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思路: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为教学的主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教学方法:问题探究与学案教学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3.课时安排:1课时4.教学媒体的选用:多媒体平台5.板书设计(1)课件中的板书一、大萧条(一)自主探究:概念、表现、特点(二)合作探究:原因、影响(三)练习巩固二、罗斯福新政(一)自主探究:了解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二)合作探究:背景、特点实质、影响(三)练习巩固三、凯恩斯主义(2)小结时黑板板书1.表现及特点破坏2.原因1.表现及特点破坏2.原因一、大萧条一、大萧条3.影响3.影响第15课4.特点及实质1.措施第15课4.特点及实质1.措施二、罗斯福新政2.背景二、罗斯福新政2.背景3.影响3.影响三、凯恩斯主义——内容三、凯恩斯主义——内容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大萧条】(多媒体投影)一、自主学习的检查与点拨(展示学案内的相应材料和问题,学生代表回答)1.什么大萧条?学生回答: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大衰退。2.根据教材P68-69的文字和图片,概括大萧条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表现反映了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具体表现有股市崩溃(开始的标志),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暴跌等。这些现象反映的特点有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强。(点击展示)教师:大萧条自1929年10月爆发到1933年达到最低点,一共持续了5个年头,因此与之前的经济危机相比,时间不可谓不长。股市连续四个交易日暴跌,可谓来势猛。爆发后迅速扩散,席卷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可谓范围广。所到之处,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民不聊生,破坏力不可谓不强。这让人们不得不问这是为什么,这给当时的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影响?(点击进入大萧条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大萧条的原因和影响(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用时4分钟,学生间相互分享自主学习的成果,相互吸纳补充完善。其间,教师走访参与,了解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及时予以点拨指导,实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二)成果分享与教师点评1.大萧条爆发的原因?(1)根据材料分析,大萧条爆发的根本原因和重要原因?(附材料)材料一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产品急剧增加,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而全年收入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60%,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学生回答:1)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尖锐;2)重要原因:贫富差距过大,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教师分析并过渡: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在材料中划线展示)这残酷的数据告诉我们美国生产资料绝大部分掌握在极其少数人手中,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控制手中的生产资料高增长的面向社会生产,然而大众的收入增长却极其缓慢,无力购买更多的商品。这就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尖锐,同时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生产与销售矛盾尖锐。最终又是什么直接引发了大萧条的呢?(点击进入大萧条爆发的材料二)(2)根据材料分析,大萧条爆发的直接原因?(附材料)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而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1929年10月24日,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股票行情显示器的操作速度甚至赶不上股票狂跌的速度。学生回答:直接原因是股票投机过度,股市崩溃;教师过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政府为什么没能即时的控制危机?(点击进入大萧条爆发的材料三,附材料)材料三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学生:根据教材和学案材料,我认为大萧条爆发的政策原因是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需矛盾得不到缓解。相反使这对矛盾不断尖锐,最终通过大萧条的形式来释放。教师点评过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这位同学应该认真的分析了教材和学案中的材料,有自己的理解,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除了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政策原因外,还有没其他原因呢?(点击进入材料四,附材料)材料四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学生:信贷消费过度,造成虚假繁荣,给人错觉。教师点评:从“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和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迅速增长,告诉我们信贷消费已经过度。这些原因和我们没有探究的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引发了大萧条,给世界经济政治造成严重影响。让我们共同来分享第3学习小组讨论的成果。(点击进入大萧条的影响之材料一,附材料)材料一大萧条期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50%2/3失业人数1700万700万300万300万300万3500万学生:根据表格中的国家我们得出这些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项目“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我们认为经济出现的危机,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综合起来就是大萧条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大衰退。老师点评:第3小组的同学把老师要分析的都分析了,讲的非常的好,掌声鼓励下!表格材料我们就是要“横看”和“竖看”,分别提出直接信息,然后综合这些信息,得出结论。看来三组的同学已经掌握这个分析材料的方法。好,我们再从国家关系的角度看看,大萧条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点击进入材料二,附材料)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保护国内市场和促进出口,纷纷采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这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1931年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是英镑贬值近1/3,其他国家也相继放弃金本位。1934年美国政府也宣布美元贬值40%。学生:我们认为,大萧条下各国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日益恶化。老师点评:的确是这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纷纷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形成“以牙还牙”的态势,使国际关系日益恶化。国际关系恶化了,大萧条对各国国内的政治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点击进入材料三,附材料)材料三图一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图二德国法西斯图三日本扩军备战学生:导致各国社会危机加剧,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老师过渡:到此我们复习了大萧条的表现、特点、原因以及影响,现在让我们来练一练。【第二部分罗斯福新政】(多媒体投影)一、自主学习的检查与点拨(展示学案内的相应材料和问题,学生代表回答)1.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其核心是什么?阅读教材第三目录(P70-71),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学生集体逐项读出填写的内容,教师随后展示)教师精讲:大萧条是从金融领域率先爆发的,罗斯福新政也从金融领域入手,可谓“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而美国是工业国家,因此调整工业成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农业是基础产业,而且农产品价格暴跌,必须予以重视,因此在调整工业的同时也对农业进行了调节。大萧条爆发后失业剧增,政府必须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此开始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这过程中都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围绕的是供给与需求这一对矛盾。可谓罗斯福新政是根据大萧条的病症对症下药。【合作探究二】:罗斯福会用什么办法帮助美国人重新过上好日子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目录,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时间3分钟。领域主要措施具体措施目的金融整顿财政金融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工业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剩;缓解劳资矛盾;扩大内需农业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民生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教师:罗斯福之所以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它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智囊团”,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怎样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呢。我们分为四个组来探讨这个问题:从北往南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福利。讨论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每前后排两桌四人为一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二是讨论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案上的材料展开,不必拘泥课本;三由各小组安排代表发言,发言时采取自主回答。(附探究问题)材料一: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①、罗斯福为何从银行开始整顿?②、有人还是不愿意存钱,你怎么办?材料二: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人尽其责”的蓝鹰标志。《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①、《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这主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②:为何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材料三: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以控制基本农产品产量和牲畜饲养数量,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①、有人对罗斯福的农业政策提出批评,你持什么态度?材料四: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署,耗资105亿元,建了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①、从材料看罗斯福关注什么问题?②、有人建议说,发放救济金比兴建公共工程更省钱,你赞同哪种方式?【小组互动,教师精讲点拨】①、罗斯福为何从银行开始整顿?金融领域是大危机的开端,整顿有利于民众信心恢复,同时金融的恢复会给工业农业的恢复发展提供资本②、《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这主要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整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减少盲目竞争,消除生产过剩。③:为何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消费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做到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从材料看罗斯福关注什么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民生。⑤、有人建议说,发放救济金比兴建公共工程更省钱,你赞同哪种方式?1、增加了就业,缓解了失业危机;2、刺激消费,扩大内需;3、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4、不伤救济者的自尊心,也磨练了人的意志,有利于社会稳定。教师:我们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合作探究三】罗斯福新政——特点学生探究:刚才在分析内容时,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反复提到了这些要点:药品1、“政府采取措施……施加压力……使银行复业。”药品2、“国会(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药品3、“政府采取措施……由政府……以控制市场价格。”药品4、“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政府举办许多公共工程”“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工业涉及(限制)生产规模”“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规定最低工资”“涉及(稳定)产品价格”“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救济工作、保障措施、各种保险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由此可以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运用国家力量,调整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及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合作探究四】:罗斯福新政——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一段穿越时光隧道的对话(马克思和罗斯福对话)马: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罗:噢,为啥?马: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罗:哈哈。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问题:“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1、材料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答: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不是/只是调整,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课堂小结】1学生知识树小结(学生自主展示)2.展示后,再展示本课思维导图,宏观和微观结合掌握本课自由放任自由放任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新经济体制经济危机实践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升华推动理论凯恩斯主义学情分析1.基础知识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有初步的了解。2.历史理论方面,学生们已基本了解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3.研究方法方面,学生们已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证论的学习研究方法高一的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仍然保持着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比较弱,因此再设计这节课是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1)、明确目标,目标是学习之始,是行动的方向指导自己的学习。(2)、注重衔接教材内容,过渡自然,注意挖掘高中教材内容的联系,确立“低起点、迈小步”的思想。(3)、学法指导,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策略、习惯上进行指导,使学生知道阅读、记忆、笔记、听课、练习、总结、复习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结构完善、功能强大的学法结构。一、优点:1、目的明确、统观全局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程度如何、那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课堂设合理由学生自己做出回答,老师补充说明,再让学生快速阅读,通过练习以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之后再用材料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运用,最后总结。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二、问题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只满足于自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最终要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的过程。2、课堂语言问题课堂语言非常随意,想说什么说什么,用非常随意的语言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有些老师上课说话的语调像聊天,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必要的停顿和节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疲惫。另外有些老师讲课带着明显的方言,这是不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教材分析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II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有两条线索: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而本课是第二条线索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大萧条给资本主义国家以深刻的教训,促使它们下定决心大胆调整战后经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实例。凯恩斯主义从理论上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乃至资本主义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强化训练1.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开始于1930年10月 B.首先在美国大地上爆发C.资本主义世界连锁反应D.以股票市场崩溃为先导2.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3.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机措施A.主张政府干预经济B.促使经济迅速恢复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D.遭到人民极力反对4.美国总统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预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是因为他认为①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资本主义不能借鉴②失业、救济等问题只要交给非政府的慈善机构去处理就能解决③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②③5.为什么1929年的经济危机会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A.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B.美国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C.资本主义世界共同拥有股票市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连成一片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人空前绝望,甚至有人说“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原因是A.危机导致美国政治动荡B.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力C.寻找不到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D.资本主义世界都卷入危机7.1921年,罗斯福在加拿大度假期间因参加森林灭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1928年,在其夫人的理解与支持下,重返政界——竞选纽约州州长险胜。这说明罗斯福A.有丰富的管理经验B.有一颗爱民之心C.有坚强的意志D.有从政的经历8.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B.兴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C.政府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使银行信用得到恢复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9.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根据这种认识,罗斯福政府A.向农民提供补贴B.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C.招募失业青年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10.罗斯福新政实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②美国的国情决定③借鉴苏联经济体制④从根源上消除经济危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右图: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遭。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改革史》(2)《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何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主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2345678910ACDADCCC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