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怀疑与学问 教育课件(第1课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怀疑与学问 教育课件(第1课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怀疑与学问 教育课件(第1课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怀疑与学问 教育课件(第1课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怀疑与学问 教育课件(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顾颉刚

第1课时0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02.读懂课文,明确作者观点。03.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学习目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新课导入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教授。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积累生字词程颐(yí)

譬(pì)如

腐草为萤(yíng)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uò)塾(shú)师

大儒(rú)

停滞(zhì)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去除虚假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拟题,理解内涵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怀疑与学问》——论题《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中心论点填图,理清脉络中心论点分论点二分论点一

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第1、2自然段)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了论点。作者分几层论述了第一个分论点?第一层(第3、4段):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第5段):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第6自然段)第①句提出论点领起全段,第②③句从反面论述,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论述,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第⑥-⑩句举例,正面论证论点。第⑪-⑬句正反对比论述,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