细节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然后将各选项带入原文一一对照,排除颠倒黑白、因果倒置、无中生有、概念变化等错误选项,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A项可以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推知,当选。B项无法推出,由“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保护的投入并未广泛惠及与其同区域分布的其他动物,排除。C项无法推出,文段只提到对大熊猫保护的卓有成效和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无法推出后者生存空间的减小是前者挤压所致,强加因果,排除。D项无法推出,文段未提到“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且“大型动物”概念变化,文段主要是针对“大型食肉动物”而言的,排除。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A项,根据“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知,大型食肉动物窘迫的原因在于:由于处于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很高也很苛刻,故可以推出“提供大面积、高质量的栖息地或是留住大型食肉动物的关键”,当选;B项,根据“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可知,对大熊猫的保护并未提及惠及其他动物,该项与文意相悖,排除;C项,原文并没有强调对大熊猫的保护会影响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该项强加因果,排除;D项,根据“大熊猫分布区内目前分布的4种大型食肉动物”及“大型食肉动物的窘迫与大熊猫卓有成效的保护形成了明显反差,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大型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顶端,对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要求远比其他动物苛刻”可知,文段是围绕大型食肉动物展开论述,故“大型动物”范围扩大;且“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全面保护”文段并未提及,该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李晟研究组揭示大熊猫分布区内大型食肉动物分布与保护现状》6.某公司为新产品设计了一些新的外观包装。七套设计中有三套来自本公司内部设计人员的创意:“海洋”“游乐园”和“咖啡馆”主题设计;另外四套则来自外聘的设计工作室:“日出”“摩登城市”“草原”和“竹林”主题设计。现在要从这七套设计中选出三套再进入下一轮遴选,并且设置以下规则:“游乐园”和“摩登城市”主题设计不能同时入选,“竹林”主题设计不能与本公司内部人员的设计同时入选。如果“日出”和“草原”主题设计不入选,那么这次入选的三套设计的组合有(
)种可能。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本公司的设计为:“海洋”“游乐园”“咖啡馆”。外聘的设计为:“日出”“摩登城市”“草原”“竹林”。“游乐园”和“摩登城市”主题设计不能同时入选,可知“¬游乐园或¬摩登城市”。再根据“竹林”主题设计不能与本公司内部人员的设计同时入选,即“竹林”不与“海洋”“游乐园”“咖啡馆”同时入选。根据设问“日出”和“草原”主题设计不入选,即外聘的设计可能入选的为:“摩登城市”和“竹林”,但“竹林”不与“海洋”“游乐园”“咖啡馆”同时入选,所以若要选出三套设计,则“竹林”一定不能入选。再由“¬游乐园或¬摩登城市”可知若要选择三套设计,组合只能是“海洋”“游乐园”“咖啡馆”或者“海洋”“摩登城市”“咖啡馆”这两种方案。因此,选择B选项。7.北极熊非常依赖海冰,它们在冬季捕食海豹、储存能量,以此度过海冰融化的夏季禁食期,然而,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加剧,北极熊也不得不延长禁食期;一旦超过极限,它们的身体状况、繁殖能力都会大受影响,甚至难以存活,科学家分析了13个北极熊亚群的状况,这包含了80%的北极熊。结果显示:如果延续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将在2100年升温4℃,在该情境下,一些北极熊在2040年就会面临繁殖困境;到2100年,除了生活在北极非常北部的亚群之外,其余亚群的北极熊都可能会消失;如果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使2100年的全球升温低于2℃,一些北极熊亚群则可以生存下来。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A.北极熊的生存危机B.温室气体威胁生态C.依赖海冰的北极熊D.灭绝边缘的北极熊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点明北极熊的生活习性“非常依赖海冰”。随后通过“然而”转折,引出目前北极熊生存所存在的问题,“海冰融化加剧,北极熊不得不延长禁食期”“甚至难以存活”。随后,文段又引出了科学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论证北极熊的生存危机,即到2100年,北极熊可能“面临繁殖困境”甚至亚群消失等。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文段第二句。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北极熊的生存危机”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生存危机”为对主旨句中“不得不延长禁食期”“甚至难以存活”的概括,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因此,选择A选项。B项:没有提到北极熊这个关键主体。C项:“依赖海冰”只是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并不是文段想要表达的主旨内容。D项:“灭绝边缘”不是文段想要表达的主旨内容,且语义过重。8.从A、B、C、D四个图形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使得它保持上面四个图形所呈现的规律性: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整体观察图形,本题考查阴影元素周遍。图形中黑色元素为三角形或四边形,并且成奇偶的分布特征,即奇数项图形中的黑色元素都为四边形,偶数项图形中的黑色元素都为三角形。故正确答案为B9.《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生活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B.人应该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C.人要学会适应环境D.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大麻中,用不着扶就长得挺直;白沙混杂在乌黑的泥土中,跟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前一句比喻良好的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后一句比喻不良的环境对人的消极影响。该句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10.杜牧的《阿房宫赋》有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这段话说明的哲学原理有:
A.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
B.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C.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步,杜牧《阿房宫赋》中这句诗的大意:“啊,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叹呀!要是六国都能爱护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够抵挡住秦国了。要是秦国能够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这句话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因此,选择AC选项
B项和D项: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和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是质量互变的哲学原理,在本题中并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B项和D项不当选。
11.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工作,很多人即使有别的选择仍倾向于去往大城市。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则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A.大城市的高校往往更具有更雄厚的师资B.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大城市相比仍有差距C.大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成长空间D.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不能解释”,确定为原因解释选非题。第二步,分析题干。有别的选择仍倾向于去往大城市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大城市有更雄厚的师资,教育资源更好,因此人们倾向于去往大城市,可以解释;B项: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大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说明大城市更好,因此人们倾向于去往大城市,可以解释;C项:大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成长空间,说明大城市更好,因此人们倾向于去往大城市,可以解释;D项: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说明小城市更好,所以不能解释人们倾向于去往大城市,无法解释。因此,选择D选项。12.下列生态现象中,属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是:A.夏天,池塘中大批鱼类窒息死亡B.水葫芦覆盖河面,造成水质恶化C.近海出现大量浒苔造成水体变色D.鲸鱼被海潮冲进海滩搁浅、死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生态环境恶化事件频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考生要关注各种环境问题,主动学习背后的作用机制。A项错误。池塘流动性差,夏天温度高,池塘水温容易上升,水能够溶解氧气的能力下降,含氧量减少,鱼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B项错误。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C项正确。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造成海洋大型海藻浒苔绿潮暴发。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阻塞航道,同时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D项错误。鲸鱼被海潮冲进海滩搁浅死亡,已经脱离水体,与水体富营养化无关。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污染,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浒苔是草绿色藻体,是因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大量繁殖而产生的,属于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因此,选择C选项。13.①一份跟踪,日后30年有何差别②一位实验人员,承诺谁忍住不吃就给两块③一个重要发现,幼年就学会控制冲动很重要④一个实验结果,忍住不吃的孩子更优秀⑤一组4岁小孩,每人面对一块棉花糖A.③⑤②①④B.⑤②④①③C.⑤②①④③D.③⑤②④①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③⑤中选择。③在说一个发现,⑤为一个实验的内容,有了实验内容才有后续的结果,⑤应在③前,即首句是⑤,排除A、D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三句应从①④中选择。①在说跟踪30年后的差别,④为实验结果,跟踪调查应在实验结果之前,所以①应在④前面,即第三句是①,排除B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为事件排序。首先判断首句,从选项入手,首句在(3)(5)中,(3)在说一个发现,偏总结性话语,(5)为一个实验的内容,有了实验才有后续的结果,(5)应在(3)前,排除A、D项;B、C项中紧邻(3)的分别为(1)(4),(1)在说跟踪30年后的差别,(4)为实验结果,跟踪调查应在实验结果前,所以(1)应在(4)前面,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事件,可以提取出“跟踪调查”“实验人员”“重要发现”“实验结果”等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可以看出这几个事件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及先后顺序,可据此排除错误选项。通过实验得到一个重要发现,因此(3)是实验得到的结论,应在最后,排除A、D;实验结果是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因此(1)在(4)之前,排除B。故本题选C。14.“有一次周小姐代表公司出席一家外国商社的周年庆典活动。那家外国商社安排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周小姐开心地看到了餐台上有她最爱吃的北极甜虾,于是,她满满地盛上了一大盘。令周小姐脸红的是周围的人个个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事后,她才知道自己当时的行为有违自助餐礼仪”。食用自助餐时,要遵循的礼仪规范是:A.无序取菜B.可多次取菜C.无需顾及他人D.取多了可以退回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第二步,根据题干可知周小姐满满地盛上了一大盘她最爱吃的北极甜虾,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每次取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少取多拿、多次取菜。也就是在食用自助餐时,要遵守的礼仪规范是不能浪费、少取多拿、可多次取菜。因此,选择B选项。15.某单位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2倍,男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40岁,那么,该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A.34B.35C.36D.37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女职工人数为x人,则男职工人数为2x人,单位总人数是3x。根据“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40岁”,可得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2x+40x)÷3x=34(岁)。因此,选择A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十字交叉法解题。第二步,设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为x岁。已知“男女职工人数比为2∶1,以及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40岁”,可利用十字交叉法表示男、女职员平均年龄和单位全体职工平均年龄之间的关系,十字交叉形式如下:,解得x=34。因此,选择A选项。16.单击鼠标右键可以:A.选定目标B.删除目标C.弹出菜单D.运行文件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第二步,在Windows系统中,只要对着桌面或是档(夹)单击右键,就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里面有对该档(夹)的一些常用操作命令,通过右键菜单,可以方便用户对档的某些操作。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因此,选择C选项。A项:选定目标:滑动鼠标到目标,单击鼠标左键选定目标。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B项:删除目标:鼠标滑动到要删除的目标,选中,按Backspace键。B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D项:运行文件:在Windows7系统的左下角找到系统标致,单击它,出现的菜单栏里找到“所有程序”,打开“所有程序”,滚动鼠标找到“附件”选项,单击“附件”文件夹,在文件夹里有一系列文件,在里面找到“运行”选项并单击它,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对话框里输入你要查找的文件,点击“确定”。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17.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B.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C.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D.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文段先指出语言的分布反映权力的分配,随后举出一些帝国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语言的例子解释说明。紧接着又提出权力分配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的观点,后文具体解释说明,前后两部分都在强调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文段为并列结构,需全面概况、提取共性,对应B项。A、D两项,表达的是本土、殖民统治,为后文的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均排除;C项,文段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且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而并未论述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否可持续,该项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观点:语言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第二句强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帝国的语言,并举例指出一些帝国曾使用权力推进他们的语言,第三句提出权力分配的变化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语言的使用和权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文段是“分—分”结构。重点在讨论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两个时期语言与权力的关系,正确答案应涵盖这两部分内容。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然后说明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谈论的是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即权力影响着语言的使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A项的“本土语言”、D项的“殖民统治”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无法持续”无法推出。故本题选B。18.纵观世界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既不是个别城市的“一城独大”,也不是少数地区的“简单均衡”,而是通过发展城市群,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城市优势互补,共享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实现共同振兴。这段话的关键词是:A.城市群B.城镇化C.协同发展D.优势互补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引出话题“城镇化”,随后由“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对“城镇化”进行了解释说明,强调“城镇化是通过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深化优势互补实现振兴的”,则关键词为“城镇化”。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关键词的提炼。因此,选择B选项。A项、C项和D项:均是对“城镇化”解释说明的部分,非重点。19.汽车制造商和高科技公司宣称自动驾驶会帮助创造一个更安全、清洁和流动性更强的社会。他们认为,无人驾驶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每年还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但这些预测,其实只是建立在小范围的研究基础上。虽然开发者在传感器和算法上积累了大量数据,可以使自动驾驶技术变为现实,但人们对该技术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却知之甚少。这段文字中,作者对“无人驾驶技术”的态度是(
)。A.存疑B.支持C.反对D.中立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引出“自动驾驶”这一话题,进而阐述开发者的一系列积极预测,随后通过转折词“但”强调无人驾驶的预测仅建立在小范围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开发者虽然可以使自动驾驶技术变成现实,但人们对其影响并不了解,故作者对“无人驾驶技术”持怀疑态度,对应A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无人驾驶汽车“跑得”太快?》20.压缩空气储能属于一种物理方式的储能,即空气在整个过程中只存在温度、压强等状态的变化,而不会发生化学方面的变化。储存了众多电力的压缩空气需要放在一间封闭性极好的“屋子”里,而这间“屋子”的“主人”就是盐。食盐开采后会自然留下一个场所,学名叫做“盐穴”。“盐穴”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并且密封性能良好。然而,长期以来这种资源的利用系数很低。由于盐岩具有良好的蠕变特性、自愈合特性,渗透率极低,并且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此,______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要依托盐穴资源的优势发展储能产业B.“盐穴”是储存高压空气的理想场所C.应当利用盐穴储能改善发电与用电D.要大力开发盐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横线位于文段尾句,分析横线上文语境。文段先论述压缩空气储能的定义,论述压缩空气需要存在一个密闭性极好的地方,接着引出“盐穴”的话题,主要论述“盐穴”具有良好的特性,且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最后通过“因此”做总结,即论述“盐穴”是一个密闭性很好的地方,适合存储压缩空气。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与文段的衔接与呼应。空缺处位于文段尾句,且由“因此”引出,所填句子应是根据前文得出的结论。文段前半部分重点介绍压缩空气需要放在封闭性极好的场所,后半部分具体说明“盐穴”密封性能良好的情况。正确选项应与压缩空气和“盐穴”有关。空缺处位于文段尾句,且由“因此”引出,所填句子应是根据前文内容得出的结论。文段首先介绍了压缩空气储能的特点,并指出压缩空气需要放在封闭性极好的“屋子”里,而食盐开采后留下的“盐穴”就是这样的“屋子”;然后介绍了“盐穴”密封性能良好,盐岩具有良好的蠕变特性且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等特点。分析可知,文段前半部分重点介绍了压缩空气需要放在封闭性极好的场所,而后半部分则重点介绍“盐穴”本身在储存方面的优势,由此可以得出“盐穴”是储存压缩空气的理想场所的结论,对应B项。A项的“改善发电与用电”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强调“发展储能产业”,未明确提及“储存压缩空气”,不如B项准确。D项未提到“盐穴”和“储存压缩空气”,填入文段衔接不恰当,排除。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结尾,且横线前出现“因此”,故需要结合前文内容进行分析。前文说压缩空气储能属于一种物理方式的储能,它需要放在一间封闭性极好的“屋子”里,即“盐穴”。后文接着分析“盐穴”密封性能良好、有良好蠕变特性、自愈合特性,渗透率极低,不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等优点。“因此”应该承接前文进行总结,所以横线上的内容应该围绕“盐穴”封闭性好,可以被用来存储高压空气展开,对应B项。A项,“发展储能产业”在文段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C项,“利用盐穴储能改善发电与用电”在文段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D项,“大力开发盐岩”在文段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平时储能用时取出
盐穴竟然是能量银行?》21.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每一次颠覆性发展总是伴随着创新的出现。没有创新很容易陷入自戕的危局,即使曾经享誉一时,也难逃厄运。比如柯达的破产、乐凯关闭胶片生产等等莫不是如此。因为没有创新,即使像柯达那么强大,最终还是被数码相机拉下了马。因此,创新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这一论证?A.创新若不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也不会为市场所接受B.世界知名品牌高技术产品的成功,再次印证着质量是产品生命线的道理C.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的成功,无一不凝聚着技术人员的大胆创新D.创新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而且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带来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能削弱题干论证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根据柯达的例子得出结论,即“创新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要削弱这一论证,可以说明创新并非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分析选项时,如果是削弱项则排除,剩余的就是正确答案。题干结论是创新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A项,指出创新若不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也不会为市场所接受,说明创新未必能带来成功,未必能使高技术产业发展,削弱了题干论证,排除。B项,指出质量是产品生命线的道理,说明质量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非创新,削弱了题干论证,排除。C项,指出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的成功都源于创新,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支持了题干论证,当选。D项,指出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说明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非创新,削弱了题干论证,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不能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选非题。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创新才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论据:对于高技术产业而言,每一次颠覆性发展总是伴随着创新的出现。没有创新很容易陷入自戕的危局。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削弱论点。该项说明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才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也就是说创新并非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具有削弱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通过举例,说明质量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成功的原因,具有加强作用。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技术的进步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因,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创新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论据:没有创新很容易陷入自戕危局,即使曾经享誉一时,也难逃厄运。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说明创新应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属于他因削弱,排除;B
项:说明“质量是产品生命线”,直接削弱论点,排除;C
项:说明“高技术产业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的大胆创新”,属于加强,当选;D
项:说明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削弱论点,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2.松树当然是不同的。它们不落叶,无论冬夏,常给人绿色的遮蔽。那绿色十分古拙,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它们
是有花的,
不显著,最后结成松塔掉下来,带给人的是成熟的喜悦,
不是凋谢的惆怅。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却虽竟B.虽却并C.也但而D.竟但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虚词填空,需分析前后句的逻辑关系。第一空,根据“松树当然不同”、“不像有些绿色的鲜亮活跳”
可知,文段侧重将松树与其他事物比较,A项“却”和C项“也”均可体现比较关系,符合前后逻辑,
B项“虽”是虽然的意思,侧重于描述事物本身,无法体现对比,排除。D项“竟”表述出乎意料的意思,文段中对松树已经了解了很多,没有体现出乎意料的情况,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有花”、“不显著”可知,前后语义相对立,A项“虽”是虽然的意思,侧重于描述事物本身,无法体现前后对立,排除。C项“但”表转折体现前后语义对立,符合题意,保留。第三空将C项代入验证,“喜悦”与“惆怅”为相反的表达,“而”在此处表转折,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后三句介绍松树与其他树的不同和相同之处,D项第一空“竟”强调最终,含有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并无此意,因此排除D选项。而“是有花的”和“不显著”构成语义上的转折,A项、B项和C项的第一、二空均可。第二步,再看第三空。“是”与“而不是”构成反向并列,肯定一方、否定一方,与文意相符。而A项“竟不是”和B项“并不是”都含有与原来所了解知道的相违背,强调出乎意料,文中并无此意,排除A项和B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理清文段的前后逻辑。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排除不能体现有花是松树和其他树共性的A、D。第三步,对比B、C两项,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文段首句总说松树的不同,后面从几个方面将松树与其他树进行对比。第一空,“有花”是松树与其他树的共同点,区别在于“不显著”。“却”填入暗示其他树没有花,松树却有花,不合句意,排除A。“竟”表示意外,没有体现出与其他树对比的意思,排除D。第三空,文段中“是……不是……”表达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关系,用“而”衔接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C。23.①用绳捆绑,加以检木②封泥盖章,作为信验③火上炙干,刮去青皮④联编成册,笔书文字⑤截竹为筒,破箕成牒A.⑤③④②①B.①③⑤④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④③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逻辑顺序。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截竹制书”的过程。逻辑关系的先后比较明显的是事件⑤和事件③,先截竹,再炙干刮青皮,即⑤应紧邻着③排在前面,排除B、D两项。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根据第一步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A、C两项符合,先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再用泥团封信盖章,因此①在②前面,排除A项。故正确答案为C。24.虎山长城遗址除一号台址发现很少的残砖之外,其他地方均没有发现城砖。虎山村及附近村庄也没有从长城上拆下城砖用于民房建筑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测,虎山长城用砖是极少的。上述推测还需要隐含的假设是:A.当地县志记载虎山长城是窑土筑成B.虎山长城遗址附近没有发现古砖窑C.此地山高坡陡,城砖难以运进运出D.此地土质极差,不适宜烧制长城用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虎山长城用砖极少。论据:虎山长城遗址除一号台址发现很少的残砖之外,其他地方均没有发现城砖;虎山长城附近村庄也没有发现城砖。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县志的记载不一定是真实的,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虽然附近没有古砖窑,但修建长城用的砖可以从其他砖窑运进来,因此该项不是结论成立的前提,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补充前提。城砖难以运进运出,说明修建长城时无法运砖,因而用砖极少,用“否定代入法”验证,如果城砖可以运进运出,那么城砖有可能已经被运出村子,即通过发现虎山长城遗址残砖少也不能说明虎山长城用砖极少,因此是结论成立的前提。D项:不明确项。此地土质差不适宜烧砖,但可以从其他砖窑运砖修建,因此不是结论成立的前提,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C选项。25.专家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
,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A.变革B.改变C.改革D.变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辨析与填空。搭配“教学方式”,A项“变革”指的是改变事物的本质(多指社会制度);B项“改变”指的是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C项“改革”指的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D项“变动”指的是变动、更改。“变革”、“改变”和“变动”三项,都不能指明变化的方向是指向好的方面,根据文意“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说明应选“改革”。故正确答案为C。26.数据:非数据A.黑灾:白灾B.软武器:硬武器C.得主:失主D.远程:近程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数据和非数据为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黑灾和白灾只是众多草原灾难中的两种,二者是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根据武器在作战时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软武器和硬武器,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武器,二者是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在得失关系中,不是得主就是失主,二者是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远程和近程是飞机的航程,其中还有中程,二者是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7.-1,3,-5,11,(
),43A.-14B.-17C.-21D.-2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差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差数列的所求项为16×(﹣2)=﹣32,所求项为(﹣32)+11=﹣21,验证后项,43
-(﹣21)=64,符合规律。因此,选择C选项。28.公文的作者是指:A.
签发人B.
审核人C.
发文机关D.
撰写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第二步,公文的名义作者是依法成立并且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承担义务的国家机关或者行政部门,也可以是个人。大多数公文都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少数公文以领导人的名义制发。因此,选择C选项。A项:签发人是指上行文,也就是报送上级机关的公文中,发文机关的负责人签署姓名。如果只有一个发文机关,由该机关负责人签署;如果是联合行文,则每个单位的负责人都应签署姓名,称为会签。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审核人在公文审核是对宣传工作公文送审稿进行审查核定的人,一般由秘书部门负责人或拟稿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承担。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D项:撰写人是指公务文书的起草与修改人,主要从事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29.鸿雁∶笺札∶书信A.月老∶红娘∶媒人B.乾坤∶天地∶宇宙C.红豆∶相思∶恋人D.东宫∶王子∶储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笺札”指“书信”,二者属于全同关系,“鸿雁”是“书信”和“笺札”的代称,与“书信”“笺札”属于象征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红娘”指“媒人”,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月老”是“红娘”和“媒人”的代称,与“红娘”和“媒人”属于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乾坤”一般指代“天地”,“天地”是“宇宙”的一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C项:“红豆”象征“相思”,二者属于象征关系,排除。D项:“东宫”是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借指太子,“储君”指王位或皇位的继承人,“东宫”与“储君”属于象征关系,“王子”指帝王的儿子,并不是所有“王子”都是“储君”,二者不属于全同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30.1,2,3,7,16,65,(
)A.320B.321C.322D.323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平方递推数列。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3=1²+2,7=2²+3,16=3²+7,65=7²+16,规律为第三项=第一项²+第二项,所求项为16²+65=321(也可用尾数法,尾数为1)。因此,选择B选项。31.蛇:腿A.鸡:翅膀B.狮:爪子C.牛:尾巴D.鲸:鱼鳃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蛇没有腿,腿不是蛇的组成部分。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鸡有翅膀,翅膀是鸡的一部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狮有爪子,爪子是狮的一部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牛有尾巴,尾巴是牛的一部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鲸不是鱼,没有鱼鳃,鱼鳃不是鲸的一部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2.25,36,39,46,59,(
),(
)A.43B.58C.64D.73参考答案:CD解题思路: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做差之后无规律,考虑做和。将数列中的数字三项求和:,,,因此,解得;则,解得。故正确答案为CD。33.不可能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都没有中标。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达了上述断定的意思?(
)A.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可能都中标B.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至少有一个可能中标C.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必然都中标D.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至少有一个必然中标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不可能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都没有中标”等价于“不可能(宏达公司没有中标且亚鹏公司没有中标)”,进一步翻译为必然(宏达公司中标或亚鹏公司中标)。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只是论述了题干或关系的一种可能性,无法推出,排除;B项:题干翻译为宏达公司中标或者亚鹏公司中标,即两者之间必然有一个会中标,而选项是可能中标,排除;C项:只是论述了题干或关系的其中一种情况,无法推出,排除;D项:宏达公司和亚鹏公司至少有一个必然中标,与题干论述的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34.近年来,粉尘爆炸事件屡见不鲜。下列粉尘中不容易引起爆炸的是:A.肥皂粉B.水泥粉C.面粉D.奶粉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粉尘爆炸,指可燃性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瞬间剧烈燃烧,释放巨大压力和热量。爆炸危险性相对较高的可燃性粉尘有:金属制品,如铝粉、镁粉等;农副产品,如面粉、奶粉、饲料、玉米淀粉、大米淀粉等;木制品/纸制品,如木粉、纸浆粉等;纺织品,如棉花、亚麻等;橡胶和塑料制品,如树脂粉、橡胶粉等;冶金、有色、建材行业煤粉。A项:错误,肥皂粉主要由油脂混合海藻灰或桦木灰等制成,易燃,易爆;B项:正确,水泥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具有可燃性,不易爆;C项:错误,面粉是粮食类易爆粉尘;D项:错误,奶粉是粮食类易爆粉尘。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5.甲与乙水库游泳,甲为炫耀游泳技术,将不善游泳的乙拉到深水区,乙忽然沉没,甲有点害怕,忙游上岸,乙溺水而亡。甲的行为(
)。A.构成犯罪,甲应当为其先行行为负责B.构成犯罪,甲夸大了自己的游泳技术C.不构成犯罪,属于意外事件D.不构成犯罪,乙自己没有拒绝来到深水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A项正确,先行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使行为人负有防止或者排除这种危险发生的义务。甲将乙拉到深水区的行为,使甲负有保护乙不被溺水的义务,但甲没有履行义务,放任乙溺水身亡,构成犯罪。B项错误,甲夸大游泳技术并不影响犯罪成立与否,甲所负有的救助乙的义务来源于甲强拉乙进入深水区的行为,而非夸大技术的行为,因此本项表述错误。C项错误,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本题中乙不善游泳,甲应当预见到乙深水区会有危险,因此不符合意外事件。D项错误,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行为不当性,即被害人主观上处于故意或过失的心理,实施的一种显而易见的依社会常理即能做出否定性评价的行为,这种行为不符合社会一般伦理要求,超出社会共同认可的范围,必须受到社会的严厉否定评价而非一般否定评价。本题中甲宣称自己游泳技术高超,乙信以为真,没有拒绝,不属于显而易见的依社会常理即能做出否定性评价的行为,不影响甲的责任认定,甲依旧构成犯罪。故正确答案为A。36.立竿∶见影A.明争∶暗斗B.冒名∶顶替C.假公∶济私D.见利∶忘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由于“立竿”产生了“见影”的结果,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明争”和“暗斗”属于并列关系,排除;B项:“冒名”和“顶替”属于偏正关系,排除;C项:“假公”和“济私”属于偏正关系,排除;D项:由于“见利”产生了“忘义”的结果,二者属于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37.关于表中城市公园数量及面积,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A.平均每个公园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深圳B.昆明市公园数量多于云南其他城市公园数量之和C.公园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其公园面积排第3D.珠海和佛山两市公园面积之和为400多公顷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第二步,A选项,现期平均数比较。平均每个公园面积=公园面积/公园个数,深圳:,南京:,深圳非最大,错误。B选项,和差比较。云南其他城市公园数量=683-463=220(个),昆明=463(个),因此云南其他城市公园数量<昆明,正确。C选项,排序比较。公园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是广州(27200公顷),其公园面积为5193公顷,排第4。前三为深圳(21955公顷)、东莞(14493公顷)、南京(7122公顷),错误。D选项,和差类。珠海公园面积+佛山公园面积=2792公顷+2033公顷=4825公顷≠400多公顷,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38.损失敏感效应是指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即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损失敏感效应的是:A.白捡的2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B.人们只有在可能赢得20美元时,才会接受可能输掉20美元的赌博C.相对于卖掉上涨的股票,投资者更愿意卖掉下跌的股票D.当损失和收益等值时,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能说服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为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白捡200元与丢失100元,不属于“等量财富”,不符合定义;B项:人们在可能赢得20美元的情况下可以接受输掉20美元说明,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并不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符合定义;C项:上涨的股票与下跌的股票,不确定是否是“等量财富”,不符合定义;D项:损失和收益等值,符合“等量财富”,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能说服人,符合“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收益是200元,损失是100元,二者不是等量财富,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可能贏得20美元时,才会接受可能输掉20美元的赌博”说明等量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相等,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和上涨的股票相比,人们更愿意卖掉下跌的股票,并没有说明收益和损失是否等量,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当损失和收益等值时”,说明损失和收益是等值的,而结果却是,强调损失比强调收益更说服人,说明人们对损失的感受大于收益的感受,符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要大于后者”,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损失敏感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大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A项,捡到200元、丢失100元,财富的增加和减少并不相等,不符合定义。B项,卖掉上涨的股票和卖掉下跌的股票,没有体现收益和损失相等,不符合定义。C项,并未涉及收益和损失给人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不符合定义。D项,损失和收益等值时,强调损失更能说服人,说明人们对损失比对等量的收益更加敏感,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39.下列传统节日按照一年中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③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人都望月,不知道秋夜思乡之情,落在谁的家中。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表达了中秋月夜中的思乡之情。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表达了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的思乡之情。③“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出自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意思是国破身死,到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表达了诗人在端午节时祭奠屈原的哀悼与感伤时运悲叹。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送来了新年,阖家欢饮屠苏酒。王安石借庆祝元日,即春节时人们辞旧迎新,燃放爆竹,饮屠苏酒的习俗,表达了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即④③①②。因此,选择B选项。40.(
)
对于
世味年来薄似纱
相当于
达观
对于
(
)A.忧郁;前度刘郎今又来B.感伤;莫道谗言如浪深C.讽刺;道是无晴却有晴D.斥责;金陵王气黯然收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作者借此句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与“忧郁”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度刘郎今又来”,作者借此句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世味年来薄似纱”表达了“感伤”之情,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莫道谗言如浪深”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表现了作者“达观”的心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讽刺”无明显逻辑关系;“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青年男女的感情,暗指对对方感情不确定的感觉,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D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斥责”无明显逻辑关系;“金陵王气黯然收”意思是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黯然失色,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世味年来薄似纱”出自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与“忧郁”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度刘郎今又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描写的是曾经被排挤的人又回来了,暗寓自己不屈之志,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世味年来薄似纱”出自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莫道谗言如浪深”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杂曲歌辞·浪淘沙》,描写的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体现了诗人拼搏、乐观的心境,表达了“达观”之情,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讽刺”无明显逻辑关系,“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表面是说无晴但还有晴,实际上想表达说是没有感情但其实有情,是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斥责”无明显逻辑关系,“金陵王气黯然收”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描写的是东吴的王气黯然消逝,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1.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A.南美洲B.大洋洲C.欧洲D.南极洲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因此,大洋洲为面积最小的大洲。故正确答案为B。42.园:园中园A.楼:楼外楼B.人:梦中人C.月:水中月D.画:画中画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园”同“园中园”的园都指园子,且“园中园”是园中之园,两个“园”之间是组成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楼”和“楼外楼”所指楼相同,但“楼外楼”中的两个“楼”是并列关系,不是组成关系,不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排除;B项:“人”和“梦中人”所指相同,但“梦中人”只出现一个“人”,跟“园中园”的格式不对应,不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排除;C项:“月”和“水中月”所指相同,但“水中月”只出现一个“月”跟“园中园”的格式不对应,不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排除;D项:“画”和“画中画”都指画,且“画中画”是画中之画,两个“画”之间是组成关系,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3.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被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已被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所证明。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A.太阳在极光形成中的作用B.形成极光的必备要素C.存在极光现象的行星D.人们对极光的观察和认识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文段由人们的认识引出了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由极光的形成“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风有关”,得出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以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其他行星周围也会产生极光来佐证。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了形成极光的条件。A项是在介绍极光形成条件之一中提到的,并非文段主要内容。C项是为了佐证极光形成的条件。D项是为了引出极光形成的条件。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过两个方面介绍了极光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由此可见”引出重点,即“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最后通过木星和水星对观点进行举例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主旨句为“由此可见”引导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据提问知此题属于中心理解题。第一句话是论据,第二句话是根据第一句的论据所得出的结论,即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最后一句又通过事实加强了结论。所以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题选B。A项错误,太阳风只是其中一个条件,文章也没有详细说这个作用;C项错误,文中举例说其他行星的极光也具备这三个条件,说的还是极光;D项错误,人们的观察和认知过于宽泛。故正确答案为B。44.研究人员发现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一名人口统计学家使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年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显示美国人在退休之后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就会减少。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的是:A.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美国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渐增大,这种趋势会在65岁前后达到顶峰,然后骤然回落B.研究报告认为,与美国有着类似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国家也许会发现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C.有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捐献给关注全球变暖的绿色环保基金的慈善款金额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美国人D.研究显示,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在退休之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后将逐渐减少,减幅十分显著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通过统计学家对年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得出论点,即“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要支持这一论断,只需说明老龄化确实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题干论点: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论据:一名人口统计学家使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年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显示美国人在退休之后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就会减少。A项,说明美国人在65岁之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骤然回落,直接加强了论点。B项,其他国家也会发现这个现象,属于无关项。C项,慈善款金额与美国人口老龄化无关,属于无关项。D项,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人在2030年后将逐渐达到80岁,即很大一部分人将逐渐去世,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幅会十分显著,与题干论点不一致,不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题干提问方式“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论据:美国人在退休之后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就减少。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根据研究结果,说明美国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年龄之间有关系,并在美国人65岁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与美国类似的国家的情况,不能说明美国的情况如何,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捐献慈善款金额高,与是否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论据。根据研究结果,以“婴儿潮”一代退休为例,说明美国确实存在老龄化加剧的群体,这个群体足够大,且退休之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幅十分显著,具有加强作用。第四步,强度比较。题干论点为“人口老龄化”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A项只是提到“65岁”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骤然回落,但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是否会再次回升,并不明确;而D项,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到2030年属于老龄化群体,即在2030年美国会有一批老龄化人口,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逐渐减少,减幅十分显著”,能够明确支持论点的成立,故D项加强力度强于A项。因此,选择D选项。45.从上图可以推断出:A.该地汽车发展迅速,各种车型均保持大幅增长B.总体该地乘用车逐年增长C.高级车一直以较大幅度增长D.小型车增长幅度稳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根据图表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小型车2005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因此A、D两项错误。总体该地乘用车逐年增长,B项正确。2006年高级车的数量与2005年相比有所减少,因此C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46.电波:基站:信息A.屏幕:观众:感动B.天线:卫星:影像C.音乐:民族:文化D.货轮:港口:物资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三者之间为对应关系,电波通过基站进行传递,电波能够承载信息。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不能说屏幕通过观众进行传递,排除。B项:天线与卫星为包含关系,排除。C项:应该是民族通过音乐传递文化,民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放反了,排除。D项:货轮通过港口进行运输,货轮能够承载物资,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7.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主要有两种方式:脐带式和自由式。采用自由式太空行走,航天员需要背负载人机动装置。这种装置就像一个背包,由压缩氮气箱、供气系统、喷气推力器、电子控制设备、温度控制装置和蓄电池等组成,它以高压氮气作为飞行动力,使航天员可以到距离航天器100米远的地方活动。航天员可以通过载人机动装置左右机械手臂上的控制器,控制高压氮气从安装在不同部位的喷管喷出,从而控制飞行姿态和速度。关于载人机动装置,这段文字没有提到的是:A.设计背景B.工作区域C.控制方式D.动力来源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将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进行对比即可。A项,“背景”在文中没有提到,当选。B项,文中提到“使航天员可以到距离航天器100米远的地方活动”,故载人机动装置的活动区域提及,即是在距离航天器100米远的地方,应排除。C项,文段最后一句提到“航天员可以通过载人机动装置左右机械手臂上的控制器,控制高压氮气从安装在不同部位的喷管喷出,从而控制飞行姿态和速度”,故载人机动装置的控制方式已经提到,就是通过左右机械手臂上的控制器,故应排除。D项,最后一句提到载人机动装置的动力来源于航天员,应排除。此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出处】光明网《这两种航天员“行走”方式你知道吗?》48.在电子文件内容鉴定的方法中,对电子文件采取逐件地审阅,而不仅是单纯地查看文件的标题、名称和密级等,也不是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来判定其价值,这种方法称之为:A.间接鉴定B.职能鉴定C.直接鉴定D.可读鉴定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解题。根据题干“逐件地审阅”“不仅是单纯地查看文件的标题、名称和密级”“也不是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说明鉴定过程非常细致,直接鉴定文件内容本身,C项正确。直接鉴定法是通过直接审阅电子文件的内容来判断其价值,它要求鉴定人员逐件逐张地审查文件,而不是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来判定其价值。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第二步,档案直接鉴定法即直接审查档案。首先要求鉴定人员根据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和标准,按照档案的实际情况直接定其价值,同时,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来鉴定档案价值时,也只有在直接审查了档案的实际情况后,才能确切地知道它适合和参照保管期限表的某一条款,确定其保管期限;其次,直接鉴定法要求鉴定工作人员逐件逐张地审查文件,而不是仅仅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就判定其价值。直接鉴定法是保证鉴定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直接鉴定法是通过直接审阅电子文件的内容来判断其价值,它要求鉴定人员逐件逐张地审查文件,而不是根据案卷目录和案卷标题来判定其价值。故正确答案为C。49.人类所需能量大部分来自太阳,下列不属于人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形式是(
)。A.光热转换B.光电转换C.光合作用D.光化学转换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B、D项正确,太阳能是太阳照射所发出的能量,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人类利用太阳能有三个途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其中,光热转换即通过聚光或热箱原理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热能;光电转换即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化学转换即先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再转换为电能等其他能量。C项错误,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人类利用有机物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能。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50.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冬天能够看到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是升华现象C.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镜子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是液化现象D.用擦拭酒精的方法给发烧的病人降湿,利用的是酒精挥发吸热的原理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冬天,室外温度很低,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所以冬天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项正确,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是因为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C项正确,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D项正确,酒精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从而降低病人的体温。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挥发,即会发生蒸发现象,在蒸发过程会从身上吸收热量,这样会降低身上的温度。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5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大约为(
)万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约(
)万平方公里。
A.1700;757
B.998;89
C.960;300
D.937;1217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社情。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故正确答案为C。52.2005—2008年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年度增长速度从小到大的变化顺序是:A.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B.2007年—2008年—2006年—2005年C.2008年—2005年—2007年—2006年D.2006年—2007年—2008年—2005年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条形图中分别给出了2004—2008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和进口额。题干要求2005—2008年世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年度增长速度从小到大的变化顺序,即求同比增长率的大小比较。已知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可分别求出2004—2008年进出口总额,再代入“”估算2005—2008年各年的增长率,比较大小。2004—2008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同比增长率如下:2008年的年度增长速度最小,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故本题选C。5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相似,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一致,排列组合次序不同,优先考虑样式类遍历。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观察,没有明显规律,考虑竖向规律。前两列图形的外框均为△、□、○,内部都有“—”、“|”、“/”、“\”四种线条各一条,第三列前两个图形已有□和△外框及“—”、“|”各一条,所以问号处缺少○外框和内部两条斜线“/”、“\”,排除C、D项。继续观察,图形内部两条斜线相互垂直,只有B项符合。因此,选择B选项。54.在市场机制中,下列哪些因素对作为有机体的市场起到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用(
)。A.供求关系B.价格因素C.竞争关系D.风险因素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资金代管代收代付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夫妻共同子女法律权益保护协议
- 施工总体筹划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与整改记录
- 打造高效、智能的办公环境-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研究
- 深度探讨学术研究汇报的要点与制作技巧
- 业绩达标股票期权合同范本
- 产品分销合作合同书
- 万科地产集团:合同管理新篇章
- 二手房交易合同样本
- 202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夏季广东广州期货交易所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2
- 2024新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Were Family!(大单元教学设计)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材料力学之材料疲劳分析算法:S-N曲线法:疲劳分析案例研究与项目实践.Tex.header
- 2024(新高考2卷)英语试题详解解析 课件
- 天津2024年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德勤x艾尔建-202406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