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技术交底_第1页
隧道支护技术交底_第2页
隧道支护技术交底_第3页
隧道支护技术交底_第4页
隧道支护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交底书交底级别I级项目名称新建成都至兰州铁路成都至川主寺段站前工程CLZQ-6-1标共24页交底编号CZS1#SDJD-04支护-2015-02工程名称川主寺1号隧道设计文件图号D1K259+855.855川主寺1号隧道设计图、先期开工段隧道施工图勘误表施工部位支护交底日期技术交底内容:1、 技术交底范围:此技术交底针对川主寺1号隧道(D1K257+855.855)支护中监控量测、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超前小导管、初期支护结构等分项工程。2、 设计情况:2.1、 工程概况本隧位于川主寺〜黄胜关区间,进口位于半径为4500的左偏曲线上,出口位于半径为2800右偏曲线上,线路设计为单面上坡。进口里程D1K257+258,出口里程D1K262+700,贯通里程D1K259+890,施工长度为5195.709m。隧道进口紧邻东北沟1号双线大桥兰州端桥台,出口接路基工程。2.2、 地形地貌该隧道位于川主寺以西,沿洋洞河逆流而彳丁,属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中〜深切割的高山地形,地形起伏大,横向沟谷发育,沟谷下切较深,地面高程 2991〜3455m,最大相对高差464m.铁路沿线坡面植被发育,多为灌木林。G213国道与线路相伴而行,隧道进口交通条件较好。2.3、 地层岩性测区上覆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Q4del)粉质粘土、碎石土、冲积(Q4al)卵石土,泥石流堆积层(Q4sef)卵石土,坡崩积层(Q4dl+col)碎石土,粉质粘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卵石土,坡崩积层(Q4dl+col)碎石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T3zh)板岩,砂岩夹炭板岩。各层岩性分述如下:<1>粉质黏土(Q4del):褐黄色、浅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夹10%〜20%的碎石,角砾等,石质为砂岩,厚2〜8cm,分布于滑坡体表部,属II级普通,C组填料。<2>碎石土(Q4del):褐黄色、灰黄色,稍密〜中密,潮湿〜饱和。碎石含量65-75%,①60〜150mm;角砾含量5〜15%,①20〜40mm,余下为粉质黏土充填。石质成份以强风化的砂岩为主,分布于滑坡体下部,厚3〜15m,属III级硬土,为B组填料。<3>卵石土(Q4al):灰、灰褐、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卵石直径①60〜150mm,占60〜75%,磨圆度好,呈浑圆状,分选性好,余为粗砂及细圆砾土充填。分布于河床内,厚5〜15m。属III级硬土,B组填料。<3-1>粉质黏土(Q4al):深灰色,灰褐色,硬塑,土质不纯,夹10%〜20%的圆砾、角砾等,其中表层0〜1m多为草地或,石质为砂岩,厚2〜8cm,分布于滑坡体表部,属II级普通,C组填料。<4>粉质黏土(Q4dl+el):浅黄、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夹10%〜20%的砂岩角砾,厚2〜8m,分布于侧段山坡表层。属于III级普通土,为D组填料。<5-1>粉质黏土(Q4dl+COL):浅黄、灰褐色,硬塑,土质不均,夹20%〜30%的砂岩质碎石角砾,厚2〜8m,分布于岩椎体表层。属于II级普通土,为D组填料。<5>碎石土(Q4dl+col):褐黄色夹灰白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碎石含量为60〜80%,直径①60〜120mm,石质成份以砂岩为主,余为粉质黏土充填,为岩椎体的组成物质,厚3〜15m,属于III级普通土,为B组填料<6>块石土(Q4dl+col):褐黄色夹灰白色,潮湿〜饱和,稍密〜中密,块石含量为60〜70%,直径①200〜400mm,石质成份以砂岩为主,余为粉质黏土充填,为岩椎体的组成物质,厚0〜5m,属于III级普通土,为B组填料<7>卵石土(Q4sef):灰褐色,饱和,中密,成份以砂岩为主,呈浑圆状。卵石含量约60%,①60〜200mm;粗圆砾的占20%,①20〜60mm,余为粉质黏土充填。<8>卵石土(Q3al+pl):褐黄色,饱和,中密,卵石直径①60〜120mm,占55〜75%,余为粉质黏土充填;磨圆度好,呈浑圆状,石质成份多为变质砂岩、石英砂岩等,分布于洋洞河的二级阶地上,多被坡崩积掩盖,厚0〜5m属于III级普通土,为B组填料。<9>粉质黏土(Q3dl+COL):灰绿色、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夹5%的砂岩质碎石角砾,厚0〜3m,分布于岩椎体下部坡脚处。呈透镜状分布,属于II级普通土,为D组填料。<10>碎石土(Q3dl+col):灰色、饱和,中密,碎石含量为60〜70%,直径①60〜200mm,石质以砂岩为主,余为粉质黏土、角砾充填,呈透镜分布于斜坡坡脚处,厚0〜5m,属于III级普通土,为B组填料。<11>板岩、砂岩夹灰质板岩(T3zh):板岩多呈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出露的岩体极破碎,岩质软,遇水易软化,易风化剥落,抗风化能力弱。砂岩呈灰白色,灰色,粉细粒〜细粒结构,质硬,层理清晰,呈薄〜中厚层状,钙质、凝灰质胶结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充填灰白色的石英脉,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该层表层全分化带(W4)呈土状及角砾状,可见原岩结构,厚0〜5m,属于III级硬土,为D组填料;强分化带(W3)岩芯呈碎块状、碎石角砾状,厚5〜20m,属于IV级软石,为C组填料;弱分化带(W2)岩层较破碎,断口新鲜,岩芯多呈短柱状,属于IV级软石,C组填料。<12>断层角砾(Fbr):分布于断层破碎带内。为灰黑、深灰色,灰色,密实,潮湿,胶结差,呈角砾状,角砾手捏易碎。断层角砾主要由灰质板岩,板岩构成,属IV级软石,C组填料。2.4、地质构造2.4.1、川主寺2#推测断层测区区域性断裂位于线路左侧较远,对隧道无影响。在线路DK257+860附近发育一断层(川主寺2#推测断层),断层走向为N400E,与线路大里程夹角为830,倾向不明,破碎带不明显;断层两盘均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T3zh)板岩、砂岩互层夹炭质板岩,受断层影响,岩体层间柔皱发育,层理倾角变化大,岩体破碎,断层SE盘层理为N800E/450SE,NW盘层理为N250E/800SE,节理:N150W/800NE、N450W/900O2.4.2、 层间错动带根据DK260+144处钻孔DZ-CZS-02孔揭示,该孔119.1-130.7m段为断层角砾,为岩层错动所造成,该错动带性质不明2.4.3、 川主寺1#向斜与线路相交与D1K261+005,小里程一翼的产状N19°E/82°NW,大里程一翼的产状N10°E/37°SE,背斜轴线与线路小里程方向的夹角为78.4度。2.5、 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区划图》(GB18306-2001),“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一号修改单)及《成都-兰州铁路重点工程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9月),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2.6、 水文地质条件2.6.1、 地表水:测区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地表水主要为洋洞河水,属常年性流水,雨季时水量大,水流湍急。山间沟谷溪水属暂时性流水,雨季时常有山洪暴发,水量大,旱季时无水或者水量较小。在洋洞河取河水作水质分析为属 HCO3-Ca2+.Mg2+(2010-成兰水-40),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在隧道进口(2010-成兰水-69)及在马背沟(2010-成兰水-70)取沟水分析水质均属HCO3-SO42—Ca2+.Mg2+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2.6.2、 地下水:测区地下水按赋存形式分为两类,即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的渗人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地形高差大,地面横坡较陡,水力坡度大,降水渗入地下后,一般以浅层水的方式径流,还没深度渗入,就排泄于地表,汇集后沿沟溪向洋洞河排泄,故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含水量的大小受大气降水量的大小有关,旱季时,无水或水量较小。由于沟谷深切,地形较陡,不利于地表水下渗转为地下水,测区又以板岩、砂岩为主,富水性差。少量的基岩裂隙水主要受构造和软弱夹层的控制,在断层带附近地下水相对较丰富。隧道位于洋洞河右岸,沿河边未见地下水露出。经在DK258+900左8m(2010-成兰水-170〜172)、DK260+144左8m(2010-成兰水-34〜39)、DK262+120左8m(2010-成兰水-164〜166)处取钻孔水作水质分析属HCO3-—Na+型水、HCO3-—Mg2+型水、HCO3-—Mg2+-Na+型水、C1-.SO42-—Ca2+.Na+型水、C1-.SO42-—Ca2+型水、C1-.SO42-—Na+.Ca2+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2007】140号),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及氯盐环境时,水中SO42-、Mg2+、PH值、侵蚀性CO2、C1-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本地层中夹灰质板岩,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其地下水中PH值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本隧考虑其侵蚀性。2.6.3、隧道涌水量估算:隧道涌水量600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9000m3/d。2.7、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2.7.1、不良地质:段内不良地质为滑坡,坡崩积层,特殊岩土为季节性冻土。东北沟1#滑坡:东北沟1#滑坡发育于线路D1K257+940〜D1K258+180段,滑坡体呈一椭圆形,后缘高程3120m,剪除口高程3014m,高差106m,滑体轴向长约240m,宽约200m,滑体厚5〜30m,属于大型滑坡。物质组成为以粉质粘土、碎石土、块石为主,石质成分为砂岩、板岩。下部滑床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板岩、砂岩,滑带推测为土岩接触带附近,由于滑坡位于洞身地段,对隧道无影响。东北沟2#滑坡:东北沟2#滑坡发育于线路D1K262+010〜D1K262+140段,滑坡体呈一手指形状展布于隧道左侧,后缘高程3190m.剪除口高程3059m,高差130m,滑体轴向最长约280m,宽约220m,滑体厚5〜30m,属大型滑坡。物质组成为以粉质粘土、碎石土、块石土为主,石质成份为砂岩,板岩。下部滑床为三叠系上侏倭组板岩、砂岩,滑带推测为土岩接触带附近,由于滑坡后缘位于洞身地段,最厚7m,对隧道无影响。东北沟3#滑坡:东北沟3#滑坡发育于线路D1K262+470〜D1K262+560段,滑坡体呈长舌状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后缘高程3185m,剪除口高程3067m,高差115m,滑体轴向长约200m,宽约90m,滑体厚5〜15m,滑坡体体积约1.8*105m3,属小型滑坡。物质组成为以粉质粘土、碎石土为主,石质一砂岩、板岩。下部滑床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板岩、砂岩,滑带推测为土岩接触带附近。滑坡体自然横坡25°〜35°,坡面大部为灌木,滑体前缘为洋洞河的一级阶地,并G213国道分布,地形平缓。从钻孔资料分析,滑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碎石土。从滑体表部看,局部表层土体还在坍塌,没大规模滑动的迹象。线路以隧道通过该滑坡体,施工时容易引起滑坡再次滑动,对线路工程影响较大。东北沟4#滑坡:东北沟4#滑坡发育于线路D1K262+670〜D1K262+815段,滑坡体呈长舌状呈东西向展布,后缘高程3181m,剪除口高程3067m,高差114m,滑体轴向长约250m,宽约185m,滑体厚5〜15m,滑坡体体积约6.9*105m3,属中型古滑坡。物质组成为以粉质粘土,碎石土为主,石质以砂岩,板岩。下部滑床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板岩,砂岩,滑带推测为土岩接触带附近。滑坡体自然横坡200〜350,坡面大部为灌木,滑体前缘为洋洞河的一级阶地,并G213国道分部,地形平缓。从钻孔资料分析,滑坡体上部为粉质粘土,下部为碎石土。推测该滑坡发生于更新统后期,从滑体表部看,没见有滑动的迹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线路从滑坡前缘半挖半填通过,施工时,容易降低滑坡稳定性或引起斜坡失稳,对线路工程影响较大。坡崩积层:位于D1K262+570〜DK262+670段内,该堆积层沿坡地带分布,呈四方形,物质堆积松散,成份杂;主要为碎石土为主,呈黄褐色,岩性为板岩、砂岩,块径60〜150mm,个别可达200mm;堆积层长100m,宽90m,厚5〜15m。线路从崩积层前缘半挖半填通过,由于崩积层雨季时地下水丰富,坡面有地下水渗出,路基开挖后易引起斜坡失稳,产生工程滑坡。2.7.2、特殊岩土灰质板岩:地层中夹灰质板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溢出;地层地下水中PH值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季节性冻土:本地区最大冻结深度1.2m。2.8、环境工程地质该隧道范围内植被较发育,灌木杂草丛生,水土保持良好,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铁路建设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环境地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 隧道洞身开挖,降低地下水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及植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2) 隧道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弃碴,弃碴应定点堆放;弃碴场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不当,将会诱发线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等。2.9、隧道工程地质条件隧道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属中〜深切割的高山地貌,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dl+col),洞身穿越三叠系侏倭组(T3zh)板岩、砂岩夹灰质板岩;洞身发育川主寺2#断层和F1、F2、F3推测断层,受区域性构造影响,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层间挤压破碎,柔皱较发育,层理产状变化大,岩体完整性较差。层间裂隙水发育,但水量不大,推荐雨季最大涌水量9000m3/d.隧道出口端不良地质发育,斜坡堆积层较厚,厚度变化较大,雨季时坡脚有地下水出露,斜坡堆积层稳定性较差。灰质板岩中裂隙水的PH值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地震动峰值0.20g。3、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3.1、 初期支护施工前应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培训,严禁未经培训直接上岗。3.2、 初期支护过程施工前,对现场所需材料进行加工准备,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3、 锚杆进出口500米范围内拱墙系统锚杆均采用①22mm组合中空锚杆施工,其余段落拱部系统锚杆采用①22mm组合中空注浆锚杆施工,边墙系统锚杆采用①22mm全长粘结型砂浆锚杆;杆体抗拉强度不小于180KN,锚杆材质的断裂延伸率不得小于16%,所有系统锚杆均设钢垫板,垫板尺寸150mm*150mm*6mm。图1组合中空锚杆结构图

4、施工工艺;4.1、 初期支护应在开挖后及时施作,以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坍塌。4.2、 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应做好喷锚支护施工记录,并检查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平整度及锚杆抗拔力等。4.3、 初期支护施工流程图见图4.4.4、初期支护参数表围有级别喷砼(cm)锚杆钢筋网钢架拱墙仰拱位置类型长度(m)间距(m)位置规格间距(cm)类型III23/120拱墙①22组合中空①22砂浆锚杆31.2X1.5拱部①625X25/IV25/2310/15/23拱墙①22组合中空①22砂浆锚杆3.51.2X1.2拱墙①620X20I16V2725拱墙①22组合中空①22砂浆锚杆41.2X10拱墙①820X20I20b

否是是U合格结束较强支护否否是是U合格结束较强支护否质量验收I合格- 较弱支护否补喷混

凝土图4初期支护施工流程图补喷混

凝土4.5、喷射混凝土施工要点(1) 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2) 喷射混凝土应与岩面、钢架、钢筋网密贴,不得留有空洞和间隙,初期支护与围岩应成为整体的支护体系。(3) 喷射混凝土3h强度应达到1.5MPa,24h强度应达到10MPa。(4) 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图见图5。(5)喷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喷混凝土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厚度不小于4cm;喷射时应先填平岩面较大凹洼处。复喷混凝土应在钢筋网及钢架安装后进行,未设钢筋网及钢架时应及时复喷至设计厚度。施工准备V受喷面处理V埋设喷层厚度标钉原材料进场检验Jr机具到位选定混凝土配合比接通风水电、试机自动计量搅拌混凝土F初喷混凝土作业 搅拌车运输喷料复喷混凝土作业* 补喷、调整配合比<质量检查二Ak合格] 不合格图5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2) 喷射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输料连续、均匀。3) 喷射作业应分段、自下而上连续进行;喷射角度应与受喷面垂直,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宜为0.6〜1.8m。4) 喷射作业应变换喷嘴喷射角度和受喷面的距离,将钢架、钢筋网背后喷填密实,必要时应在钢架和初期支护后注浆填充。5) 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基面。6) 在喷射边墙下部及仰拱前,需将上部断面喷射时的回弹物清理干净,防止回弹物卷入下部喷层中降低支护能力。7) 喷射作业紧跟开挖作业面时,下一循环爆破应在喷混凝土终凝3h后进行。4.6、锚杆施工要点(1)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6。(2) 组合中空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7。

(3)锚杆钻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 钻孔机应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选择。2) 钻孔应按设计定出孔位。3) 钻杆应保持直线,宜与其所在的部位的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4)砂浆锚杆作业要点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锚杆制作①原材料合格,加工后的锚杆符合要求。②杆体直径均匀、无严重锈蚀、弯折现象。2定位定出锚杆开孔位置,孔位允许偏差为±150mm。3锚杆钻孔①钻孔前对围岩进行检查,看有无掉块、开裂现象,确保安全。②钻孔与围岩面或所在部位岩层的主要结构面垂直。③钻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10cm。钻孔圆而直,直径大于杆体直径15mm。4清孔检查成孔后米用高压风吹洗清孔,检查锚杆孔位间距、深度、角度是否符合要求,深度误差不大于土50mm。发现不合格钻孔废弃重钻。5注浆安装①砂浆强度不低于M20。②将注浆管插至距孔底5〜10cm,利用高压风将砂浆不断压入眼底,注浆管跟着缓缓退出眼孔,并始终保持注浆管口埋在砂浆内。注浆管全部抽出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然后用木楔堵塞眼口,防止砂浆流失。③安装好的锚杆不得敲打或悬挂重物。④注浆嘴不得对人放置。6锚杆验收①锚杆入孔到底时孔口无水泥浆流出,须拨出锚杆重新注浆安装。②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小于设计规定95%,安装数量符合设计要求。③锚杆垫板与喷混凝土面密贴。(4)组合中空锚杆作业要点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施工准备①对风水、电、设备管线进行检查,并试运行,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②现场锚杆符合要求。③作业人员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品。④施工前对现场围岩进行检查,确保安全。2测量定位按设计要求定出锚杆孔位,并做好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土150mm。3钻进安装①检查锚杆体钻头的水孔是否畅通,若有异物堵塞,及时清理。②锚杆对准布设的孔位慢慢钻进,直至设计深度。保持锚杆外露长度为10cm〜15cm。4清理检查①锚杆钻入设计深度后,用水和高压风洗孔。②检查锚杆间距、长度、角度是否符合要求,发现不合格废弁重钻。5锚杆注浆①配制浆液时,操作工人戴胶手套、护目镜、穿长筒胶鞋。②注浆料由杆体中孔灌入,上仰孔应按要求设置止浆塞和排气孔,根据技术交底要求控制注浆压力。③注浆采取交错、间隔进行,注浆结束后检查其效果,不合格者补浆。④注浆时,作业工人不准站在注浆口附近。6验收①安装数量符合要求,锚杆打入长度不小于设计的95%。②水泥浆体强度10MPa后方可上紧垫板螺母,锚杆垫板与喷混凝土面密贴。4.7、钢筋网片施工本隧道III、W级围岩初期支护均设计有①6钢筋网,间距为25cmX25cm、V级围岩设有①8钢筋网,间距20cmX20cm。钢筋网片应按设计网格尺寸在加工厂集中制作,钢筋网片尺寸的大小应方便运输和安装。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使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格,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5)钢筋网片作业要点序号工序作业控制要点1网片加工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制作。用钢筋调直机把钢筋调直,再截成钢筋条,钢筋网片尺寸根据拱架间距和网片之间搭接长度综合考虑确定。钢筋焊接前先将钢筋表面清除干净。④加工后的钢筋网片应平整,钢筋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2存放运输制作成形的钢筋网片必须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钢筋网片成品远离加工场地,堆放在指定的成品堆放场上。③存放和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潮湿的环境,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3网片安装安装网片在初喷后进行,第二层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及混凝土终凝后挂设。钢筋网片随初喷面得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小于4cm。焊接固定于先期施工的系统锚杆之上,再把钢筋片焊接成网,网片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④施工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高处作业要做好安全防护,焊工持证上岗。4检查验收钢筋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的搭接长度允许偏差为±50mm,钢筋网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4.8、钢架本隧道IV级围岩设计为拱墙格栅(变更为I16工字钢)钢架,间距1米布置,V级围岩设计为全环I20型钢钢架,间距主要为0.8米,但D1K257+269至D1K257+319、 D1K257+650至D1K257+740、 D1K257+990至D1K258+090、

D1K259+670至D1K257+850段间距0.6米。全环型钢钢架有12个单元组成,单元在洞外预制,洞内组装,钢架单元之间用螺栓连接,拱脚边墙墙基设置垫槽钢,钢架之间按环向间距1米设置22mm纵向连接筋,钢架与纵向连接筋之间、两根钢架的拱脚垫槽钢之间应焊接或搭接牢固(2)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8结束图8钢架施工工艺流程图钢架加工的焊接不得有假焊,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每根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水泥地面上试拼,周边拼装允许误差为土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钢架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并复喷砼将钢架覆盖,型钢钢架与初喷砼要求求紧密接触,空隙处用砼垫块楔紧,钢架架设时可用系统锚杆作为定位钢筋,并与拱脚及边墙脚位置设42mm锁脚锚管,每处2根,每根长4米,钢架脚必须放置在牢固的基础上。(6)钢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安装前应清除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钢架安装允许偏差:钢架间距偏差不超过±10cm、横向位置和高程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超过±5cm,垂直度误差为±2°。2) 钢架拼装可在开挖面以前进行,各节钢架间以螺栓连接,连接板应密贴。3) 钢架架设时与初喷砼间务必紧密接触,每隔2米用砼垫块楔紧,每处1#垫4) 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钢架应尽量密贴围岩并与锚杆焊接牢固,钢架之间应按设计纵向连接。5) 分部开挖法施工时,钢拱架拱脚应打设直径为42mm的锁脚锚杆,锚杆长度4m,数量为2根。下半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落底接长,封闭成环。6) 钢架应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各种形式的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7) 钢架与初喷层间隙应用喷射砼喷填密实。4.9、超前小导管(1)本隧道IV、V级围岩超前支护设计为①42超前小导管,壁厚3.5mm;IV级围岩纵向间距3米,环向间距50cm,每环根数30根,V级围岩纵向间距3.2米但D1K257+299至D1K257+319、 D1K257+650至D1K257+840、 D1K257+990至D1K258+090、D1K259+675至D1K257+875段纵向间距3米,环向间距40cm,每环

根数38根,长度均为4.5米,前后两环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5m。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9施工准备测量定位小导管制备不合格钻孔作业清孔钻孔验收小导管制备不合格合格下管、封堵孔口原材料进场检验下管、封堵孔口原材料进场检验喷混凝土封堵工作面喷混凝土封堵工作面浆液配合比设计图9超前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图小导管规格:小导管采用642壁厚3.5mm,长4.5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成,在前部钻注浆孔,孔径6-8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预留长不小于100cm不钻孔的止浆段。施工工艺小导管安设采用钻孔打入法,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隧道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注浆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止浆墙。小导管安设好后,用塑胶封堵孔口和周围缝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混凝土,以防止工作面坍塌;注浆前进行压水实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注浆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并作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时(0.5〜l.OMPa)可结束注浆。注浆顺序从拱部开始由上而下压注,先压无水孔,再注有水孔,如遇串浆或跑浆,可间隔一孔或几孔进行压注。4.10、初期支护结构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及时施做,并应及早封闭成环°W、V级围岩初期支护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III级围岩不得大于40m。5、质量标准:5.1、 监控量测5.1.1、 主控项目隧道内测点设置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IV级围岩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不得大于10m、V级围岩不得大于5m。控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反馈于施工。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5.1.2、 一般项目隧道内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12h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24h。测点埋设应符合设计量测方法和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隧道收敛测点埋入围岩浅层内;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形;无尺量测的测点应贴反光标,标识应准确、醒目。5.2、 喷射混凝土5.2.1、主控项目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d。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低于56(3) 喷射混凝土应与围岩、钢架、钢筋网结合紧密,背后无空洞、无杂物。(4) 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锚杆头无外露。5.3、 锚杆5.3.1、 主控项目(1) 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 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3) 锚杆注浆管的直径不得小于16mm,注浆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4) 锚杆安装充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2) 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3) 锚杆孔距充许偏差为±15cm。4) 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5) 锚杆安装充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2) 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3) 锚杆孔距充许偏差为±15cm。4) 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6) 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5.3.2、 一般项目(1) 锚杆孔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应与基面密贴。(2) 锚杆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5.4、 钢筋网5.4.1、 主控项目(1) 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原材料进场检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8.3节的规定。(2) 钢筋网所使用钢筋的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 钢筋网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4) 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结牢固。5.4.2、 一般项目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钢筋应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5.5、钢架5.5.1、 主控项目格栅钢架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及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保护层垫块与初喷层或围岩顶紧,钢架与初喷层或围岩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5.5.2、 一般项目钢筋、型钢等原材料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钢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型钢弯制钢架时,分节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所采用的开挖方法确定,各节长度不应大于4m,腹板上钻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节点焊接长度应大于4cm,且对称焊接。钢架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钢架安装允许偏差的检验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间距±100mm2横向±50m3高程±50m4垂直度±2°5.6、超前小导管5.6.1、主控项目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超前小导管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5.6.2、一般项目(1)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方向角2°2孔口距±50mm3孑L深+50mm、05.7、初期支护结构5.7.1、主控项目(1)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及时施作,并应及早封闭成环。软弱围岩隧道W、V、丑级围岩初期支护封闭位置距掌子面不得大于35m。双线W、V级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锁脚锚杆(管)、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初期支护仰拱施工应快挖、快支、快速封闭。非爆破开挖和爆破开挖仰拱初期支护应分别于8h和12h内完成开挖、架设拱架、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6、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6.1、 安全方面6.1.1、 喷射混凝土安全注意事项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清除工作面松动的岩石,确认作业区无塌方、落石等危险源存在。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如图所示。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嘴前严禁站人。(4)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如发生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投料、送水和供风。(5) 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接头的使用情况,当有磨损、击穿或松脱时应及时处理。(6) 在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渗漏水进行处理,应将分散的渗水集中引出,严禁采用防水布或铁皮等遮盖材料大面积引水,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分离。喷射混凝土中采用特殊添加材料在有水地段直接作业时,应先进行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推广使用。6.1.2、 锚杆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 锚孔钻进作业时,应保持钻机及作业平台稳定牢靠,除钻机操作人员外还应安排至少一人协助作业,作业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品。(2) 锚杆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各种锚杆必须上垫板、带螺帽,垫板与锚杆间不应采用焊接连接;垫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