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课件_第1页
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课件_第2页
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课件_第3页
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课件_第4页
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挚欢迎各位专业人士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纤事业部2012年11月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Page3一、玻纤制品的主要类别二、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三、浸润剂在玻纤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六、浸润剂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七、浸润剂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的评价主要内容Page4玻纤浸润剂技术是伴随着玻纤制品的研究、生产而产生的应用工艺技术。因其对玻纤生产、玻纤加工、应用以及最终制品性能都有重要影响,故浸润剂技术,在玻纤生产和应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被专业人员称作玻纤工业的“血液”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开发中的作用概括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满足玻纤制品生产工艺要求、满足玻纤制品应用工艺要求及满足玻纤制品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玻纤制品的开发过程中,浸润剂必须同时满足玻纤制品生产工艺、应用工艺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以往的交流中,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制造、加工过程的作用讲述的比较多,本次重点探究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对玻纤制品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其性能的作用前言Page51、无捻粗纱缠绕拉挤用无捻粗纱、SMC用无捻粗纱、喷射用无捻粗纱、增强热塑性塑料用无捻粗纱等2、织物平纹/斜纹/缎纹布/罗纹/席纹玻纤布、玻纤带、方格布、单向织物、多轴向织物、缝编织物、立体织物、异形织物、槽芯织物等3、毡:短切毡、连续纤维单丝毡、针刺毡、薄毡及屋面毡等4、短切纱:BMC短切纱、增强热塑性塑料用短切纱5、组合玻璃纤维制品短切原丝毡、连续原丝毡、无捻粗纱织物和无捻粗纱等,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形成的制品。6、其他:棉、绳等一、玻纤制品的主要类别Page6浸润剂组分的主要构成:成膜剂、润滑剂、偶联剂、助剂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71、成膜剂浸润剂中的粘结成膜剂,可使玻璃纤维单丝粘结成一根玻璃纤维原丝,使原丝保持其完整性;赋予纤维制品以硬挺性或柔软性、穿透性(wetthrough)或浸透性、切割性、分散性等,以满足纤维制品的加工工艺要求及制品的性能要求;对玻璃纤维的加工性能及玻璃钢制品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浸润剂中最重要组分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82、润滑剂浸润剂中润滑剂的润滑—保护作用贯穿于拉丝和纤维加工全部过程。该作用包括原丝拉丝过程中的湿润滑、原丝筒干燥后再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干润滑,其目的,减少纤维的损伤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93、偶联剂(1)通过本身的两种不同反应性质,把玻璃纤维与基材树脂结合起来,增强界面粘结(2)改进纤维表面极性或被基材树脂浸润的特性(3)保护玻璃纤维的表面,防止水分及其它有害物质的浸入(4)减少或消除界面弱点,改善界面状态,使应力有效传递(5)改善复合材料性能,如: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力学性能、耐热性等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04、助剂浸润剂中常用的助剂有:PH调节剂、抗静电剂、防腐剂或杀菌剂、润湿剂、增塑剂等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14.1

PH调节剂用于调节浸润剂体系的稳定性和保证偶联剂的最佳使用效果,考虑到浸润剂的使用环境(与人和机械直接接触),一般配方的PH值在4~7的范围内,个别浸润剂,亦有控制PH值为11左右,但比较少见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24.2抗静电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玻纤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特别在需要短切加工的玻纤浸润剂中使用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34.3防腐剂或杀菌剂只在浸润剂其它组份有腐败、发霉等变质时才使用。如配方中有明胶、淀粉等,有机锡类化合物效果较好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44.4润湿剂降低浸润剂体系的表面张力,使浸润剂更易润湿玻纤表面达到均匀浸透原丝的效果,润湿剂的另一作用是改善高聚物对被复有浸润剂的玻纤表面的浸润和向原丝内部即单丝间的浸透性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54.4增塑剂调节成膜剂的软硬度、粘结性、浸透性等二、玻纤浸润剂的主要构成组分及作用Page16(一)、在纤维高速拉制过程中,浸润剂为数百根乃至数千根玻纤单丝提供粘结性能和润滑性能,保证拉丝工艺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效地改变玻璃纤维的某些缺陷和表面性质,增加原纱的耐磨性和提高拉伸强度;保护纤维免受大气和水分的侵蚀三、浸润剂在玻纤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Page17(二)、在纤维烘干过程中,保证原丝筒或直接无捻粗纱所需的特性,如:原丝筒或直接无捻粗纱良好的成型性能(纤维不能粘并或滑移)、不黄变、迁移小等要求三、浸润剂在玻纤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Page18(三)、在原丝或直接无捻粗纱退并、络纱、切割、织造、制毡等加工过程中,提供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如:不毛丝、不断纱、不脱圈、易切割、分散性好、抗静电、成带性好、短切纱的流动性好等三、浸润剂在玻纤制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Page19从玻纤制品应用过程讲,浸润剂的作用就是满足玻纤制品与基材树脂复合成型及固化过程的工艺要求,复合材料的复合成型工艺不同,纤维制品所采用的浸润剂也不尽相同,常用的纤维制品复合成型工艺、相应的浸润剂特性简述如下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01、手糊成型常用的玻纤制品形式玻纤布、毡及织物,常用的树脂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等,主要要求:易于被树脂浸透且气泡容易排除;有足够的形变性,能满足制品复杂形状的成型要求;能够满足制品使用条件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要求;

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良好的集束性、与基体树脂良好的浸润性及相溶性;柔韧性;与基体树脂良好的反应性(偶联剂)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12、喷射成型

无捻粗纱,不饱和聚酯树脂、发泡聚氨酯树脂等主要的要求:连续高速切割时、易切断、毛丝少、静电少;分束率高,90%以上;短切后的原丝具有优良的覆模性;树脂浸透快,易于被辊子辊平并易于驱赶气泡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优异的集束性、适当的硬挺度(一般控制在100-120mm左右)、较好的抗静电性、良好的浸渍性、良好的层间隔离效果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23、BMC预混料模压短切纱、酚醛环氧树脂主要要求:纤维易于短切和分散、被树脂浸润;纤维随树脂有一定的流动性;纤维不宜过早开纤、纤维分布均匀无树脂集聚、毛团、局部短料的现象等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优异的集束性、分散性、抗静电性能、耐温性、电绝缘性、与基材树脂良好的浸润性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34、SMC预浸料模压无捻粗纱、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主要要求:纤维易于短切和分散,玻璃纤维切断时不粘切割机,纤维分布均匀无树脂集聚、毛团、局部短料的现象;与基材树脂良好的浸润性和中等的相溶性,易于气泡排出,模压成型时,纤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制品外观平滑,无纤维显露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44、SMC预浸料模压

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

优异的集束性、一定的硬挺性、切割性、分散性、抗静电性能、耐温性、电绝缘性、与基材树脂良好的穿透性及适度的相溶性使得玻璃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良好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55、缠绕、拉挤成型

无捻粗纱、表面毡;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等。主要的要求:

成带性好,呈扁带状;无捻粗纱退解性好,在从纱筒退解时不脱圈,不形成"鸟巢"状乱丝;张力均匀,无悬垂现象;无捻粗纱浸透性好,从树脂槽通过时易为树脂润湿及浸透,浸透后无白丝,气泡少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

良好的集束性好;适宜的润滑性;与树脂基材快速的浸润性和相溶性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66、连续纤维预浸料(模压、RTM、缠绕、热压罐)无捻粗纱、织物;酚醛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等;主要的要求:成带性与柔韧性好;耐磨不起毛;易于被树脂浸润、浸透;气泡容易排除;有足够的形变性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良好的集束性、耐磨性、柔韧性;与基体树脂的快速浸润性及相溶性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77、SFT热塑性复合工艺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87、SFT热塑性复合工艺(挤出、注射成型工艺)短切纱、PA、PP、PC、PBT,主要要求:纤维易被树脂浸润、纤维随树脂有一定的流动性;纤维不宜过早开纤、纤维分布均匀无树脂集聚、毛团、局部短料的现象;耐高温黄变性等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优异的集束性、分散性、抗静电性能、耐温性、与基材树脂良好的浸润性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298、LFT热塑性复合工艺(LFT-G)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308、LFT-D(模压)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318、LFT-D(注射)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328、LFT纤维制品及要求无捻粗纱、PA、PP,主要要求:纤维集束性、成带性好、纤维易被树脂浸润、纤维在树脂中均匀分布;纤维耐高温黄变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优异的集束性、成带性、分散性、耐温性、与基材树脂良好的浸润性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339、GMT工艺(模压成型)它是以连续玻璃纤维毡或短切玻纤毡和热塑性树脂(常用PP)复合而成的一种片状模塑料,目前国内较多的为干法生产工艺(也称层合法),是将连续玻璃纤维毡和聚丙烯片叠合后,经过加热、加压、浸渍、冷却定型和切断等工序制造GMT的方法,主要的要求:纤维制品易于被PP树脂浸润浸润剂赋予玻纤制品的主要功能:优异的集束性、成带性、耐温性、与基材树脂良好的浸润性、粘结性四、浸润剂在玻纤制品应用过程中的作用Page34(一)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基体和增强体或功能体的性能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成型技术3、界面结合状态(物理的和化学的)及由此产生的复合效应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35(一)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玻纤生产中涉及界面的技术环节主要是由玻璃纤维浸润剂、粘结剂及专用涂料三个技术范畴组成玻璃纤维浸润剂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的涂复层,介于玻璃表面与树脂表面之间,起着中间粘结层及传递应力的作用,并将应力从低模量的树脂传递到高模量的增强材料,形成整体的宏观力学行为。显然要获得理想的复合材料,最本质的是要解决两相物质之间的界面及形成。界面通常被认为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三要素中最主要的一环。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二)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间最终界面的获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二)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1、基体与增强体在一种组分为液态(或粘流态)时发生接触或润湿的过程,或是两种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均呈液态(或粘流态)的分散、接触及润湿过程;这种润湿过程是增强体与基体形成紧密的接触而导致界面良好结合的必要条件。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二)复合材料界面形成过程2、液态(粘流态)组分的固化过程。要形成复合材料增强体与基体间稳定的界面结合,均必须通过物理或化学的固化过程(凝固或化学反应固化)Page39(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复合材料中相与相之间的两相交接区是一个具有相当厚度的界面层,两相的接触会引起多种界面效应,使界面层的结构和性能不同于它两侧邻近的结构和性质;关于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较多:界面浸润理论、化学健理论、优先吸附理论、防水层理论、形变层理论、约束层理论和扩散层理论等,下面重点介绍界面浸润理论、化学健理论、优先吸附理论、防水层理论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40(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1、润湿理论:认为:要使树脂对增强体紧密接触,就必须使树脂对增强体表面很好地浸润。树脂表面能必须低于纤维的表面能。基体树脂在液态时如不能对纤维表面形成有效的浸润,在接触面上则留下空隙,将导致界面缺陷和应力集中,使界面的粘结强度下降。同时水汽也会沿着此缺陷而浸入玻璃钢制品内部,导致制品耐老化性能大幅度下降。因此玻璃纤维制品的润湿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它决定玻璃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界面结合的优劣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41(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1、润湿理论: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解释了增强体表面粗化、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提高与基体树脂界面结合力的事实,但无法解释采用偶联剂后使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提高的现象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42(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2、化学键理论认为:基体树脂表面的活性官能团与增强体表面的官能团能起化学反应。因此树脂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形成化学键的结合,界面的结合力是主价键力的作用。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43(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2、化学键理论该理论在偶联剂应用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中得到很好应用,也被界面研究的实验所证实,但无法解释偶联剂对不具备活性基团的聚合物、不具备与树脂反应的基团的作用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44(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3、优先吸附理论该理论认为,界面上可能发生增强体表面优先吸附树脂中的某些组分,这些组分与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大大改善树脂对增强体的浸润;同时,由于优先吸附作用,在界面上可以形成所谓的“柔性层”,此“柔性层”极可能是一种欠固化的树脂层,它是“可塑的”,可以起到松弛界面上应力集中的作用,故可以防止界面粘脱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3、优先吸附理论解释了偶联剂对不具备活性基团的聚合物、不具备与树脂反应的基团的作用,当玻璃纤维被偶联剂覆盖后,偶联剂对树脂中的某些组分“优先吸附”,这样,改变了树脂对玻璃表面的浸润性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3、优先吸附理论解释化学键不能解释的现象,当玻璃纤维被偶联剂覆盖后,偶联剂对树脂中的某些组分“优先吸附”,这样,改变了树脂对玻璃表面的浸润性。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4、防水层理论认为:清洁的玻璃表面是亲水的,而经偶联剂处理并覆盖的表面变成疏水表面,该表面可以防止水的侵蚀,从而改善复合材料湿态强度。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4、防水层理论解释玻纤经偶联剂处理后,湿态强度大大改善的现象。但实际中不完全是Page49(三)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对于复合体系的界面现象和结构的解释,不能单纯以一种化学偶联或单纯以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来解释若润湿理论和化学键理论都存在时,认为化学偶联作用应是主要的,然后提高浸润性,则效果最佳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Page50(四)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要求1、要有足够的界面粘结强度和润湿性。调节固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可以达到改善粘结强度的目的2、要有一定的界面层厚度。通过纤维表面涂层、化学接枝和用偶联剂处理等方法可以形成较厚的界面层。较厚的界面层,尤其是其模量呈梯度变化的界面层,能明显的改善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和耐疲劳性能3、消除成型(固化)过程中界面层的应力集中。可以通过调节增强材料和树脂的热变形性能或设计特定的界面层尽可能消除残存的界面应力。实验证明,在不发生膨胀收缩应力的状态下,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将大幅提高五、复合材料界面知识六、浸润剂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1、浸润剂采用极性较大的组分,赋予纤维制品表面以较高的表面能,使基材树脂充分浸润玻纤表面。六、浸润剂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2、浸润剂中偶联剂必须与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并与基体树脂产生良好的粘结力,起到桥梁的作用。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3、浸润剂中粘结成膜组分必须对玻璃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结力,与FRP基体树脂有良好的溶解性,同时参与固化反应。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4、浸润剂中的润滑剂、助剂也必须能溶解或扩散于基体树树脂之中。尽量减小润滑剂或其它组分对界面粘结的干扰。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5、采用极性较强的成膜剂、偶联剂等,改善纤维制品表面的极性,使得极性的基体与极性的增强体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因而也就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强度及复合材料强度Page566、浸润剂对玻纤制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例(1)不同浸润剂的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浸润剂名称浸润剂A浸润剂B拉伸强度,Mpa574584弯曲强度,Mpa560610干态层间剪切强度,Mpa54.964.3湿态层间剪切强度,Mpa42.860.4备注:层间剪切性能为粗纱NOL环测试数据,浸润剂A/B采用的偶联剂均为A1100,浸润剂A弯曲、层间剪切性能明显低于浸润剂BPage576、浸润剂对玻纤制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例(2)不同浸润剂玻璃纤维织物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浸润剂名称浸润剂C浸润剂D拉伸强度,Mpa564.8586.8弯曲强度,Mpa451530.5干态层间剪切强度,Mpa55.967.8湿态层间剪切强度,Mpa49.265.1备注:层间剪切性能为粗纱NOL环测试数据,浸润剂C/D采用的偶联剂均为A174。浸润剂C、弯曲、层间剪切性能明显低于浸润剂DPage586、浸润剂对玻纤制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例(3)纤维制品表面浸润剂涂覆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浸润剂涂覆量L(低)H(高)拉伸强度,Mpa596610弯曲强度,Mpa509.4437.3湿态弯曲强度,Mpa464.1405.2备注:浸润剂C处理的玻璃纤维织物增强乙烯基树脂复合材料Page596、浸润剂对玻纤制品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例结论根据实例1/实例2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浸润剂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通过浸润剂配方与组分研究,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低浸润剂涂覆量的玻纤制品复合材料性能相对由于高涂覆量的较优,因此在满足玻纤制品生产、加工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玻纤表面的浸润剂涂覆量六、浸润剂应该如何实现好的界面结合并起到传递应力的作用七、浸润剂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的评价

浸润剂对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