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局招考2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1.gif)
![2022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局招考2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2.gif)
![2022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局招考2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3.gif)
![2022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局招考2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4.gif)
![2022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局招考2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fc89e3a8ac12c1bd53f8d5bf810556a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局招考2名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士”是古代“四民”之首,但是不同时期指称范围并不一致。在周朝的经典著作中,“士”是用来描述效力于“王”的贵族。“士”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有官职的人”,公元前6世纪之前,官员都是贵族出身。由于出身没落贵族、仕途坎坷、以教育为职业的孔子就是“士”,这个词的意义逐渐延伸到包括文人在内,指称“知识贵族”,而不再只强调贵族出身。到了清代,“士”被宽泛地用于描述地方精英的领袖人物,他们受过教育,拥有财富和影响力,却未必是拥有官位的“绅”。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士”所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B.“士”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C.孔子对“士”这个词含义的影响D.作为“士”的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士”在不同时期指称范围不一致。后文具体论述了各个时期“士”的指称范围。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为主旨句,主要论述“士”的指称范围。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A选项。B项:“士”在周朝指的是贵族,不是“在古代”,表述错误,且片面。C项:孔子只是其含义变化的一个时代,片面。D项:“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无中生有。2.根据经济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但是,一旦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即使经济持续繁荣,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的增强却很缓慢。根据上述观点,可以推出:A.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家庭可能会更加幸福B.研究显示,幸福感与金钱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C.调查表明,幸福感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加D.收入1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将面临幸福感危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在增强但增强得较为缓慢。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题干中年收入超过10000美元后,幸福感增强缓慢,但是也在增加,比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幸福感还是要高,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家庭不会更加幸福,排除;B项:题干中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成员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说明幸福感与金钱之间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题干中幸福感不管是明显增强还是缓慢增强,都是表明幸福感会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强,符合题干信息,当选;D项:题干中收入1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幸福感在增强,只是增强的速度较为缓慢,不能体现出面临幸福感危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的增强却很缓慢,增加缓慢说明还是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幸福感是增加的,不能推出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的家庭更加幸福,排除;B项:题干论述的是幸福感和金钱之间有关系,选项与题干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的增强却很缓慢,增加缓慢说明还是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幸福感是增加的,可以推出;D项: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家庭收入持续增加,家庭成员幸福感的增强却很缓慢,增加缓慢说明还是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幸福感是增加的,所以不能体现幸福感危机,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信息推出的一项,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偏离题干所表达的意思,也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的细节信息:①年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收入增加幸福感明显增强;②收入达到10000美元以上时,收入增加幸福感缓慢增强。A项,根据细节信息①可知,家庭幸福并不是因为年收入不足10000美元,而是因为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时,收入增加使其更加幸福,不能推出。B项,根据细节信息①②可知,收入增加幸福感也增加,所以幸福感与金钱有直接关系,不能推出。C项,根据细节信息①②可知,收入增加幸福感也增加,所以幸福感随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可以推出。D项,根据细节信息②可知,收入1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收入增加幸福感增强很缓慢,即使缓慢但幸福感依旧增强,并不存在幸福感危机,不能推出。故本题选C。3.这只猫径直来到教堂,偷偷地
油罐前,伸出舌头舔起了猪油,舔呀舔,直把猪油上边的一层硬皮舔得精光。然后他跑到城里人家屋顶上散起步来,还趁机躺下来
四肢晒起了太阳。每当想到那罐猪油,猫就禁不住抹抹胡子。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溜到撑开B.跑到伸开C.走到摊开D.溜到摊开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搭配“偷偷地”,A、D两项“溜到”比B项“跑到”、C项“走到”更能表现出猫偷东西的心理状态,保留。第二空,与“四肢”搭配,D项,“撑开”指支住使维持张开;A项,“摊开”指敞开、铺开;D项“摊开”比A项“撑开”更能体现出猫吃饱之后躺下来的慵懒状态,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4.与“端午节:吃粽子”这组词逻辑关系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七夕节:鹊桥会B.中秋节:赏花灯C.情人节:送玫瑰D.重阳节:插茱萸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且端午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二者为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鹊桥会是七夕节的神话传说而非习俗,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与中秋节无关,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部分年轻人会在情人节送玫瑰,但送玫瑰并非是传统习俗,且情人节也并非我国传统节日,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且重阳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5.不像其他樱草,自花授粉的樱草无须依赖昆虫来给它们传粉。在很多年里,昆虫传粉者很缺乏,并且在这些年里,典型的非自花传粉的樱草结的种子比典型的自花传粉的樱草的少。在其他年份里,两种樱草的种子产量几乎相等。因此,自花传粉的樱草具有平均种子产量高的优点。除了种子产量不同之外,这些自花传粉的樱草和非自花传粉的樱草没有什么差别。虽然如此,在樱草中自花传粉的樱草仍然比较罕见。下面哪一项如果正确,最有助于解决上面论述中的明显矛盾?A.那些收集樱草花粉的昆虫并不区分樱草是自花传粉樱草还是非自花传粉樱草。B.当昆虫传粉者稀少时,非自花传粉的樱草会结较大的种子,这种种子发芽的可能性比自花传粉的樱草结出种子的可能性大。C.那些位于昆虫稀少地区的自花传粉樱草结出的种子不比那些位于昆虫多的地区的自花传粉的樱草结出的种子少。D.许多樱草位于土壤状况不适宜它们的种子发芽的地区。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有助于解决……明显矛盾”,确定为原因解释。第二步,分析题干。题干矛盾:自花传粉的樱草平均种子产量高,但是在樱草中自花传粉的樱草仍然比较罕见。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昆虫是否区分樱草种类并不影响自花传粉樱草的种子产量,因此和自花传粉的樱草为什么种子多,但是罕见无关,排除;B项:该项指出昆虫少时,非自花传粉的樱草的种子发芽的可能性比自花传粉的樱草结出种子的可能性大,即自花传粉的樱草虽然种子多,但不一定能发芽,所以罕见,可以解释;C项:该项指出昆虫稀少地区的自花传粉樱草的种子不比昆虫多的地区的少,不能解释自花传粉的樱草为什么种子多,但是罕见,排除;D项:该项提到的很多樱草,无法确定是自花的还是非自花的,因此偷换了概念,不能解释题干矛盾,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6.商标平行进口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某商标权或商标使用权已受一国法律保护,进口商未经该国商标所有人或商标使用权人许可,从国外进口相同商标商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商标平行进口的是:A.甲国生产商与乙国经销商签约销售一款新型发动机,但后者未经甲国生产商许可擅自将此产品销往丙国B.甲国某饮料生产商侵权乙国企业在乙国境内使用其品牌生产、销售饮料,后者未经许可将此饮料销往丙国C.甲国某家电生产商授权乙国厂商使用其商标生产彩电,乙国经销商未经后者许可从甲国进口该品牌彩电D.甲国一汽车制造商允许乙国某服装厂在T恤上使用其商标,该服装厂又以高价将T恤返销到甲国的市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某商标权或商标使用权已受一国法律保护;②进口商未经该国商标所有人或商标使用权人许可,从国外进口相同商标商品。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销往丙国是对外出口,而非“进口”,不符合定义;B项:销往丙国是对外出口,而非“进口”,不符合定义;C项:甲国某家电生产商授权乙国厂商使用其商标生产彩电,“进口商”乙国厂商“未经商标所有人或商标使用权人”甲国生产商的“许可”,从甲国“进口相同商标”彩电,符合定义;D项:乙国将T恤返销到甲国,是对外出口,而非“进口”,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7.考古学家通过对消失已久的鹦鹉嘴龙进行体色重建,发现其腹部颜色为浅色而背部颜色较深,这是一种保护色,作用是通过在身体上形成阴影,让动物自身在其他动物眼中失去立体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反荫蔽体色,这在现代动物中也较为常见。据此分析,考古学家推测鹦鹉嘴龙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要得到上述结论,最需要补充的前提条件是:A.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其体色模式大多为反荫蔽体色B.恐龙包含许多种类,其中大部分都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C.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考古推测该区域曾有大片的森林D.鹦鹉嘴龙是种小型恐龙,这种体色对于逃避天敌有天然的伪装作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鹦鹉嘴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也被称为反荫蔽体色,并说明了其作用;题干论点为“考古学家推测鹦鹉嘴龙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可以发现,论据说的是鹦鹉嘴龙有反荫蔽体色,论点说的是鹦鹉嘴龙可能居住在森林里,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跳跃,则能够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选项就是所要寻找的前提。题干通过鹦鹉嘴龙具有反荫蔽体色,得出“鹦鹉嘴龙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的结论。题干的论据和论点之间明显存在跳跃,要想确保题干结论成立,就需要在“反荫蔽体色”和“居住在森林里”之间建立联系。A项,指出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大多都为反荫蔽体色,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B项,指出恐龙大部分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但无法确切说明鹦鹉嘴龙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其也有可能生活在草原中,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C项,指出考古推测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曾有森林存在,但并未说明其发现的恐龙化石是鹦鹉嘴龙,无法确切说明鹦鹉嘴龙最有可能生活在森林里,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D项,指出反荫蔽体色有逃避天敌的作用,但无法确切说明鹦鹉嘴龙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鹦鹉嘴龙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论据:考古学家通过对消失已久的鹦鹉嘴龙进行体色重建,发现其腹部颜色为浅色而背部颜色较深,这是一种保护色,作用是通过在身体上形成阴影,让动物自身在其他动物眼中失去立体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反荫蔽体色。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建立联系。该项在论据“鹦鹉嘴龙的颜色”和论点“鹦鹉嘴龙居住在森林里”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大部分恐龙生活在森林里,但不能必然证明鹦鹉嘴龙居住在森林里,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推测该出曾有大片的森林,但不能必然证明鹦鹉嘴龙居住在森林里,不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鹦鹉嘴龙腹部颜色的作用,与论点鹦鹉嘴龙是否居住在森林中无关,论题不一致,不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鹦鹉嘴龙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论据:考古学家通过对消失已久的鹦鹉嘴龙进行体色重建,发现其腹部颜色为浅色而背部颜色较深。这是一种保护色,作用是通过在身体上形成阴影,让动物自身在其他动物眼中失去立体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反荫蔽体色,这在现代动物中也较为常见。论点讨论的是鹦鹉嘴龙生活在森林里,论据讨论的是鹦鹉嘴龙有反荫蔽体色,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要想加强,优先考虑搭桥,即建立森林和反荫蔽体色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该项指出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其体色模式大多为反荫蔽体色,那么鹦鹉嘴龙有反荫蔽体色,就很有可能生活在森林里,建立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为搭桥项,当选;B项:该项指出恐龙大多数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无法得知鹦鹉嘴龙是生活在森林还是草原,无法加强,排除;C项:该项指出考古推测发现的恐龙区域曾有大片森林,与鹦鹉嘴龙是否生活在森林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强调鹦鹉嘴龙体色的作用,与鹦鹉嘴龙是否生活在森林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8.牵牛花∶喇叭花A.乞巧节∶七夕节B.七巧板∶橡皮泥C.人行道∶车行道D.防腐剂∶添加剂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牵牛花”和“喇叭花”属于全同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乞巧节”与“七夕节”属于全同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七巧板”与“橡皮泥”属于并列关系,排除;C项:“人行道”与“车行道”属于并列关系,排除;D项:“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二者属于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9.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职业会不断出现。下列选项中,按照职业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大学教师,火车司机,汽车修理工,软件工程师B.大学教师,汽车修理工,火车司机,软件工程师C.汽车修理工,火车司机,软件工程师,大学教师D.汽车修理工,软件工程师,大学教师,火车司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12世纪,欧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包括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等。因此,大学教师是随着第一所正规大学的出现而出现。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斯蒂芬森经过多次设计和改进,又制造出一辆名叫“动力号”的蒸汽机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因此,火车司机是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的出现而出现。1885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并于次年(1886年)1月29日为发明专利立案,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日,也将1886年定为世界汽车诞生年。因此,汽车修理工是随着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的出现而出现。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它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因此,软件工程师则是20世纪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而出现。因此,按照职业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大学教师、火车司机、汽车修理工、软件工程师。故正确答案为A。10.亚洲∶非洲A.开放∶开发B.正数∶负数C.红色∶蓝色D.正确∶不正确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亚洲”与“非洲”都属于七大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二者是非集合概念。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开放”与“开发”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正数”与“负数”都属于实数,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但二者是集合概念,排除;C项:“红色”与“蓝色”均为颜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二者是非集合概念,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正确”与“不正确”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11.在自然界中,组成强子的夸克之间趋向于强作用力的平衡,要想彻底地打破这种平衡,用目前的高能加速器还不足以实现;在原子中,运动中的电子总是尽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在生物运动中,生物体内的各种运动也具有平衡的趋向,维持代谢的平衡是生命能够存在下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领域,生产关系有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任何事物、要素和运动形式都具有自身趋向平衡的本性B.任何事物都处在各种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的系统中C.任何运动存在的不平衡都源于事物内部趋向平衡的运动D.任何事物或要素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趋向一种新的平衡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自然界中事物的本性是趋向平衡的,随后提到在原子及生物运动中也具有平衡的趋向,最后说明社会领域的生产关系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也趋向平衡。提取共性可知,文段强调事物具有趋向平衡的本性,对应A
项。B、C、D三项:B项“内部和外部相互平衡作用”、C项“运动存在的不平衡”和D项“自身‘调节’”均为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讲述了“夸克”是强子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趋向于平衡。第二句讲述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要素,这些电子处于最低状态也就是要素处于平衡状态。第三句讲述了运动趋向于平衡。第四句讲述了生产关系有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向。由此可知,整个文段都在阐述各种事物自身都趋向于一种平衡。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平衡的趋势。文段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两个层面入手,介绍了事物内部具有的平衡趋向的本性。A项概括恰当,当选。B项的“外部平衡”文段未涉及,排除。文段围绕“平衡”展开,“运动不平衡的根源”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C。D项的“都可以趋向一种新的平衡”表述绝对,文段只是说“具有平衡的趋向”,排除。故本题选A。12.,,,,(
)A.B.C.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第二步,前后两项“,”关系为:后项的分子为前项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后项的分母为前项分母与后项分子之和。所求项为。因此,选择C选项。13.(
)对于世味年来薄似纱相当于达观对于(
)A.忧郁;前度刘郎今又来B.感伤;莫道谗言如浪深C.讽刺;道是无晴却有晴D.斥责;金陵王气黯然收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世味年来薄似纱”出自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与“忧郁”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度刘郎今又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描写的是曾经被排挤的人又回来了,暗寓自己不屈之志,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世味年来薄似纱”出自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莫道谗言如浪深”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杂曲歌辞·浪淘沙》,描写的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体现了诗人拼搏、乐观的心境,表达了“达观”之情,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讽刺”无明显逻辑关系,“道是无晴却有晴”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表面是说无晴但还有晴,实际上想表达说是没有感情但其实有情,是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斥责”无明显逻辑关系,“金陵王气黯然收”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描写的是东吴的王气黯然消逝,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作者借此句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与“忧郁”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度刘郎今又来”,作者借此句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B项:“世味年来薄似纱”表达了“感伤”之情,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莫道谗言如浪深”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表现了作者“达观”的心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讽刺”无明显逻辑关系;“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青年男女的感情,暗指对对方感情不确定的感觉,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D项:“世味年来薄似纱”与“斥责”无明显逻辑关系;“金陵王气黯然收”意思是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黯然失色,与“达观”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14.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不是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教条,而是要求从业人员在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将其内化为一种判断尺度和判断能力,正确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这是(
)的深层目标。A.培养职业道德认识B.严格遵守规章制度C.磨练职业道德意志D.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职业道德。从题干中“正确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可看出,题干说的是对职业道德如何认识的问题,是人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在全面、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将其内化为一种判断尺度和判断能力,正确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这是培养职业道德认识的深层目标。故正确答案为A。15.在抄送公文时扩大抄送对象的范围,可增加单位的知名度。(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的行文对象可分为:主送机关、抄送机关。主送机关是受理并负责办理公文内容的主要机关。抄送机关是只需要了解公文内容或需要协助办理公文的机关,切记胡乱抄送,同时也要控制抄送范围。故表述错误。16.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表述错误。17.
一提起扶贫,很多人至今还习惯性地想到就是给钱给物。资金、物质资助对扶贫当然重要,但短期的财务资助仅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要真正切实地完成明年全面脱贫的艰巨任务,
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
需要扶贫理念、扶贫手段、扶贫模式的重大创新。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却因此不仅更B.然而因而既又C.也何况不仅也D.甚至那么不是而是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空格前表明“能解一时燃眉之急”说明有作用,后文指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处应填入表示转折意义的词汇,A项“却”、B项“然而”均表转折,保留;C项“也”前后语义并列、D项“甚至”表示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前文指出“短期的财务资助”有问题,后文通过两个“需要”提出正确的做法,A项“因此”、B项“因而”,引导结论,均可。第三空、第四空为同一组关联词,观察内容,“理念、手段、模式的重大创新”应该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上的,为递进关系。“既”“又”表示并列,排除;“不仅”“更”表示递进,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平台式造血扶贫,以谋全局超越谋一域》18.“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人与自然相处时所秉承的首要态度是(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是我们要秉承的首要态度,不能破坏环境,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故正确答案为A。19.战争∶战场A.金鱼∶池塘B.比赛∶运动场C.会议∶会场D.演员∶表演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发生战争的地点叫作战场,二者为命名方式的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金鱼生活在池塘,二者为生活场所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在运动场内进行比赛,二者为活动和场所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举办的会议的地点叫作会场,二者为命名方式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演员表演,二者为主谓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0.
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做镜头可以制成“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A.“蝇眼透镜”B.“蜂眼透镜”C.“蛙眼透镜”D.“鹰眼透镜”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故正确答案为A。21.某警员在与匪徒搏斗时,受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该警员是O型血,应给他输入(
)。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该警员是O型血,应给他输入的血液也应当是O型血。故正确答案为D。22.以下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化石能源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A、B、C项正确,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D项错误,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如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称为常规能源。故正确答案为D。23.漫画∶推理漫画∶连环漫画A.可见光∶红光∶紫光B.文物∶馆藏文物∶史前文物C.大气∶对流层∶中间层D.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推理漫画”和“连环漫画”都是“漫画”,二者与“漫画”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且有的“推理漫画”是“连环漫画”,有的“连环漫画”是“推理漫画”,二者属于交叉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红光”和“紫光”属于“可见光”,二者与“可见光”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红光”和“紫光”属于并列关系,排除;B项:“馆藏文物”和“史前文物”都是“文物”,二者与“文物”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且有的“馆藏文物”是“史前文物”,有的“史前文物”是“馆藏文物”,二者属于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对流层”与“中间层”属于并列关系,排除;D项:“阳离子”和“阴离子”都是“离子”,二者与“离子”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阴离子”和“阳离子”属于并列关系,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24.有报道称,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A.海洋和气候系统的调整过程使得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B.此现象在上世纪50—70年代曾出现过,随后又开始加速变暖C.联合国气候专家指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D.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论据: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说明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缓解了表面温度,能够说明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具有加强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用曾经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来说明表面温度上升变缓只是暂时现象,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与气候变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才能明确,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无关选项。近几年发生多起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自然灾害与题干论点全球气候变暖不那么严重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题干论述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题干论点为“全球变暖并不是那么严重”。要削弱该论证,只需指出全球变暖并非不严重。题干通过全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放缓,得到全球变暖不严重的结论。A项,解释了地球表面气温上升速度放缓的内在原因,说明其可能是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的缘故,但深海也是地球的一部分,热量并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发生了位置转移,则全球变暖并非不严重,削弱了题干论述。B项,说的是以前的情况,属于诉诸过去,但以前出现过这种现象不代表现在仍会出现类似情况,对题干的削弱力度不强。C项,尽管指出二氧化碳浓度处于80万年来的最高点,但二氧化碳只是温室效应的一个因素,无法仅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来说明全球变暖是否严重,对题干的削弱力度较弱。D项,描述了近期情况,但并未与之前的情况作对比,不知道全球变暖是否严重,无法削弱题干论述。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论点:全球变暖并不严重。论据:与1970年至1998年相比,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近15年来该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不明显。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海洋表层热量向深海输送,解释了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为什么会减缓,补充论据,为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B项:此现象指的是全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放缓的现象,这个现象曾经出现过,但随后又加速变暖,即:气温上升速度的放缓并不能得出变暖不严重,有可能之后全球变暖会更加严重,可以削弱,当选;C项:首先专家的意见不一定符合实情,其次二氧化碳和全球变暖的关系题干中也没提到,需进一步说明才能明确,为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D项:题干主题是全球变暖这件事儿会不会变得更严重,而D项说的是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二者话题并不一致,为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5.①耳膜震动②听骨传递③物体震荡④听到声音⑤机械能转换成神经电冲动A.③⑤①②④B.③①②⑤④C.③①⑤②④D.③②①⑤④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观察选项,确定①②⑤的先后顺序。整个题干说明的是“物体震荡”到“听到声音”的过程,所以“物体震荡”后,应先“耳膜震动”产生共振,然后“听骨传递”,进而“机械能转换成神经电冲动”,最终“听到声音”,所以①在②的前面,②在⑤的前面,排除A、C、D三项。因此,选择B选项。26.“消费者并不如厂家所想的那样易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他们所想要的也许与其他人认为他们想要的相差甚远。”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观点不成立?A.大多数人年复一年地购买同一牌子的商品B.当人们与同伴一起购物时,通常很少与同伴发生争执C.商店的货架上摆着各种牌子的商品,容易使消费者不知所措D.做广告最多的公司销售量也是最大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上述观点不成立”,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消费者并不如厂家所想的那样易受影响。论据: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他们所想要的也许与其他人认为他们想要的相差甚远。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论据。该项说的是大多数人一直用同一牌子的商品,证明他们是知道自己想要哪一个牌子的,也就是说不会轻易受影响,具有加强作用。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购物的时候是否会发生争执,论点说的是消费者是否会轻易受影响,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面对不同牌子的商品,消费者不知所措,是因为不知如何选择,论点说的是消费者是否会受影响,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的是做广告最多的公司销售量也是最大,消费者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27.某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属于声波的一种。由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只要设置一层真空带,就能阻断超声波子弹的攻击。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因此具有声音的所有性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进行传播。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是由物质振动而产生的,和所有的声波一样,超声波只能在介质中进行传播,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声波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因此要阻挡这一武器,只需利用真空带阻断超声波的传播即可。故本题选C。28.①然而哲学家罗素对康德不无讽刺地说,这只是一个出生在柯尼斯堡(康德的家乡)平原的人的想法,一个出生在阿尔卑斯山区的人就不会这样想②牛顿和康德都持有一种绝对空间的观念③但这些事物与空间无关,对空间不产生影响,其实这是一种绝对的虚空观④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它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它处处均匀,永不迁移;康德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绝对的虚空,里面空无一物⑤我们的常识也支持这种看法,即空间是空的,可以在里面装各种事物,或者说空间像一个舞台,让各种事物在上面亮相表演⑥从空间的角度看首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在此之前,需要先讨论空间的观念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⑥④①②⑤③B.⑥②⑤③④①C.⑥②④①③⑤D.④②⑤⑥①③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题干6个句子,了解这段文字是围绕“空间观念”展开论述的。第二步,从首句入手分析选项,排除D。第三步,根据③中的指代词确定其前句顺序,排除C。第四步,对比A、B两项差异,根据②、④两句的顺序排除A,确定答案。⑥引出关于空间观念的话题,④具体介绍牛顿和康德的空间观念,⑥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D。③开头的“这些事物”指的应是⑤末尾的“各种事物”,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⑤③,排除C。②总说“牛顿和康德都持有一种绝对空间的观念”,④分别阐述牛顿和康德的观点,故②应在④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④句论述的是“牛顿和康德对空间观念的看法”,⑥句的话题是“空间的观念”,④句“牛顿和康德”是对⑥句的具体解释,因此⑥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D项。第二步,观察⑥②和⑥④,⑥的话题是“空间的观念”,②和④的话题都是“绝对空间的观念”,②宏观阐述“牛顿和康德”的绝对空间概念,④是对②的具体解释。因此④应在②的后面,排除A项。第三步,③⑤都提到了空间和事物之间的关系,③中出现代词“这些事物”,应该指代⑤中的“各种事物”,根据代词指代原则,③在⑤之后,排除C项。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语句排序题,需从选项入手。根据选项对比首句,⑥句引出“空间”的观念,④句阐述了牛顿和康德对于空间的看法,为对⑥句的具体阐述,⑥句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D项。继续观察选项,可知⑥句后可能衔接④句或②句,对比可知,④句为牛顿对于空间观念的具体阐述,②句说明牛顿和康德均对空间持有自己的观念,故④句为对②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应置于②句之后,排除A项。继续观察选项,先看顺承衔接,②句后可能衔接⑤句或④句,但通过阅读可知,⑤句中的“这种看法”可指代②句中的绝对空间观念,④句为解释牛顿对空间的观念,衔接均可,故从其他角度解题。观察选项不难发现,B、C两项的重大差别在于③句与⑤句顺序不同,③句中的“这些事物”可指代⑤句中的“各种事物”,故⑤应在③前,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首都的空间与时间》29.一个边长为8cm的立方体,表面涂满油漆,现在将它切成边长为0.5cm的小立方体,问两个表面有油漆的小立方体有几个?A.144B.168C.192D.256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第二步,两个表面有油漆的小正方体位于大正方体棱上,且不在顶点处(有三面油漆)。由大正方体每条棱可切(个)小正方体,去除每条棱顶点处的2个,即有14个两面有油漆的小立方体。第三步,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故共有12×14=168(个)。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将大正方体表面全部染色,切割成n3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每个面的染色情况如表所示:本题中,只有在立方体棱上的小立方体的两个表面被涂上了油漆。每条棱被分成8÷0.5=16份,则每条棱上有14个小立方体的两面有油漆,立方体有12条棱,故共有14×12=168个小立方体两面有油漆。故本题选B。30.新闻联播:新闻节目:电视节目(
)A.镰刀:农具:工具B.编剧:编导:导演C.公交卡:公交车:机动车D.玻璃瓶子:玻璃制品:塑料制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新闻联播是一档新闻节目,二者为种属关系;新闻节目是指以新闻材料为基础,加工制作而成的电视节目,二者为种属关系。新闻联播是一档电视节目,二者为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镰刀是一种农具,二者为种属关系;农具是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编剧是剧本的作者,编导是在广播电视领域,负责选题、组织拍摄、后期剪辑的人员,导演是创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三者是三种不同的职业,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公交卡是乘坐公交车付费时使用的工具,二者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玻璃瓶子是一种玻璃制品,二者为种属关系;玻璃制品和塑料制品是两种不同材质的用品,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1.下列影视剧情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清朝时称官员为大人,如刘大人、李大人等B.宋朝官员大声宣读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C.武则天的父亲见到武则天时,称呼其为“媚娘”D.唐贞观年间官员对话讲到唐太宗时,称“吾皇太宗”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正确,“大人”这个词最早可见于《易经》,初始含义是指父母长辈,并不是用于称呼官员。到了宋朝后期,开始将官员称之为“大人”。因此,清朝时称官员为大人符合历史事实。B项错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句式用于圣旨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奉天殿是朱元璋和大臣举行朝议的地方,他用“奉天承运皇帝”作为自称,以示法统正确。从此之后,圣旨的开头开始采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此,宋朝官员宣读圣旨不可能出现这句话。C项错误,武则天是十四岁时进宫被赐号“武媚”,亦有人称之为“媚娘”。而其父于武则天十二岁去世(进宫前),故其父不可能称呼其为“媚娘”。D项错误,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而太宗是李世民死后的庙号,他当政期间是不可能被人称为太宗的。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人文。第二步,“大人”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指圣人或君子,也就是身居高位的当权者。如《史记·孟子列传》中有:王公大人初见其术,这里的大人就是指王公贵族。到清代时期,大家称官员为大人才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上到宰相下到九品小吏,皆被称呼为大人。与A项表述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本题作答的难点在于考生可能觉得选项中的影视剧情节似曾相识,但无法准确判断其是否与历史事实相符。因此,考生在备考历史常识时,可联系影视剧中的情节进行记忆,如了解古代的称谓、礼仪、重要历史事件等容易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寻找影视剧中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备考,加深对历史常识的记忆。A项不选。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宋朝官员宣读圣旨时不可能读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B项不选。武则天真正的本名叫什么,现在还不可考证。影视剧里,武则天又被称为“武媚娘”,这来自唐太宗给她的赐号——“武媚”。武则天的父亲不可能称其为“媚娘”。C项当选。“大人”是古代统治者的称谓,后来又被用作官场称谓。到清代,将官员唤作“大人”才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上到宰相下到九品小吏,皆被称为“大人”。D项不选。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如某祖、某宗等。“太宗”是庙号,贞观年间的官员不可能称唐太宗为“吾皇太宗”。故本题选C。32.“真香”定律是指一个人做之前________都不会做的事情,并从拒绝到喜欢的转变过程。比如,拿破仑曾指着墙上的一张画像问:“这是谁?”有人回答他:“这是奥地利公主。”这位出生在科西嘉岛的法国皇帝对此________:“这么丑,只有傻子才会娶她。”结果,多年之后,这位名为玛丽·路易莎的奥地利女大公嫁给了一个叫做拿破仑·波拿巴的傻子。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心甘情愿
不屑一顾B.信誓旦旦
嗤之以鼻C.言之凿凿
不赞一词D.指天发誓
一傅众咻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文段中拿破仑的例子是用来解释“真香”定律的,由例子可知“真香”定律指的就是一个人在做之前下定决心一定不会做的事情,到最后反而做了。A项“心甘情愿”指完全愿意,毫不勉强,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诚挚可信,符合语境。C项“言之凿凿”指说得非常确实,符合语境。D项“指天发誓”指对着苍天发出誓言,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拿破仑的话“这么丑,只有傻子才会娶她”可知,拿破仑此时对玛丽·路易莎的态度是很轻蔑,很不屑的。B项“嗤之以鼻”指从鼻子里发出冷笑的声音,表示讥笑和蔑视,符合语境。C项“不赞一词”指一句话也不说,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一傅众咻”指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33.微软前技术总监纳森·梅尔沃德2001年组建“智力风险”公司,雇用一群最聪明的人________生产技术专利,迄今已申请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专利,这证明“想法”并不________,到处都是,我们以为发明所必须具备的天才、专心、灵感和机缘巧合并不是________的。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集体虚幻千载难逢B.合作遥远遥不可及C.批量稀罕必不可少D.专门离奇不可替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结合句中的“到处都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示少见的含义。再根据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三步,验证其他两空。第二空,由“到处都是”可知,句意为想法很多,因此此处应填一个表示少见的词语。“虚幻”“遥远”“离奇”都没有少的意思,“稀罕”填入最恰当。第三空,填入“必不可少”也与句中的“必须具备”相对应。第一空,填“批量”与“价值8000万美元”的大数据也相对应。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到处都是”可知,应体现并不“少”之意。A项“虚幻”指虚假不真实;B项“遥远”强调距离远;D项“离奇”指不平常,出人意料。三者均不能体现“少”的含义,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稀罕”指稀奇,少见,符合语境。锁定答案为C项。第二步,验证第一空、第三空。“批量”与“迄今已申请了价值8000万美元的专利”相对应;“并不是必不可少”与“我们以为发明所必须具备……”相对应。均符合语境。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此题考查选择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能力。第二空,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入和后文“到处都是”相对的词语,“到处都是”即“多”,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少”,所以应填“稀罕”,初步断定选C项。第三空,通过材料提到的这个公司“迄今已申请了价值八千万美元的专利”“想法到处都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发明并不是那么难,“天才、专心、灵感和机缘巧合”这些因素本来在发明中是“所必须具备的”,但在这个事例中,这些因素并没有得到体现,因此说它们并不是“必不可少”。故正确答案为C。34.当前,电子产品的使用成为一种大趋势,很多儿童青少年习惯于在网上学习和娱乐,近视防控难度加大,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培养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自主健康行为,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下列关于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措施,文中未涉及的是:A.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B.重防重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C.长期坚持常态化的视觉健康服务D.大力宣传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A项,“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文段并未提及,文段仅表示很多儿童青少年习惯于在网上学习和娱乐,表述无中生有,当选;B项,根据“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可知,“坚持常态化的视觉健康服务”表述正确,排除;D项,根据“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可知,“大力宣传视力健康科普知识”表述正确,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青少年预防近视的最佳方案!》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文段,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内容一一对应,从中找出文中未涉及的一项。A项,“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文段未涉及,当选。B项,由“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可推知,排除。C项,由“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可推知,排除。D项,由“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可推知,排除。故本题选A。35.生物节律是一种生物内在的、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调节系统,它使动植物得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新陈代谢及各种生理过程,从而与环境保持同步。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物节律的范畴的是:A.银汉鱼只在涨潮时在岸上产卵B.蜜蜂通过比较太阳与自身的位置关系来辨别方向C.蒲公英每天以半小时为周期绽放、凋落D.游客乘飞机到国外需要休息一两天倒时差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新陈代谢及各种生理过程;②从而与环境保持同步。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银汉鱼根据外界潮涨潮落的周期性变化调节了自身产卵的生理过程,体现了“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生理过程”,符合定义;B项:蜜蜂只是辨别方向,未涉及“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新陈代谢及各种生理过程”,不符合定义;C项:蒲公英根据外界环境调节了自身周期性的绽放和凋落的生理过程,体现了“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生理过程”,符合定义;D项:游客根据外界的时差调整了自身的新陈代谢来适应外界的变化,体现了“根据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来协调自身生理过程”,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36.虚假诉讼不仅浪费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而且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诚信,妨害了司法秩序。特别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往往因其事实简单、成诉的证据要求低,容易通过虚增借贷金额、伪造支付痕迹、恶意制造违约等手段形成虚假诉讼,从而达到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A.整顿虚假诉讼已是当务之急B.虚假诉讼案件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C.虚假诉讼的危害不可小觑D.对于虚假诉讼,关键是要行治本之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开篇说明“虚假诉讼”及其危害,紧接着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举例子,进一步分析问题,故文段属于“总分”结构,文段重点为“虚假诉讼”的危害,对应C项。A项,“当务之急”强调急迫性,文段并未体现,排除;B项,“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属于分析问题,非重点,排除;D项,选项表述虽为对策表述,但文段未体现造成虚假诉讼的重要原因,因此,“治本之策”属于无效对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以“零容忍”态度治理虚假诉讼》37.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和丁烷C4H10。轻烃的含碳数越高,每个分子里需要供给的氢的数量也越多。腐殖型有机质含氢的数量较少,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另外,随着碳数越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烃源岩在低温的时候(50℃左右),就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由于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也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轻烃的含碳数越高,氢的数量也越多B.含碳数越多,轻烃所需的温度也越高C.在天然气中,甲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D.在天然气中,丁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文段为并列结构,“另外”一词将文段分为两层,通过论述“含碳数”和“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说明甲烷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正确选项应是对文段两方面的概括。文段首先指出常温常压下,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4种,含碳数越高的轻烃对氢的需求量也越大。腐殖型有机质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而由4种气态轻烃的化学式可知,甲烷含碳数最少,腐殖型有机质能为其形成提供足够的氢,因此天然气中甲烷的成分就比较多。然后又以并列关系词“另外”指出随着碳数的增多,轻烃的形成温度也依次升高,而很多地方达不到高温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而在低温的时候烃源岩能够大量地生成甲烷,因此天然气中甲烷的成分就比较多。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从“含碳数”和“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角度,说明了甲烷比其他气态轻烃更容易形成,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C项最符合文意。A项,只指出了“含碳数”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能概括“另外”之后的内容,排除。B项,只指出了“温度”对天然气中的气态轻烃形成的重要作用,不能概括“另外”之前的内容,排除。D项,由甲烷和丁烷的化学式构成可知,丁烷的含碳数(即“C4”)比甲烷的含碳数(即“C”)多,且结合“很多地方的地温达不到那么高,所以也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可知,在天然气中,甲烷更容易形成,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该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引出话题,“天然气的气态轻烃有四种,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第二句与第三句是一层意思,讲含碳高的轻烃对氢的需求量大,而腐植型有机质“无法为碳数较多的轻烃提供足够的氢”,意思是含碳高的轻烃类型是不好形成的,“另外”表并列,之后是从温度的角度来说明碳数较高的轻烃是不好形成的,而“烃源岩在低温的时候就能够大量生成甲烷”又表明甲烷是比较好形成的,所以,文段应是分-分结构,概括在一起,应是讲天然气的四种成分中,甲烷是最容易产生的。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为“另外”之前的一部分,片面选项不选,排除A项;B项为“另外”之后的一部分,片面选项,排除B项;C项“甲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可根据文段概括得出;D项“丁烷是占比最多的成分”与文意不符,文段没有直接说明丁烷是否容易产生,但根据丁烷的化学符号,它是碳数最高的一种,应该是最不容易生成的类型,所以含量不可能最高,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出了“天然气的气态轻烃”这个话题,接着指出由于客观条件,碳数较多的轻烃无法获得足够的氢,故天然气中以低碳数的气态轻烃即甲烷为主,后文通过“另外”表并列,阐述轻烃随着碳数增多,形成温度也会发生变化,而多地都达不到的温度让气态轻烃无法形成高碳数的气态轻烃,只能生成甲烷。故文段通过并列结构,全面论述甲烷是天然气中占比最多的成分,对应C项。A项“氢的数量”、B项“温度”分别对应并列的两个方面,表述片面,D项与文段表述完全相反。且A、B、D三项均未提到低碳数的气态轻烃即甲烷,主题词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8.(
)
(
)
对于
司机
相当于
(
)
(
)
对于
农民A.汽车
汽油;土地
山村B.路况
出租车;气候
播种机C.刹车
方向盘;铁锹
水塘D.驾驶
汽车;推销
蔬菜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司机”驾驶“汽车”需要“汽油”,三者属于对应关系,“农民”生活在“山村”,“农民”在“土地”上耕种,均属于场所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司机”开“出租车”需要考虑“路况”,三者属于对应关系,“农民”开“播种机”需要考虑“气候”,三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C项:“刹车”也称为制动,是指使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或机械等停止或减低速度的动作,和“方向盘”无明显逻辑关系,“铁锹”和“水塘”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D项:“司机”“驾驶”“汽车”,三者属于必然对应关系,“农民”“推销”“蔬菜”,但“推销”“蔬菜”的不一定是“农民”,三者属于或然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3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预防原则B.公众参与原则C.环境与资源可持续性原则D.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公平负担原则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法。第二步,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A项:预防原则就是预防为主,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A项正确。B项:公众参与原则与上述法条相符。B项正确。D项:环境与资源保护责任公平负担原则,就是损害担责。D项正确。因此,选择ABD选项。C项: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是立法的目的和应有之义,而不是基本原则。C项错误。40.问号中应该放入哪个图形(
)。A.AB.BC.CD.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为全直线图形,只有C项符合全直线图形。故正确答案为C。4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是下列选项中的(
)。A.消费者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发生的法律关系B.各商家为经营需要而发生的购销关系C.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D.消费者为营利而进行的购销活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故正确答案为C。42.雄心∶壮志A.见多∶识广B.心事∶重重C.自信∶满满D.乌云∶密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雄心”与“壮志”都指伟大的志向,二者属于近义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见多”与“识广”都指见识广泛,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重重”修饰“心事”,形容心事重,排除;C项:“满满”修饰“自信”,形容非常自信,排除;D项:“乌云”与“密布”属于主谓关系,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3.2018年1月10日,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系统发布。A.“大疆”B.“云轨”C.“星宇”D.“启明”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B项正确,2018年1月10日,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无人驾驶系统在宁夏银川市发布,首条搭载这一系统的“云轨”线路也在银川通车运行。“云轨”是一种中、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采用跨座式单轨技术,可应用于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等。故正确答案为B。44.编剧∶观众A.作家∶读者B.战士∶指挥员C.司机∶交警D.歌手∶经纪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观众”观看“编剧”的作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读者”阅读“作家”的作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指挥员”专指军队中担任军事工作的各级军官,“指挥员”指挥“战士”战斗,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C项:“交警”指挥“司机”,二者属于主宾关系,排除;D项:“经纪人”帮“歌手”打理日常事务,“经纪人”与“歌手”属于对应关系,但对应方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45.对于具体案件,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第二步,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果关系的解决,仅仅是解决了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要使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还必须全面的分析犯罪构成的其它条件,比如犯罪客体、犯罪主体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题干中“只要把它的刑法因果关系搞清楚了,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了”这一说法过于片面,因为它没有考虑负刑事责任的其它条件。因此,本题错误。46.下列选项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未满8周岁的公民B.14周岁至16周岁之间的公民C.未满16周岁的公民D.未满18周岁的公民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故正确答案为A。47.下列诗句背景与科举制实行无关的是:A.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A项,“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是白居易27岁时参加科举,考中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到西安的慈恩塔下游玩,所写的诗。表现了作者当时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的心情。因此与科举制度有关。B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长策”意为长远的政策,在这里指“科举制度”。C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语出颜真卿《劝学》,意为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与科举制度无关。D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这两句诗也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与科举制度有关。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本题用联想法解答。通过联想选项诗句的诗名与上下句寻找解题线索。如D项出自唐朝孟郊的《登科后》,“登科”显然与科举制度相关,可排除以降低选择难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卿的《劝学诗》,意思为如果年轻时不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等到年老白头的时候再想读书就迟了,后悔已晚。C项与科举制无关。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诗句与科举制的关系并选错误项。第二步,C选项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诗》,主要是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珍惜时光。与科举制度无关。因此,选择C选项。48.荆江市第五届运动会经过激烈比赛,终于落下了帷幕。其闭幕词结尾应当以(
)为结束语。A.总结大会成绩B.提出号召希望C.宣布大会闭幕D.感谢到场人员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荆江市第五届运动会比赛结束后,闭幕词应当以宣布大会闭幕为结束语。A、B、D项错误,总结大会成绩、提出号召希望和感谢到场人员均在宣布大会闭幕之前。故正确答案为C。49.小张购买了一套儿童家具,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该套家具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怪味。小张多次找到厂家进行(
),厂家工作人员却采取(
)的态度,迟迟不解决问题。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是(
)。A.协商推托B.交涉推脱C.交流推辞D.协调推让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迟迟不解决问题”可知,所填入词语应体现了厂家推卸责任之意。B项“推脱”指摆脱、开脱,使事情与己无关,置于此处可体现厂家推卸责任之意,符合文意,当选;A项“推托”指借故拒绝,即婉言表示不接受,C项“推辞”指用借口言辞等表示拒绝,一般多用来指对任命、邀请、馈赠等的不接受,带客气色彩,D项“推让”指由于谦虚、客气而不肯接受,常与利益、职位搭配,三者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第一空代入验证,“交涉”指与他人相互协商以便对某事得出解决办法,置于此处可体现小张多次沟通解决问题,符合文意,验证无误。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双双实木”家具怪味一飘半年》50.蔬菜:白菜(
)。A.工厂:员工B.森林:松树C.住宿:宾馆D.水果:香蕉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白菜是蔬菜的一种,两者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工厂和员工是对应关系,员工在工厂工作,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松树是森林的组成部分,两者是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宾馆和住宿是对应关系,在宾馆住宿,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香蕉是水果的一种,两者是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符合题干,当选。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51.在一个大学生宿舍有3个同学,她们的名字是:小梅、小红和小利。一个学英语,一个学法语,一个学德语;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上海,一个来自重庆。来自北京的不是学英语的。小红不学法语。小利来自上海。来自重庆的学法语。由此可知(
)。A.小红来自北京,学英语B.小梅来自重庆,学法语C.小利来自上海,学德语D.小利来自上海,学法语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整理题干信息。①来自北京的不是学英语的;②小红不学法语;③小利来自上海;④来自重庆的学法语。第二步: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选项。结合②④可知,小红不来自重庆,再结合“③小利来自上海”,可知小红不来自上海,则小红来自北京,再结合“①来自北京的不是学英语的”和“②小红不学法语”可知,小红学德语,即小红来自北京,学德语,排除A项和C项。根据“④来自重庆的学法语”可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52.李某将与己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遂将不省人事的王某的手表偷走,本案中: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题干中李某将与己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属于伤害王某的身体,构成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听评课记录1
- 苏科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3-5 去括号》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2-14课共3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一年级拼音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二次根式的除法》听评课记录1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5.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听评课记录
- 商铺租赁长期出租合同范本
- 农业开发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焊接清包工劳务创新合作协议
- 郊区中等装修住宅长期出租协议书范本
- 自卸车司机实操培训考核表
-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精选及答案共20篇
- ESD测试作业指导书-防静电手环
- 高频变压器的制作流程
- 春季开学安全第一课PPT、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培训主题班会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方法表格模板100天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设计》完整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