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1.gif)
![高中历史-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2.gif)
![高中历史-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3.gif)
![高中历史-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4.gif)
![高中历史-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828f05887e3803ec22f2176ae94bfca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文宋体、5号、1.5倍行间距导入新课材料一:新加坡制定了一项关于生孩子的法律:凡持有高等学校毕业文凭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其薪金增加5%;生两个孩子,薪金增加10%生三个孩子,薪金则增加15%。同时该法律又规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如生育第二胎,则要处以罚款。材料二: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通过两则材料的解读,设计问题:为什么新加坡要把生育政策和教育联系起来?为什么温家宝会认为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呢?通过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讲授新课一、扫盲教育篇1,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扫盲教育?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材料二:“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个人刻写。通过阅读材料,学生讨论得出(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识字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公民的义务。(3)“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更是最基本的人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扫盲教育的开始主要通过讲授法并结合“田间地头”“农具仓库识字”等图片,使学生明确扫盲教育开始的时间、宗旨和方式。(1)时间:1950年(2)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3)方式:以识字教育为主,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开展。3,扫盲教育的发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概括狮子教育的发展(1)法律保障: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4,扫盲教育的结果通过图表,使学生培养自主阅读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如果现有的文盲可以用扫盲教育来解决的话,那如何避免出现新的文盲呢?引导学生回到义务教育,从而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二、义务教育篇1,目的:义务教育是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通过播放希望工程公益广告,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义务教育的,尤其是希望工程对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3,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义务教育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接下来再来看建国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以此进入第三部分内容的学习高等教育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归纳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共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以此加强学生对史料的提取概括能力。1,建国初:1953—1957年,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通过题目理解建国初高等教育,并得出对建国初高等教育成就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评价:为国家建设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忽视了实际情况,出现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于狭窄等问题2,大跃进时期:(1)开始:195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2)内容:①,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③,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下表是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出现变化背景是
年份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1957年229所10.5万44万1960年1289所32.5万96万
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B.实施“教育大革命”
C.“文化大革命”
D.高校扩招通过题目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大跃进”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调整期(1961—1966)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1963年,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表现: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挨批、“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2)影响: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下降。通过展示民国时期和现在清华园的图片,再结合文革时期红卫兵砸毁清华园牌坊的照片,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阶段(1977—20世纪80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国家对教育工作拨乱反正。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复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归纳概括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在教师分别讲述的基础上,出世曲线图,如下设问:这四条曲线哪一条可以表明建国后高等教育招生变化情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更好的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作更深刻的了。解课堂小结设计表格,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表格内容,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课下作业播放另一段反应偏远地区农村孩子上学现状视频,并布置课下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及课下自查资料,写一篇关于教育的感想(300字以内)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本身受教育时间也较长,对我国的教育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知识还没形成系统,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方法:①观察的方法②阅读材料的方法③评价历史的方法④记忆的方法通过上述学法,使学生学会自主观察、阅读、分析、评价和总结历史的学习方法,逐步具备学习的能力。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讲述和自主活动、探究中了解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各时期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通过探究问题,增强了自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III第六单元第28课的内容。科技的进步必须要依赖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本课承接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并为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基础。因此本课在第六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高中生又是教育的主体,国家未来的栋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所以本课的学习,教育意义非常重大。评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义务教育B高等教育C扫盲教育D终身教育2、最能体现国家对扫盲工作重视程度的是()A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B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C1982年把扫盲列入宪法D1993年提出在20世纪末扫除文盲3、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4、为解决贫困学生的失学问题,国家启动了()A“希望工程”B“星火计划”C“绿色工程”D“扶贫工程”5、2001年1月1日,江泽民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的我国的教育成就是()①基本普及义务教育②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③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④启动“科教兴国”战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7、粉碎“四人帮”后,发展高等教育的第一个举措是()A新时期教育方针的确定B教育大革命C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D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8、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9、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1983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不包括()A面向世界B面向未来C面向生产实践D面向现代化11、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②完善了教育立法③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④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题词材料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请回答:(1)优先发展教育有何战略意义?(2)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讲述和自主活动、探究中了解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各时期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通过探究问题,增强了自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一教学设计关于本课,本人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几点:学情分析。2、对内容的处理基本做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3、课程内容问题化,注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4、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不足之处:对提升学习方法、方式重视不够。2、从教学重点的制定看教学整体质量与水平。3、导入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反思二课堂教学过程反思相比教学设计方面,所显示出的问题将会更突出。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点拨仍欠火候。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接话”的能力尚显不足。从总体上看,本课仍然实现了师生之间比较和谐、自然的交流,课堂教学气氛比较热烈,师生互动比教学设计上体现的还要好。课标分析本课课标: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详细解读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学习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词性辨识及句子结构成分++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环境监测员-高级工鉴定复习题练习试卷附答案
- 大气污染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麦德龙案例分析》课件
- 《人口迁移的原因》课件
- 《餐飲銷售工作》课件
- 《为政以德复习》课件
- 《小学语文课程下》课件
- 行政职业能力训练课件
- 《钢筋手算》课件
- 跨领域安检操作标准化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08月香港2024年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典型的光器件AWG》课件
- 出血热知识培训课件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卷(无答案)
- 大模型落地应用实践方案
- 2025年八省联考内蒙古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4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维护保养及上门维修合同3篇
-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构造柱支撑方案
- GB/T 19799.2-2024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试块第2部分:2号标准试块
- 2025年公司总经理年终总结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